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精气阴阳五行)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医学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精气阴阳五行)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精气阴阳五行)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精气阴阳五行)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1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说明了(A)阴阳互根(B)阴阳互用(C)阴阳对立制约(D)阴阳相互转化2 关于精气的运动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界一切事物的纷繁变化,都是精气运动的结果(B)气的运动,称为气机(C)气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有升、降、沉、浮等几种(D)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是对气的运动的经典阐释3 下列关于气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气化是指气与形之间的转化(B)凡在气的作用下或参与下,宇宙万物在形态、性能及表现方式上所出
2、现的各种变化,皆是气化的结果(C)气化是指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D)气化是精气的运动与变化中的一部分4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指的是(A)阴阳互根(B)阴阳互用(C)阴阳对立制约(D)阴阳相互转化5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指的是(A)阴阳互根互用(B)阴阳消长平衡(C)阴阳对立制约(D)阴阳相互转化6 阴阳学说用于分析四诊资料时,脉象分阴阳,中如以部位分,寸为,尺为;以动态分,则至者为,去者为(A)阴,阳;阴,阳(B)阳,阴;阳,阴(C)阴,阴;阳,阳(D)阳,阳;阴,阴7 “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 说明了阴阳学说中的什么内容(A)阴阳的对立制
3、约(B)阴阳的互根互用(C)阴阳的消长平衡(D)阴阳的相互转化8 脏腑辨证中,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属阴证(A)心血虚(B)心气虚(C)心阴虚(D)心血瘀阻9 天人相应,四时脉象变化,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夏日在肤” ,则可见(A)如鱼之游在波(B)泛泛乎万物有余(C)蛰虫将去(D)蛰虫周密10 天人相应,四时脉象变化,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秋日下肤” ,则可见(A)如鱼之游在波(B)泛泛乎万物有余(C)蛰虫将去(D)蛰虫周密11 天人相应,四时脉象变化,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冬日在骨” ,则可见(A)如鱼之游在波(B)泛泛乎万物有余(C)蛰虫将去(D)蛰虫周密12 心病及肝属于(A)母
4、病及子(B)子病及母(C)反克(D)倍克13 五行学说可以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确定五脏的病变部位。如面见赤色,口味苦,脉洪,为(A)肾水凌心(B)肝病犯脾(C)肝病(D)心病14 心在“五音 ”归属于(A)角(B)征(C)宫(D)商15 脾之“变动 ”为(A)握(B)忧(C)哕(D)咳16 肾之“变动 ”为(A)握(B)忧(C)哕(D)栗16 A土B金C水D火17 泻南补北法泻的是18 啰是的病变18 A土B金C木D水19 呼是的病变20 肝气病者,病情为吉中顺时,人面色见之色20 A井穴B荥穴C输穴D合穴21 按五行相生,肝虚证时,取肾经的行补法。22 按五行规律,肝实证时,取本经进行治疗。
5、22 A取象比类B阴阳学说C五行学说D精气学说23 奠定中医理论体系方法论基石的是24 能最好地说明万物同源性和物质统一性的25 下列属于中医学哲学基础的是(A)精气学说(B)阴阳学说(C)五行学说(D)脏腑学说26 下列治法体现了阴阳制约的是(A)寒者热之,热者寒之(B)阳中求阴,阴中求阳(C)阴病治阳,阳病治阴(D)热因热用,寒因寒用27 下列体现阴阳交感的是(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B)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C)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D)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28 下列体现阴阳互藏的是(A)天为阳也
6、,然阳中有阴;地本阴也,然阴中有阳(B)万物负阴而抱阳(C)阴中有阳则水温而精盈,阳中有阴则气清而神旺(D)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29 下列能体现阴阳互根互用的是(A)阳根于阴,阴根于阳(B)阴生于阳,阳生于阴(C)孤阴不生,孤阳不长(D)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30 下列能体现阴阳消长失调的是(A)阴胜则阳病(B)阳胜则阴病(C)阳胜则热(D)阴胜则寒31 下列不是以阴阳互根互用关系为主的是(A)气与血(B)寒与热(C)水与火(D)动与静32 阴偏盛的病机是(A)阴邪偏盛(B)阳不化阴,滋生痰湿(C)阳气被遏而寒盛(D)阳不制阴,虚寒内生33 下列属于阳中之阳的是(
7、A)心(B)肺(C)上午(D)下午34 下列体现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的是(A)壮水之主,以制阳光(B)益火之源,以消阴翳(C)虚者补之(D)阴中求阳,阳中求阴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精气阴阳五行)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者,藏精而起噩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意思是藏于体内的阴精,不断地化生为阳气;保卫于体表的阳气,使阴精得以固守于内。【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自然界一切事物的纷繁变化,都是精气运动的结果。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气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8、但主要有升、降、聚、散等几种。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气化,是指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凡在气的作用下或参与下,宇宙万物在形态、性能及表现方式上所出现的各种变化,皆是气化的结果。气化的形式包括:气与形之间的转化、形与形之间的转化、气与气之间的转化、有形之体自身的不断更新变化。【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阴阳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
9、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左与右、天与地、动与静、出与入、升与降、昼与夜、明与暗、寒与热、水与火等等。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类经附翼.医易。说明了动与静、阴与阳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的关系。人的机体之所以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是阴与阳相互制约、相互消长取得统一动态平衡的结果。【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这
10、种阴阳的相互依存关系,称之为“互根”。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阴阳学说运用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广泛地用来阐释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和人体的生命活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阴阳学说用于分析四诊资料时,辨脉之部位、动态、至数、形状也可以分辨病证的阴阳属性。如以部位分,寸为阳尺为阴;以动态分,则至者为阳,去者为阴;以至数分,则数者为阳,迟者为阴;以形状分,则浮大洪滑为阳,沉涩细小为阴。【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
11、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B、C 为虚证属阴,D 为实证属阳。【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四季脉象规律:春弦、夏洪、秋毛、冬石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0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五行学说可以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相生关系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类 试卷 考研 中医 综合 基础理论 精气 阴阳五行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