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9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有关乳酸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单细胞真核生物(B)主要通过芽孢繁殖后代(C)可利用其制作泡菜(D)能利用 CO2 和水生成乳酸2 下列几组化合物中,属于脂质的一组是( )。(A)酶、胰岛素、血红蛋白(B)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C)葡萄糖、乳酸、性激素(D)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 D3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K +的跨膜运输方式不一定是主动运输(B)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D)人的成熟红细胞主动吸收葡萄糖的过
2、程需消耗能量4 下列关于叶肉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 ATP 都需要 O2(B)只要提供 O2,线粒体就能为叶绿体提供 CO2 和 ATP(C)无光条件下,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能产生 ATP(D)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含有 ATP 合成酶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5 图 1 为中心法则图解,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过程发生在所有 RNA 病毒中(B)转基因生物中能够体现过程(C) 过程中,都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D)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时,遵循 AU、U A、CG 、G C 的原则6 蛋白酶 1 作用于苯丙氨酸(C 9H11NO2)羧基端的肽键,蛋
3、白酶 2 作用于赖氨酸(C6H14N2O2)两侧的肽键,某四十九肽经酶 1 和酶 2 作用后的情况如图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多肽中含 2 个赖氨酸(B)苯丙氨酸位于四十九肽的 17、31、49 位(C)短肽 D、E 与四十九肽的氧原子数相同,N 原子数减少 2 个(D)适宜条件下酶 1 和酶 2 同时作用于此多肽,可形成 5 条短肽7 1 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为 m,其中 40用于 ADP 转化为 ATP,若1 个高能磷酸键所含能量为 n,则 1 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的 ATP 分子数为( )。8 图 3 为一学生进行某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4、是( )。(A)图中 B 步骤主要观察细胞质的大小以及细胞壁的位置(B)图中 E 步骤滴加的是清水(C)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D)本实验不需要设立对照实验,在时间上形成了前后自身对照9 图 4 为存放水果时,空气中的氧气浓度(x)与水果释放的二氧化碳相对量(y)之间的关系曲线,贮存水果应选择的最佳氧气浓度是( )。(A)a(B) b(C) c(D)d10 下列关于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样方法估算某植物种群密度时样方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B)估算某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C)若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鸟的种群数量,调查期间标志物脱落则实际调查数据会偏小
5、(D)用取样器取样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11 图 5 是某同学绘制的一个遗传病的系谱图(3 号和 4 号为双胞胎)。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足( ) 。(A)3 号和 5 号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完全相同(B)由 1 号、2 号和 3 号可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 5 号和 1 号基因型相同的可能性为(D)3 号和 5 号基因型相同的可能性为12 下列关于生长素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用生长素处理的枝条扦插是不能成活的(B)生长素的浓度越高植物生长越快(C)发育着的种子能产生大量的生长素,是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必要条件(D)顶芽能产生生长素,所以顶芽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1
6、3 下列叙述中,除哪项外,都与植物体细胞杂交密切相关?( )(A)利用离心、振动、电刺激等诱导细胞融合(B)微型繁殖与作物脱毒(C)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壁(D)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14 已知一段 DNA 分子的一条链中碱基数量之比为(A+G)(T+C)=05,则其互补链上的该比值是( ) 。(A)05(B) 1(C) 15(D)215 图 6 为人体血糖调节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血糖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B)甲、乙两种激素是协同关系(C)进食后,血液中两种激素含量都增加(D)甲激素为胰高血糖素,乙激素为胰岛素16 人体细胞中共有 46 条染色体,玉米细胞中共有
7、20 条染色体,要测定人类基凶组和玉米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分别需要测定的染色体数为( )。(A)46,20(B) 23,10(C) 22(常)+X+Y,10(D)22( 常)+X+Y ,1117 图 7 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 5 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 200 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 400 只(B)由于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原因,导致第 5 年到第 9 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减少(C)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形增长(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
8、将其数量控制在 200 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18 避役(变色龙) 能在 5 分钟内将体色改变为与环境相似,比蛙等变色动物体色改变快得多,避役的变色调节机制是( )。(A)激素调节(B)神经调节(C)激素一神经调节(D)神经一激素调节19 下列有关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胚胎分割时需将原肠胚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B)卵裂期胚胎汇总细胞数目和有机物总量在不断增加(C)胚胎干细胞具有细胞核大、核仁小和蛋白质合成旺盛等特点(D)胚胎干细胞是一类未分化细胞,可从早期胚胎中分离获取20 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消毒(B
9、)平板划线法适用于微生物的纯化,但不能用于微生物的记数(C)接种前需了解固体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可接种无菌水来培养检测(D)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21 在讲解“生态环境的保护” 时,教师截取了人与自然 节目中的一个片段,在课堂上放映,该教师利用的是( )。(A)媒体资源(B)学校资源(C)学生资源(D)社区资源22 在讲解“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节时,教师分析了 DNA 能作为警方寻找犯罪嫌疑人的重要材料后,提出问题:“DNA 的什么特点能让其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呢?”这个问题属于( ) 。(A)综合提问(B)回忆提问(C)分析提问(D)评价提问23 教师在讲解“ 从
10、生物圈到细胞 ”一节时,设计了如图 8 所示板书,该板书属于( )。(A)综合式(B)提纲式(C)问答式(D)图示式24 为了了解学生的实验能力的进步程度,教师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报告评分表,这种评分表属于( ) 。(A)配置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25 在学习“种群数量的变化” 时。学生通过搜集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特征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并交流展示,对“种群数量的变化” 的实践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体现了生物课程基本理念中的( )。(A)提高生物科学素养(B)倡导探究学习(C)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D)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二、简答题26 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
11、,仅有甲、乙、丙、丁、戊 5 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 4 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问题: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_。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_。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_、_,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27 真核生物基因中通常有内含子,而原核生物基因中没有,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生物所具有的切除内含子对应的 RNA 序列的机制。已知在人体中基因 A(有内含子)可以表达出某种特定蛋白(简称蛋白 A)。回答下列问题:(1)
12、某同学从人的基因组文库中获得了基因 A,以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却未得到蛋白 A,其原因是_。(2)若用家蚕作为表达基因 A 的受体,在噬菌体和昆虫病毒两种载体中,不选用_作为载体,其原因是_。(3)若要检测基因 A 是否翻译出蛋白 A,可用的检测物质是_(选填“蛋白 A 的基因” 或“ 蛋白 A 的抗体 ”)。(4)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为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可以说是基因工程的先导,如果说他们的工作为基因工程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启示,那么,这一启示是_。三、材料分析题28 材料: 案例说明 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章第 2
13、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的具体内容标准是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案例 1 与案例 2 分别是两位教师的主要教学过程。 案例 1问题: (1)请从课程基本理念的角度,写出案例 1 与案例 2 教学设计的异同点。(2)根据材料,分析两位教师主要运用了哪一种教学策略。29 材料: 高中生物教材中,无论是细胞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染色体(DNA)的行为变化规律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究其原因是染色体及染色体上DNA 的变化属于微观的变化,学生不易理解。针对这个问题,某生物课题组团结合作、精心设计了能使学生直观地观察演示动物睾丸细胞染色体变化的教具,如图7 所示: 问题:(1)请简述该教具的制作步骤
14、。(2)请简述该教具在演示“减数分裂” 时的使用方法。四、教学设计题30 请根据下列“ 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内容,按照提示,完成相应的教学设计。 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对细胞来说,能量的获得和利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cellular metabolism)。 细胞代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但代谢过程中也会产生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如过氧化氢。幸而细胞中含有一种物质,能将过氧化氢及时分解,变成氧和水。这种物质就是过氧化氢酶。 实验研究显示,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氧和水的作用。 加热促使过氧化氢分解,是因为加热使过氧化氢分子得到能量
15、,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分解的活跃状态。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 。 Fe 3+和过氧化氢酶促使过氧化氢分解,但它们并未供给过氧化氢能量,而是降低了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活化能。如果把化学反应比作驾车翻越一座高山,加热加压相当于给汽车加大油门,用催化剂则相当于帮司机找到一条穿山隧道。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enzvme)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正是由于酶的催化作用,细胞代谢才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 (1)请对“ 酶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 (2)请根据提示,对概念“ 酶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教学进行设计(简要列
16、出活动方式和意图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9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乳酸菌是原核生物,A 项错误。乳酸菌主要通过分裂生殖产生后代,B 项错误。制作泡菜需要加入乳酸菌。乳酸菌在无氧和适宜的温度下分解糖类产生乳酸,C 项正确、D 项错误。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而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 D。A 项,大部分的酶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胰岛素和血红蛋白都属于蛋白质。B 项,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都属于核酸。C 项,葡萄糖属于糖类乳酸是一种羧酸。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K
17、 +的跨膜运输不一定属于主动运输,还可以是协助扩散,如神经细胞兴奋时 K+的外流,A 正确。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B 正确。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增加细胞液浓度,防止过度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C 正确。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D 错误。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 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不需要O2;线粒体内H与 O2 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大量 ATP 的过程需要 O2,A 项错误。线粒体只能为叶绿体提供 CO2,叶绿体暗反应所需 ATP 由光反应提供,B 项错误。无光条件下,叶肉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线粒体中可以产生 ATP,但叶绿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高级 生物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29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