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模拟试卷28及答案与解析.doc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模拟试卷28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模拟试卷28及答案与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模拟试卷 2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将强制猥亵妇女罪中的“妇女” 解释为包括男性在内的人,属于扩大解释(B)将故意杀人罪中的“人”解释为“ 精神正常的人” ,属于应当禁止的类推解释(C)将伪造货币罪中的“伪造”解释为包括变造货币,属于法律允许的类推解释(D)将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中的 “情报”解释为“关系国际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 ,属于缩小解释2 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下列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2、(A)刑罚的轻重与罪行和刑事责任相适应(B)罪行侧重于指客观的犯罪行为的侵害性(C)刑事责任侧重于指主观意识的罪过性(D)罪刑相适应仅仅是指刑罚的轻重与罪行相适应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俄罗斯人甲某乘坐北京开往莫斯科的国际列车 (注册地为我国)经过蒙古国境内时,将一日本人打死,对甲某的行为我国司法机关无权管辖(B)我国公民乙某因在英国犯故意杀人罪已被当地法院判处刑罚并服刑完毕遣返回国,我国司法机关应当对其免除或减轻处罚(C)我国普通公民丙某在泰国犯侮辱罪,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该罪应被判处 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我国司法机关对丙某无权管辖(D)日本人丁某劫持美国飞机降落在法国,由
3、于此事与我国无关,即使丁某在我国出现,我国也无权对其行使刑事管辖权4 下列对于不作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作为存在因果关系问题(B)甲男与乙女恋爱并发生了性关系,发誓二人永不分离,后甲男遇到丙女后,提出了与乙女断绝恋爱关系。乙女认为自己已以身相许,所以坚决不同意,并非常正式地提出,如果甲男抛弃自己的话,就自杀。甲男仍执意断绝关系,乙女亦自杀以示抗议。甲男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C)甲某主动提出带邻居 8 岁的列男孩出去游泳,并向邻居保证其安全,但在游泳过程中因疏于照顾致使小男孩淹死。甲某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其义务来源是先行行为(D)甲某是一私营企业的经理,某日在收到税务局纳税申报通知以后,即
4、动手修改账簿,多列支出,少列收入,弄虚作假,少交 8 万元税款,属于不作为犯5 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下面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甲开枪射击乙,乙迅速躲闪,子弹射中乙身后的丙。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B)甲追赶小偷乙,乙慌忙中被疾驶的汽车撞死。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C)甲、乙没有意思联络,碰巧同时漪丙开枪,且均打重了丙的心脏。甲、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D)甲以杀人故意向乙的食物中投赦了足以致死的毒药,但在该毒药起作用前,丙开枪杀死了乙。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6 对下列哪个情形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A)15 周岁的甲运输海洛因 8000
5、克(B) 15 周岁的乙教唆 13 周岁的李某奸淫幼女,对于乙的行为(C) 15 周岁的丙为讨要工钱,绑架工头的女儿林某,在殴打林某的过程中致其重伤(D)15 周岁的丁在聚众斗殴中致人死亡7 关于故意的认识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明知自己的财物处于国家机关管理之中,但不知此时的个人财物应以公共财产论而窃回。甲缺乏成立盗窃罪所必需的对客观事实的认识,故不成立盗窃罪(B)乙以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窃取军人的手提包时,明知手提包内可能有枪支仍然窃取,该手提包中果然有一支手枪。乙没有非法占有枪支的目的,故不成立盗窃枪支罪(C)成立猥亵儿童罪,要求行为人知道被害人是或者可能是不满 14 周岁的儿
6、童(D)成立贩卖毒品罪,不仅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贩卖的是毒品,而且要求行为人认识到所贩卖的毒品种类8 甲某见自己的弟弟遭 3 个流氓毒打,前去制止,而反遭流氓进攻,被迫自卫还击正在这时,便衣民警乙某赶到,未及表明自己的身份即迅速抓住甲某以制止殴打。甲某以为乙某是流氓的同伙,随即捡起一块砖头将乙某砸成重伤。甲某的行为在性质上属于下列哪种情况?(A)正当防卫(B)过失伤害(C)意外事件(D)故意伤害9 某甲于某日在衣服里揣把尖刀在街上游荡,碰到了与其有前嫌的某乙等四人,由于对方人多,某甲逃跑,但被某乙追上,两人发生斗殴,后某甲怕对方一起上来打死他,便拿出尖刀欲向某乙臀部猛刺后逃走,但不期某乙闪身躲
7、避时刺中腰部,后某甲逃离。某乙被送至医院后因抢救无效而死亡。则某甲的行为属于下列哪项?(A)正当防卫(B)故意伤害罪(C)防卫过当,以过失致人死亡论处(D)故意杀人罪10 任某在路边等人,被路过的郑某等人故意撞了一下,任某瞪了他们一眼没有言语。郑某寻衅问:“ 看什么 ?”说着打了任某一拳,同时郑某的同伙也一拥而上对任某拳打脚踢。任某双手抱住脑袋直往后退,郑某等人紧追不舍,任某忍无可忍,抽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在郑某打他时朝郑某一捅,扎中郑某颈部动脉,郑某因大出血休克死亡,任某茸知闯祸,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试问,有关此案的下列观点中哪个正确?(A)任某的行为应当以防卫过当,构成故意伤害罪追究其刑事责
8、任(B)任某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C)任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同时有自首情节(D)任某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同时有自首情节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51-9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11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及刑法的解释,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罪刑法定原则旨在用立法权限制司法权滥用,因此不能约束立法权(B)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的解释不能超出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禁止扩大解释(C)刑法的目的在于保护合法权益,所以刑法的解释不能违背保护合法权益的目的(D)罪刑法定原则不禁止有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和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1
9、2 下列有关罪刑法定原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立法机关对某刑法法条做出立法解释,增设新的危害行为作为犯罪行为,违背罪刑法定原则(B)司法机关在法律规定不明确的情况下,将被告人有危害行为类推为无罪,违背禁止类推原则(C)某省级立法机关为了打击毒品犯罪,立法规定“吸毒累计 100 克以上者,处3 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拘役”,并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D)甲潜入体育彩票摇奖中心对摇奖用彩球做手脚后购买相应彩球后欲图中奖,事发后某法院判处甲破坏生产经营罪,而我国现行刑法并未将该具体行为规定为破坏生产经营罪,法院此举违背罪刑法定原则13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正确的说法是:(A)罪刑法定原则是刑事司法的原则
10、,不是立法原则(B)犯罪与刑罚只能由法律规定,因此排除犯罪性事由只能由刑法明文规定(C)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价值理念是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D)不违反行政法、民商法的行为当然也不违反刑法14 以下行为可以不适用我国刑法的是:(A)我国解放军某部队军人李某因公务出国在菲律宾,因财物被盗,为生活所迫抢夺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按照我国刑法应当处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B)美国公民罗斯在美国将代为保管的我国公民赵某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按照我国刑法应当处 2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C)福建省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肖某因探亲去日本,在日本诈骗他人财物,数额较
11、大按照我国刑法应当处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D)中国公民葛某去美国留学,在美国盗窃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按照我国刑法应当处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15 甲和乙携猎枪一同到山中打猎,甲见灌木丛后有一动物身影晃动,迅速开火。走近一看发现同伴乙腿部中弹,甲见状知道自己误中乙。甲见此地距山下有人烟的地方还有半天的路程,乙的腿部伤势较重不能行走,仅凭自己一人难以把乙背下山。就对乙说,自己下山喊人来抬乙下山。甲下山回村后,担心带人上山后万一不能救活乙,乙的家人肯定不会放过自己。于是谎称与乙走散,不提乙受伤需救助之事。事后查明,乙 3 天后因伤和饥渴而
12、死。关于本案正确说法是:(A)甲的不救助行为(不作为)与乙的死亡结果有因果关系,所以应当追究甲不作为行为(B)甲的误射致乙重伤的行为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C)甲的不救助行为(不作为)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D)甲只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16 甲与乙之间没有意思联络,甲开枪击中 P 心脏,乙开枪击中 P 脑袋,P 死亡。正确说法是:(A)甲、乙的行为皆足以单独致 P 死亡(B)如果能查明甲先击中的,甲与 P 死亡有因果关系,甲故意杀人罪既遂,乙未遂(C)如果能查明乙先击中的,乙与 P 死亡有因果关系,乙故意杀人罪既遂,甲未遂(D)如果不能查清击中先后的,甲、乙均有因果关系,均故意杀人罪既遂17 下
13、列犯罪的直接实行犯除了是国家工作人员,还可以是其他主体的犯罪有:(A)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B)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C)刑讯逼供罪(D)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18 周某意图杀死简某,当其得知简某每天将煮饭用的水桶放在公共的水池边打水时,其在简某的水桶上涂抹上无色的毒药,但是,晚上却是简某的邻居强某将水桶误提回家,结果强某因误食放有毒药的水而身亡。下列哪些判断不符合周某对强某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A)疏忽大意的过失(B)意外事件(C)过于自信的过失(D)间接故意19 甲、乙二人住在山区,当地野猪危害庄稼的情况严重。听说邻县使用电猫,效果很好,就去买回一台电猫。甲、乙二人安装好电猫,并在野猪可能
14、出没的山上拉上裸电线,距地面 40 厘米。在裸线通过的路口上均设置了警告牌,并告知通电的时间为:晚 7 点开电,早 6 点收电。村民丙某盗伐林木,于一日早 5 点 30 分触电死亡。甲、乙的行为:(A)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20 张某婚后一直对其妻葛某不满,后因葛某怀孕并生了一女婴而矛盾激化。一日,趁葛某不在家时将其父亲藏于家中的一瓶保健液当作毒药放置于葛某经常用的咖啡杯之中,希望将葛某毒死,后葛某饮用而安然无恙。则张某的行为:(A)属于刑法上的认识错误,应负刑事责任(B)属于刑法上的认识错误,属于迷信犯,不应负刑事
15、责任(C)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属于未遂(D)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21 肖某是某公安派出所警察。一天晚上,肖某忘记闩门就上床睡觉了。当晚,30岁的精神病患者钱某在走失中推门走进肖家室内。睡在外屋的肖某的大儿子见有人进屋便问:“ 谁?”这时,肖某从睡眠中被惊醒,慌忙摸出枕头下面的手枪。问:“谁?”钱某这时已走出门外,没有回答。肖某见无人回答,即认为有坏人,要镇一镇,便朝门口打了一枪,击中已走出房门 4 米多远的钱某,造成钱某腹腔大量出血。虽经肖某及家人送医院抢救,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对肖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A)不负刑事责任(B)过失致人死亡(C)假想防卫(D)正当防卫22 张某是某运输公
16、司卡车司机,一日清晨去城外拉货。中途遇到他的朋友赵某要求搭他的车去城外。张某叫赵某坐到驾驶室,然后继续开车。当车行至一条大街拐弯处时,张某突然发现对面驶来一辆吉普车。张某平日驾驶技术欠佳,经验不足,遇事容易慌乱。这时如果刹车制动,就不会出任何问题。但张某生怕两辆车相撞,遂不顾一切地突然向右打舵轮。由于车速较快,打舵突然,赵某身体失衡将车门撞开摔到车下,造成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关于张某的行为是不是紧急避险和对赵某的死亡应否负刑事责任的下列表述,哪些是正确的?(A)屑于假想避险(B)应负刑事责任(C)属于避险过当(D)属于紧急避险23 关于排除犯罪性行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趁乙不备夺
17、过乙的包逃跑,乙在后面紧迫不舍,迫上甲后为夺回自己的包对甲实施了暴力,乙的行为属于自救行为(B)甲的摩托车被盗数日,某天,甲在街上看到自己的摩托车停放在马路边,立即报警,在警察来之前,眼看乙要骑摩托车离开,甲为了拦阻乙,一拳打倒乙,将车追回。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C)甲与乙发生争执,之后甲后悔,为道歉约乙到家中。乙来,还带丙、丁二人,气势汹汹。甲害怕即关门,乙、丙、丁破门而入,追打甲,甲跑到厨房拿出菜刀抵抗,把丙脸上砍了两刀,重伤。甲逃到外边,乙、丙、丁继续追打甲。甲是正当防卫(D)妇女甲以为与乙发生性关系,乙便可以将其丈夫从监狱释放,但发生性关系后,乙并没有释放其丈夫。由于乙的行为得到了妇女
18、甲的同意,故乙不构成强奸罪24 不适用被害人承诺(同意)或推定的承诺排除犯罪的情形是:(A)得到被害人承诺之时危害结果已经发生(B)得到被害人承诺而将其杀害的行为(C)得到被害人承诺而将其拐卖的行为(D)得到被害人承诺而损害他人或公共法益的行为25 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下列情形哪些不能构成犯罪?(A)15 岁的甲使用轻微暴力强行索要低年级学生带来学校的水果,数量不大,也未造成受害人轻微伤、不敢正常到校学习等危害后果(B)法院认定乙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结果,判决免除处罚(C)丙大义灭亲将其作恶多端的儿子杀死,当地法院判处其缓刑,未予以关押(D)丁为某炼铝厂厂长,为了其所在的单位利益,经集体
19、研究同意指挥职员 3 个月间盗电 100 万度,价值 30 万元,法院认为丁所在的炼铝厂不能成立单位犯罪,丁也不负刑事责任26 甲因为琐事与乙发生争执,乙转身离去,甲则从地上捡起一根木棍追上,朝乙头部猛击。乙倒地后,甲又朝其连击数下,致乙死亡。之后,甲又到乙办公室乱砸一气。甲作案后跳矿井自杀未遂。经查甲曾经到精神病院就诊,被诊断为患有精神病。案发后经鉴定,甲虽有精神病,但是对于其实施的上述行为具有一定的辨认、控制能力,是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对甲应当如何处理?(A)不认为是犯罪(B)不负刑事责任(C)构成故意杀人罪,应当负刑事责任(D)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7 猎人甲某日在狩猎区打猎,在其欲射一
20、野兔时,发现猎人乙在对面也欲捕该野兔,虽然甲知道自己枪法不准,但情急之下还是扣动扳机,结果致乙死亡。对于乙的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不可抗力(B)甲对乙的死亡是间接故意(C)是意外事件(D)甲对乙的死亡是过失28 某甲骑摩托车撞伤违章骑自行车的某乙,造成某乙腿部表皮破裂。某甲送某乙到医院治疗,护士丙未作皮试,即给某乙注射破伤风针,乙因药物过敏而死,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某甲的行为对某乙的死亡而言属于意外事件(B)护士丙的行为对某乙的死亡而言属于疏忽大意过失(C)某甲的行为对某乙的死亡而言属于过失致人重伤(D)护士丙的行为对某乙的死亡而言属于过于自信过失29 关于特殊主体,下列哪些说法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司法 试卷 国家 考试卷 刑法 模拟 28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