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59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59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59及答案与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5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历史观是人们在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问题时所采取的根本观点。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2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3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B)新事物代替旧事物(C)前进性和曲
2、折性的统一(D)量变到质变的过程4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5 中国是一个有着 13 亿人口的大家庭,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只有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 ”,才能将 13 亿不同的“原子”凝聚成有序的整体。这段话启示我们认识事物( )(A)既要侧重于抓住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B)既要承认运动的相对性,又要承认静止的绝对性(C)既要重视矛盾的特殊性,又要着重把握矛盾的普遍性(D)既要看到发展的前进性,又要注意克服前进中的曲折性6 关于“学习 ”有两种观点:其一, “人之岁月精神
3、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 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7 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老子的这一观点( )(A)认为通过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更有意义(B)揭示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对立性(C)主张知识的获得不需要通过思维加工(D)否认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8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
4、济关系。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9 1978 年 12 月,小岗村 18 户农民签订了“分田到户” 的“秘密协议”,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场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这说明( )(A)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D)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10 解决商品经济内在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 )(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B)商品的二因素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C)商品必须能
5、顺利通过交换(D)商品生产的目的是满足社会的需要11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商品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商品与货币的矛盾12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 )(A)各部门资本家之间相互竞争的结果(B)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C)部门内部各企业相互竞争的结果(D)资本积累的结果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3 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 )(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C)培
6、育出新优质品种(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14 孔子对不同问“ 孝” 的人回答不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上述问答表明 ( )(A)“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B) “不孝” 的表现大体相同(C) “孝” 的要求要体现个性(D)“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15 “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涵主要有( )(A)一分为二的观点(B)绝对统一的观点(C)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D)矛盾双
7、方相互贯通的观点16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 ”,却感到 “而无车马喧”。朱自清听到 “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 “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出现这些认识现象是因为( )(A)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B)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C)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D)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17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A)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B)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C)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的无限循环(D)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18 列宁说:“ 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这是没有道
8、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象,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非理性因素具有诱导作用(B)想象和幻想是科学创造中极为可贵的品质(C)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D)任何真理都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19 18 世纪,经济上落后的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B)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20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在于(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先后两个不同的劳动过程(B)
9、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人们在同一劳动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方面(C)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并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D)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21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地提高,会导致( )(A)利润率的提高(B)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不断降低(C)资本周转的速度减缓(D)平均利润率下降22 垄断资本所获得的高额利润,归根到底来自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具体说,垄断利润的来源包括( )(A)对国内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加强(B)通过控制市场占有非垄断企业的利润(C)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国外利润(D)利用所控制的国
10、家机器,通过财政补贴、减免税收等再分配手段,把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转化为高额利润23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生产关系进行自我调整(B)生产关系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是生产关系的实质没有变(C)这种调整和变化没有改变和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D)社会主义的经济萌芽已经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产生24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是指( )(A)1617 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 18 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B)从 18 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 19 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C) 19 世纪中叶,社会主
11、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D)20 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25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或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条件是( )(A)阶级基础(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加深(C)唯物史观的创立(D)思想基础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25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遇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
12、,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材料 2鄱阳湖见证了人类观念从传统的“征服自然” 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巨大转变。历史上江西省由于山区毁林种粮,导致河道淤积,全流域通航里程锐减,鄱阳湖水面急剧萎缩,湖泊功能下降,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痛定思痛,20 世纪 80 年代,江西省开始实施“ 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 ”,将河流上游丘陵山区列为治理重点,使江西省森林覆盖率增
13、长了近 1 倍,鄱阳湖湖体面积恢复到 5100 平方千米。2009 年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将此项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请回答:26 结合材料 1,说明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变化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27 结合材料 2,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人们的观念从“征服自然”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转变过程。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59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
14、史观的基本问题。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它的主要缺陷是:一是至多考察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追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二是只看到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而忽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马克思正确地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它把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从唯心史观的统治下彻底解放出来,它给社会历史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把对社会主义
15、的研究奠定在实践的基础之上,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为科学。据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一系列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揭示了事物发展中的源泉和动力,即 D 选项。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即 B 选项。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基本概念,属于记忆型知识点。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向前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模拟 59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