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生物药剂学练习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医学类试卷]生物药剂学练习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试卷]生物药剂学练习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6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生物药剂学练习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1 下列有关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描述中哪个是错误的(A)胃肠道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胃、小肠和大肠,而小肠是药物吸收的最主要部分(B)胃肠道内的 pH 值从胃到大肠逐渐上升,通常是:胃 pH1-3(空腹偏低,约为 1.2-1.8,进食后 pH 值上升到 3),十二指肠 pH5-6,空肠 pH6-7,大肠 pH7-8(C) pH 值影响被动扩散的吸收(D)主动转运很少受 pH 值的影响(E)弱碱性药如麻黄碱、苯丙胺在十二指肠以下吸收较差2 影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包括(A)药物的解离度、脂溶性等理化性质(B)药物的溶出速度(C)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D)药物
2、的具体剂型,给药途径(E)以上都是3 拟定给药方案的设计时,要调整剂量主要调节以下哪一项(A)(C)max 和(C)min(B) t1/2 和 K(C) V 和 Cl(D)X0 和 (E)以上都可以4 下列哪一项是混杂参数(A)、A、B(B) K10、K12、K21(C) Ka、K、 、(D)t1/2、Cl、A、B(E)Cl、V、5 药物在体内排泄的主要器官是(A)结肠(B)肝脏(C)肾脏(D)皮肤(E)大肠6 药物消除半衰期(t1/2)指的是下列哪一条(A)吸收一半所需要的时间(B)进入血液循环所需要的时间(C)与血浆蛋白结合一半所需要的时间(D)血药浓度消失一半所需要的时间(E)药效下降一
3、半所需要的时间7 生物药剂学用于阐明下列何种关系(A)吸收、分布与消除之间的关系(B)代谢与排泄之间的关系(C)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D)吸收、分布与药效之间的关系(E)剂型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之间的关系8 红霉素的生物有效性可因下述哪种因素而明显增加(A)缓释片(B)肠溶衣(C)薄膜包衣片(D)使用红霉素硬脂酸盐(E)增加颗粒大小9 生物药剂学中研究的剂型因素广义地包括与剂型有关的各种因素,主要有(A)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如酯或盐、复盐等)(B)药物的组成某些物理性状(如粒径、晶型等)(C)药物制剂的处方组成(D)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E)以上都是10 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制是(A)逆
4、浓度差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B)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C)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D)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E)有竞争装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11 下列哪一个方程式符合所给图形(A)C=KaFX0/V(Ka-K)(e-Kt-e-Kat)(B) C=C0e-Kt(C) C=Ae-Kat+Be-t(D)C=X0/(KV)(1-e-Kt)(E)以上都不对12 关于口腔吸收错误的叙述是(A)以被动扩散为主(B)口腔中不存在主动转运(C)可以绕过肝首过效应(D)不受胃肠道 pH 值和酶系统的破坏(E)与皮肤相比口腔粘膜的通透性更大1
5、3 下列哪个公式是单室模型静脉注尿药速度法(A)log(Xu-Xu )=-Kt/2.303+logXu(B) logC=-Kt/2.303+logC0(C) logdXu/dt=-Kt/2.303+logKeX0(D)logX0/t=-Kt/2.303+logKeKaFX0/(Ka-K)(E)A 和 C 都对14 药物在胃肠道中最主要的吸收部位是(A)胃(B)小肠(C)结肠(D)直肠(E)盲肠15 200mg 的碳酸锂片含锂 5.4mmol。对肌酐清除率为 100ml/min 的人体口服给予一片该片剂时得到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和尿中积累排泄总量的数据如下:AUC=0.18mmo
6、l*min/ml,尿中积累排泄总量=5.0mmol,另外,锂不与血浆蛋白结合,其片剂口服给药后生物利用度为 100%.。根据上述资料,下面哪种说法是可以成立的(A)锂从肾小管重吸收(B)锂在肾小管主动分泌(C)锂不能在肾小球滤过(D)由于锂主要在尿中排泄,所以其尿中排泄速度明显受肾血流速度的影响(E)由于没有静脉给药得数据,所以不能求锂的全身清除率16 红霉素硬脂酸盐包衣片由健康志愿者服用,下图为 5 种不同条件下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从图上看,药剂师可以正确的判断 1 对五种服药方式,其红霉素的血浆峰浓度出现于同一时刻 2 当服红霉素盐时同服 250ml 水可得到最高血浆红霉素水平 3 每种
7、处理都得到血药浓度曲线下相等面积(A)只包括 1(B)只包括 3(C)只包括 1 和 2(D)只包括 2 和 3(E)1、2 和 3 全部17 排泄的主要器官是(A)肝(B)肾(C)胆囊(D)小肠(E)胰脏18 下列有关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叙述错误的(A)胃肠道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胃、小肠和大肠,而小肠是药物吸收的最主要部分(B)胃肠道内的 pH 值从胃到大肠逐渐上升(C) pH 值影响被动扩散的吸收(D)主动转运很少受 pH 值的影响(E)弱碱性药如麻黄碱、苯丙胺在十二脂肠以下吸收较差19 若罗红霉素的剂型拟以片剂改成注射剂,其剂量应(A)增加,因为生物有效性降低(B)增加,因为肝肠循环减低(C
8、)减少,因为生物有效性更大(D)减少,因为组织分布更多(E)维持不变20 药物 A 的血浆蛋白结合率(fu)为 0.02,恒速滴注达稳态后的血中药物浓度为2g/ml。这时合用药物 B,当 A、B 药都达稳态时,药物 A 的 fu 上升倒 0.06,其血中药物总浓度变为 0.67g/ml,已知药物 A 的药理效应与血中非结合型药物浓度成比例,药物 A、B 之间没有药理学上的相互作用,请预测药物 A 与 B 合用时,药物 A 的药理效应会发生怎样的变化(A)减少至 1/5(B)减少至 1/3(C)几乎没有变化(D)只增加 1/3(E)只增加 1/521 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包括(A)给药途径、合并用
9、药(B)给药剂量和剂型(C)酶抑或酶促作用(D)生理因素(E)以上都是22 多晶型药物中生物利用度顺序是(A)亚稳定型稳定型无定型(B)亚稳定型无定型稳定型(C)稳定型亚稳定型无定型(D)无定型亚稳定型稳定型(E)稳定型无定型亚稳定型23 关于胃肠道中药物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A)胃的吸收面积有限,吸收机制以主动转运为主(B)小肠的吸收面积很大,吸收机制以主动转运为主(C)直肠下端血管丰富,吸收机制以主动转运为主(D)小肠中载体丰富,是一些药物的主动转运部位(E)大肠中载体丰富,是一些药物的主动转运部位24 关于主动转运的叙述错误的是(A)吸收部位药物浓度很低时药物吸收符合一级速度过程(B)吸收
10、部位药物浓度很高时药物吸收符合零级速度过程(C)竞争抑制的原因是载体的数量有限(D)特定部位才能转运药物是由于载体具有部位专属性(E)只要药物浓度增加,吸收速度就会相应增加25 对口腔吸收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绕过肝脏的首过作用(B)以被动扩散为主(C)与皮肤相比口腔黏膜的通透性更大(D)不受胃肠道 pH 值和酶系统的破坏(E)口腔中不存在主动转运26 关于影响胃排空速率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胃内容物体积小、粘度低、渗透压低时,一般胃排空速率较大(B)稀的软体食物比稠的或固体食物的胃排空快(C)混合食物由胃全部排空通常需要 810 小时(D)服用某些抗胆碱药物或抗组织胺药物时胃排空速率下降
11、(E)十二指肠溃疡或胃酸过高时比正常人胃排空快27 各种注射剂中药物的释放速率排序正确的是(A)水溶液油溶液水混悬液O/W 乳剂W/O 乳剂油混悬液(B)水溶液水混悬液油溶液O/W 乳剂W/O 乳剂油混悬液(C)水溶液油溶液水混悬液O/W 乳剂油混悬液 W/O 乳剂(D)水溶液油溶液水混悬液W/O 乳剂O/W 乳剂油混悬液(E)水溶液水混悬液油混悬液O/W 乳剂W/O 乳剂油溶液28 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剂型因素是指(A)药物的类型(如酯或盐、复盐等)(B)药物的理化性质(如粒径、晶型等)(C)处方中所加的各种辅料的性质与用量(D)药物剂型的种类及用法和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等(E)以上都是2
12、9 关于生物利用度的描述,哪一条是正确的(A)所有制剂,必须进行生物利用度检查(B)生物利用度越高越好(C)生物利用度越低越好(D)生物利用度应相对固定,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医疗应用(E)生物利用度与疗效无关30 在新生儿时期,许多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这是因为(A)较高的蛋白结合率(B)微粒体酶的诱发(C)药物吸收很完全(D)酶系统发育不全(E)阻止药物分布全身的屏障发育不全31 用于比较同一药物两种剂型的生物等效性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是(A)AUC、Vd 和 Cmax(B) AUC、Vd 和 Tmax(C) AUC、Vd 和 t1/2(D)AUC、Cmax 和 Tmax(E)Cmax、Tmax 和
13、t1/232 不属于被动扩散的特点是(A)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浓度差成正比(B)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C)单纯扩散(D)扩散过程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E)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域顺浓度梯度转运33 在口服剂型中,药物的吸收顺序正确的是(A)水溶液混悬剂散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剂(B)水溶液散剂混悬剂胶囊剂包衣片剂(C)混悬剂散剂胶囊剂包衣片剂片剂(D)水溶液混悬剂散剂片剂胶囊剂(E)混悬剂散剂片剂散剂包衣片剂34 线性药物动力学的药物生物半衰期的重要特点是(A)主要取决于开始浓度(B)与首次剂量有关(C)与给药途径有关(D)与开始浓度或剂量及给药途径有关(E)与给药间隔有关35 一般药物吸收的机理是
14、(A)促进扩散(B)微孔途径扩散(C)胞饮(D)被动扩散(E)主动转运36 生物药剂学中研究的生物因素包括(A)种族差异(B)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C)遗传差异(D)生理与病理条件的差异(E)以上都是37 药物的灭活和消除速度主要决定(A)起效的快慢(B)作用持续时间(C)最大效应(D)后遗效应的大小(E)不良反应的大小38 药物在体内代谢的主要器官是(A)大肠(B)胃(C)肾脏(D)肝脏(E)胆囊39 对同一种药物,口服吸收最快的剂型是(A)胶囊剂(B)片剂(C)颗粒剂(D)溶液剂(E)混悬剂40 表示主动转运药物吸收速度的方程是(A)Handeson-Hasselbalch 方程(B) Fi
15、cks 定律(C) Michaelis-Menten 方程(D)Higuchi 方程(E)Noyes-Whitney 方程41 下面是关于用线性一室模型解释药物体内动态分布容积的叙述,哪个组合是正确的 1 分布容积是药物在体内转运的组织真实容积 2 如果药物向组织转运过多,则分布容积的值越小 3 如果药物向组织转运较多,则分布容积的值越大 4 分布容积可用快速静脉给药时的剂量(D)与血药浓度(C0)的乘积(D*C0) 来计算(A)13(B) 24(C) 12(D)34(E)1442 对注射部位的吸收表述不正确的是(A)脂溶性药物可以通过淋巴系统转运(B)腹腔注射没有吸收过程(C)分子量小的药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类 试卷 生物 药剂学 练习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