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5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5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5及答案与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5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0 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回答问题。1 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 ) 。(A)平均温度过低(B)平均温度过高(C)温度变化无常(D)昼夜温差过大2 2018 年我国将发射嫦娥 4 号飞行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估计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 )。(A)空气太稀薄(B)宇宙辐射太强(C)陨石撞击太多(D)月球引力太小2 南部苏丹于当地时间 2011 年 7 月 9
2、 日宣布正式从苏丹分离,世界上最新的国家之一。读下图,完成问题。3 南苏丹首都位于北京的( )。(A)西南方(B)东南方(C)西北方(D)东北方4 据图估算南苏丹共和国的领土南北最大距离可能约为( )。(A)800 千米(B) 600 千米(C) 1110 千米(D)400 千米4 读下图,某经线上点 F,虚线为过该点的地面垂直线,Q 1、Q 2 是 F 点夏至日两个不同时刻的太阳光线,且经线、虚线和太阳光线位于同一平面上。完成问题。5 若 F 点的地方时是世界标准时,则此时北京时间是( ) 。(A)6 点或 18 点(B) 7 点或 19 点(C) 8 点或 20 点(D)12 点或 20
3、点6 若角 、 相差 12,则 F 点纬度是( ) 。(A)12N(B) 78N(C) 725N(D)84N6 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分析回答问题。7 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D)自 A 向 B 由老到新8 图中长腰山是( )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8 1958 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 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 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
4、南部。完成问题。9 我国亚热带在 34N 以南、104E 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地形(C)季风(D)海陆位置10 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10 下图为我国科考队在北极点放置中国结时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问题。11 该照片拍摄日期、拍摄者或中国结影子的方位是( )。(A)3 月 21 日、中国结影子指向正南(B) 6 月 22 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东南(C) 8 月 20 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正南(D)9 月 16 日、中国结影子指向
5、东北12 与图示地区相比,南极点及周边相应范围内( )。1 月份冰层厚度大3 月份累计昼长长7 月份近地面气压高9 月份平均气温高(A)(B) (C) (D)12 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见图(b)。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 附近)形成于 2 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 槽(谷) 相间的地形。读下图,完成问题。13 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的影响,图(b)所示地区( )。(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
6、,夏半年风速较小(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14 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15 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下图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变化。读图完成问题。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一气热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 )。(A)Q 4、Q 1、Q 3、Q 2(B) Q3、Q 4、Q 2、Q 1(C) Q3、Q 1、Q 2、Q 4(D)Q 2、Q 3、Q 1、Q 415 马铃薯块茎生长最适宜的气温是 1618 ,
7、当温度高于 25时,块茎停止生长。下图为我国马铃薯种植分区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16 马铃薯在华北平原种植最佳的时期是( )。2 月播种, 5 月收获6 月播种, 8 月收获9 月播种, 11 月收获11 月播种,次年 2 月收获(A)(B) (C) (D)17 西南混作区是一作、二作(“作” 代表熟制)的混合区,影响其混作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B)光照(C)地形(D)土壤17 鬼城是指因资源枯竭而被废弃的城市,属于地理学名词。在我国,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出现了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比值(鬼城指数)低于 05 的新城、新区,这些新城、新区居住人口少,也被形象地称为“鬼城” 。据此完成问
8、题。18 关于鬼城(地理学名词)形成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过于单一(B)严重依赖资源开发(C)城市环境污染加剧(D)片面追求经济发展19 鬼城指数越低,反映了( )。(A)逆城市化现象更加明显(B)虚假城市化越明显(C)城市土地扩张相对过快(D)城市人口规模越大19 地形起伏度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高度的差值(数值为相对值,数值越大表示地形起伏越明显)。下面两图分别为“我国沿某经线的地形起伏度”和“我国不同地形起伏度上人口的累积分布 ”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20 地形区为 ( )。(A)青藏高原(B)四川盆地(C)黄土高原(D)东南丘陵21 下列关于我国人
9、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起伏度越大,分布的人口越多(B) 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比较均衡(C)地形起伏度 12 地区分布的人口达 20(D)地形起伏度 1 以下地区人口超过 8021 读下表,完成问题。22 甲国最可能是( ) 。(A)美国(B)中国(C)巴西(D)英国23 甲国城市化过程中突出的现象是( )。(A)滞后城市化(B)虚假城市化(C)逆城市化(D)城市中心衰落24 根据下面的图文材料分析,影响葡萄酒产业布局最主要的一级区位因素是( )。(A)原料、劳动力(B)原料、市场(C)技术、市场(D)交通、能源25 下图所示为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人口的年龄
10、、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A)abc(B) acd(C) abd(D)bcd二、简答题26 简述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评价”这一评价建议的理解。(提示:从学生的变化与发展和评价方式、方法等方面思考)27 地理教材的主要作用有哪些?三、材料分析题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
11、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问题:28 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29 试对“河上很少有桥 ”这一现象做出合理解释。30 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在讲述“三圈环流 ”时,教师可以采用如下导入方式:大气的运动有小、中、大三种尺度。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中、小尺度的大气运动形式。我们已经知道,通常所说的穿堂风就是小尺度的,而海陆风、城市的热岛效应等都是属于中尺度的。那么大尺度的空气运动是怎样的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大尺度的大气运动,即全球性的大气运动,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12、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三圈环流。问题:这段文字体现了导入技能的哪种要素?31 阅读下面关于“ 旅游景观的欣赏 ”的教学实施过程,回答以下问题。32 为本次教学过程设计一个合适的教学目标。33 分析评价这次教学实施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四、教学设计题33 阅读关于“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的材料,按照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要求:34 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35 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5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月壤主要是因为风化作用形成的,月球表面风化以物理风化为主,原因是
13、月球昼夜温差过大。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目前,人们对太空(包括月球表面)可以预料的威胁是:稀薄的空气,很强的宇宙射线,引力小(失重);由于陨石撞击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难以估计。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由图可知,南苏丹首都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是在 8N 以南,32E 以西,对照北京的经纬度,可以确定其位于北京的西南方。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由图可知,南苏丹的领土南北大约跨了 8 个纬度,由此可以估算其南北的领土距离约为 800 千米。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由经线、虚线和太阳光线位于同一平面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以推知,太阳光线 Q,和 Q2 分别从正南
14、或正北方向射人。由于此日期为夏至日,出现极昼的地区为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故从正南射人时为正午十二时,此时为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从正北射入时为午夜,且太阳高度为一天中最小。综上所述,可知图中的时间为正午 12 时或午夜 0 时,若 F 点的地方时是世界标准时,也就是中时区为 0 时或 12 时,故北京时间为 8 点或 20 点。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若角 、 相差 12,其分别对应的余角 (即 Q1 和 Q2 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线的倾角)相差 12,出现极昼地区的任一纬线与 0 时和 12 时所在的经线的交点到北极点的距离相等,由此可以推知 F 点纬度与北极点相差 122,即为 8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高级 地理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25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