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4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4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4及答案与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4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离子键的强弱主要决定于离子的半径和离子的电荷值。一般规律是离子半径越小,电荷值越大,离子键越强。K 2O、MgO、CaO 三种物质中离子键由强变弱的顺序是( )。(A)K 2O、MgO、CaO(B) MgO,CaO,K 2O(C) MgO、K 2O,CaO(D)CaO 、MgO、K 2O2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酸性 KMnO4 溶液中加入 Na2SO4 溶液:5SO 42-+6H+2MnO4-5SO 42-+2Mn+3H2O(B)向 NaAlO2 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2A
2、lO 2-+CO2+3H2O2Al(OH) 3 +CO32-(C)向酸性 KIO3 溶液中加入 KI 溶液:5I -+IO3-+3H2O3I 2+6OH-(D)向 Ba(OH)2 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NH4SO 4 溶液:Ba 2+2OH-+NH4+H+SO42-BaSO 4 +NH3H2O+H2O3 叠氮酸(HN 3)与醋酸酸性相似,则下列有关说法一定错误的是( )。(A)HN 3 水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顺序为:c(HN 3)c(H +)c(N 3-)c(OH -)(B) HN3 与 NH3 作用生成的叠氮酸铵是共价化合物(C) NaN3 水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Na +)c(N 3-
3、)c(OH -)c(H +)(D)N 3-与 CO2 含相等电子数4 反应:A(g)+3B(g) 2C(g)H0,达到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5 利用下列实验方法或试剂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鉴别 SO2 和 CO2 气体:用酸性 KMnO4 溶液(B)证明溶液中含有 NH4+用浓 NaOH 溶液和蓝色石蕊试纸(C)鉴别 B
4、r-和 I-:用双氧水和淀粉溶液(D)鉴别 NO2 和溴蒸气:用蒸馏水6 下列关于管套实验装置(部分装置未画出)进行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甲装置可以制取少量 H2(B)利用乙装置(p 处放带火星木条,q 处伸入水中)可以验证 Na2O2 与水反应既生成氧气,又放出热量(C)利用丙装置验证 KHCO3 和 K2CO3 的热稳定性, X 中应放的物质是 K2CO3(D)利用丁装置制取 SO2,并检验其还原性,小试管中的试剂可为酸性 KMnO4溶液7 下列各物质能构成缓冲对的是( )。(A)NaHSO 4 和 Na2SO3(B) HCl 和 HAc(C) NaH2PO4 和 Na2
5、HPO4(D)NH 4Cl 和 NH4Ac8 依据下列说法判断相应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不合理的是( )。(A)卤素单质 Cl2、Br 2、I 2 与 H2 化合的难易程度(B) Fe 能与 CuSO4 溶液发生置换反应(C)碱金属单质 K、Na、Li 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D)HClO 3、H 2SO4、H 3PO4 的酸性强弱9 甲、乙、丙、丁、戊是中学常见的无机物,其中甲、乙均为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 2 所示(某些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甲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 NaOH 溶液反应,则丙可能属于两性氧化物(B)若甲为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
6、的单质,且戊为碱,则丙只能为Na2O2(C)若丙、丁混合产生白烟,且丙为 18 电子分子,丁为 10 电子分子,则乙的水溶液可能具有漂白作用(D)若甲、丙、戊含有同一种元素,则三种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可能为甲丙戊10 天然维生素 P(结构如图 3,分子结构中 R 为饱和烃基)存在于槐树花蕾中,它是一种营养补剂,关于维生素 P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与溴水反应,且 1 mol 该物质与足量溴水反应消耗 4 mol Br2(B)可与 NaOH 溶液反应,1 mol 该物质可与 5 mol NaOH 反应(C)一定条件下 1 mol 该物质可与 H2 加成,消耗 H2 最大
7、量为 6 mol(D)维生素 P 遇 FeCI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11 “生活中的材料 ”这个主题属于高中化学课程模块中的( )。(A)化学 2(B)化学与技术(C)化学与生活(D)有机化学基础12 下列关于高中课程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B)必修包括 2 个模块,选修包括 5 个模块(C)每个课程模块 2 学分,36 学时(D)有机化学基础属于选修模块13 以下有关教学目标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亲自做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B)掌握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方法,形成原电池的概念(C)在合作探究中,观察
8、、分析和设计简单的碳酸盐化学实验(D)通过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14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是( )。(A)支架式教学(B)情境式教学(C)探究式教学(D)启发式教学15 科学而艺术地设计板书是化学教师重要的教学技能,设计板书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A)准确(B)条理(C)简洁(D)用示意图16 下列不属于化学课堂导入功能的是( )。(A)社会导入(B)激发学习兴趣(C)建立认知冲突(D)衔接新旧知识17 某化学教科
9、书在呈现新知识之前,通过“活动探究”“资料”等栏目及图片学习情景的设计,引导学生对身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联想,驱动学生探究的动机,明确探究的任务和意义,这种设计主要运用了( )。(A)认识结构教学理论(B)多元智能理论(C)最优教学理论(D)先行组织者理论18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下列最应引起重视的是( )。(A)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B)化学基础知识的记忆(C)化学实验技能的训练(D)化学计算能力的掌握19 新课程把化学教学过程看作是( )。(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D)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20 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
10、习情况,在课堂上,老师经常采用即时表现评价,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即时表现评价( )。(A)提问交流评价(B)课堂练习评价(C)课堂实验操作评价(D)纸笔测验二、简答题20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教科书的编写是为了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教科书选取了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课程目标、内容选取与内容组织之间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教科书提供的是单纯的课程知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倾向于“封闭式”的控制方式,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与内化。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科书是构成教学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
11、用教科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同时,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系统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工具,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问题:21 设计化学教科书的编排体系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是什么?22 简述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教科书。22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有两位老师在讲解铁的重要化合物的相关内容时,分别采用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创设两种不同的教学情境。老师 1:依据实验特点,亲自演示实验,边演示边提醒学生观察,然后带领全班同学讨论实验现象及其原因,最后教师对知识进行总结梳理。老师 2:让学生提前进行预习,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自
12、行设计实施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组内讨论得出结论,每组派代表汇报。最后教师对知识进行总结梳理。问题:23 请分析和评价上述两位老师的教学特点。24 简述中学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三、诊断题24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面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A、B、C、D、E 是五种短周期元素, A、B、C、E 同周期,C、D 同主族,A 元素在地壳含量中排名第二,B 是同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C 原子的最外层有三个未成对电子,E 单质常温下为淡黄色固体。 判断 B、C、E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什么?(用元素符号作答 ) 【考试结果】参加考试的全体考生的答题
13、情况统计如下: 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25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26 试分析学生得分偏低的可能原因。27 如果要你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解题方法是什么?四、案例分析题27 下面是两位化学老师关于“二氧化硫” 的教学设计片段。 设计一 环节 1:依据SO2 对环境的污染资料认识 SO2 的物理性质。 情景:播放一段有关 SO2 形成酸雨及酸雨对人类危害的视频资料。 学生根据视频资料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预测:SO2 易溶于水,是一种无色、有毒、有刺激性 气味的气体。 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将一试管 SO 倒扣于水槽中,观察到水几乎充满整个试管,说明 SO2 易溶于水。 环节 2:依据烟气脱
14、硫原理并结合化学反应规律推测 SO2 的化学性质。 情景:介绍广东台山电厂采用烟气脱硫技术减少 SO 排放的原理: SO 2+Ca(OH)=CaSO3+H2O,2CaSO3+O2 2CaSO4 学生推测性质:SO 2 可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说明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CaSO 3 与 SO2 中的 S 元素均为+4 价,价态居中,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SO 2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学生设计实验验证 SO2 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以及氧化性和还原性。 环节 3:从生活实例中了解 SO2 的漂白性。 情景 1:2004 年 12 月 2 日中国质量报刊登一则题为“白木耳白得稀奇消费者小心上当”
15、 的报道。上海市质量技监局对银耳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中,21 种银耳产品均被检测出含有“二氧化硫” ,其原因是生产商和经销商为了迎合消费者“银耳越白越好 ”的心理,使用大剂量 SO2 熏蒸银耳,使之由天然的淡黄色变为白色。学生推测:SO 2 具有漂白性。 情景 2:生活中 SO2 漂白的纸张、草帽日久又变黄,尤其是见光、受热发黄越快。 学生推测:SO 2 的漂白性是不稳定的。 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推测。 环节 4:应用 SO2 的性质探讨酸雨的形成与防治。 学生根据 SO2 的性质分析猜测酸雨形成过程,讨论酸雨的危害及治理酸化了的湖泊的措施。 设计二 环节 1:SO 2 的物理性质。 学生观察集气
16、瓶中 SO2 的颜色、状态,扇闻气味,做水溶性实验,总结 SO2 的物理性质。 环节 2:SO 2 的化学性质。 (1)学生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化合价的角度预测 SO2 的性质。教师演示实验,学生书写落实相关反应方程式。 (2)教师演示 SO2 与品红溶液反应的实验,讲解 SO2 的漂白性。 环节3:酸雨的危害及其防治。 教师讲解 SO2 形成酸雨的途径,学生讨论酸雨的危害。 问题:28 说明两个教学设计片段的特点。29 根据上述设计片段说说情境教学的好处,以及在化学教学中应如何选取素材。五、教学设计题30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内容标准为:“
17、 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活动与探究建议:“ 实验氯气的漂白性”。 材料二某高中化学教科书 化学 1“ 氯气与水的反应”的教学片段。 目前,很多自来水厂用氯气来杀菌、消毒,我们偶尔闻到的自来水散发出的刺激性气味就是余氯的气味。 氯气溶于水为什么能杀菌消毒呢?在 25时,1 体积的水可溶解约 2 体积的氯气氯气的水溶液称为氯水。在常温下,溶于水中的部分 Cl2 与水发生如下反应: 次氯酸(HClO)具有强氧化性,因此,次氯酸能杀死水中的病菌,起到消毒的作用。氯水也因为含有次氯酸而具有漂白作用。 次氯酸是很弱的酸,不稳定
18、,只存在于水溶液中,在光照下易分解放出氧气:近年来有科学家提出,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时,氯气会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体有害。因此,人们已开始研究并试用新的自来水消毒剂,如二氧化氯(ClO 2)、臭氧等。 实验 4-4 氯水的漂白作用 将有色纸条或布条、有色花瓣放入盛有 13 容积新制氯水的广口瓶中,盖上玻璃片,观察现象。 实验 4-5 干燥的氯气能否漂白物质 将有色纸条或布条、有色花瓣放入盛满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观察现象。 最初,人们直接用氯气作漂白剂,但因氯气的溶解度不大,而且生成的 HClO 不稳定难以保存,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效果也不理想,在 Cl2
19、与水反应原理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实验、改进,才有了今天常用的漂白液和漂白粉。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过了实验的基本方法,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 要求: 结合上述材料,完成“氯气与水的反应” 片段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不少于 300 字)。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4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是 Mg2+Ca 2+K +,因此离子键最强的是氧化镁,其次是氧化钙,最弱的是氧化钾。故本题选 B。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向酸
20、性 KMn04 溶液中加入 NazSO4 溶液,不发生反应,A 项错误。向 NaAlO2 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 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AlO2-+CO2+2H2OHCO 3-+Al(OH)3 ,B 项错误。向酸性 KIO3 溶液中加入 KI 溶液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5I-+IO3-+6H+3I 2+3H2O,C 项错误。向 Ba(OH)2 溶液中加入少量 NH4HSO4 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Ba2+2OH-+NH4+H+SO42-NH 3H2O+H2O+BaSO4 ,D 项正确。故本题选 D。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叠氮酸(HN 3)为弱酸,不能完全电离,电离程度较小,则有 c(HN3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教师 资格考试 高级 化学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44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