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3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3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3及答案与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判断过程的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B)高温高压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自发的化学反应(C)由能量判据和熵判据组合而成的复合判据,将更适合于所有的过程(D)同一物质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熵值相同2 在蔬菜生长过程中,常喷洒农药防止病虫害。据有关专家介绍,用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蔬菜,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的毒性降低。因此,买来的蔬菜在食用前最好用稀碱水或清水浸泡一段时间。浸泡蔬菜时可加入适量( )。(A)纯碱(B)白酒(C)白糖(D)食醋3 贝诺酯是由阿司
2、匹林、扑热息痛经化学法拼合制备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其合成反应式(反应条件略去) 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FeCl 3 溶液可区别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B) 1mol 阿司匹林最多可消耗 2molNaOH(C)常温下贝诺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扑热息痛(D)C 6H7NO 是扑热息痛发生类似酯水解反应的产物4 若(NH 4)2SO4 在强热时分解的产物是 SO2、N 2、NH 3 和 H2O,则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和未发生变化的 N 原子数之比为( )。(A)1:4(B) 1:2(C) 2:1(D)4:15 某物质在室温下的溶解度为 20g,在室温下将该物质 40g 投入 90g 水中充
3、分溶解,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308(B) 444(C) 167(D)无法计算6 将 224L 某气态氮氧化合物与足量的灼热铜粉完全反应后,气体体积 112 L(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该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NO 2(B) N2O2(C) N2O(D)N 2O47 实验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以下操作不当的是( )。(A)可燃性气体使用时,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再点燃或加热(B)实验中需要加热时,要先预热,再对准加热部位加热(C)将鼻孔直接凑到盛有二氧化硫的集气瓶口闻气味(D)使用滴管取用另一试剂时,先用清水冲洗滴管,再取用另一试剂8 在 01 molL 的 H
4、2S 溶液中,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 。(A)c(H +)=c(HS-)+c(S2-)+c(OH-)(B) c(H+)=c(HS-)+2c(S2-)+c(OH-)(C) c(H+)c(HS -)+c(S2-)+c(OH-)(D)c(HS -)+c(S2-)+c(H2S)=01 molL9 等质量的两份锌粉 a 和 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中,a 中同时加入少量CuSO4,下列图中表示其产生 H2 总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10 根据在教学中的实践形式分类,化学实验可分为( )。演示实验并进实验学生实验描述实验实验习题投影实验(A)(B) (C) (D)全部都是11 学生化学
5、成绩考核的方式方法有( )。(A)以课程标准为标准,用发展的观点来考核学生成绩(B)要提高成绩考核的客观性,认真及时做好成绩的分析工作(C)考核有期中、学期或学年等考试(D)经常性的考查、阶段性的平时测验考查和总结性的定期考试12 在课上,教师不仅描述化学事实,而且对化学事实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种方法是( )。(A)讲述法(B)讲解法(C)讲演法(D)谈话法13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作用不包含下列哪一项?( )(A)指导作用(B)激励作用(C)限制作用(D)评价教学的作用14 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 X(s)+3Y(g) 2Z(g)(正反应是放热反应)。为了使平衡向生成 Z
6、 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 )。 升高温度 降低温度增大压强降低压强加入正催化剂 分离出 Z(A)(B) (C) (D)15 碳化硅(SiC)的一种晶体具有类似金刚石的结构,其中碳原子和硅原子的位置是交替的。在下列三种晶体金刚石、 晶体硅、 碳化硅中,它们的熔点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 。(A)(B) (C) (D)16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正确说法是( )。(A)聚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B)石油干馏可得到汽油、煤油等(C)淀粉、蛋白质完全水解的产物互为同分异构体(D)乙酸乙酯、油脂与 NaOH 溶液反应均有醇生成17 结合下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和中正极均被保护(B) 和中负极反
7、应均是 Fe-2e- Fe2+(C) 和中正极反应均是 O2+2H2O+4e- 4OH-(D)和中分别加入少量 K3Fe(CN)6 溶液,均有蓝色沉淀18 以激励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是( )。(A)启发式教学模式(B)问题解决教学模式(C)引导发现教学模式(D)合作学习教学模式19 根据学习活动的性质,可把化学学习(综合)方法分为两大类:接受性、再现性学习方法和( ) 。(A)趣味性、探索性学习方法(B)趣味性、发现性学习方法(C)研究性、发现性学习方法(D)研究性、探索性学习方法20 学习化学要达到的三维目标是( )。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知识
8、与技能目标态度目标科学目标学科目标(A)(B) (C) (D)二、简答题21 化学实践活动有哪些内容和形式?22 化学课堂教学有哪些基本要求?三、诊断题23 某教师在一次阶段测验中,设计了如下试题考查学生。【例题】将 1的氨水与9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氨水的浓度_5(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中有 611的学生按下述思路解题并填入答案为“大于” 。所得氨水浓度()=100,又因为 d1d 2,故所得氨水浓度大于 5。试根据上述解题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该题目的正确解题过程是_。(2)试分析造成学生解题错误的可能的原因。四、案例分析题24 下面是某教师教授“ 常见的酸 ”一节的教学方案。 教学
9、目标了解酸碱指示剂;通过学习,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领会事物的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采用从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实施原则知识由浅到深,授课过程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教师起辅助作用,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并解答。导入酸、碱是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两类不同的重要物质。常见的酸有盐酸、硫酸等,常见的碱有熟石灰水、氢氧化钠等。那日常生活中哪些物质属于酸或碱?请说出它们的名称。学生举例略。提问 我们怎样确定这些物质哪些是酸性的,哪些是碱性的?活动与探究将 8 支试管分成两组,每组的 4 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食醋、石灰水、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一组试管中分别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向另
10、一组试管中分别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并记录现象。讨论与交流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你可得到哪些结论?课堂练习实验桌上有三瓶没有标签的试剂,我们知道它们分别是氯化钠溶液、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请问该如何鉴别?学生回答略。总结能够根据自身的颜色变化指示溶液酸碱性的物质,称为酸碱指示剂。讲述 酸碱指示剂是一类结构较复杂的有机物,它们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由于结构上的变化,它们的分子和离子具有不同的颜色,从而指示溶液的酸碱性。并介绍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史。提出问题植物的花瓣中常含有一些色素,这些色素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会呈不同的颜色。用花瓣的汁液是否也可以制成酸碱指示剂?学生思考 活动探究(1)各取适量红玫瑰、万寿
11、菊、月季花,研碎,加入适量水和酒精(两者体积比为 1:1)浸泡,过滤,得到植物色素提取液。将提取液分别装入小试剂瓶中备用。(2)将上述植物色素提取液分别滴入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食盐等溶液中,观察颜色的变化,并作记录。交流与讨论根据以上实验现象,什么花汁不宜用来做酸碱指示剂?什么花汁可以代替紫色的石蕊试剂?联想与应用 花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生机与活力,请你谈谈,为什么会出现“ 万紫千红的花 ”?反思与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体会和想法?课后巩固有食盐水、稀盐酸、石灰水三种无色溶液,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鉴别它们。收集白醋、果汁、肥皂水、蔗糖水、清洁剂、洁厕灵、自来水等物质,
12、用自制的指示剂来检验它们的酸碱性。问题:(1)该教学过程使用了哪种教学模式?(2)简述该教学模式实施的原则。(3)简述该教学模式实施时需注意的问题。(4)请对该教学案例进行简要的评析。五、教学设计题25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 2 氧气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 1429gL,比空气的密度 (1293gL) 略大。它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 中只能溶解约 30mL 氧气。在压强为 101kPa 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 时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工业生产的氧气,一般加压贮存在钢瓶中。 【实验 2-2】 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
13、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带有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实验 2-3】 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硫,加热,直到发生燃烧,观察硫在空气里燃烧时发生的现象。然后把盛有燃着的硫的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再观察硫在氧气里燃烧时发生的现象(图 2-11)。比较硫在空气里和在氧气里燃烧有什么不同。 硫在空气里燃烧的现象硫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讨论 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里燃烧和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硫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SO 2)气体,并放出热量。这个反应可以表示如下: 硫+氧气 二氧化硫【实验 2-4】 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下端
14、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底部要先放一些水,如图 2-13),观察现象。 我们知道,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只能发生红热现象,不能燃烧。但在上述实验中,细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Fe 3O4)。这个反应可以表示如下: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通过以上几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可燃物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要剧烈。例如,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里燃烧得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又如,某些在空气里不能燃烧的物质却可以在氧气中燃烧。这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同时也说明,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其中的氧气发生反应
15、,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相对较少,因此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讨论 1分析实验 21、2-3 和 2-4,填写下表中的空白。2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通过实验和讨论,我们发现氧气与磷、硫、铁的反应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是由两种物质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我们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这三个反应还有另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这类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它具有氧化性。以上图片内容节选自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课题 2 氧气,请根据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2)写出本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教师 资格考试 初级 化学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23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