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山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山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山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山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在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儿童认为海因茨想挽救妻子的生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偷窃是错误的。如果人人都违法去偷东西的话,社会就会变得很混乱,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个体都应该遵守规则。儿童这种道德发展水平属于( )。(A)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B)好孩子定向阶段(C)相对功利主义定向阶段(D)维护法律和社会秩序定向阶段2 皮亚杰认为,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在判断行为对错时,是( )。(A)从客观责任向主观责任发展(B)从主观责任向客观责任发展(C)从他律向自律发展(D)从自律向他律发展3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
2、品德形成的( )。(A)内容(B)途径(C)基础(D)关键4 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要素是( )。(A)行(B)情(C)意(D)知5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A)与他人基本相同(B)与大家保持一致(C)与他人相接近(D)被他人认可6 中学生陈磊经常上课迟到,他决定改掉迟到的坏习惯,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仍无法克服赖床,结果还是时常迟到。教师在对该学生进行教育时,应该重点培养其( ) 。(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7 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A)依从(B)
3、接受(C)认同(D)内化8 提出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马卡连柯(C)班杜拉(D)科尔伯格9 幼儿园的一名小朋友不爱吃肥肉,把自己偷偷吐在地上的肥肉踢到旁边小朋友的桌下。该小朋友的行为是( )。(A)道德行为的表现(B)逃避惩罚的表现(C)不良品德的反映(D)道德意志薄弱的反映10 如果某学生将“ 人人平等、尊重他人的尊严与权利” 等准则作为道德判断的标准,那么该学生处于道德发展的( )。(A)前习俗阶段(B)习俗阶段(C)后习俗阶段(D)超习俗阶段11 如果一个孩子在听了“海因茨偷药” 的故事后,认为 “海因茨应该去偷药,谁让那个药剂师那么坏,便宜一点不就好了吗”
4、,这个孩子所处的道德发展阶段是( )。(A)前习俗水平(B)后习俗水平(C)准习俗水平(D)习俗水平12 一般认为,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有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 )。(A)行动(B)内化(C)执行(D)泛化13 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行为称之为( )。(A)认同(B)从众(C)服从(D)依从14 学生品德的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度,据研究,( )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A)初中 1 年级(B)初中 2 年级(C)初中 3 年级(D)高中 1 年级15 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比较
5、不稳定的(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C)时稳时变的(D)比较稳定的16 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A)态度的核心成分(B)动力性成分(C)非智力成分(D)内化了的成分17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 )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A)上课(B)读书和作业(C)社会活动和交往(D)谈话的讨论18 品德结构的四个要素中具有催化剂作用的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9 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趋势是从无律阶段、他律阶段到( )。(A)超律阶段(B)节律阶段(C)纪律阶段(D)自律阶段20 儿童在 10 岁以后,判断是非对错的标
6、准不只依据社会规则和对权威的遵从,开始受自己主观情感的判断标准支配。这说明儿童这个时期的道德判断特点是( )。(A)他律(B)自律(C)前习俗(D)习俗二、多项选择题21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有( )。(A)家庭教养方式(B)同伴群体(C)认知失调(D)态度定势(E)道德认知22 关于高中学生品德的发展,以下表述正确的为( )。(A)道德信念确定(B)品德心理各种成分之间不协调(C)伦理道德发展具有成熟性(D)道德行为习惯的可塑性降低三、判断题23 在态度形成的认同阶段,个体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 )(A)正确(B)错误24 研究者认为,人的价值观刚开始就能被个体清醒地意识
7、到。 ( )(A)正确(B)错误25 态度结构中包括认知成分、目标成分、行为成分。 ( )(A)正确(B)错误26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认为儿童在十岁之前属于他律阶段。 ( )(A)正确(B)错误27 态度是通过遗传继承的。 ( )(A)正确(B)错误28 皮亚杰认为,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的顺序是可以改变的。 ( )(A)正确(B)错误29 处于习俗道德水平阶段的学生道德判断的标准依赖于老师、家长等权威。 ( )(A)正确(B)错误四、简答题30 青少年心理发展正处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哪些特点容易造成他们的品德不良?五、论述题31 论述态度的实质与结构。山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态
8、度与品德的培养)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处于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知识模块】 态度与品德的培养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皮亚杰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判断行为对错是从客观责任向主观责任发展的。【知识模块】 态度与品德的培养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不断积累起新的品质的过程。【知识模块】 态度与品德的培养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
9、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知识模块】 态度与品德的培养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知识模块】 态度与品德的培养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的目的,积极调节自己的活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道德意志也要受到道德认识的支配,是人们利用自己意识的控制和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如动机间的冲突及行动过程中坚持与动摇的斗争)与支配行为的力量。【知识模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山东省 教师 公开 招聘 考试 教育 理论 综合 知识 态度 品德 培养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01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