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3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3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3及答案与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3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美国建国之初,农业立国是主流的经济思想,美国建国 100 年以后变工业立国为主流思想。导致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美国农业的衰败(B)建国领袖的去世(C)工业革命的发展(D)美国内战的结束2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次运动是 ( )。(A)五四爱国运动(B)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D)新文化运动3 清代征收的地丁银是指( )。(A)只征土地税,废除人丁税(B)土地税、人丁税一律只收白银(C)按土地与人口的多少征收白银(D)将丁税平均摊人
2、田赋统一征收4 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中日甲午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5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孔乙己(B) 药(C) 狂人日记(D)阿 Q 正传6 春秋战国时期,对促进民族融合起直接作用的因素是( )。(A)兼并战争(B)铁器使用(C)各国变法(D)商业兴盛7 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是( )。(A)二次革命的失败(B)护国运动的失败(C)第一次护法运动的失败(D)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8 近代史上,顽固派“ 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
3、(A)魏源(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9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B)李贽(C)陆九渊(D)黄宗羲10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 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水排”主要应用于( ) 。(A)灌溉(B)制瓷(C)耕种(D)冶铁11 某年 9 月 6 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 20 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A)百团大战(B)平型关战役(C)太原会战(D)台儿庄
4、战役12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B)保留习惯旧俗(C)强调法官至上(D)体现人人平等13 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 的赞叹。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14 临时中央政治局迁到中央根据地后,全面推行“左” 倾冒险主义错误,在福建开展的运动是( ) 。(
5、A)肃反运动(B)反对 “邓、毛、谢、古”的斗争(C)整风运动(D)反对“罗明路线 ”的斗争15 欧洲共同体成立时的西欧 6 个成员国是( )。(A)法、德、意、荷、比、卢(B)英、法、德、意、比、卢(C)英、法、德、意、荷、比(D)英、法、德、荷、比、卢16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是( )。(A)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C)东南亚地区和平会议(D)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17 阅读分析下列数据,可以得出的最准确的结论是( )。(A)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完成(B)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成为世界贸易中心(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D)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
6、展18 20 世纪 40 年代,真理报出版了一期有关雅尔塔会议的专刊。它认为,会议上达成的各项决议表明“三大国的联盟不仅掌握了历史的昨天,还将拥有伟大的未来。”下列各项最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 。(A)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B)建立战后世界资本主义货币体系(C)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D)安排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等重大问题19 美国前财政部长福勒说:“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 。“二战”后,美国为实现其称霸全球的战略,在经济领域所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组建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B)组织成立世界银行,对成员国提供生产性贷款(C)致力于建立
7、国际贸易组织,制定关税与贸易总协定(D)组建北约,对抗苏联20 2011 年 1 月 26 日,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办人克劳斯.施瓦布在接受采访时说:“世界政治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该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是( )。(A)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复杂格局(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已经缩小(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合作交流趋向平等21 “二战”以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不包括(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建
8、立福利国家制度(C)第三产业兴起,“新经济”出现(D)经济发展的持续稳定22 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纪简史一书中创造了一个新鲜术语“世界正被抹平 ”。其中提到 “柏林墙的倒塌”“互联时代的到来”等概念。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与“ 世界正被抹平 ”的相关因素不应包括 ( )。(A)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B)两极格局的瓦解(C)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D)人和世界被发现23 在“三国故事会 ”活动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历史故事,下列奠定了三国鼎立基础的史实是( ) 。(A)单刀赴会(B)七擒孟获(C)赤壁之战(D)空城计24 古时,人们普遍相信,地震是上天对人的惩罚,是不祥之兆。但是在东汉
9、时期,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却发明了一种仪器,可以对地震进行测定。这位科学家是( )。(A)张骞(B)祖冲之(C)张衡(D)张仲景25 “国家的财政收入约 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 “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 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下列哪个时期?( )(A)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二、简答题26 简述元朝建立四等人制度的原因、内容及其影响。27 简述初中历史课程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8 简述初中历史评价标准制定的程序。三、材料分析题28 材料一:公元 1500 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
10、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到 1 9 世纪,他们以其强大的帝国和股份公司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控制了全球这种西方的霸权在 1 9 世纪时不仅欧洲人而且非欧洲人都认为是理所当然。在人们看来,西方的优势地位几乎是天经地义,是由上帝安排的。全球通史材料二: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前,完全是一个封建国家,经济上自给自足,政治上君主专制。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东来,它们既是“强盗” ,也是“先生”,侵略中国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西方的先进文化,其中包括近代科学技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形式和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价值观。历史学科专题讲座问
11、题:29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 1 9 世纪“西方的优势地位” 表现在哪些方面?30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在鸦片战争后是如何向西方“先生” 学习的?3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的教学方法设计:问题:31 从图示中你能读出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有哪些?32 上述材料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32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某位教师,在讲授“ 日本的崛起 “时,首先出示了日本动漫产业的相关图片,接下来通过播放纪录片的形式介绍了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结束了。问题:33 结合材料分析这位教师的做法是否得当?34 你认为上述材
12、料中的教师应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四、教学设计题35 请为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 20 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编写一篇教学设计。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3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 1 919 年五四爱国运动开始,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即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本题选 A。3 【正确答案】 D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鸦片战争中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本题选 A。5 【正确答案】
13、 C【试题解析】 1 918 年 5 月 1 5 日,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创作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新青年上发表。故选 C。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有的是直接对周边各族的吞并,有的是加强了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的交融,这些都直接促进了民族融合;而铁器的使用、各国的变法、商业的兴盛,则是间接促进了民族的融合。本题答案为 A。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辛亥革命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努力挽救共和制度,但均失败了。1922 年 6 月,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故选 D
14、。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顽固派与维新派的论战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讨论。如果知道这一点,则可知顽固派指责的应当是维新派四个选项中只有康有为是维新派代表。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这句话表达了“人人皆可以为圣”的圣人观,甚至有蔑视“圣人”之嫌。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陆九渊也是理学大家,亦不会。黄宗羲主要是批判君主专制也不可能。唯有离经叛道、与正统思想对着干的李贽有可能。李贽的这句话继承和发展了孟子的“人人皆可为尧舜”和王阳明所说的“满街皆圣人”。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造作水排,铸为农器”可知答案为 D。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
15、析】 根据“北方”“冀晋豫三省,可知应选 A 项。平型关战役和太原会战都是发生在山西一省,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中的一次重大胜利,仅在江苏一省。百团大战发生在华北,且和“我军在北方”相吻合。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可知罗马法很重视法律程序,法律至上。13 【正确答案】 D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临时中央迁到中央根据地后,在党、红军和根据地内全面地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方针和政策,临时中央在福建错误地开展反对“罗明(中共福建省委代理书记)路线”的斗争接着又在江西开展反对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 、古(柏)的斗争。15
16、 【正确答案】 A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 952 年 10 月,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从题干时间 1860 年来看,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但是 1860 年,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并没有完成,所以 A 项错误。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到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成为世界贸易中心,所以 B 项和 C 项错误。18 【正确答案】 D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组建北约,对抗苏联,这是美国在政治领域采取的
17、措施,不是经济领域采取的措施,故本题选 D。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经济格局变化的理解。从材料中的“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可知发展中国家正在崛起,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世界发展中的一极,表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故选 B。21 【正确答案】 D22 【正确答案】 D2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刘备、孙权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24 【正确答案】 C2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两宋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了南方地区。二、简答题26 【正
18、确答案】 元代,蒙古贵族以少数民族统治阶级成为全国的统治者,他们为保持自己的特权地位和维护对人口远远超过本族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统治,推行民族压迫和民族分化政策,根据民族和被征服的先后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指蒙古各部落人;第二等是色目人,包括西夏、回人等;第三等是汉人,指金朝统治区域内的汉、契丹、女真等人族及较早被蒙古征服的云南、四川两省人;第四等是南人,指南宋统治区域的汉人和西南各族人。元代统治者实行四等人制,旨在利用民族分化手段以维护其本身的特权统治。四等人制的实行,使元朝的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尖锐,从而加速了元朝的灭亡。27 【正确答案】 初中历史课程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9、目标包括:(1)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认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2)感悟近现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历史责任感。(3)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
20、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4)认识人类历史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性,理解历史上的革命与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认识从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意识。(5)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历史进步的推动作用,逐步形成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从历史的演变中认识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6)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以及杰出人物在历
21、史上的重要贡献,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智慧,初步理解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识别判断力,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28 【正确答案】 初中历史评价标准一般包括评价维度、表现水平的规定以及不同表现水平的实际样例。评价标准制定的程序包括: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水平确定评价目标和内容;选择重要的内容作为评价的维度;为每一个维度划分水平;确定每个评价维度划分水平的评价标准,并用清晰、简要的语言进行描述。三、材料分析题29 【正确答案】 经济:1 9 世纪最显著的是西欧与北美因工业革命促成的技术与经济上的进步。政治:民族主义兴起,使多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初级 历史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23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