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2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都是由(A)价值构成的(B)货币构成的(C)资金构成的(D)使用价值构成的2 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A)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B)商品使用价值的大小决定的(C)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3 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A)创造生产资料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新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4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
2、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因此,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的尺度是(A)具体劳动(B)简单劳动(C)复杂劳动(D)个别劳动5 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时间的矛盾6 如果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7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的特殊性在于(A)能转移劳动力自身的价值(B)能保存劳动力自身
3、的价值(C)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D)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就消失8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是(A)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B)劳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C)雇佣工人丝毫不占有自己的劳动价值(D)劳资双方既排斥又依靠9 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A)雇佣工人的全部劳动(B)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C)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D)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10 工作日绝对延长生产出的剩余价值,是(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超额利润11 资本积累的本质是(A)剩余价值资本化(B)增加社会财富总量(C)扩大生产规模柒增强竞争能力(D)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一步扩大剥削12
4、 资本有机构成是指(A)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B)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C)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并反映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13 在资本循环中,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采取的三种不同的职能形式是(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14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价值如何增殖(B)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C)剩余价值的实现(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15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A)劳动的全部报酬(B)劳动的价值或价格(C)劳动
5、力的价值或价格(D)劳动者自身价格16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A)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C)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D)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和企业内部有组织性的矛盾17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生产过剩的危机(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18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A)分权制衡(B)权力分散(C)民主集中(D)政治协商19 平均利润率是指(A)剩余价值总量同社会总资本的比率(B)剩余价值总量同可变资本的比率(C)剩余价值总量同不变资本的比率(D)剩余价值总量同预付资本的比率20
6、马克思指出:“ 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段话说明(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C)只有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D)一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21 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A)商品二因素原理(B)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原理(C)劳动二重性原理(D)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原理22 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只能,因为货币(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C)自身也有价值(D)可作为支付手段23 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
7、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 1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A)超额 m(B)绝对 m(C)相对 m(D)m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4 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有(A)用暴力掠夺货币财富(B)用暴力略的商人的财富(C)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D)用暴力掠夺小生产者的土地25 商品的使用价值(A)是指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B)是商品的自然属性(C)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D)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6 商品的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A)商品的价值量随着劳动生
8、产率的变化而变化(B)劳动生产率越高,商品价值越大(C)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27 关于所有制和所有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A)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B)所有权是所有制的基础(C)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D)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所有权28 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含着的矛盾主要有(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29 价值规律在市场配置资源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在(A)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B)自发
9、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D)自发地调节宏观经济的平衡30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主要包括(A)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B)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C)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D)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31 关于商品的价值量方面的阐述,正确的是(A)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B)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C)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部门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简单劳动为尺度32 关于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观点正确的是(A)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其价值的源泉(B)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能够创造大于它自身价值的
10、新价值(C)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等于它自身价值(D)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是剩余价值的源泉33 关于资本的阐述正确的是(A)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B)资本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C)资本的本质不是物(D)货币、机器设备等商品本身并不是资本34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揭示了(A)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B)剩余价值的源泉(C)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D)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35 超额剩余价值是(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B)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C)所有资本家都能获得的(D)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36 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主要有(A)
11、对工人的剥削程度(B)预付资本量的大小(C)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D)劳动生产率的高低37 产业资本实现循环运动的基本条件有(A)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B)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先后继起(C)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D)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38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会导致(A)商品价值下降(B)劳动力价值下降(C)必要劳动时间缩短(D)相对剩余价值产生39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A)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B)降低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实现的(C)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实现的(D)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实现的40 关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说法正确
12、的是(A)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B)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C)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D)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提供政治保障41 资本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有(A)私有制原则(B) “主权在民” 原则(C)人权原则(D)分权与制衡原则42 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本质(A)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B)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C)是资产阶级在长期的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D)在以往形成的资产
13、阶级思想理论和观念的基础上自觉地建立起来的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42 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 1孩子与母亲的对话。儿子:妈妈,现在天气这样冷,你为什么不生火炉?妈妈:家里没有煤。儿子:为什么不去买呢?妈妈:你爸爸现在失业,我们没钱买煤。儿子: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妈妈: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材料 2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所以它就成为周期性的了。资本主义生产产生了新的“恶性循环” 。摘自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材料 3在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性大危机期间,
14、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 44,社会生产大约后退到 19081909 年的水平,还毁坏了大量的社会财富。美国毁坏了 92 座炼钢炉、英国毁坏了 72 座、德国毁坏了 28 座、法国毁坏了 10 座;1933 年美国有 1040 万亩棉花在棉田中被铲倒毁掉,有 640 万头猪被抛进密西西比河;英国有大批鲜橘子、巴西有 2200 万袋咖啡被倒进了大海。危机还使劳动者大批失业。美国有 3400 万成年男女和儿童,即约占全国总人口 28的人无法维持生计,200 万人到处流浪,平均每三个可以工作的人中,就有一个人失业。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首先是从股市崩溃造成金融业危机开始的。在危机期间
15、,银行金融业受到的打击尤其严重。许多银行破产,人们存在银行的钱一夜之间化为乌有,更多的人觉得钱存在银行不保险,纷纷到银行挤兑,反过来又使得更多的银行倒闭。摘自世界近代现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第50 页。材料 4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大体是十年左右爆发一次。20 世纪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后,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经济危机每隔七八年爆发一次。二战后第一次经济危机是 19571958 年。第二次经济危机是 19731975 年。第三次经济危机是 19801982 年。第四次经济危机是 19901991 年。第五次经济危机是 2000 年开始的,随着美国纳斯达克股票
16、市场的崩溃美国经济逐渐陷入了危机,并连累世界各主要工业国和第三世界各国经济的衰退。摘自洪晓楠、杨慧民:二战后的五次经济危机材料 5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 14 日说,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 的金融危机中,这场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格林斯潘认为,这场危机将持续成为一股“ 腐蚀性” 力量,直至美国房地产价格稳定下来;危机还将诱发全球一系列经济动荡。当被问及美国躲过经济衰退的几率能否超过五成时,格林斯潘回答说,他认为这一几率小于 50。 “我不相信,一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不对实体经济造成重创,我认为这正在发生。”他说。格林斯潘还预测,将有更多大型金融机构在这场危机中倒下。
17、摘自格林斯潘:美金融危机百年一遇,新华社 2008 年11 月 1 日材料 6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我们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实施总额 4 万亿元人民币的两年投资计划,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屡次降息和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大范围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大力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继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大力拓展国内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现在,这些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呈现出积极迹象,国内消费需求比较旺盛,投资
18、需求稳步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这表明中国的应对思路是符合实际的,政策是积极有效的。中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将产生积极影响。摘自胡锦涛: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上的讲话请回答:43 材料 13 中这段对话表现了资本主义的什么经济现象?其根源是什么?44 结合材料 4 试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特征。45 应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应对金融危机是否意味着经济危机是难以避免的?46 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表现说明了什么?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9、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在一切社会里,使用价值才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因此,D 是唯一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品价值量的大小的决定问题。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是按劳动时间来计量的。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
20、劳动时间即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故 D 为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具体劳动形成商品使用价值这一知识点。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两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次劳动,它们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在一定形式下的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任何劳动,都是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即是无差别的一般的抽象劳动,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其中,各种形式的具体劳动使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故 D 为
21、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简单劳动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复杂劳动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故 B 为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私
22、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故 B 为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劳动生产率和单位产品价值量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它的高低可以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测量,也可以用单位产品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测量。如果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
23、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故 A 为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的特殊性。劳动力商品的使用就是人的劳动,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人在劳动过程中能够创造新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这个更大的价值正是剩余价值的源泉。故 C 为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资本主义 形成 及其 本质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