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65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65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65及答案与解析.doc(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 6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儿童心理发展存在关键期,这一概念由( )首先提出。(A)皮亚杰(B)洛伦兹(C)桑代克(D)班杜拉2 在英国,曾经不同阶层的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分资产阶级和贵族的子女有权上质量较高的公立学校,毕业后进入剑桥和牛津等大学接受世界上最优秀的学术教育:而劳动者的子女只能接受职业教育,进而继续被培养为劳动者。这种教育制度属于( )。(A)双轨制(B)单轨制(C)分支制(D)组合制3 在德育过程中,李老师以表扬、激励为主,善于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这体现了哪条德育原则?( )(A)长善救失原则(B)因
2、材施教原则(C)疏导原则(D)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原则4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 ( )相隔离。(A)教育与生活(B)教育与经济(C)教育与政治(D)教育与生产劳动5 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六大类,其中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 ) 。(A)应用(B)分析(C)综合(D)评价6 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或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这种研究方法是( )。(A)教育叙事研究(B)作品分析法(C)教育行动研究(D)历史法7 小强考试前紧张,忧心
3、忡忡,考试时无法集中注意力,发挥失常,他的症状属于( )。(A)考试焦虑症(B)考试强迫症(C)考试抑郁症(D)考试阵发性紧张症8 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A)能力(B)气质(C)兴趣(D)意志9 “新官上任三把火 ”,初次见面时希望给人留下好印象,都体现了( )。(A)投射效应(B)晕轮效应(C)近因效应(D)首因效应10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描述的是( )。(A)适应现象(B)听觉适应(C)嗅觉刺激(D)味觉刺激11 小毛同学在回答问题时,常常被其他同学的意见所干扰;当老师提出质疑时,会马上修改自己的答案。据此分析,小毛同学的认知风格很可能是( )。(A)辐合型(B
4、)发散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12 小学美育的任务不包括( )。(A)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B)形成对于美的爱好(C)发展创造美的才能(D)提高逻辑思维能力13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A)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B)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韵需求(C)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14 李老师教三班的数学,这学期开始学习因式分解,他每讲完一个公式以后,就给学生大量的题目去做,以巩固所学的内容,李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属于( )。(A)讲授法(B)讨论法(C)练习法(D)读书指导法15 王老师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先出示周总理遗像,然后用幻灯放映一组组感动人
5、心的画面,让学生整体感知,再配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课文诵读。最后,教师启发学生放开歌喉,唱唱有关周总理的歌,有了初步感知后,才导入新课。请问,王老师采用了( ) 。(A)直接导入(B)直观导入(C)情境导入(D)复习导入16 吴老师任某班主任后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了解班里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并且建立学生档案,依此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吴老师的成长阶段属于( )。(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自我感受阶段17 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仲弓问仁,子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司马牛问仁,子曰: “仁者,其言也言刃。 ”孔子的教学方式符合( )教学原则
6、。(A)直观性(B)循序渐进(C)巩固性(D)因材施教18 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得经验事实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访谈法19 小张是一位新老师,为了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更好地实施教学活动,他在上课过程中不断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通过提问与反馈的形式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这种评价属于( )。(A)诊断性评价(B)安置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20 下列有关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之间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学习难度大,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率高学习难度大,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效率高学习任务容
7、易,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果高学习任务容易,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效率高(A)(B) (C) (D)二、简答题21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22 简述尝试一错误说所提出的三条学习规律。23 简述德育过程中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要求。三、材料分析题23 材料:刘老师是一位刚入职的新老师,满怀信心地走上讲台,每天辛辛苦苦地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可是学生的表现差强人意;而刘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很高,所以不自然中总是爱批评学生。一次在课堂上,学生在流利地读完课文后,刘老师评价说:“读得还可以,不过中间还是读丢了一个字!谁能比他读得更好 ?”闻此言,学生一脸悻悻状。还有一次,刘老师利用班会时间
8、让每个学生都写一篇“老师,我想和您说说心里话”,谈谈对班级管理和语文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结果,大部分学生都是对刘老师的管理和教学持反对意见,“老师,你都不关心我们” ,刘老师看到后觉得甚是委屈,自己已经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他们身上,但结果学生却说老师不关心他们。看完学生的这些纸条,刘老师心生焦虑,不知如何是好,连续多日都难以入睡。24 请结合新课改的相关知识分析产生刘老师产生困扰的原因。(10 分)25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如何评价学生?(10 分 )25 材料:小红同学因成绩好而担任班内的学习委员一职,但是她在生活中却比较高傲不愿意与同学交流,没有什么朋友。所以她在处理一些班级事务时总是
9、四处碰壁似乎其他同学都在与自己作对,自己布置下去的任务总是无人理会。久而久之,小红每次工作都是应付了事。比如收作业时,如果有同学交不上她也不询问原因,也不做记录,而是直接把收好的作业交给老师。当小红协助老师布置作业时,同学们也嗤之以鼻,对她都很反感。时间久了,面对同学们的爱理不理,小红心里也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高傲的她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太少了,不知该从何入手。26 假如你是班主任,如何帮助小红与其他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12 分)27 谈一谈如何增加班级的凝聚力。(8 分)四、教学设计题27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草虫的村落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
10、己。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我目光跟着它的脚步,它走着,走着,一路上遇到不少同伴,它们互相打着招呼。我真想也跟它们寒暄(xun)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黑甲虫村民,熙(x)熙攘(rng)攘地往来。那只英勇的黑甲虫,走进了村子。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虫子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我
11、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是街道,哪是小巷。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蜥(x) 蜴(y) 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看啊!蜥蜴好像忘记了旅途的劳倦,它背着几个小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q)的住宅。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我
12、的目光顺着僻(p) 静的小路探索,我看到 “村民们 ”的劳动生活了。它们一队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一定是很远很远的地方吧?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我完全迷惑了,在小虫子的脑海中,究竟蕴藏着多少智慧?我看见测气候者忙于观察气象,工程师忙于建筑设计各种不同的工作,都有专门的虫子担任。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ji)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我发现了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我愿意牵着你的手,一起到草虫的村落里去散散步。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28
13、 简要分析该文本的写作特点。(10 分)29 如何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30 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三道练习题,并说明设计意图。(20 分)30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31 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本教材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15 分)32 若指导三年级学生学习本课,请拟定教学目标。(10 分)33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15 分)33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34 简述小学英语课堂常用的 TPR 教学方法的优缺点。(10 分)35
14、如指导小学生学习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36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呈现与操练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 分)36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37 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 分)38 如指导低学段小学生学唱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39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20 分)39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动作方法:两腿弯曲,上体前倾,重心落在两脚之间,五指自然分开手心空出,用手指和指根以上部位控球,肘关节自然弯曲,以肘关节为轴上下摆动,手腕下压将球控制在身体的左右侧。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
15、下列任务:40 简要说明“ 篮球原地运球 ”的教学重点、难点。 (10 分)41 如果指导水平二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42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少于三种“篮球原地运球” 的练习方法并说明理由。(20 分)42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43 试简述平面构成中“ 重复排列 ”的含义。(10 分)44 如何指导低学段小学生学习该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45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20 分)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 6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
16、试题解析】 关键期一词是由奥地利动物学家洛伦兹在动物心理实验研究中提出来的。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9 世纪欧洲把学校分为两个互不相同的轨道:一轨是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从小学到中等职业学校,是为培养劳动者服务的。英国是典型的双轨制国家。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在德育过程中要做到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说劳心者作为统治阶级,无需从事生产劳动,
17、而劳力者作为被统治阶级,通过生产劳动创造社会财富,供养统治阶级。这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的观点。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布卢姆将教育的认知目标分成六大类,从低到高分别是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育行动研究是指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或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小强的症状属于典型的考试焦虑症。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心理过程又分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
18、意志过程。A、B、C 项均属于个性心理的成分。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在心理学中把这种现象称为感觉的适应。适应现象指的是在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场依存型的学生对事物作出判断时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容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
19、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是全面教育必要的组成部分。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练习的种类很多,李老师的所采用的是书面练习。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情境导入是指教师在上课时利用现有的综合媒体如幻灯片、录音、课件、视频或图片等,带学生进人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的差异,可以把教师的发展分为三
20、个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和关注学生阶段。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成长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关注学生。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学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孔子对同一个问题,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做出了不同的回答,这是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性而实行的教育,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观察法是借助仪器或者直接通过感官进行的研究。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
21、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这种评价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从而更好地促使教师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描述正确,故选 D。二、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22 【正确答案】 (1)准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小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教育 教学 知识 能力 模拟 65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