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 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教学边城后,教师推荐“爱情悲剧” 主题的小说,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下列作品合适的是( ) 。(A)铁凝哦,香雪(B)小仲马茶花女(C)莫泊桑羊脂球(D)茹志鹃百合花2 教学孔雀东南飞,教师要求学生梳理古代叙事诗的发展脉络,下列作品中朝代最早的叙事诗是( ) 。(A)陌上桑(B)屈原 离骚(C) 诗经氓(D)自居易长恨歌3 设计死水教学,教师准备引入一篇采用“美丑对照” 原则创作的文学作品,下列作品合适的是( ) 。(A)雨果巴黎圣母院(B)老舍 茶馆(C)张若虚春江花月夜(D)歌德少年维特之
2、烦恼4 指导话题作文“ 春光无限好 ”时,教师建议学生引用描写春色的古诗名句,增加文章的文化意蕴,下列名句合适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C)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5 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古代诗文中有关年龄的称谓,全班交流分享,下列总结正确的是( ) 。(A)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诗经氓) 总角:婴儿一两岁(B)余自束发读书轩中(项脊轩志) 束发:少年七八岁(C)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 豆蔻:女子十五岁(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加冠:男子二十岁6 学习文言文单元,教师
3、引导学生归纳虚词“而” 的不同用法,下列语句中的 “而”表示承接关系的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B)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过秦论)(C)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D)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病梅馆记)7 学生作文中“ 通感” 修辞使用不当,教师用课文中的正确例子来讲解,下列语句合适的是( ) 。(A)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银色薄雾 (边城)(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塘月色)(C)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
4、正在“祝福” 了(祝福)(D)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觉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故都的秋)8 教师安排学生开展读书活动,设计了“悦读” 学习自我评价表 (见下表),对该评价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具有操作性,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讨论、交流能力(B)具有过程性,能够考查学生在阅读中的合作学习状况(C)具有激励性,能够激发自我评价意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D)具有统一性,能够用标准的尺度对学生阅读作终结性评价9 某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围绕“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深入研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5、。(A)阅读论述性文章,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实用效果等(B)阅读常用应用文,教师应主要借助文本示例,引导学生了解其功用和基本格式,以学生自学为主,不必做过多分析(C)阅读新闻,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等(D)阅读文学作品,教师应重视对文本的具体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无限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任意表达个人见解10 某版教科书中再别康桥有一道课后练习题“朗读这首诗,结合有关诗句,说说诗人笔下的康桥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体会诗人寄托在这个世界中的独特情感”,对该练习题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6、。(A)能够引导学生研读文本,理解诗歌内容(B)能够引导学生体会节奏,感受诗歌语言(C)能够引导学生重视句式,梳理诗歌结构(D)能够引导学生感受意境,体会诗歌内蕴11 阅读有关孔雀东南飞的教学叙事(节选),按要求答题。今天上午教学孔雀东南飞,一位学生说:“刘兰芝和焦仲卿为什么非要死呢? 怎么不状告焦母?”全班一片哗然。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于是,我利用这个问题引导大家讨论刘兰芝、焦仲卿的命运。学生有的说他们可以像司马相如、卓文君那样私奔,有的说将就过日子不也挺好的嘛我继续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结论的可能性:(1)起诉焦母不可能,当时没有婚姻法。就是有,也会站在封建家长一方;(2)如果他们私奔,可以逃离
7、本地,却逃不出那个社会;(3)如果他们屈从,人物形象不那么鲜明,情节也不那么动人,故事就缺乏悲剧色彩。最终,全班认识到:他们只有为了爱情“同归于尽” ,化作鸳鸯鸟,才能体现对封建家长制扼杀忠贞爱情的批判,以及对忠贞爱情的赞美。对该教学叙事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学生提出的个性化问题,成为课堂教学生成的起点(B)学生通过讨论各种可能性,从多元的视角解读诗歌(C)教师引领学生进入问题生成的空间,找到新的教学切入点(D)教师灵活放弃课堂预设,转换到新的方向,得出新的结论12 阅读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节选),按要求答题。这节课的重点是带领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和环境描写的作用。我准备
8、分四个环节展开:第一,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主要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林黛玉的句子,师生讨论;然后再找出贾府中其他人描述林黛玉的句子,师生讨论。第二,观看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 的视频片段。第三,拓展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比较两篇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和塑造人物方面的特点,学生讨论,小组汇报,展示个性化观点。第四,教师评价,总结,布置作业。对该教学设计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从整体设计和安排来看,教师对课文的教学重点把握不够准确(B)第一环节从直接描写的角度,引导学生探讨人物形象塑造方法(C)第二环节使用视频时没有提出具体学习要求,教学意图不明确(D)第三环
9、节拓展阅读引入的资料,与课文的教学重点联系不紧密13 阅读荷花淀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师:孙犁用寥寥数语就为我们勾勒出荷花淀不同的女性形象。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些女性个性鲜明,但孙犁却并没有给她们取名字,这是疏忽吗?生:我认为作者不是写个体,而是以这些女人为代表的荷花淀人民,写的是群像。师:是啊,这些女人正如荷花淀的荷花一样可爱。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柔弱的女人积极投身到这场战争中呢?生:写女人投入到战争中,是为了表现抗战时期人民的顽强精神。生:连女人都投入到战争中,说明每一个中国人都在为保卫国家而行动。师:哦,这是一场人民的战争。我由此想到一个问题,战争是残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三幅照
10、片,直面战争的本来面目(全班看图片)。战争留给人们的似乎只有无尽的悲伤,但孙犁笔下的战争为什么透着一种美感?请大家思考,一会儿各抒己见。对该教学实录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教师从不同视角提出问题,对文本把握得比较深入(B)三个问题搭建学习平台,有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C)问题一和问题三设计巧妙,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D)引入的图片资源具有明确导向,限制了学生的思维14 阅读某老师对自己作文审题指导的教学反思(节选),按要求答题。为了引导高二学生学会审题,我以某地高考作文题为例来分析。该题指出“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要求学生以转折为题写一篇文章
11、。我告诉学生注意三点:(1)分析题目本身的含义;(2)关注题干由哪些关键词构成,它们有什么含义,是什么关系;(3)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从学生的习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选择恰当的文体,也能够从个人经历和社会生活两个方面思考“转折” 的含义。但是,选择材料的视野不够开阔,未能挖掘个人生活中转折事件的深刻内涵;对社会生活中的转折事件。分析得也比较肤浅。看来,今后需要把审题与选材勾连起来教学,引导学生既学会审题,也学会选择利于表现主题的材料,并且深入剖析。对该教学反思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教师选择的作文题不恰当,课堂教学也比较单调(B)学生对“如何审题” 存在困惑,所以写不出好作文(C
12、)教师认识到教学目标单一,忽略审题与选材的关系(D)学生选材视野不够开阔,是因为缺乏辩证思维15 阅读教研论文高中选修课程教学探析(节选),按要求答题。高中语文课程的最大变化,是设置了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必修侧重共同基础,选修侧重多样选择。共同基础就是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系列的教学目标,组成“ 语文必修一 ”至“语文必修五”五个模块。多样选择就是根据课程资源和学生需求,有选择地开设选修课程。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必修课程注重文本阅读,关注个性化阅读和阅读方法指导,也重视书面表达与交流。选修课程着眼于全面提
13、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眼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地发展,更着眼于提供多样化的选择空间。对该教研论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必修课程突出共同基础,选修课程突出多样选择,二者是完全不同的课程模块(B) “共同基础” 主要体现在必修课程对“ 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目标的落实(C) “多样选择” 可以体现在选修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学习内容与方式等多个方面(D)选修课程只有实现基于学生需求的“多样选择”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二、案例分析题15 案例:阅读两段教学实录(节选),完成问题。教师 A:故都的秋教学实录(节选)师:如果把“ 泡一碗浓茶 ”改为“捧一杯香茶”,好不好 ?生:不好。师:为什么
14、?生:不太和谐。师:为什么说不和谐?生:反正觉得不符合作者的身份,具体我也说不清。师:香茶和浓茶的味道有什么特点?生:香茶突出气味香,浓茶则突出味道苦涩。师:沿着这个思路再想下去。生:感觉作者品的不是茶,而是他的生活,他的境遇,他的人生,还有他当时面临的世态!师:对。了解这一点,我们就能知道郁达夫在“落蕊清扫” 的那幅画面中,为何把自然景物描写到常人看不到的细腻程度。再如,在“秋雨话凉” 一节中,作者为何把“话凉”的语调描写得那么细腻,这也是值得追问的事情。大家先来反复读这几句话,读完后说一说,从这么细腻的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教师 B: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实录(节选)(教师安排学生自读课文前三
15、部分,思考问题:刘和珍是一个怎样的人?)(三分钟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师:在该部分中,鲁迅共写了有关刘和珍君的哪几件事?生:三件事。第一,她预订莽原刊物;第二,她是“女师大学潮” 的参与者,被刘百昭率人赶出学校;第三,被女师大开除后,租赁屋子作为校舍,鲁迅给她们授课。师:概括得很好!那么,这三件事反映出刘和珍是一个怎样的青年学生呢?生:热爱读书,即便被开除了还想方设法学习。师:(焦急)这似乎不是主要的,从中还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生窘迫无助,教师示意其坐下,赶忙叫其他学生回答)问题:16 请从“师生互动 ”的角度,评析教师 A 和教师 B 在教学中的差异。17 请针对教师 B 的教学
16、,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17 案例: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问题。磨老话常讲 “十年磨一剑 ”,这里的磨,是一种品质的保障。文人常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这里的磨,是一种艺术上的不懈追求。中央电视台曾播出过一部关于漆器的纪录片,片中年近八旬的匠人,带着老花镜,将一根生有到刺的细草伸入漆器雕花的每一条细缝之中,细细打磨,磨完一翻对着灯光细细打量后,再不慌不忙地继续磨。磨好的地方用灯光一照,便漾出一层琥珀色的光辉。整件漆器磨好后如玉雕成一般,温润,晶莹。“磨” 使漆器脱胎换骨,精美绝纶。“好的漆器是漆出来的,也是磨出来的。”匠人蔼然地说道。这场景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匠人以草磨漆器,而文人以心磨
17、诗词。昔有贾岛之“推敲” ,“千锤百炼”得一敲字。今有周汝昌三代白首,60 余年汇校红楼梦。在通往“精致” 的路上,“磨”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器具也好,诗词也罢,少了磨,就如同少了点睛之笔的龙,难以腾飞。当今社会却恰恰缺失这种“ 磨”的意识。前日,惊闻某家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教科书,在一册书中竞出现五处错误。记者究其原因,有关人士的解释竟是“出版社需要尽量压缩从编稿到出版的时间,以求盈利。”这令我心中满是凉意连教材这种最需要“ 磨” 的东西都可以忽略 “磨”,何况其他呢 ?我又忽然忆起那纪录片拍摄的乃是日本漆器,而作为漆器发源地的中国,在国际上却未获得太多认可,这其中是否也因为少了“ 磨” 的缘故
18、 ?不止漆器,我们的很多国货都因做工粗糙而在竞争中输给“做工精致 ”的日本,我们和先进国家的差距,是不是就在一个“磨”上面呢?在如今这个所谓讲求效率的时代,“ 磨”似乎成为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无用功。然而我们忘记了,我们能在灯下欣赏那精致美妙的漆器,正是“磨” 带来的悦目享受;我们能在月光下赏析绝妙诗篇,是诗人的“磨” 带来的醉心怡情。其实,我们需要那“磨”出来的精致,涤荡弥漫在社会中的浮躁之气,引领人们诗意地栖居。问题:18 请从第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 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改正。19 请指出该作文的两个优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三、教学设计题19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9、原文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
20、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呜。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拔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2015 年下 半年 中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高级 语文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答案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892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