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 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下列关于法与经济经济基础的说法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法根源于一定经济基础,一定的经济基础会自发地产生法(B)法受经济基础的决定、制约,所以法不受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C)在同一社会形态里,当经济基础发生局部变化时也会引起法的相应变化(D)法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不仅积极地反映经济基础。而且也积极地为经济基础服务2 下列关于法与社会的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A)法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最终决定着法
2、律的本质(B)法须以社会为基础,表明制定、认可法律的国家以社会为基础,国家权力以社会力量为基础;同时可以说。国家法以社会法为基础,“纸上的法” 以“活法”为基础(C)法对社会的调整,首先是通过调和社会各种冲突的利益。进而保证社会秩序得以确立和维护(D)法以社会为基础,不仅指法律的性质与功能决定于社会,而且还指法律变迁与社会发展的进程完全一致3 法与政治都属于上层建筑,下列哪一个选项没有正确表述二者的关系?( )(A)法与政治体制密切相关。如果在分权型权力结构中法的被需要还只是作为人治这种权力运行方式的点缀或辅助,则在集权型权力结构中,权力的配置和行使皆须以法为依据(B)政治在上层建筑中居主导地
3、位,因而总体上法的产生和实现往往与一定的政治活动相关(C)法对于国家机构、政治组织、利益集团等政治角色行为和活动的程序性和规范性控制,表明法对重要政治角色行为控制、调整的必然和必要(D)政治运行的规范化,政治发展中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和政治体系的完善化,离开法的运作都无从谈起4 马克思曾经指出:“ 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的,那是法学家的幻想,相反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恣意横行。”下列关于这句话的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A)社会决定法律,法律完全依赖于社会,只是被动地适应社会的各种变化和发展(B)法律是社会实践长期
4、积累的结果,社会是法律产生和发展的渊源(C)法律的变化、发展取决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法律的变迁与社会发展的进程完全同步(D)法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规范,与其他的社会规范之间的联系不大5 下列关于法律与政策的区别和联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法律保证政策的实施,政策是法律所体现的一般原则、精神和内容,法律是执政党政策的定型化和条文化(B)政策主要依靠宣传教育和纪律保证实施,而法律则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C)法律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它一旦制定出来就要相对稳定地存在一个时期,政策的内容则随时随地发生变化(D)从调整范围上看,法律调整的范围要比政策所调整的范围广泛得多,政策应当适
5、应社会情势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6 现代社会不仅需要法律这种社会规范,而且还需要道德、习俗等其他社会规范。这表明下列哪个说法不能成立?( )(A)法律的起源与道德有一定关系(B)有些法律规范是由社会习俗演化而来的(C)法律规范和其他社会规范的表现形式不同(D)法律是唯一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7 法律与宗教是两类关系非常密切的社会现象。下列哪个选项没有正确指出这两者的关系?( ).(A)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学、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使之成为神学中的科目。因此,独立的法学消失了,这意味着法学思想的消失(B)在我国,宗教应在法律范围内活动,因宗教活动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均受法律规范的调
6、整(C)自 13、14 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西方法学朝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和变革。一批出身于新兴中产阶级的思想家把君主(而不是上帝)或人性(而不是神性)作为国家和法律的基础,使法律和法学从天国重新回到了人间(D)宗教规范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与法律一样都起着调整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作用8 下列哪个关于法律与经济基础关系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A)一定的法律内容是由一定经济基础决定的(B)法律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并不意味着它不受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C)法律的产生和发展变化取决于一定经济基础的产生和变化(D)经济基础的局部变化,必然会引起法律历史类型的更替9 苟子提出:“ 礼者,法之大分,
7、类之纲纪也。 ”关于这句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选项?( )(A)这句话反映出中国古代道德与法律界限的模糊(B)这句话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礼的地位要高于法(C)苟子认为法律必须以道德为基础(D)这句话反映出以法为主、以德为辅的思想10 法与政策作为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整手段,在当代政治和法律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法与政策的区别的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党的政策是党的意志的体现(B)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政策主要依靠宣传教育和纪律保证实施(C)法律具有较大稳定性,政策则具有较大灵活性(D)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要比政策广泛得多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
8、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51-9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11 下列关于立法程序的各种观点中正确的是:( )(A)提出法律草案,是立法程序的开始(B)我国立法程序中的最后一个步骤是法律的公布(C)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D)立法程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12 下列有关法律论证中内部证成和外部证成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A)内部证成是指法律决定必须按照一定的推理规则从相关前提中推导出来(B)外部证成关涉的是对内部证成中所推导出的结论的合理性(C)内部证成和外部证成是相互关联的(D)内部证成和外部证成都需要支持性理由和推理规则1
9、3 关于立法的科学性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A)法律作为一种有目的性追求的社会规范和行为模式,应当具备理性化的特征,而理性化是科学性原则的具体体现(B)法律的理性化判断并不单单是建立在纯粹的思维意识的基础上,它来源于大量的过去的人类已知经验(C)合理性也是科学性原则的一个体现,它进一步反映了一个理想的法律模式对于各种社会关系的恰当的、适宜的界定(D)主观符合客观,也是科学性原则的重要体现。法律是主观同客观、理性和经验结合的产物14 某公共场所发布规定“禁止带狗进入” ,一人带熊前来被拒之门外,遂以自己所带的是熊而不是狗提出抗议。该人对于规则的解释属于下列哪些解释方法?( )(A)目
10、的解释(B)限制解释(C)字面解释(D)文义解释15 “法官乃会说话的法律,法律乃沉默的法官” ,这说明了法律适用的哪些特征 ?( )(A)法律适用具有可预测性(B)法律适用具有正当性(C)法律适用应该将法律决定建立在既存的一般性法律规范的基础上(D)法律决定应该是正当或正确的16 下列关于设证推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选项?( )(A)设证推理是一种效力较弱的推理,它在法的适用过程中并非是不可放弃的(B)设证推理虽然是法律人在法的适用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但它的推论结论却是不确定的(C)设证推理要求推论人须形成一些假定背景以及相关的感性事实(D)法律推理中的设证推理,就是在所有能够解释事实的假设
11、中优先选择一个假设的推论17 2008 年 2 月,为指导下级人民法院正确审理注册商标、企业名称与在先权利冲突的民事纠纷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注册商标、企业名称与在先权利冲突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对该法律解释,下列哪些理解是错误的?( )(A)该解释属于立法解释(B)该解释的效力与所解释法律条文的效力相同(C)该解释属于法官造法(D)该解释的效力具有普遍性18 行政诉讼法第 53 条第 1 款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国务院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制定、发布的规章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12、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发布的规章。”关于这一规定,下面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由于规章只是作为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参照,所以规章不属于法的正式渊源(B)人民法院发现规章与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时,应当适用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C)人民法院发现规章与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时,应当适用规章的规定(D)当国务院部、委制定的规章与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的规章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应当优先适用国务院部、委的规章19 下列哪些选项的说法可以成立?(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不适当的法律(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撤销全国人民代
13、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违背宪法和立法法规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有权撤销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违背宪法和立法法规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A)张某参加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的行为属于守法行为(B)李某阅报时针对某影星的行为认为其将被判 5 年有期徒刑,这体现了法律的评价作用(C)人民检察院根据群众检举对王局长的受贿行为进行侦查的行为属于国家法律监督(D)方律师在为一件产品致人伤害案代理时指
14、出, 1 年前该法院在审理一起类似案件时没有判予精神损害赔偿,所以本案也不应该给予精神损害赔偿。方律师的这一思维方式属于演绎推理21 关于法律解释的表述,正确的有哪些选项?( )(A)某民法专家在解释民法通则某条款时研究参照了当时的立法资料。这一专家的解释为历史解释(B)某律师在法庭上按照某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来解释该条文,这种解释属于文义解释(C)某法学院教师探求某法律条文在当下所处具体情况下的需要,这种解释为目的解释(D)某医生在解释刑法的分则条文时参照总则的规定,这一解释属于体系解释22 一辆外地面包车因违章行驶被 A 市交警拦下。驾驶员张某解释自己第一次来到A 市,不熟悉路况。张某还诚恳
15、地说:“这里有些交通标志和信号在我们县城都没有见过。”交警考虑到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其作出免予处罚、教育后放行的决定。对于这一事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A)驾驶员张某不认识交通标志和信号导致违章属于对法律的认识错误(B)教育后放行的做法,是交警对自由裁量权的合理行使(C)在此事件的认定中,交警对法律进行了扩大解释(D)此事件反映出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冲突23 下列对法律执行的特征和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有哪些?( )(A)法律执行的主体非常广泛,包括国家行政机关、法律授权组织和行政机关的委托组织,这些主体的执法权源于法律的赋予,体现了法律执行中的合法性原则(B)法律执行的内容非常广泛,以国
16、家的名义对社会实行全方位的组织和管理。涉及国家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C)在法律执行过程中,执行活动具有单方面性,完全依照国家机关单方面的意志进行,不需要相对人的请求和同意,具有国家强制性的特点(D)法律执行是国家行政机关的法定职权,既是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进行全面组织和管理的一项权利,又是国家行政机关所应当承担和履行的一种职责,具有主动性的特点24 周某自己挣钱买了一套房子,其父再婚又离婚后无房可住,便来投靠周某。后父子不和,周某起诉让父亲搬走。一审法院从保护所有权的角度出发,认为儿子享有房屋产权判决父亲搬出;二审法院却从“子女对父母有赡养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司法 试卷 国家 考试卷 法理学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