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3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3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3及答案与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4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 3+3OH-Al(OH) 3(B)用惰性电极电解 MgCl2 溶液:2Cl -+2H2O Cl2+H2+2OH-(C)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Cl 2+2OH- ClO-+Cl-+H2O(D)碳酸钙与醋酸溶液反应:CaCO 3+2H+Ca 2+CO3+H2O2 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 的溶液中:Na +、K +、MnO 4-、CO 32-(B) c(H+)=110-13m
2、olL-1 的溶液中:Mg 2+、Cu 2+、SO 42-、NO 3-(C) 01 molL NH 4HCO3 溶液中,K +、Na +、NO 3-、Cl -(D)01 molL FeCl 3 溶液中:Fe 2+、NH 4+、SCN -、SO 42-3 在一定缓冲比范围内,缓冲溶液才具有缓冲能力,其对应的 pH 范围为缓冲范围,缓冲范围的 pH=( )。(A)pK a1(B) pKa2(C) pKa05(D)pK a014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的不合理的是(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B)用锌片作阳极,铁片作阴极,电解氯化锌溶液,铁片表面出现一层锌(C)把铜片
3、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5 下列实验方案正确、能达到相应实验预期目的且安全的是( )。 6 化合物 CH3COCH2CH(CH3)2 的质子在核磁共振波谱中有 ( )组信号峰。(A)2(B) 3(C) 4(D)57 图 1 是 A、B 两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A 与 B 互为同分异构体(B) A 与 B 都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C)在一定条件下 A 与 B 均能发生取代反应(D)A 与 B 都能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气体8 科学研究证明,固态 PCl5 的空间构型
4、由正四面体和正八面体两种离子构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Cl 5 晶体由PCl 4+和PCl 6-构成,且离子数目之比为 1:1(B) PCl5 晶体由PCl 32+和PCl 22-构成,且离子数目之比为 1:1(C)固态的 PCl5 全部都是共价键,可看作是离子晶体(D)固态的 PCl5 不具有导电性9 下列化合物的酸性强弱为( )。 C6H5OH ROH HCl RCOOH H2O H2CO3(A) (B) (C) (D) 10 COCl2(g) CO(g)+Cl2(g) 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 COCl2转化率的是( ) 。 升温 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增加 C
5、O 浓度 减压 催化剂 恒压通入惰性气体(A)(B) (C) (D)11 下面描述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是( )。(A)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B)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C)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D)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12 在学习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将一小块钠放入水中,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描述出来,所采用的学习策略是( )。(A)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B)知识结构化策略(C)联系 预测策略(D)练习反馈策略13 在学习氯气的相关性质时,学习完物理性质教师没有马上学习化学性质,而是以快问快答的形式来检
6、验学生对氯气物理性质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即时表现评价(B)活动表现评价(C)作业评价(D)成长纪录档案袋评价14 教师在讲述硅的化合物的性质时,先播放了一段有关沙子、玛瑙、玻璃等内容的录像,这种教学的设置方法属于( )。(A)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入手,创设情境(B)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入手,创设情境(C)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D)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15 关于探究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学生做实验,就表明学生在探究(B)讨论是一种探究形式(C)能探究的内容,就一定要探究(D)教师演示实验不是探究活动16 关于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下列最恰当的是( )。(A)
7、讨论法(B)自学(C)讲授法(D)探究法17 下列属于传统化学教学媒体的是( )。(A)标本(B)电影(C)电视(D)投影18 制定化学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是( )。(A)化学课程目标(B)化学教学内容(C)学生的科学素养基础(D)学生身心发展特点19 “操作规范,注重示范” 这一要求适用于( )。(A)演示实验(B)学生分组实验(C)探究实验(D)家庭小实验20 ( )测验也称标准参照测验,是以具体的教学目标为标准,用以检查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因此,还可将其称为达标性考试,或资格考试。利用这种测验可以具体了解学生从某一阶段的教学中究竟学到了什么,学得怎样等。(A)常模参照(B)目标参照(C
8、)诊断性(D)形成性二、简答题20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 实验化学” 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该课程模块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实验在化学中的地位,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21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2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思路是什么?23 通过该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得到哪些发展?23 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是高中阶段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开篇,生活中对于钠的相关应用也极为广泛。请结合化学相关教学方法和专业知识回答以下问题:24 简述元素化合物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方法策略。25 请以钠与水的反
9、应为例,说明如何采用观察、实验和思考等多种感官相结合的学习策略学习钠和水这一化学反应。三、诊断题25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有关如图 5 所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 C22H22O6 B既可以催化加氢,又可以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 C1 mol 该化合物最多可以与 5 mol NaOH 反应 D既可以与 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以与 NaHCO3 溶液反应放出 CO2 气体答题情况如下:选择 A 的几乎没有,选择 B 的占 72,选择C 的占 8,选择 D 的占 20。 根据上述信
10、息,回答下列问题:26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_。27 如果你要讲解本题,请写出你的正确解题思路。28 请对学生答题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四、案例分析题28 下面是张老师关于“ 金属化学性质 ”的教学过程实录。【导入】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到许许多多的金属制品,如:飞机、船舶、汽车、铝合金门窗、家用炊具、硬币等。为什么在现代科技、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要用到这些金属和合金?【发放学案】(包括课堂活动记录及报告)【老师】观察实验桌上的金属钠首先观察金属钠的存放,然后打开瓶盖闻一闻瓶内物质的气味。【学生】观察并闻气味。【问题提出】金属钠为什么要放在煤油中?这与金属的哪些性质有关
11、?【投影】阅读、观察、记录并填写活动表。【实验】1观察盛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用镊子将金属钠从试剂瓶中取出,用滤纸将其表面的煤油吸干,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钠(黄豆粒大小),观察钠块的切面。用小刀或玻璃片挤压豆粒状的钠。(注意:金属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它。)2向培养皿中加适量水,滴入 12 滴酚酞溶液,将切好的钠投入到水中,观察现象。【实验记录】略【概括】通过上述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到:金属钠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熔点低、密度小、硬度小、展性好。【科学探究】1如何改进实验装置以验证收集到的气体为氢气?2预测金属钠与盐酸的反应的现象。3做一做: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观察
12、现象并分析实验的结果。【分组实验并讨论】略问题:29 根据张老师的教学过程,说明所用研究物质的方法有哪些,并对这些方法做简要介绍。30 结合材料,说明案例中张老师所选择的的教学策略的优点和不足?31 根据上述教学实例,归纳总结出研究物质的性质的基本教学思路。五、教学设计题31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氧化还原反应 ”的内容标准: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化学 1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
13、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材料三某版本教科书化学 1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片段节选:请分析下列 3 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 可以看出,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可以说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我们再看以下反应: 并非只有得氧、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元素化合物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钠与氯气的反应属于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又如氢气与氯气的反应属于非
14、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从它们的原子结构来看,氢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 1 个电子,可获得 1 个电子而形成 2 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 7 个电子也可获得 1 个电子而形成 8 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表现为被氧化的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其实质是该元素的原子失去(或偏离)电子的过程;还原反应表现为被还原的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其实质是该元素的原子获得(或偏向)电子的过程。 要求:32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实质是什么?33 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34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35 设计教学思路和教
15、学板书。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4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氨水中的电解质一水合氨是弱碱,不能写成离子形式,A 项错误;用惰性电极电解 MgCl2 溶液,会形成氢氧化镁沉淀,离子方程式为Mg2+2Cl-+2H2O Cl2 +H2 +Mg(OH)2 ,B 项错误;c 项反应原理符合事实,拆写正确无误。醋酸是弱电解质,应该写为化学式,D 项错误。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pH=1 的溶液呈强酸性,弱酸根离子 CO32-不能共存,A 项错误;c(H+)=110-13molL 的溶液呈强碱性, Mg2+、Cu 2+和氢氧根离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教师 资格考试 高级 化学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43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