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73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73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73及答案与解析.doc(2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 7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当今社会的小学教育,出现了对儿童教育“成人化” 的趋势,这一现象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规律。(A)不平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互补性2 孟禄认为“ 全部教育都归之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这种观点是教育起源说中的( )。(A)生物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劳动起源说(D)交往起源说3 孔子曰:“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这句话体现了哪条德育原则 ?( )(A)疏导原则(B)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C)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4 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
2、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候比较聪明,5 岁时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培养,1213 岁时写的诗已经不如以前的好了,到 20 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这说明( )。(A)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B)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C)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意义(D)社会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5 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是( )。(A)创新能力的培养(B)读写能力的培养(C)听说能力的培养(D)交往能力的培养6 教育情境中,主要由教育实践者进行的改善教育专业实践的一种研究是( )。(A)教育叙事研究(B)教育行动
3、研究(C)实验室研究(D)调查研究7 学生上体育课时很容易不小心骨折,下列对骨折病人的现场急救措施有误的一项是( )。(A)若受伤肢体肿胀严重或活动受限时,应剪开衣服,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B)骨折后发生的肢体弯曲、扭转等畸形要及时复原(C)切忌用不干净的物品填充伤口(D)尽快就地取材,如用薄木板、竹板、硬纸板、木棍等制作夹板,固定患部8 在嘈杂的环境中,人们能够敏感地听见有人喊自己的名字,这是知觉的( )体现。(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9 节俭属于性格的( ) 特征。(A)态度(B)行为(C)意志(D)情感10 红、橙、黄色往往使人产生暖的感觉,绿、青、蓝色使人产生冷的
4、感觉。这种现象是( )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联觉(D)错觉11 听到隔壁班班主任高跟鞋的声音,以为是自己班的班主任回来了,全班同学顷刻间鸦雀无声。体现了刺激的( )。(A)泛化(B)分化(C)获得(D)消退12 马卡连柯曾指出:“ 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集体的一种影响。相反地,每当我们涉及集体的时候,同时也应当成为对于组成集体的每一个个人的教育。”此言论体现了哪种班级管理模式?(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13 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是( )。(A)分科课程(B)经验课程(
5、C)综合课程(D)活动课程14 技能形成过程中,在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挫折现象(B)抑制现象(C)干扰现象(D)高原现象15 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的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叫( )。(A)特朗普制(B)道尔顿制(C)分组教学制(D)班级授课制16 某一测验多次实验后所得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称为( )。(A)难度(B)效度(C)信度(D)区分度17 赫尔巴特指出:“ 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的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这说明了教学过程具有 ( )特点。(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
6、一(C)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作用相结合18 “学不躐等 ”“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反映的是( )教学原则。(A)直观性(B)循序渐进(C)巩固性(D)因材施教19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品德评价法(D)实际锻炼法20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宽恕触及儿童自尊心的最敏感的角落,使儿童心灵中产生要改正错误的意志力。”这启示我们要坚持( )。(A)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D)知行统一
7、原则二、简答题21 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22 简述如何利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23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三、材料分析题24 材料:某校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新教材课外读本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 23 以上学生的完成情况很不理想。这一数字让语文老师们十分震惊,如果不扩大知识面,单靠课本上的材料,怎么能全面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水平呢?一部分教师认为,应该改革阅读教学模式,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王老师还设计了“语文课进阅览室 ”的具体方案:学生在阅览室阅读自己喜欢的刊物,并组成兴趣小组,阅读与研究、交流相结合;搭建“语文课进阅览室交流平台” ,以学生为主持人发表同学们的“ 荐杂文 ”“知类文”
8、“谈方法”“ 说感悟 ”,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习的成就感。方案提出以后,老师们都觉得这个方法不错,但它要求任课教师花费更多的心血来备课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这对于已经非常繁忙的老师们来说,无疑是个重负。学校领导对此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并选择了五个班进行每周在阅览室上一节语文课的实验。一段时间下来,王老师惊讶地发现两个“没想到” :第一个“没想到”是课堂秩序会这么好。原来体育课后上语文课,刚刚进行剧烈活动的学生要有一段时间才能平静下来。现在进了阅览室,大家各就各位,很快进入阅读环节;第二个“没想到” 是见效这么快。半个学期的十多节课下来,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普遍有了改观。期中考试,
9、语文成绩也明显提高。学生们都说喜欢这种新的上课方式。问题:结合新课程改革,谈谈你对王老师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实验的看法。(20 分)24 材料:我在上公开课九色鹿,课文讲到了九色鹿得知昔日那个被自己救起来的人却恩将仇报时很气愤,课堂掀起了一个高潮,大家都在气愤地谴责调达。突然,一位同学的饭盒掉在了地上发出了很大的声音,同学愣住了,不知如何是好。那位同学更是看着我,顿时脸都红了。我马上笑着说:“瞧,连饭盒都气愤得跳出来了。”孩子顿时大笑,那孩子也没有那么紧张了。我便再借机说:“ 那就请饭盒的主人来表现一下气愤吧!”那孩子顺利地读完了,还赢来其他同学的掌声,他也露出灿烂的笑容。问题:25 评析老师对“
10、 饭盒事件 ”的处理。(8 分)26 谈谈教师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的注意事项。(12 分)四、教学设计题26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山中访友 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zh)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11、。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 (g)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
12、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 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xi) 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雨停了,幽谷里传出几声犬(qun) 吠,云岭上掠过一群归鸟。我该回家了。我轻轻地挥手,告别山里的朋友,带回了
13、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还带回一路月色。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27 试对本文进行文本分析。(10 分)28 若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29 设计三道课堂提问并简要说明理由。(20 分)29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30 什么是长方体? 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 ?(10 分)31 若指导五年级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5 分)32 依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新授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15 分)32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33 简述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用什么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4、10 分)34 如指导小学生学习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35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操练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 分)35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36 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 分)37 如指导低学段小学生学唱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38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20 分)38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动作方法:支撑腿的膝关节微屈,身体重心转移到支撑腿上,当球落至低于膝关节时,颠球脚的膝、踝适当放松,并柔和地向前上方稍甩动,小腿、脚尖稍翘起,用脚背正面轻击球的底部,将球向上颠起。颠球
15、不宜过高,略有下旋。39 简要说明“ 足球脚背正面颠球 ”的教学重点、难点。 (10 分)40 如果指导水平二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41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易犯错误并说明理由。(20 分)41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42 分析原作品,观察同学们添画时运用了哪些绘画表现方法以及绘画特色。(10分)43 根据材料,试拟定教学重、难点。(10 分)44 依据拟定的教学重、难点,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20 分)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 7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6、】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教育工作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按照成人教育的标准去要求小学生,不能搞“一刀切”。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为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孔子提出了
17、“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育。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方仲永之所以“泯然众人”。是由于后天缺乏良好生活条件和教育培养。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育行动研究是由教育实践者(一般是教师)进行的教育研究,目的是为了
18、改善教学。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对骨折病人不要勉强解脱衣服,若受伤肢体肿胀严重或活动受限时,应剪开衣服,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骨折后发生的肢体弯曲、扭转等畸形不可勉强复原。切忌用不干净的物品填充伤口。应尽快就地取材,如用薄木板、竹板、硬纸板、木棍等制作夹板,固定患部。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性格的态度特征是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性格的态度特征在性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联觉是一个刺激不仅引
19、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平行管理的提出者为马卡连柯。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高原现象指练习的进步是先快后慢的,到中期出现暂时停顿现象,即练习
20、成绩保持一定的水平不再上升甚至呈下降的趋势。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的是特朗普制。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它既包括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也包括内容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这句话体现了教育性教学原则,即教学过程是知、情、意的统一。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学不躐等”意思是学习不能超越次序,应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施”的意思是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意思是教
21、师杂乱施教,学生不按顺序学习,会使学生头脑混乱不知所措。所以我们应该按照学科知识的顺序,学生学习的顺序进行教学。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孔子的这句名言是指通过自身行为进行榜样示范,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这句教育名言体现的是苏霍姆林斯基对如何纠正儿童错误的看法,宽恕意味着热爱和尊重儿童,同时并不意味着放弃对儿童的要求。二、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教育目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三个层次。(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2)各级各类学
22、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3)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22 【正确答案】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23 【正确答案】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
23、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变化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三、材料分析题24 【正确答案】 (1)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把传授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了单纯的知识容器,压抑了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仅摄取知识,而且进行有目的地思维,激发学生勇于思考、质疑的行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王老师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在教学实践中,善于交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小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教育 教学 知识 能力 模拟 73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