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4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恒温的水池中,有一气泡缓慢上升,在此过程中,气泡的体积会逐渐增大,不考虑气泡内气体分子势能的变化,则气泡内( )。(A)气体内能增加(B)外界对气体做功(C)气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D)每个气体分子动能都不变2 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圆锥筒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圆锥筒固定不动,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 A 和 B 紧贴着内壁分别在图中所示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 )。(A)球 A 的角速度一定大于球 B 的角速度(B)球 A 的线速度大于球 B 的线速度(C)球 A 的运动周期一定小于球 B 的运动周期(
2、D)球 A 对筒壁的压力一定大于球 B 对筒壁的压力3 物体距凸透镜 20 cm 时,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若把物体向透镜方向移 8 cm,又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则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20 cm(B) 10 cm(C) 9 cm(D)5 cm4 如图所示,C 1=6 F,C 2=3 F,R 1=3 ,R 2=6 ,电源电动势 E=18 V,内阻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关 S 断开时,a、b 两点电势相等(B)开关 S 闭合后,a、b 两点间的电流是 3 A(C)开关 S 断开时,C 1 带的电荷量比开关 S 闭合后 C1 带的电荷量大(D)不论开关 S
3、 断开还是闭合,C 1 带的电荷量总比 C2 带的电荷量大5 一物体以 6 ms 的速度沿一光滑倾斜木板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 2 s 后物体已向下滑行,速度大小为 1 ms,若选择沿木板向上为正方向,用 a 表示加速度,用 v 表示 2 s 末的速度,以下表示正确的是( )。(A)a= 2 5 ms 2,v=+1 ms(B) a=35 ms 2,v=1 ms(C) a=+2 5 ms 2,v=+1 ms(D)a=+35 ms 2,v=1 ms6 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放一电阻不计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导轨跟大线圈 M相接,小闭合线圈在大线圈 M 包围中,导轨上放一根光滑的金属杆 ab,磁感线垂直
4、于导轨所在平面。最初一小段时间 t0 内,金属杆 ab 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小闭合线圈 N 中的电流按下列图中哪一种图线方式变化 ?( )7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中,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 A 点,另一端被两个弹簧秤拉到 O 点,两弹簧秤的读数分别为 F1 和 F2,两细绳的方向分别与橡皮条延长线的夹角为 1 和 2,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实验中无论怎样改变两弹簧秤的夹角合力 F 必大于 F1 和 F2(B)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时,只要使橡皮条与 AO 等长就可以,不用把橡皮条拉到同一点 O(C)实验中要保持弹簧秤拉力的方向与纸面平行(D)若保持 O 点的位置
5、和夹角 1 不变,夹角 2 可变,若 F1 增大,则 F2 一定减小8 新课改提倡自主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强调( )。(A)学生的主观能动性(B)教师的指导(C)学生之间的合作(D)学生自学能力二、简答题9 质量为 2 kg 的物体,在沿 x 方向的变力作用下,在 x=0 处由静止开始运动。设变力与 x 的关系如图所示。试由动能定理求物体在 x=5,10,15 m 处的速率。三、案例分析题9 下面是某同学对课后习题的解答过程:如图所示,正电荷 q1 固定于半径为 R 的半圆光滑轨道的圆心处,将另一带正电、电荷量为 q2、质量为 m 的小球,从轨道的 A 处无初速度释放,求:(1)小球运动到 B
6、点时的速度大小;(2)小球在 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解:(1)设小球通过轨道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v,小球从 A 到 B 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得:(2)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对其受力分析。小球受重力、支持力与电场力,则有:N=mg 则小球在 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 N=mg 。问题:10 指出学生解答中的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可能原因,给出正确解法。11 给出一个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11 下面是某位老师对一道习题的讲解。 水平地面上有一倾角为 的固定斜面,质量为 m 的小物块在水平恒定推力 F 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则斜面对小物块的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如何? 教师:我们已经学
7、习过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它们的方向怎么判断? 学生: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静摩擦力和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 教师:对,大家判断一下这个题中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学生 1:我认为摩擦力方向向上,因为物块有向下滑动的趋势。 学生 2:不对,我认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向下,物块有向上滑动的趋势。教师:你们说的都不对,这个题没那么简单,大家再想想。 学生:我们应该先对物块受力分析。 教师:对,可以先受力分析再判断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 学生:嗯。问题:12 简要评述这位教师的教学行为。13 针对教师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四、教学设计题13 阅读材
8、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如图所示为高中某教材“液体” 一节中“液体的表面张力 ”的演示实验。 实验: 1把一条细棉线的两端系在铁丝环上,不要让棉线过紧,要使它处于略为松弛的状态。然后将铁丝环浸入肥皂液里,再拿出来时环上就留下了一层肥皂液的薄膜。这时薄膜上的棉线仍是松弛的(图 92-3甲)。 用烧热的针刺破棉线某一侧的薄膜观察薄膜和棉线发生的变化。2把一个棉线圈系在铁丝环上,使环上布满肥皂液的薄膜,这时膜上的棉线圈仍是松弛的(图92-4 甲) 。 用烧热的针刺破棉线圈里的薄膜,观察棉线圈外的薄膜和棉线圈发生的变化。 实验说明液体表面有什么性质? 任务:14 请解释一下液体的表面张力。1
9、5 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15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楞次定律 ”的内容要求是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材料二 高中物理某版教科书:“ 楞次定律 ”一节关于“磁通量变化与感应电流的关系”的实验内容如下。实验:在第 2 节图 42-2 的实验中,我们通过磁铁跟闭合导体回路之间的相对运动来改变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条形磁铁的 N 极或 S 极插入闭合线圈时,线圈内磁通量增加,抽出时,线圈内磁通量减少。现在重复这个实验,不过这次不是研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而是用草图记录感应电流的方向、磁铁的极性和运动方向,以便
10、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建议在纸上画出几个类似图 43-1的草图,分别标出不同情况下磁铁的 N、S 极,磁极的运动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为了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事先要弄清线圈导线的绕向,及电流方向、指针摆动的方向与电流表的红、黑接线柱的关系。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感应电流的产生等知识。任务:16 简述一下楞次定律的内容。17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楞次定律” 的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叙述式等)。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4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高级 物理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34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