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模拟试卷15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模拟试卷15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模拟试卷15及答案与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模拟试卷 15 及答案与解析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幅 (f)射 天分(fn) 学贯(gun)中西 销(qio)声匿迹(B) 善(shn) 长 寒暄(xun) 旁征(zhng)博引 人尽其才(ci)(C)气 慨(ki) 脉搏(b) 流(li)芳百世 不落窠(k)臼(D)枪 支(zh) 渲(xun)染力 有未逮(di) 罄(qng)竹难书2 以下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春华秋实 沤心沥血 流觞曲水 鲲鹏之志(B)天高云淡 忍辱负重 文人闲士 买椟还珠(C)飞沙走石 前功尽弃 投笔从戎 张冠李戴(D)花团锦簇 厚
2、积进发 骚情赋骨 明察秋毫3 下列成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捷报 枭雄 迫不急待 博采众长(B)爆炸 沉缅 不径而走 人情世故(C)屋脊 绿萝 柳黯花明 闻鸡起武(D)荒谬 涣散 声名鹊起 美轮美奂4 下列汉字笔画书写顺序错误的一项是( )。(A)平:横、点、撇、横、竖(B)公:撇、捺、撇折、点(C)欧:横、竖折、撇、点、撇、横钩、撇、捺(D)皮:横钩、撇、竖、横撇、捺5 以下关于现代汉语拼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y、w 是现代汉语中独特的声母(B)普通话中用作声母的辅音共 23 个(C) 汉语拼音方案中共有 36 个韵母(D)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字母 V 不用于普通话拼
3、写6 下列关于修辞手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睡过头的他摇曳着一头蓬草,胡乱吃了几口饭,便冲出门上学去了。”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借“ 蓬草 ”代指凌乱的头发(B) “小院里的爷爷奶奶常夸他医术好,说他药方还没开,这病倒是先好了三分。,运用了超前夸张的修辞手法,体现出“他” 医术的高超(C) “规则总是在悄无声息中指挥着人们的言行,指示着人们的方向。 ”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规则在人们生活中所起的作用(D)“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能处理,你还真是有本事啊!”以反语表现出说话者的讽刺之意7 下列作家、国籍、作品、人物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A)荷马古罗马伊利亚特阿喀琉斯
4、(B)但丁 意大利神曲维吉尔(C)雨果 法国巴黎圣母院冉阿让(D)海明威美国太阳照样升起 桑提亚哥8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知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收录的作品代表了从西周末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创作(B)盛唐时期的“王孟诗派”是以边塞风光与战争生活为主要题材的边塞诗歌流派(C) 左传属于历史散文,具有“情韵并美,文彩照耀 ”的特点(D)欧阳修的散文平易晓畅,委婉多姿,代表作如 “永州八记”,是山水散文中的珍品9 水浒传中排名第十的天贵星柴进绰号是( )。(A)“小霸王 ”(B) “小李广”(C) “小旋风”(D)“小温侯 ”10 以下不属于“ 世界童话三大宝库
5、”之一的一项是 ( )。(A)格林童话(B) 伊索寓言(C) 一千零一夜(D)安徒生童话11 下列关于作者、国籍、作品组合错误的一项是( )。(A)艾略特美国草叶集(B)巴尔扎克法国高老头(C)大仲马法国基督山伯爵(D)歌德德国少年维特之烦恼12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这一名句出自哪作品 ?( )(A)苏幕遮.怀旧(B) 牡丹亭(C) 西厢记(D)汉宫秋13 以下文学体裁中以着重刻画人物形象为走向成熟的标志的是( )。(A)诗歌(B)小说(C)散文(D)戏剧14 下列关于诗经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诗歌 305 首(B)分为 “风”“雅
6、”“颂” 三部分(C)最早运用了“赋、比、兴”的艺术手法(D)描绘纯真爱情的诗篇,主要保存在雅和 颂中15 神曲源氏物语堂吉诃德哈姆雷特的作者分别是( )。(A)但丁紫式部塞万提斯莎士比亚(B)莎士比亚但丁紫式部塞万提斯(C)但丁塞万提斯紫式部莎士比亚(D)紫式部塞万提斯但丁莎士比亚16 对于托尔斯泰作品的理解,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托尔斯泰是俄国十九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宁称之为 “俄国革命的镜子”(B)列文是复活中的主要人物,这一形象被喻为托尔斯泰肖像(C) 战争与和平是托尔斯泰中期代表作,这一长篇巨著被称为“史诗式“的历史小说(D)安娜卡列尼娜直接取材于俄国十九世纪
7、七十年代俄国的社会生活,堪称当时俄国社会的百科全书17 下列关于赵树理和孙犁的创作情况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 和以孙犁为代表的“ 荷花淀派”都产生于抗日民主根据地(B)赵树理的代表作是小二黑结婚(C)孙犁的代表作是荷花淀(D)“山药蛋派 ”的作家主要写华北平原一带普通农家生活18 关于“文学的双重性质” 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文学具有审美与意识形态双重属性(B)从本质上说,文学是审美科学(C)从本质上说,文学是意识形态(D)文学的普遍性在于,它是一般意识形态;文学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19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简称“双百”方针,下
8、列阐述错误的是 ( )。(A)这一方针,是毛泽东同志于 1942 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首先提出的(B)这一方针,是毛泽东同志于 1956 年在最高国务会议上首先提出的(C)根据这一方针,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D)根据这一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2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是什么? 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 ( )。“(A)兴趣(B)习惯(C)能力(D)语感论述题21 请举例论述宋词两大词派的区别。要求举例时准确说明该首词作的名称、作者、主要内容等。古诗词鉴赏21 又呈吴郎杜甫堂前扑枣任西邻,
9、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22 请对诗歌第一句“ 堂前扑枣任西邻 ”中的“任”字作简要赏析。23 请写出杜甫另一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相近的名句。案例分析题24 桂林山水人们都说:“ 桂林山水甲天下。 ”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
10、进岸在后移。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教学实录片段】片段一:生:我喜欢“ 漓江的水真清啊 !”师:那你试着读读,该怎样读出它清的特点呢?生:“清”字要重读。(范读 )师:漓江的
11、水真清啊,“ 啊 ”念轻声,稍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 “清”字先往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大家试着读一读,看读出感觉了没有。(生自由练读)谁能给大家范读一次?生:我来给大家读一次。(生抑扬顿挫地读)师:读得真好,带大家读一次。(生领读)好,谁还要读吗?可以对子之间互相读。(生对子互读)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呢?生:我来读“ 漓江的水真绿啊 ”,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漓江水绿的特点。师:想想应怎样读呢?生:应读得活泼一些,带着对漓江水的喜爱来读。(生读)师:对,还有吗?“绿”字是不是应拖长音呢?要重读,这里还出现了三个 “啊”,你知道分别读什么音吗?(听录音朗读,注意 “啊”的变调)大家再试
12、着读读这三句话。生:轻轻地读。师:老师来范读一次,然后男、女生赛读,看谁读得好。(师范读,男女生赛读)师:请你们自己评一评,读得如何?(师指导,该句应读得平整、舒缓,然后,全班读一遍)片段二:师:这三个分句形象地写出了桂林的山的特点,而且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那应该怎样读呢? 谁能读一下 ?生:我来读,我觉得“ 秀、奇、险 ”应该重读,语速要适中,语调要柔和。 (生读)师:大家认为他读得怎样?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注意呢? 联系第二段的读法,看看“啊”字应该怎样读。现在老师让大家听录音朗读,注意听。(生认真地听,有的还在书上标注)师:听出来了吧,“ 啊” 字要发生变调,在 “秀”字后边读 “哇”
13、,在“ 奇”后读“呀” ,在“险,”后读“哪”,大家试着读读,语气要豪放一些。生自由读。师:大家齐读一遍。生齐读。师:语速太慢了,不要有拖音,听老师读。(生轻轻跟读)大家找到感觉了吗?现在大家再读。教案设计24 百合献谁刘心武看芭蕾舞剧 天鹅湖 ,用望远镜细观台上,不是紧盯着王子和白天鹅,而是逐个地扫描那些配舞的天鹅,除了“三大天鹅”“四小天鹅”外,还有若干毫不能令观众特别瞩目的“ 众天鹅”,而在她们当中,当舞姿 “凝固”时,也还有排在前列与隐在后面的区别,于是从望远镜中注意到,在最后面,一位天鹅双腿优雅地分立,头颈微偏,双手兰花般交错于翘起的裙裾上,身影与其他天鹅同样的美丽,在耐心地作为暗景
14、中的“ 绿叶” ,以衬托主角王子与白天鹅在追光中的“红花”怒绽。随着舞曲的流动,众天鹅也开始缓缓变换姿势,于是我从望远镜中,清晰地看到排列在最后的天鹅的细部,她的眉目,精心化妆后依然掩饰不了岁月的风霜,转动时,显露出锐瘦的锁骨,以及背后同样“锋利” 的肩胛;可是,她虽隐于最后,却也满脸凄恻,浑身是戏。乐音陡变众天鹅如风中白莲般翕合旋舞,转瞬间,我已不能再找到那位资深的舞娘我的思绪,飘出了 天鹅湖,飘出了王子与白天鹅悲欢离合的故事。我在猜想,那位资深的舞娘她有着怎样的个人命运?当年她献身芭蕾这一“ 残酷的艺术”,不惜脚趾流血,苦练虚脱一定怀着充当舞台追光下的白天鹅的美梦,她曾圆过这个梦吗?也许,
15、若干年前,她确曾是众星所捧的那个“ 月”,可是,时光无情,后生可畏,她渐渐地,先是让出白天鹅这个主角,再让出“三大天鹅” 之一的位置,在演出的说明书上,从“ 挂头牌 ”,到名字列于后面,到隐入于 “本院演员”的模糊概念中也许,更残酷的是,她竞从未跳过主角,终其一生,也只是充当“绿叶” ,并且总在“亮相 ”时,隐于最后一列,双手兰花般交错于翘起的裙裾上每当那个时刻,她都能化入剧情之中。而不“走神” 于自身命运的吟唱么 ?给整台演出所献的花篮,虽然也含有她的一份,但那整把的鲜花,是只献给主角的。我心中有个冲动,演出结束后,单给她,这资深的舞娘,献上一大束丰满的百合花。我把望远镜递给旁座的朋友,请他
16、注意那位宛转于舞台暗区的资深舞娘,他先是莫名惊诧:“ 看她作甚 ?”及至看清了咂舌道:“天哪,这老天鹅,还舍不得退出舞台,跳个什么劲儿么!”我接过他递回的望远镜觉得透心地凉,不是朋友错了,不能怪他刻薄,甚至于,他那真实的直觉与非功利的直率,恰恰道破了人生、人性、人际的某些底蕴。可是我想哭,不独为那资深舞娘,也为了天下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人生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出了剧场,花亭还在营业,我买下一大束昂贵的百合花,紧紧地拥在自己胸前25 概括本文主要内容。26 与第段相比,第 段描写舞娘的手法有何不同 ?这样写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什么作用?27 从内容和形式上两个角度分析题目“百合献谁”的妙处。28 请从
17、文本的特点及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讲明理由。2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与内容提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式。”请根据这一目标为本文第 段拟写一份片段教学设计(只需写出其中“教学过程”部分的设计 )。29 以下是两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分别设计的教学导入环节,阅读并回答问题。教师 A:师:(生读课题后) 同学们,“ 将”“相”各是什么意思 ?分别指谁?“ 和” 是什么意思?生:“将”是“大将”的意思,指廉颇;“相” 是“宰相、丞相 ”的意思,指蔺相如;“和”
18、是“和好”的意思。师:那题目的意思是生:“将”廉颇与“相”蔺相如和好了。师:“将”与“相”和好了,那“和” 之前他们之间是怎样的?生:不和。师:想知道“ 将” 与“相”是怎样不和的,后来又是怎样和好的吗 ?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教师 B:师:同学们,看到课题,老师有一个疑惑,为什么用“将相和” 而不用“相将和”呢?你们谁能帮老师解开这个疑惑?(学生纷纷看书思考 )生:因为是“ 将” 主动与“相”和好的。师:(点头微笑)“相”不主动吗?生:因为“相 ”没有跟“将”闹不和。生:是大将廉颇与蔺相如不和,而不是蔺相如与廉颇不和。生:我认为在这件事中,“相” 蔺相如没有过错。“不和”的责任完全在大将廉颇身上
19、,是他跟蔺相如闹不和的。师:听你们一说,我明白了,原来是大将军廉颇跟宰相蔺相如闹不和,后来又是他主动认错和好的,所以题目应该是“将相和” 。那么廉颇为什么要跟蔺相如闹不和呢 ?不和的原因是什么?生:因为蔺相如的职位比他高了,他不服气。师:为什么蔺相如的职位比他高了,他就不服气呢?廉将军自己是怎么说的?生:(读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师:(笑了笑 )大家听出不服气了吗? 我觉得这位廉将军挺心平气和的。谁再来读?师:(又一生读后) 这才像是一位居功自傲的将军。说说你为什么不服气?生:我廉颇攻无不
20、克,战无不胜,战功赫赫,他蔺相如靠的是嘴上功夫,并没有什么真本事。职位竞在我之上我当然不服气。师:是呀,廉将军出入的是刀光剑影的战场,而蔺相如靠的就是一张嘴。难怪他不服气。那么蔺相如到底有没有能耐?真的是靠一张嘴爬到廉颇头上去的吗? 下面我们就走进课文,看看蔺相如到底是个怎样的人。30 以上两则教学导入哪个更好,为什么?(5 分)31 请对教师 B 导入环节中教师所提的几个问题进行有理有据的评析。32 常用的教学导人方法有哪些?(请至少写出 4 种,题干中导入方法除外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模拟试卷 15 答案与解析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幅射”中的“幅”应改
21、为“辐” ,“销声匿迹”巾的“销”应读作“xio”;B 项,“善长”中的“善”应改为“擅”,“旁征博引”中的“征”应读作“zhng”;C 项,“气慨”中的“慨”应改为“概”,读作“gi”;D 项注音和字形都正确。本题当选 D 项。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沤心沥血”中的“沤”应改为 “呕”;B 项,“文人闲士”中的“闲”应改为“贤”;D 项,“厚积进发”中的“进”应改为 “薄”。C 项成语中的没有错别字,故本题当选 C 项。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迫不急待”的“急”应改为“及 ”;B 项,“沉缅”的“缅”应改为“湎”,“不径而走”的“径”应改为“胫”;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教师 公开 招聘 考试 小学语文 模拟 15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