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9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9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9及答案与解析.doc(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9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0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问题。1 磷高累积区是( ) 。(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2 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 20003000 米处( )。(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3 下图是太阳局部图,图中的 M 是出现在太阳哪一层的什么 ?( )(A)色球
2、层的耀斑(B)色球层的日珥(C)日冕层的太阳风(D)日冕层的耀斑4 据美国太空网报道,在 2009 年曾有一颗小天体撞击木星,造成木星表面出现黑斑。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这颗撞击木星的小天体应当是一颗小行星,其大小和坦尼克号相当。在太阳系中小行星运行轨道位于哪两颗行星之间?( )(A)水星和金星之间(B)金星和火星之间(C)金星和木星之间(D)火星和木星之间4 下图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据此回答问题。5 图中信息表明( ) 。(A)17 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B)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C)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D)612 月水
3、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6 对 5 月份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合理解释是( )。(A)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B)入库水量少(C)季节干旱,降水量少(D)温度高,蒸发量大6 读下图,回答问题。7 图中城市中心与郊区相比( )。(A)气温高、降水少(B)气温高、降水多(C)气温低、降水少(D)气温低、降水多8 关于城市与郊区之间热力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上空盛行下沉气流(B)近地面气流由城市流向郊区(C)高空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D)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9 图示地区可能位于( ) 。(A)北半球高纬地区(B)南半球低纬地区(C)北半球中纬地区(D)南半球中纬地区9 读木桶效应(组
4、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完成问题。10 以某地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10000、8000、6000、4500,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A)10000(B) 8000(C) 6000(D)450011 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A)四川水力资源(B)山东 气候资源(C)福建 耕地资源(D)黑龙江矿产资源11 读某河三角洲示意图,完成问题。12 形成河口三角洲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搬运(B)海浪堆积(C)流水堆积(D)海洋搬运13 该地区聚落分布
5、( ) 。(A)在狭隘的河漫滩平原上(B)呈点状分散分布(C)蜿蜒分布于山前(D)沿河发展,形成蜿蜒的沿河聚落带13 下图为北京时间 2015 年 9 月 15 日 8 时亚洲局部地区地面气压场(单位:hPa)分布图,读图完成问题。14 此时北京的风向是( )。(A)偏南风(B)偏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15 图中甲、乙两地最大气压差最接近( )。(A)24hPa(B) 27hPa(C) 21hPa(D)30hPa16 受图中锋面系统的影响,丙地区可能出现( )。(A)风和日丽天气(B)高温晴朗天气(C)阴雨连绵天气(D)大风降温天气16 下图为某工业企业在国内的分布及产量示意图,读图完成
6、问题。17 该企业属于( ) 。(A)劳动力导向型工业(B)市场导向型工业(C)原料导向型工业(D)技术导向型工业18 该企业计划在西欧筹建分厂,需要考察当地的( )。居民消费习惯劳动力价格气候条件技术条件内部交易成本(A)(B) (C) (D)18 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简图,读图完成问题。19 下列节气中,北京昼夜长短差值小的是( )。(A)小寒(B)大雪(C)清明(D)芒种20 在芒种到小暑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后向南移(B)地球公转速度先加快后减慢(C)安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升高(D)北极地区极昼范围逐渐扩大20 近年来,我国高铁建设快速发展,下图为我国
7、某省会城市“米” 字形高铁雏形图,读图完成问题。21 图中 M 城市是( )。(A)合肥(B)郑州(C)武汉(D)南昌22 图中高铁完全建成后,使该城市( )。对外联系加强城市化水平提高服务范围扩大货物运输量增大(A)(B) (C) (D)22 2015 年 10 月 29 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下图为“19952025 年中国人口增长趋势及预测柱状图” ,读图完成问题。23 在图示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人口增长的模式来看,我国一直处在现代型(B)死亡率的变化,说明我国的医疗水平不断下降(C)出生率的变化,说明传统生育观念在不断
8、变化(D)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总量还会持续增长24 “二孩政策 ”的全面实施,将对我国未来十年产生的影响是( )。(A)老年人口数量会有所下降(B)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C)家庭抗风险能力有所下降(D)城市的就业压力将会增大25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特征包括( )。整体性差异性稳定性层次性(A)(B) (C) (D)二、简答题26 简述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 选择联系学生实际、反映时代特征的素材”这一教科书编写建议的理解。(提示:从基本理念和教学内容特征等方面思考)27 中学地理教材内容与地理科学体系的联系主
9、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三、材料分析题27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台湾省与福建省隔海相望,省内 80人口的祖籍是福建。两岸“ 三通” 的启动和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的实施,加深了两岸的经贸往来。目前福州、厦门等地已建成多个台商投资区。材料二福建省湄洲岛是“妈祖文化” 的发祥地,妈祖被尊为“海上保护神 ”。世界上有 30 多个临海国家和地区受 “妈祖文化”影响,建有上万座妈祖庙。问题:28 说明台商投资区集中在福建省福州、厦门等城市的原因。29 当地政府应如何利用“妈祖文化” 在海内外的影响发展旅游业 ?29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发现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
10、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或原理时,只是提出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研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下面以“地球如何公转” 为例说明发现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案例:地球如何公转师:假如我站在这里当作太阳,请一同学手捧地球仪模拟地球绕我这个太阳公转。生 1:(捧着地球仪随便地围绕老师转一圈)师:大家思考一下,同学 1 转得对不对?哪个同学再来转一下?生 2:(捧着地球仪,一边使地球仪由西向东自转,一边围绕老师逆时针公转)师:同学 2 纠正了同学 1 的一些错误,是否完全转对了呢?请同学讨论一下。(同学们争论声顿起,有的说转对了,有的说还有问题)生 3:(捧着地球仪,一边由西向
11、东自转,并稳定地轴方向不变,围绕教师逆时针公转,转的速度及变化也恰当)师:同学 3 转动与同学 2 有什么不同呢?(大多数同学显出恍然大悟的样子,但也有同学小声嘀咕说没有不同)师:请同学们对照教材看看地球公转时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同学 3 转得对,而同学 2 转得不完全对?问题:30 结合材料概括发现法教学运用的基本步骤。31 分析评价这种教学方法的局限性。31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了解学生已有的地球自转知识后,教师可以问学生: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怎样?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又怎样呢? 引出“地球公转 ”的教学。材料二在讲授“ 地球公转 ”前,一上
12、课可以先动画演示地球在宇宙中绕太阳不停地运动的画面,让学生认真观察,根据“地球公转” 的内容,让学生回答地球公转的一般规律(中心、轨道、方向、周期、速度等),引入新课教学。材料三在讲授“ 洋流” 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哥伦布在 1492 年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时,一共用了 37 天,而他在 1493 年第二次去美洲时,只用了 20 天。同时,哥伦布第一次去美洲走的是距离较短的路线,第二次走的反而是距离较长的路线,可为什么还会出现第二次用时较短的情况呢?通过今天“ 洋流”知识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材料四“生活 ”导入是指教师使用生活实例、学生的亲身体验或有教学意义的历史事实、故事等引
13、出教学内容。运用这种导入时,可以利用的生活实例很多,如结合时事报道、学生日常生活中对自然和人文现象的体验和感受,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歌曲、诗词等都可以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留心观察,积累生活素材。问题:32 分析材料一、二、三所使用的教学导入方法。33 运用“生活 ”导入法为“城市交通”设计一个合适的教学导入。四、教学设计题33 阅读关于“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材料二人教版教科书中关于“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4、”的内容。 (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从广义上来说,水资源包括水圈内的水量总体。海水是咸水,不能直接利用,所以,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和浅层地下水,储量只占全球水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七。 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从全球来看,水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在除南极洲之外的世界六大洲中,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南美洲,大洋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少(图 311)。在全球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巴西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俄罗斯。我国多年
15、平均径流量为 27000 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 我国水资源分布也很不均衡。从地区分布上看,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东部水多,西部水少。从时间分配上看,我国夏秋降水多,水资源较丰富;冬春降水少,水资源较贫乏。 (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河网密布,水量充足,而且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逐渐发展成为著名的水稻产区;这里的河流水量大,支流众多,内河航运业也十分发达。 水资源的质量也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水的质量不同,开发利用方式不同,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成本投入、产品质量、市场销售等也就不同,经济效益也因此存在差异。例如,将饮料
16、厂建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地方,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从而直接影响饮料生产的经济效益。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是不相同的。 (三)合理利用水资源 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高速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从水资源的数量来看,工农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必将导致需水量增加,在很多地方特别是城市,需水量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可供水量增长速度。从水资源的质量来看,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排放的废弃物质不断增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很多污染物得不到处理而进入水体,导致水体污染,可用的水资源减少。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条
17、件。水资源危机使人们意识到制定科学的用水战略,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为此,人们采取多种措施,力图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开源措施包括: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把大气降水以及洪水期多余的河水蓄积起来;开渠引水,把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的水调入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加强对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调节;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等。 节流措施包括: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从农业和工业这两个用水大户中挖掘水资源的潜力等。要求:34 设计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35 依据课程标准和三维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高级 地理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19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