[职业资格类试卷]心理咨询师三级理论知识(发展心理学)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心理咨询师三级理论知识(发展心理学)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心理咨询师三级理论知识(发展心理学)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心理咨询师三级理论知识(发展心理学)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 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基础理论与知识部分单项选择题1 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成分(D)能力成分2 态度对于心理和行为能够起到一种激发、始动和调整、协调的作用,这体现了态度的哪种特性?( )(A)社会性(B)主观经验性(C)动力性(D)结构性3 关于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正确的是( )。(A)完全一致(B)很不一致的(C)常常不一致(D)大多数时间一致,有时不一致4 “女子无才便是德 ”,这句话体现出态度构成要素中的(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倾向成分(D)偏见成分5 态度的三成
2、分说又称为态度的( )。(A)P0X 模式(B) P=F(P,C)模式(C) TIRO 模式(D)ABC 模式6 个体对某态度对象的卷入水平属于态度的( )。(A)深刻维度(B)强度维度(C)中性维度(D)外显维度7 ( )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A)能力(B)道德(C)态度(D)情绪8 个体尽力发展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态度。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态度是社会交换的产物。这属于态度的( ) 。(A)认知性功能(B)工具性功能(C)价值表达功能(D)自我防御功能9 “某个人工作能力低,但他经常抱怨同事和领导,他的这种负性态度实际上是在掩盖真正的原因” ,这种现象体现出的是态度的
3、 ( )功能。(A)效用(B)认知(C)自我防御(D)价值表达10 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A)与生俱来的(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11 中国人和美国人在对待赡养老人问题上所持的态度是不同的,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 ) 。(A)文化的差异(B)家庭背景的差异(C)参照群体的差异(D)知识水平的差异12 态度的内化是指( ) 。(A)个体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观点,使之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有机的组成部分(B)个体按社会规范和社会期待或他人意志在外显行为方面表现出与他人一致(C)个体采用他人观点、信息或群体规范,使自己与他
4、人一致(D)个体以理智与情感,即认知和情感成分为基础习得一定的态度13 一个人吸烟成瘾,但也知道“吸烟会导致肺癌,肺癌会危及生命” ,为了减轻内心的矛盾,他搜集了很多有关“世界上吸烟而长寿的人很多” 的例证,根据费斯廷格的理论,这属于通过何种方式保持自己的认知平衡状态?( )(A)改变认知(B)消除认知(C)增加新的认知(D)改变行为14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A)海德(B)费斯廷格(C)霍夫兰德(D)班杜拉15 海德提出的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依据是( )。(A)费力最小的原则(B)符合需要的原则(C)社会交换的原则(D)平衡的原则16 社会交换论认为态度改变的关键是( )。(A)回
5、避动机(B)趋向动机(C)诱因的强度(D)达到平衡状态17 通过角色扮演,让个体学习和建立新的( ),是转变态度的一个很有效的办法。(A)价值(B)态度体系(C)评价体系(D)行为模式18 对畏惧与态度转变的研究表明,( )能达到较好的说服效果。(A)低程度畏惧(B)中等程度畏惧(C)高程度畏惧(D)任何程度畏惧19 传播者的特性是影响劝说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在日常生活中。青年人容易接受其他青年人的劝说,同其他人取得一致性的看法,这突出表现了传播者哪种特性的作用( ) 。(A)专家身份(B)可信赖性(C)吸引力(D)相似性20 社会心理学家为了避免社会赞许性的反应偏差对态度测量的干扰,发
6、明了( )。(A)直接测量方法(B)间接测量方法(C)自然实验方法(D)实验室实验方法二、多项选择题21 下列有关社会态度的说法,正确的有( )。(A)社会态度是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B)社会态度的对象特指人,并不包括人类以外的非生命物(C)人们通常所表露于外的意见、看法、观点、主张等只是态度的表达或态度外化的产物,而不是态度本身(D)态度具有社会性、主观经验性、外显性、动力性等特征22 态度与价值观有根本的不同,在于( )。(A)价值观更抽象(B)价值观更稳定和持久(C)态度具有间接性(D)价值观具有间接性23 态度的三成分说,认为态度包括的成分有
7、( )。(A)认知(B)情感(C)行为(D)意志24 可能影响态度转变的情境是( )。(A)预先警告(B)分心(C)重复(D)内疚25 根据海德(FHeider)的平衡理论,下列关系处于不平衡状态的有( )。26 下列有关费斯廷格(L Festinger)对认知失调理论的阐述中,错误的有( )。(A)将个体认知元素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协调、不相干、不协调三种可能性(B)个体可以通过削减认知、改变行为、增加新的认知三种方式消除认知失调状态(C)认为认知不协调的状态受到个体自由选择度和外在压力的影响(D)与平衡理论相比,认知失调理论将认知失调视为人的认知系统的一种非正常状态27 认知失调论认为,认知失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心理咨询 三级 理论知识 发展心理学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