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8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8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8及答案与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8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物体(可视为质点)以某一速度从 A 点冲上倾角为 30的固定斜面,其运动的加速度为 ,此物体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h,则在这个过程中物体( ) 。(A)重力势能减小了 mgh(B)动能损失了 mgh(C)克服摩擦力做功(D)机械能损失2 在感应电场中电磁感应定律可以写成 CEk.dr= ,式中 Ek 为感应电场的电场强度,此式表明( ) 。(A)感应电场是保守力场(B)感应电场的电场线不是闭合曲线(C)闭合曲线 C 上的 Ek 处处相等(D)在感应电场中不能像对静电场那样引
2、入电势的概念3 如图,半圆形玻璃砖置于光屏 PQ 的左下方,一束白光沿半径方向从 A 点射入玻璃砖,在 O 点发生反射和折射,折射光在光屏上呈现七色光带。若入射点由 A 向B 缓慢移动,并保持白光沿半径方向入射到 O 点,观察到各色光在光屏上陆续消失。在光带未完全消失之前,反射光的强度变化以及光屏上最先消失的光分别是( )。(A)减弱,紫光(B)减弱,红光(C)增强,紫光(D)增强,红光4 已知火星半径是地球半径的 ,质量是地球质量的 ,自转周期基本相同。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是 g,若宇航员在地面上能向上跳起的最大高度是 h,在忽略自转影响的条件下,下述分析正确的是( )。(A)火星表面的重力加
3、速度是(B)宇航员在火星上向上跳起的最大高度是(C)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 倍(D)宇航员在火星表面所受火星引力是他在地球表面所受地球引力的 倍5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作用,在 06 s 内其速度与时间图象和力F 的功率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 )。(g 取 10 ms 2)6 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而获得 1921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某种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Ekm 与入射光频率 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 0 为极限频率。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 ( )。(A)逸出功与 有关(B) Ekm 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C) 0 时,
4、会逸出光电子(D)图中直线的斜率与普朗克常量有关7 如图所示,图线 AB 是某电源的路端电压随电流变化的关系图线, OM 是固定电阻 R 两端的电压随电流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 )。(A)该电源的电动势为 6 V,内阻是 2 (B)固定电阻尺的阻值为 1 (C)该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为 8 W(D)当该电源只向电阻 R 供电时,其效率约为 6678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在观察演示实验时,不仅要学生关注所观察的现象,同时要让学生理解该现象是用来说明什么问题和怎样说明问题的。在进行学生实验时,应该让学生在( )和理解实验原理的前提下独立操作实验。(A)了解实验装置的工作原
5、理(B)明确实验目的(C)了解实验过程(D)明确实验步骤二、简答题8 一质点作直线运动,已知其加速度 a=22t,初始条件为 x0=0,v 0=0。9 质点在第 1 秒末的速度。10 质点的运动方程。11 质点在前 3 秒内运动的路程。三、案例分析题11 下面是一道习题和某学生的解答。如图所示电路,已知电源电动势 =63 V ,内电阻 r=05 Q,固定电阻 R1=2 ,R 2=3 ,R 3 是最大阻值为 5 的滑动变阻器,按下电键 K,调节滑动变阻器的触点,求通过电源的电流范围。将滑动触头滑至左端,R 3 与 R1 串联再与 R2 并联,外电阻再将滑动触头滑至右端,R 3 与 R2 串联再与
6、 R1 并联,外电阻所以电流的取值范围为 24AI3A。问题:12 分析学生答题错误的原因是什么。13 针对其中由物理知识导致的错误,给出正确的引导。13 某教师通过摩擦起电、验电器等试验,使学生对电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师: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与电有关的现象。比如说,灯泡发光、静电现象等等。有谁知道电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学生茫然一片,无人应答。教师:其实在各种复杂的与电有关的现象背后,都有着共同的本质。今天我们学习最基本的电磁规律库仑定律。教师:库仑在 18 世纪,通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出了这一规律。同学们,告诉老师库仑定律的形式是什么?大部分学生纷纷说出了正确答案。一学生喊道:“ 老师,我懂
7、了,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非常类似。”教师对学生的观点提出了批评,说道:“你才预习了一节,就简单下结论” 。紧接着教师写出了库仑定律的形式,讲解了电荷的概念并布置了几道练习题。问题:14 对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析。15 设计一个教学片段,使学生对点电荷、库仑定律有深入的认识。四、教学设计题15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如图所示为高中某教材“静电现象的应用”一节中 “静电屏蔽”的演示实验。演示: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验电器,但不接触,箔片是否张开? 解释看到的现象。如图 17-6,用金属网把验电器罩起来,再使带电金属球靠近验电器,观察箔片是否张开。这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任务:16 这个
8、演示实验可用于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17 用此实验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与该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17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动能定理 ”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 材料二 某高中物理教科书中“ 动能动能定理 ”一节内容如下:在得到动能的表达式 E= 后,W=,可以写成 W=Ek2E k1,其中 Ek1 表示一个过程的初动能, Ek2 表示一个过程的末动能。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已经做完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18 简述动能定理的内容。19 完成该节课的教学片段的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
9、少于 300 字)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8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上升过程中重力做负功 WG=mgh ,所以重力势能增加 mgh,A 错误;在沿斜面方向上受到沿斜面向下重力的分力和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sin30+f=ma,解得 f= ,故摩擦力做功 Wf=fs=,故需要克服摩擦力做功 ,机械能损失 ,故 C 错误、D 正确;斜面的长度:L= ,动能损失量为合外力做的功的大小E k=F 合 .L=,故 B 错误。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感应电场沿着闭合回路做功不为 0,所以是非保守力场,
10、其电场线永远闭合,不能像静电场一样引入电势,闭合曲线上的 Ek 不一定相等。故答案为D。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入射点由 A 点向 B 点缓慢移动的过程中,同一介质对各色光的折射率不同,各色光对应的全反射的临界角也不同。紫光的折射率最大,由 sinC= 可知,紫光的临界角最小,最先发生全发射,折射光减弱,则反射光增强,故选 C。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 ,因为火星的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为M1:M 2=1: 9,半径之比为 R1:R 2=1:2,则整理可以得到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为 g1:g 2=4:9,可知火星表面重力加速度为 ,故 A 错误;根据匀变速运动的公式:v 2v
11、 02=2gh 可以得到:h= 。重力加速度之比为 4:9,则上升的最大高度之比为 9:4,可知宇航员在火星上向上跳起的最大高度为 ,故选项 B 正确;根据 mg= 得,第一宇宙速度 v= ,因为重力加速度之比为 4:9,半径之比为 1:2,则第一宇宙速度之比 ,故选项 C 错误;根据 =mg 知,重力加速度之比为 4:9,则所受的引力之比为 4:9,故 D 错误。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26 s 物体做匀速运动,拉力等于摩擦力,则由图线可知p=Fv=mgv,即 10=mg6:02 s 物体的加速度 a= =3ms,根据牛顿定律F=ma+mg,而 p=Fv=(ma+mg)at,则(m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高级 物理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38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