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1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对此最有说服力的说法是( )。(A)碳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B)碳在自然界中含量最为丰富(C)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都含有碳(D)碳链构成了有机物的基本骨架2 关于生物大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大分子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核酸的特异性取决于特定的空间结构(C)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取决于碳链的多样性(D)构成 DNA 的单体在不同物种中通用3 某人手指受伤,一段时间后自动愈合,这一过程中伤口的细胞不会发生( )。(A)有丝分裂和分化 (B)同源染色体分离
2、(C) DNA 复制 (D)纺锤体的出现和消失4 下列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A)喝牛奶进入胃中 (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C)口服抗菌药物 (D)肌肉注射青霉素5 下列关于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双受精是指两个极核分别与两个精子结合(B)受精卵分裂一次,形成两个细胞,顶细胞在上,基细胞在下(C)玉米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胚乳组成(D)胚芽是由顶细胞发育而来的6 现有 AaBb 和 Aabb 两种基因型的豌豆个体,假设这两种基因型个体数和生殖能力均相同,自然状态下,下一代中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7 图 1 所示 ATP(甲)是生命活动的直接
3、能源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主动运输过程中,乙的含量会显著增加(B)甲 乙和丙乙过程,起催化作用的酶空间结构相同(C)丙中不含磷酸键,是 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D)丁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而戊可用于甲的合成8 下表是生长素类似物 2,4 一 D 溶液对某植物插条生根影响的实验处理结果,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每组选取生长状况基本相同、数量相同的枝条(B)各组处理枝条的时间可以不同(C)丙组加入等量的蒸馏水,起对照作用(D)甲组 2,4-D 溶液浓度较适宜,具有促进作用9 某海岛上,每 1 万人中有 500 名男子患红绿色盲,则该岛上的人群中,女性携带者的数量为每
4、万人中有(设定男女性别比为 1:1)( )。(A)1 000 人 (B) 900 人(C) 800 人(D)700 人10 图 2 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 ) 。(A)a,b (B) b,d (C) d,e(D)a,c,e11 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A) (B) (C) (D)12 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
5、现象是( )。(A)O 2 的产生停止 (B) CO2 的固定加快(C) ATP ADP 比值下降(D)NADPHNADP +比值下降13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 Na+、K +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14 某种植物病毒 V 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6、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 V 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 V 是互利共生关系15 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如图 3 所示,酶系 1、酶系 2 和酶系 3 分别存在于( ) 。(A)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基质(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16 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神经元细胞膜外 Na+的内流是形
7、成静息电位的基础17 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18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19 俗话说“梨树砍三刀,果枝压弯腰” ,在初夏
8、梨树的 “坐果”期,有经验的果农会给梨树的茎做半环状剥皮,这样做的目的是( )。(A)促进有机物更多地输送给果实(B)促进水分更多地输送给果实(C)促进无机盐更多地输送给果实(D)阻止形成层的分裂,促进果实的发育20 在一般培养温度下呈固体状态的培养基都称固体培养基,不可用于( )。(A)菌种分离 (B)细菌鉴定(C)细菌计数 (D)菌种的保藏21 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 )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方法与过程目标(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D)课堂教学目标
9、22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选取了较多的现代生物技术,以及最新的生物科学研究成果,这符合教材内容选择( )的思想。(A)以学生的发展作为选取内容的出发点(B)应当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C)要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体现“科学、技术、社会” 的思想(D)应将探究活动作为教科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23 某教师通过设置问题“陷阱” ,让同学解答,“先错后纠”,达到强化学习的作用。这位教师运用的强化技能的类型是( )。(A)标志强化 (B)活动强化(C)动作强化 (D)变换方式强化24 以学生本身观察和经验为基础,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自我发现学习内容要点的探究性学习属于(
10、 )。(A)发现式探究 (B)推理性探究(C)实验式探究 (D)启发式探究25 某教师在“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一节中设置了三维教学目标,其中 “简述基因工程基本原理”“了解我国基因工程的发展,树立努力学习科学知识造福社会的决心”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层次水平分别是( )。(A)了解、领悟 (B)了解、反应(C)理解、反应 (D)理解、领悟二、简答题26 A、B 两种植物分别单独种植(单作)或两种隔行种植(间作),测得相应的光合速率如图 2 所示。 (1)与单作相比,间作时,光饱和点发生了改变,其中 A 植物_(上升下降),B 植物_(上升下降) 。(2)在光照强度为 10x102mol.m-2s
11、-1 时,间作提高了_(AB)植物的净光合速率。(3)曲线与横坐标交点的生物学含义是_;与纵坐标交点的生物学含义是_。27 下表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测量结果(单位是 Jhm 2.a),其中食物链仅为“ 植物田鼠鼬” 。据表回答:(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_Jhm 2.a,从田鼠到鼬的能力传递效率为_。(2)田鼠获得的能量中,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值为_Jhm 2.a,其余能量主要以_形式散失。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在 1 hm2 范围内,第一次捕获 50 只田鼠,标记放回;第二次捕获40 只,其中有标记的 20 只,该种群密度为_只hm 2。三、材料分析
12、题28 材料:某教师在进行“ 伴性遗传 ”教学设计之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经验、知识、能力、情感、学习风格等,认真研究了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形成了如下的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承接了上一堂课的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特殊情况,摩尔根在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假设中就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从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通过讲解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又学习了该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和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时也是有基础的,通过引导和讲解也可以对此进行很好的
13、掌握。在学生现有知识面的情况下学习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总结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所学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1)结合上述材料,简述学情分析的主要内容。(2)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可用哪些方法了解学生?29 材料: 高中生物教材中,无论是细胞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染色体(DNA)的行为变化规律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究其原因是染色体及染色体上DNA 的变化属于微观的变化,学生不易理解。针对这个问题,某生物课题组团结合作、精心设计了能使学生直观地观察演示动物睾丸细胞染色体变化的教具,如图4 所示: (1)请简述该教具的制作步骤。(2)请简述该教具在演示“ 减
14、数分裂” 时的使用方法。四、教学设计题30 请根据下列有氧呼吸一节内容,回答问题,完成相应的教学设计(部分)。有氧呼吸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这一过程必须有氧的参与。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的某些部位向线粒体的内腔折叠形成嵴,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嵴的周围充满了液体的基质,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含有很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一般地说,线粒体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中。但是,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往往可以定向地运动到代谢比较旺盛的部位。肌细胞内的肌质体就是由大量变形的线粒体组成的,肌质体显然有利于对肌细胞的能量供应。概括地说,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
15、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氧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 ATP 的过程。同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的燃烧对比,有氧呼吸具有不同的特点。有氧呼吸是在温和的状态下进行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是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逐步释放的,这些能量有相当一部分将存在 ATP 中。生活和生产中,有许多应用有氧呼吸原理的例子。要求:(1)设计这节内容的教学目标。(2)设计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以及在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的时机。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1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碳不是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如水是
16、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但不含碳元素,故 A 错误;自然界中含量最为丰富的元素是氧,故B 错误;细胞中的大多无机化合物中不含碳,故 C 错误;碳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所以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故 D 正确。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核酸、糖原等是生物大分子,但不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核糖体上主要合成蛋白质,A 错误。核酸的特异性取决于碱基的排列顺序而不是空间结构,B 错误。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空间结构有关,C 错误。构成 DNA 的单体是脱氧核糖核苷酸,DNA 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可以在不同的物种中通用,D 正确。3 【正确答案】 B【试题
17、解析】 伤口愈合的过程是细胞有丝分裂和分化的结果,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同源染色体分离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内环境指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药物注射进肌肉中,进入的是组织液。A 、B 、C 三项所述均不是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故选 D。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双受精是指两个精细胞进入胚囊以后,一个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另一个与两个极核结合,形成含 3n 染色体的受精极核,故 A 错误:受精卵分裂一次,形成的顶细胞与基细胞不能说哪个在上,B 错误;玉米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所以
18、 C 错误;只有 D 正确,胚芽是由顶细胞发育而来的。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豌豆是自花授粉、闭花传粉的植物,在自然状态下只发生自交。基因型 AaBb 的豌豆个体,自交后代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基因型 Aabb 的豌豆个体,自交后代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又两种基因型个体的数量和它们的生殖能力均相同,各占 。因此,子一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故选 C 项。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生物体内 ATP 与 ADP 的含量比较少,且处于动态平衡,A 错误;甲乙过程是水解酶起作用,而丙乙过程是合成酶起作用,酶的种类不同,空间结构不相同,B 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高级 生物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21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