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中级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临床血液学(类脂质沉积病及其实验诊断、血栓与止血的基本理论、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医学类试卷]中级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临床血液学(类脂质沉积病及其实验诊断、血栓与止血的基本理论、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试卷]中级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临床血液学(类脂质沉积病及其实验诊断、血栓与止血的基本理论、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级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临床血液学(类脂质沉积病及其实验诊断、血栓与止血的基本理论、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1 尼曼-匹克病的脂质堆积在什么细胞中(A)粒细胞(B)淋巴细胞(C)单核 -巨噬细胞系统(D)浆细胞(E)嗜酸细胞2 尼曼-匹克病是由于缺乏下列哪种酶所引起(A)神经鞘磷脂酶(B)葡萄糖脑苷脂酶(C)葡萄糖醛酸酶(D)氨基己糖酶(E)以上都不正确3 -葡萄糖脑苷脂酶的活性对下列哪些病的诊断有决定性意义(A)戈谢病(B)尼曼 -匹克病(C)海蓝氏细胞增多症(D)恶性组织细胞病(E)骨髓纤维化4 下列除哪项外属正常非造血细胞(A)组织嗜碱细胞(B)脂肪细胞(C)戈谢
2、 (Gaucher)细胞(D)网状细胞(E)淋巴细胞5 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A)激活 F(B)激活 F(C)提供 ADP(D)提供血小板第 3 因子(E)提供 F6 凝血因子中不是蛋白质的是(A)(B) (C) (D)PK(E)HMWK7 凝血过程的三个时期(即三个阶段)是(A)血管收缩期、血小板聚集期和纤维蛋白形成期(B)内源性凝血系统作用期、外源性凝血系统作用期和纤维蛋白形成期(C)血小板黏附期、纤维蛋白形成期和血栓形成期(D)凝血活酶形成期、凝血酶形成期和纤维蛋白形成期(E)血小板黏附期、凝血酶形成期和纤维蛋白形成期8 抑制凝血酶活性最主要的物质是(A)抗凝血酶(AT )(B
3、)抗凝血酶(AT)(C)抗凝血酶(AT)(D)抗凝血酶(AT )(E)凝血因子a9 使纤维蛋白分解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是(A)纤溶酶(B)抗凝血酶(C)膜蛋白酶(D)纤维蛋白单体(E)凝血酶10 体内抗凝系统包括(A)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抗凝物质(B)单核吞噬细胞的清除作用(C)阻止血小板活化(D)纤维蛋白沉积(E)上述四项共同作用11 属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为(A)XYDE 碎片(B) XYDE碎片(C) XYD-DE碎片(D)XYD-DE 碎片(E)XYDE碎片12 促进血小板发生聚集和释放反应的强弱与下列哪项有关(A)血小板膜糖蛋白(B)血小板膜磷脂(C)血小板膜糖脂(D)血小板膜特异受
4、体(E)血小板质膜上 Na+-K+-ATP 酶13 在正常凝血过程中,下列哪一项不能形成复合物(A)因子a ,a ,磷脂,Ca 2+(B)因子 ,a,Ca 2+(C)因子 a,a ,磷脂,Ca 2+(D)因子a ,a ,a,Ca 2+(E)血小板14 血友病 A 是下列哪种因子缺乏(A)(B) (C) (D)(E)VWF15 下列哪种物质是血小板膜上的纤维蛋白原受体(A)GPa(B) GPb- 复合物(C) GPb- a 复合物(D)GP(E)GP16 促使血小板发生聚集的主要物质之一是(A)环磷酸腺苷(B)钙离子(C)第 因子(D)血小板第因子(E)二磷酸腺苷17 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的主要作
5、用是(A)稳定纤维蛋白(B)激活 F(C)提高 ADP(D)提高血小板 3 因子(磷脂)(E)作为 F参与外源性凝血过程18 下列哪种疾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不可能增高(A)糖尿病(B)结缔组织病(C)急性传染病(D)重症肝炎(E)急性心肌梗死19 抗血友病球蛋白因子称为(A)因子(B) 因子(C) 因子(D)因子(E)因子2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血栓调节蛋白抗原检测是了解血管内皮损伤的最好的指标(B)在急性心梗、脑血栓及 DIC 时,血浆 TM 水平增高(C) TM 是由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具有十分重要的抗凝作用(D)检测血浆 6-酮- 前列腺素 F1可了解血管内皮损伤程度(E)血浆 6-
6、酮-前列腺素 F1仅增高可见于急性心梗、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疾病2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使用链激酶、尿激酶作溶栓治疗时,可用 TT 作监护指标(B)凝血酶时间延长是指超过正常对照 10 秒以上(C)抗凝血酶活性增高见于血友病及白血病的急性出血期(D)抗凝血酶活性减低见于血栓前状态(E)甲苯胺蓝可纠正肝素的抗凝作用22 关于 APTT 测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般肝素治疗期间,APTT 维持在正常对照的 1530 倍为宜(B)受检者的测定值较正常对照延长超过 10 秒以上才有病理意义(C) APTT 测定是反映外源凝血系统最常用的筛选试验(D)在中、轻度 F、F 、F缺乏时,APTT
7、 可正常(E)在 DIC 早期 APTT 缩短23 血凝块的回缩是由于(A)纤维蛋白收缩(B)红细胞叠连(C)白细胞变形(D)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E)红细胞破裂23 纤维蛋白原(Clauss 法)的检测原理是以凝血酶作用于待测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使其转变为纤维蛋白,血浆凝固。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凝固时间呈负相关,检测结果与参比血浆制成的标准曲线对比可得出纤维蛋白原的含量。24 Clauss 法为(A)免疫检测(B)含量检测(C)功能检测(D)化学检测(E)理学检测25 可以影响 Clauss 法测定结果的物质是(A)vWF(B)蛋白 C(C) D-二聚体(D)FDP(E)抗凝血酶26 纤维
8、蛋白原成人参考值是(A)24 mgdl(B) 24 gL(C) 200400 gdl(D)200400 gL(E)24 mgL26 A、 B、C、D 、PK、HMWKE 、 、27 依赖维生素 K 凝血因子为28 接触凝血因子为29 对凝血酶敏感的凝血因子为29 A微管B微丝 C仅颗粒D致密颗粒E溶酶体颗粒 35-HT 存在于30 5-HT 存在于31 血小板第 4 因子(PF4)存在于32 盐酸胍存在于中级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临床血液学(类脂质沉积病及其实验诊断、血栓与止血的基本理论、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尼曼-匹克病是由于缺乏神经鞘
9、磷酸酯酶导致神经鞘磷脂不能被水解而大量沉积在单核巨噬细胞内,形成特殊的尼曼-匹克细胞所致。【知识模块】 类脂质沉积病及其实验诊断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尼曼-匹克病又称鞘磷脂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本病是由于组织中显著缺少鞘磷脂酶致使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其他组织的细胞中鞘磷脂积聚。【知识模块】 类脂质沉积病及其实验诊断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葡萄糖脑苷脂酶的活性对戈谢病的诊断有决定性意义。【知识模块】 类脂质沉积病及其实验诊断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戈谢病骨髓象特征性表现是有数量不等的形态特殊的戈谢细胞。组织嗜碱细胞、脂肪细胞、网状细胞、淋巴细胞等属于正常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类 试卷 中级 临床医学 检验 技术 临床 血液学 类脂质 沉积 及其 实验 诊断 血栓 止血 基本理论 基本 方法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877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