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函数 f(x)的图象向右平移 1 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与 y=ex 关于 y 轴对称,则 f(x)=( )。(A)e x+1 (B) ex1(C) ex+1 (D)e x12 设 其导函数在 x=0 处连续,则 的取值范围是( )。(A)2 (B) 2(C) 2 (D)23 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 S 值为( )。4 函数 f(x)=sinxcosx 的最小正周期为( )。(A)2 (B) (C) 2 (D)45 设三阶矩阵 ,若的伴随矩阵的秩为 1,则必有( )。(A)a=b 或 a+2b=0
2、 (B) a=b 或 a+2b0(C) ab 且 a+2b=0 (D)ab 且 a+2b06 曲线 y= 和直线 y=x 及 y=2 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 ( )。(A)1 (B) (C) 1ln2 (D) 7 下列命题不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规定的“图形与几何” 领域的“基本事实 ”的是(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 (C)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8 “数学是一种文化体系。” 这是数学家( )于 1981 年提出的。(A)华罗庚 (B)柯朗(C)怀尔德 (D)王见定二、简答题9 计
3、算二重积分 其中积分区域 D=(x,y)x 2+y2。10 求幂级数 (x1)的和函数 f(x)及其极值。11 在某次考试中共有 12 道选择题,每道选择题有 4 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评分标准规定:“ 每题只选一项,答对得 5 分,不答或答错得 0 分。” 某考生每道题都给出一个答案,已确定有 9 道题的答案是正确的,而其余题中,有一道题可判断出两个选项是错误的,有一道可判断出一个选项是错误的,还有一道因不了解题意只能乱猜。试求出该考生:(1)选择题得 60 分的概率;(2)选择题所得分数 的数学期望。12 “数学课程目标 ”从根本上明确了哪些问题 ?13 下列框图反映了数列与其他学
4、科内容之间的关系,请用恰当词语补充完整。三、解答题14 设 f(x),g(x) 在a,b 上连续,且满足 ab(x)dtaxg(x)dt,xa,b), abf(t)dt=abg(t)dt 证明: abxf(x)dxabxg(x)dx。四、论述题15 “数学学科内涵 ”是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之一。请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论述数学学科内涵的主要含义。五、案例分析题16 案例:阅读下列两个教师有关有理数乘方的教学片段。 甲教师导入的教学过程:教师甲在大屏幕上依次呈现问题 1(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 a,则它的面积是多少?) 和问题 2(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 a,则它的体积是多少 ?)。待同学回答后,教师
5、出示结果:边长为 a 的正方形的体积为 aa,简记作 a2,读作 a 的平方(或二次方);棱长为 a 的正方体的体积为 aaa,简记作 a3,读作 a 的立方(或三次方)。 然后教师甲提出问题 3:请大家动手折一折,一张报纸对折一次后,报纸几层?如果对折两次、三次呢?每一次对折后的层数与上一次对折层数的关系是什么? 层数和对折的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折叠并思考,教师巡视并提问。归纳出每一次对折后的层数都是上一次对折层数的 2 倍,概括了层数和对折次数的关系及表示方法,填入下表中:接下来,甲教师引出乘方的相关概念(大屏幕显示):一般地,把 n 个相同的因数 a相乘的运算叫做乘方运算,把 aa
6、a(n 个 a)简记作 an,读作 a 的 n 次方。 由此引出乘方、底数、指数、幂的概念。 乙教师导入的教学过程: 乙教师在大屏幕上呈现问题:某种细胞每过 30 分钟便由 1 个分裂成 2 个,经过 5 小时,这种细胞由1 个可以分裂成多少个? 引导学生思考:分裂的次数与 2 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并完成下表:乙教师:为了简便,可将 记作 210,一般地,n 个相同的因数 a 相乘,记作 an,即 。 由此,引出乘方、底数、指数、幂的概念。 问题: (1)分析甲、乙两位教师导入的相同点; (2) 分析甲、乙两位教师导入中存在的不足。六、教学设计题17 “三角形的中位线 ”是初中学习三角形知识点
7、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对学生的要求是必须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熟练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和有关应用。(1)该课程设定需要使学生达到什么能力目标?(2)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3)教学过程 (只要求写出新课导入和新知识探究、巩固、应用等)及设计意图。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与 y=ex 关于 y 轴对称的函数为 y=ex,f(x)的图象向右平移 1 个单位长度得 y=ex,则 f(x)=ex1故选择 D。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是参变量, x 是函数 f(x)的自变量 由该式得出 2。所
8、以f(x)在 x=0 处右连续的充要条件是 2。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当 i=0,S=1 时,故选择 C。4 【正确答案】 B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 A 与其伴随矩阵 A*秩之间的关系显然 r(A)=12,故必有 ab 且 a+2b=0。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先做草图,求出曲线、直线间的交点的坐标 A( ,2),B(2,2),C(1,1)。选取变量 x 为积分变量,则由图可得三线所围的图形的面积为故选 D。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规定的“图形与几何”领域的 9 条“基本事实”为:(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9、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4)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5)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6)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7)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8)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9) 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这是美国数学家怀尔德于 1981 年提出的。二、简答题9 【正确答案】 从被积函数与积分区域可以看出,应利用极坐标进行计算。 作极坐标变换:设 X=rcos, y=sin,有10 【正确答案】 由极值的第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初级 数学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