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类试卷]国际司法考试卷一(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
《[司法类试卷]国际司法考试卷一(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法类试卷]国际司法考试卷一(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国际司法考试卷一(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我国西周婚姻制度中婚姻缔结的原则?(2004 年司法考试试卷一第 15 题)(A)一夫一妻制(B)同姓不婚(C)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D)“七出”、“三不去”2 下列有关清末变法修律和司法体制变革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2004 年司法考试试卷一第 16 题)(A)清末修律在法典编纂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诸法合体”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差别(B)清末修律使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同
2、时也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础(C)在司法机关改革方面,清末将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改刑部为法部,掌管全国检察和司法行政事务,实行审检分立(D)清末初步规定了法官及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3 衡平法是判例法的一种形式。下列有关衡平法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2004年司法考试试卷一第 17 题)(A)衡平法是通过大法官法院的审判活动,以法官的 “良心”和“ 正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B)英国 15 世纪正式形成了衡平法院,并逐渐发展为一个独立于普通法的衡平法体系(C)衡平法程序简便、灵活,法官判案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D)衡平法对普通法来说是一种“补偿性” 的制度,所以当二者的规
3、则发生冲突时,普通法优先4 下列有关德国法和法国法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2004 年司法考试试卷一第18 题)(A)德国封建时代最著名的习惯法汇编是 1220 年的 加洛林纳法典(B)在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制定了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民事诉讼法典和刑事诉讼法典,但尚未形成“六法” 体系(C)魏玛共和国时期颁布了大量的“社会化”法律,如消除人民和国家痛苦法、德国改造法等(D)由于德国民法具有“潘德克顿学派” 的理论基础,相对于 19 世纪大陆法系其他国家而言,其结构更加严谨,概念更加准确5 西汉末年,某地一男子偷盗他人一头牛并贩卖到外乡,回家后将此事告诉了妻子。其妻隐瞒未向官府举报。案发后
4、,该男子受到惩处。依照汉代法律,其妻的行为应如何处理?(2005 年司法考试试卷一第 15 题)(A)完全不负刑事责任(B)按包庇罪论处(C)与其丈夫同罪(D)按其丈夫之罪减一等处罚6 南宋庆元年间,某地发生一桩“杀妻案” 。死者丈夫甲被当地州府逮捕,受尽拷掠,只得招认“杀妻事实 ”。但在该案提交本路 (路为宋代设置的地位高于州县的地方行政区域)提刑司审核时,甲推翻原口供,断然否认杀妻指控。提刑司对本案可能做出的下列处置中,哪一种做法符合当时“翻异别勘” 制度的规定?(2005 年司法考试试卷一第 16 题)(A)发回原审州府重审(B)指定本路管辖的另一州级官府重审(C)直接上报中央刑部审理(
5、D)直接上报中央御史台审理7 汉代曾发生这样一件事情:齐太仓令获罪当处墨刑,其女缇萦上书请求将自己没为官奴,替父赎罪。这一事件导致了下列哪一项法律制度改革?(2005 年司法考试试卷一第 17 题)(A)汉高祖规定“ 上请” 制度(B)汉文帝废除肉刑(C)汉文帝确立“官当“ 制度(D)汉景帝规定“ 八议” 制度8 1804 年的法国民法典是世界近代法制史上的第一部民法典,是大陆法系的核心和基础。下列关于法国民法典的哪一项表述不正确?(2005 年司法考试试卷一第 18 题)(A)该法典体现了“ 个人最大限度的自由,法律最小限度的干涉”这一立法精神(B)该法典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时代性(C)该法典
6、的影响后来传播到美洲、非洲和亚洲广大地区(D)该法典首次全面规定了法人制度9 秦始皇时期,某地有甲乙两家相邻而居,但积怨甚深。有一天,该地发生了一起抢劫杀人案件,乙遂向官府告发系甲所为。甲遭逮捕并被定为死罪。不久案犯被捕获,始知甲无辜系被乙诬告。依据秦律,诬告者乙应获下列哪种刑罚?(2006 年司法考试试卷一第 15 题)(A)死刑(B)迁刑(C)城旦舂(D)笞一百10 汉武帝时,有甲、乙二人争言相斗,乙以佩刀刺甲,甲之子丙慌忙以杖击乙,却误伤甲。有人认为丙“ 殴父也,当枭首。 ”董仲舒引用 春秋事例,主张“论心定罪”,认为丙 “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 ”。关于此案的下列哪种评论是错误的?(20
7、06 年司法考试试卷一第 16 题)(A)“论心定罪 ”是儒家思想在刑事司法领域的运用(B)以 春秋经义决狱的主张是旨在建立一种司法原则(C) “论心定罪“ 仅为一家之言,历史上不曾被采用(D)“论心定罪 “有可能导致官吏审判案件的随意性11 唐朝开元年间,旅居长安的突某(来自甲国)将和某(来自乙国)殴打致死。根据唐律关于“化外人 ”犯罪适用法律的原则,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2006 年司法考试试卷一第 17 题)(A)适用当时甲国的法律(B)适用当时乙国的法律(C)当时甲国或乙国的法律任选其一(D)适用唐朝的法律12 乾隆年间,四川重庆府某甲“因戏而误杀旁人”,被判处绞监候。依据清代的会审制
8、度,对某甲戏杀案的处理,适用下列哪一项程序?(2006 年司法考试试卷一第18 题)(A)上报中央列入朝审复核定案(B)上报中央列入秋审复核定案(C)移送京师列入热审复核定案(D)上报中央列入三司会审复核定案13 下列关于德国法律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哪一表述是错误的?(2006 年司法考试试卷一第 19 题)(A)1532 年颁布的加洛林纳法典是一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方面的法律,对德国封建法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B) “潘德克顿学派” 的思想构成德国民法典的理论基础(C)希特勒当政期间的德国法坚持维护资产阶级议会制和联邦制(D)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法律强调“社会本位”14 下列关于罗马私法的哪一表述是错误
9、的?(2006 年司法考试试卷一第 20 题)(A)罗马法有市民法和长官法之分,其中长官法的内容多为私法(B)在罗马,早期采取“限定继承”的原则,后来逐步确立“概括继承” 的原则(C)在罗马私法上,自然人的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构成(D)罗马法的婚姻包括“有夫权婚姻” 和“无夫权婚姻 ”两种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51-9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15 下列有关我国唐宋时期法制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2004 年司法考试试卷一第 59题)(A)永徽律疏不仅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也是中国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B)
10、宋刑统不仅是一部具有统括性和综合性的法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C)自首、类推、化外人、区分公罪与私罪等原则都是唐律中重要的刑罚原则(D)唐代和宋代在中央司法机构的设置上是一致的,即在皇帝以下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构,分掌中央司法审判职权16 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发生了许多发展变化,对后世法律具有重要影响。下列哪些表述正确揭示了这些发展变化?(2004 年司法考试试卷一第 60 题)(A)北齐律共 12 篇,首先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B) 魏律以周礼“八辟”为依据,正式规定了“八议” 制度(C) 北周律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D)北魏律与陈律正式确立了“官当”
11、制度17 下列有关古罗马国法大全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2004 年司法考试试卷一第61 题)(A)国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学阶梯 、法学汇编、查士丁尼新律(B) 国法大全是由乌尔比安主持编纂的(C) 国法大全的问世,标志着罗马法达到了最发达、最完备的阶段(D)12 世纪意大利注释法学派将国法大全的研究变成一门科学,为罗马法复兴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18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法制思想和法律制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2005 年司法考试试卷一第 63 题)(A)“礼法结合 ”为中国古代法制的基本特征(B)夏商时代的法律制度明显受到神权观念的影响(C)西周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到汉代中期以后被儒
12、家发挥成为“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策略(D)清末修律使中华法系“依伦理而轻重其刑” 的特点没有受到冲击19 下列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哪些是直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2005 年司法考试试卷一第 64 题)(A)汉代的春秋决狱(B)明代的“九卿会审”(C) 魏律规定的“八议“制度(D)晋律和北齐律确立的“准五服治罪”制度20 司法制度是一国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各国司法制度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2005 年司法考试试卷一第 65 题)(A)19 世纪后期司法改革后,英国取消了普通法和衡平法两大法院系统的区别,统一了法院组织体系(B) “马布里诉麦迪逊” 案对美国违宪审查制度的确立具
13、有重要意义(C)日本明治宪法颁行后,按法国和德国的模式建立了普通法院和行政法院系统(D)中国清末的司法制度改革与废除领事裁判权有直接关系21 疑狱集载:“ 张举,吴人也。为句章令。有妻杀夫,因放火烧舍,乃诈称火烧夫死。夫家疑之,诣官诉妻,妻拒而不认。举乃取猪二口,一杀之,一活之,乃积薪烧之,察杀者口中无灰,活者口中有灰。因验夫口中,果无灰,以此鞠之,妻乃伏罪。”下列关于这一事例的哪些表述是不成立的?(2006 年司法考试试卷一第 63题)(A)作为县令的张举重视证据,一般用猪来作为证据(B)张举之所以采取积薪烧猪的方法来查验证据,乃因当时的法律没有规定刑讯的程序(C)该案杀人者未受刑而伏罪,因
14、其符合当时法律规定禁止使用刑讯的一般条件(D)张举在这个案件中对事实的判断体现了当时法律所规定的 “据状断之”的要求22 英国是普通法系的发源地。下列关于英国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哪些表述是正确的?(2006 年司法考试试卷一第 64 题)(A)普通法具有“ 程序先于权利” 的特点(B)普通法的形成是中央集权和司法统一的直接后果(C)衡平法重实质而轻形式,审判时既不需要令状也不采用陪审制,程序简便灵活(D)当衡平法与普通法的规则发生冲突时,衡平法优先23 下列有关清末制定的刑事法典的表述何者为正确?(2004 年司法考试试卷一第 86题)(A)清末刑法典修订的成果是大清律例和 大清新刑律(B) 大清
15、新刑律结构分总则和分则两篇,后附暂行章程(C) 大清新刑律完成前的过渡性法典为大清现行刑律(D)大清律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国际司法考试卷一(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西周时期,婚姻缔结有三大原则,即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父母之命,凡是不合此三者的婚姻即属非礼非法。“一夫一妻制”是西周婚姻制度的基本要求。虽然古代男子可以有妾有婢,但法定的妻子只能是一个。只有正妻所生子女为嫡系,其他皆为庶出,在家庭关系中处于比较低的地位,这是由
16、于宗法制度十分重视嫡庶之别决定的。“同姓不婚”也是缔结婚姻的一个前提。西周实行同姓不婚原则,主要基于两点:一是长期的经验证明,“男女同姓,其生不番”,这是基于优生学原则。二是“娶于异姓,附远厚别”,即通过联姻加强与异性贵族的联系,进一步巩固家天下与宗法制度,由此可见,婚姻还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西周时期婚姻制度的又一原则。在宗法制下,必然要求由父母家长决定子女的婚姻大事,婚姻通过媒人的中介来完成,只有这样,才算合理、合法,才能为宗族和社会所承认,否则,视为“淫奔”。“六礼”是西周婚姻成立的必要条件。所谓“六礼”,是指男女双方关于婚礼方面的六项仪式。合礼合法的婚姻,必须通过
17、“六礼”程序来完成。“六礼”依次是:(1)纳采(男家请媒人向女方送礼品提亲);(2) 问名(女方答应议婚后,男方请媒人问女子名字、生辰等,并卜于祖庙以定凶吉);(3)纳吉( 卜得吉兆后即与女方订婚);(4) 纳征(又叫纳币,男方送聘礼至女家);(5) 请期(商请女方择定婚期 );(6) 亲迎(婚期之日男方迎娶女子至家)。至此婚礼始告完成,婚姻也最终成立。西周时期的“婚姻六礼”对以后各朝婚姻成立的形式要件产生了重要影响。由此可见,选项 ABC 都属于西周婚姻缔结原则,只有选项 D 不是婚姻缔结原则,而是婚姻解除条件,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 D 项。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清末,清代统治者逐
18、渐对原有法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订和变革,被称为清末修律。清末变法修律的特点主要有:(1)在立法指导思想上,清末修律自始至终贯穿着“仿效外国资本主义法律形式,固守中国封建法制传统”的方针。(2)在内容上,清末修订的法律表现出封建专制主义传统与西方资本主义法学最新成果的奇怪混合,使得保守落后的封建法律内容与先进的近现代法律形式同时显现在新的法律法规之中。(3)在法典编纂形式上,清末修律改变了传统的“诸法合体”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差别,分别制定、颁行或起草了宪法、刑法、民法、商法、诉讼法、法院组织法等方面的法典或法规,形成了近代法律体系的雏形。(4)它是统治者为维护其摇摇欲坠
19、的反动统治,在保持君主专制政体的前提下进行的。可见选项 A 表述正确。清末变法修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清末变法修律标志着延续几千年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不仅传统的“诸法合体”形式被抛弃,而且中华法系“依伦理而轻重其刑”的特点也受到极大的冲击;(2)为中华法律的近现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础;(3)在一定程度上,引进和传播了近现代法律学说和法律制度,而且是第一次全面系统地介绍和传播西方法律学说和资本主义制度;(4)有助于推动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教育制度的近代化。由此可知,选项 B 表述正确。清政府对旧的诉讼体制和审判制度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些变革主要表现为:改刑部为法部,掌管全国司法
20、行政事务,不再具有审判职能;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并有权解释法律、监督各级地方审判活动;实行审检合署。所谓的审检合署,就是指在各级审判衙门中相应设置初级检察厅、地方检察厅、高等检察厅及总检察厅。可见选项 C 表述不正确,为应选项。为了适应司法体制的变化,清政府又初步规定了法官、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可见选项 D 表述也正确。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由于普通法自身存在着缺陷,为了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在普通法之外,就产生了衡平法。衡平法因人而异,它是根据大法官的审判实践发展起来的一套法律规范,号称以“公平”、“正义”为基础,故而命名为“衡平法”。衡平法也是一种不成文的判例
21、法,与普通法一样采取遵循先例主义原则,成为英国特有的一种法律形式。因此选项 A 表述正确。到公元 15 世纪,英国正式形成了衡平法法院,并逐渐发展为一个独立于普通法的衡平法体系。因此,选项 B 表述正确。同普通法相比较,衡平法的诉讼程序比较简单、灵活,不设陪审团,一般采用书面形式审理,法官在判案时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衡平法被称为“大法官的脚”,可大可小,具有很大的伸缩性。所以选项 C 表述正确。由于存在普通法和衡平法两种法律体系,在民事案件中便形成了两种法院、两种诉讼程序,但是由于衡平法必须遵从法律,不得有意推翻普通法,所以衡平法只能是一种“补偿性”的制度。为简化司法制度,英国议会于 1
22、873 年又通过最高法院审判法,对英国的司法机构作了重大改革,废除了普通法法院和衡平法法院之分,建立起单一的法院体系,统一适用普通法和衡平法,并明确在普通法规则和衡平法规则发生抵触或不一致时,以衡平法规则为准。可见,选项 D 表述错误,为应选项。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整个封建时代,法律的分散性和法律渊源的多元性是德国法的最基本特点。习惯法、地方法、教会法、罗马法以及帝国法令曾经长期并存,但是德国封建时代最著名的习惯法汇编是萨克森法典,而不是加洛林纳法典。萨克森法典大约编纂于 1220 年,其内容主要是关于民事、刑事问题的地方习惯法和诉讼规则,以及调整封建关系的采邑法,而加洛林纳法
23、典颁行于 1532年,是封建后期以帝国名义颁布的一部刑法典。该法典共 179 条,主要包括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内容,曾被多数邦国长期援用,在德国封建法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由此可见,萨克森法典是诸法合体,是综合法,而加洛林纳法典是单行法、专门法。所以选项 A 表述不正确。在德意志帝国时期,由于德国统一是自上而下完成的,德国革命带有不彻底性,封建专制主义没有受到根本批判,近代德国法律体系也带有很强的封建君主专制色彩。与此同时,由于德国具有“潘德克顿学派”的理论基础,德国法相对于 19 世纪大陆法系其他国家而言,结构更加严谨,逻辑更加严密,概念更加准确。所以选项D 正确。德国在魏玛共和国时期,由于政
24、体的变化和社会化思潮的影响,加快了民主政治的进程,颁布了大量的“社会化”法律,如调整社会经济的法律和保障劳工利益的法律,使德国成为经济立法和劳工立法的先导。但是消除人民和国家痛苦法、德国改造法不是魏玛共和国时期颁布的法律,而是法西斯专政时期颁布的法律。1933 年,希特勒出任总理,开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宪政方面,颁布了消除人民和国家痛苦法、保护德意志人民紧急条例、禁止组织新党法、德国改造法等法令,这些法律的颁行,突出体现了德国法的蜕变。所以选项 C 表述也不正确。在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制定了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民事诉讼法典和刑事诉讼法典五部重要法典,再加上宪法,已经形成了法国的“六法”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司法 试卷 国际 考试卷 中国 法制史 历年 汇编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