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A)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B)无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D)关于人类的最普遍规律的科学2 哲学是关于(A)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C)一切知识总汇的科学(D)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3 从古至今人类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A)有神论和无神论(B)唯物论和唯心论(C)宿命论和唯意志论(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4 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整体同部分的关系(B)共性同个性的关系(C)理论同实践的关系(D)物质同意识的关系5 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产生人类意识以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有两类现象(A)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B)物质和意识(C)主体和客体(D)运动和静止6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
3、本问题是(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C)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7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社会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C)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8 世界是神创造的呢,还是从来就有的?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有神论和无神论的标准(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9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即是否承认(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B)世界的统一性(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中存在是第一性(D)世界的可知性10 马克思主义
4、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A)实践观点(B)真理观点(C)物质观点(D)意识观点11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A)日的和手段的关系(B)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C)限定和超越的关系(D)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12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C)人与人的关系(D)个人与群体的关系13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力量是(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生产方式(D)社会制度14 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是(A)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B)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C)用暴力手段掠夺殖民地财富(D)用暴力手段掠夺本国人民的财富15 马克思指出:“
5、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表明(A)资本积累阻碍了社会进步(B)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人类的悲剧(C)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掠夺史(D)资本是社会万恶之源16 商品经济是(A)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B)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C)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D)人类社会特有的经济形式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7 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是(A)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关于
6、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C)无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18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这一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具体体现在(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因而也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B)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中并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
7、动的出发点与方向19 从古至今对世界是什么的主要观点有(A)世界是心造的和神造的(B)世界是不变的不发展的物质世界(C)世界是变化的发展的物质世界(D)世界既是物质的世界又是精神的世界20 哲学上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唯意志论和宿命论21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A)共性与个性的关系(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C)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D)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22 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根据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辩证法坚持(A)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B)认为发展的根
8、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C)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D)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2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A)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B)正确地解决了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其自身在内的人与世界的关系(C)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D)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2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是因为它(A)把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贯彻到一切领域(B)把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贯彻始终(C)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D)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的高度统一25 唯物主义的实质
9、和主要内容在于承认(A)外部世界对人和人的意识的先在性(B)外部世界对人和人的意识的独立性(C)人类意识对外部世界的依赖性(D)人类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可知性26 唯物主义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主要形态有(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7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是(A)反对和批判了唯心主义哲学(B)反对和批判了宗教神学(C)对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先导的作用(D)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28 下列判断体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实践第一观点的是(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B)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C)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
10、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D)“一步实际行动胜过十打纲领”29 马克思指出:“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说明(A)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只注重认识世界,忽视改造世界(B)哲学的任务只在改造世界(C)哲学不仅要认识世界,而且更要改造世界(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不可分的,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30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应,这说明(A)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途径(D)不仅客体决定认识,而且主体(包括主观)也制约、规范认识31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A)
11、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B)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C)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D)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32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A)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B)学习间接经验(C)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借助一定手段实际地作用于客体,把实践方案变为实际的实践活动(D)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33 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A)物质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C)上层建筑(D)人口因素34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客观依据是(A)整个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B)地球上自然资源是有限的(C)地理环境是
12、由各种自然条件构成的生态系统(D)人类对自然界的欲望是有限的35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主要表现在(A)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B)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C)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D)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36 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即物质生产实践是(A)人类社会的第一个历史活动(B)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D)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
13、活、精神生活的决定力量37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途径有(A)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B)从商人和高利贷转化而成(C)从小农经济中分化出来(D)从封建地主转化而成38 所谓资本原始积累是指(A)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过程(B)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过程(C)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过程(D)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过程39 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有(A)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B)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C)剩余价值的资本化(D)剥夺封建地主财产40 资本原始积累的作朋表现为(A)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缩短了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程(C)资本主义的发家史就是
14、一部罪恶的掠夺史(D)阻碍了人类社会的进步41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历史过程是(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和成熟(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C)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D)实现了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42 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A)其结果是大企业在社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增加和越来越多的资本为少数大资本所支配(B)是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结果(C)是资本家自由竞争的结果(D)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社会化的重要表现43 垄断是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和联合,对一个或儿个部门商品生产和销售进行操纵与控制。垄断产生的原因是(A)为了获得高额
15、利润(B)为了避免激烈的竞争带来损失(C)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D)为了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44 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形成,并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但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更加复杂和剧烈。这是因为(A)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B)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C)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不存在能垄断一切社会生产的垄断(D)垄断是为要获得高额垄断利润45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是(A)从实践发展到理论(B)从空想发展到科学(C)从理想发展到现实(D)从理论发展到实践46 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所经历的家庭手工业、手工工场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相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