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26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26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26及答案与解析.doc(3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 2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某企业与工人签订了为期 3 年的劳动合同,约定在 3 年内按现行工资水平付给工人工资。此后 3 年内,企业所在国发生了通货膨胀,并且企业经常以各种借口缩短中午休息时间。企业在 3 年经营当中获取了超过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更高的利润,那么该企业超出其它企业的利润的来源是( )(A)一部分工人工资与绝对剩余价值(B)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C)一部分工人工资和相对剩余价值(D)一部分工人工资、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2 马克思指出:
2、“ 资本的循环,不是当作孤立的行为,而是当作周期性的过程时,叫做资本的周转。” 资本周转是从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揭示( )(A)资本周转速度陕慢对剩余价值实现的影响(B)资本周转速度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C)资本周转速度快慢对平均利润率的影响(D)资本周转速度快慢对银行利率的影响3 2013 年某县的橙子大获丰收,但成熟时间较往年推迟,错过了在春节前上市的最佳时机,造成滞销。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橙子滞销问题得到了解决,实现了“惊险一跃 ”。经济学之所以把上述过程称为 “惊险一跃”,是因为( )(A)商品价值的实现存在不确定性(B)货币流通手段的作用不易发挥(C)商品使用价值很容易被损耗
3、(D)商品价值难以用货币表现4 某肉食加工厂与某养猪大户签订合同,约定以现行市场价格加上一定的价格预期涨幅购买该养猪大户饲养的优良种猪,并于一年后结付所有款项。货币在这里执行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5 资本的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是( )(A)贩卖奴隶(B)用暴力剥夺农民土地(C)用暴力掠夺货币财富(D)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殖民掠夺6 按质论价、分等定价、优质优价、低质低价是价格政策的重要原则,是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实行“按质论价、优质优价”
4、的价格政策表明( )(A)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取决于其价值量(B)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其使用价值量(C)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商品的价值和价格与其使用价值无关7 “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B)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购买它的消费者而言的8 “我们不可能从对小麦的品尝当中,来判定它是由封建社会的农民生产的,还是由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劳动者生产的。”这句话表明( )(A)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物质属性和自然属性(B)使用价值是
5、商品的自然属性,它本身不反映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与价值一样都共同反映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D)使用价值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反映人与自然界的关系9 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的变化表现为( )(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10 某大蒜产区学习温室种植技术,并建立了大量大棚,为反季销售提供了条件,也为蒜农增收提供了保障,据测算,该地区的蒜农亩产增收近两万元。这一做法体现的经济学原理是( )(A)商
6、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B)商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商品价值(C)商品销售环节可创造更大的价值(D)利用大棚技术种植可提高农民收入11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用卡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使用和青睐。信用卡实际上是一种“观念中的货币 “,它所体现的货币的职能属于(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储藏手段(D)支付手段12 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劳动的社会性质是由(A)劳动本身决定的(B)商品的二因素决定的(C)社会分工决定的(D)产品分配方式决定的13 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后,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实质上是( )(A)自由、平等的关系(B)剥削与反剥削的关系(C)利用
7、与被利用的关系(D)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14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具有根本意义的问题是( )(A)剩余价值的来源问题(B)生产所有制问题(C)社会产品分配问题(D)物质和意识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15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在这里,“超过一定点 ”指的是( )(A)收回了预付资本的价值后,继续进行投资(B)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C)剩余价值转化为追加资本后,扩大生产规模(D)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16 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 )(A)实现商品的价值(B)生产使用价值和商品(C)将劳
8、动力转化为商品(D)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17 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是追求( )(A)个别剩余价值(B)绝对剩余价值(C)相对剩余价值(D)超额剩余价值18 当今社会,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自动化水平越来越发达。为了获取更多利润,有的厂家采用自动化生产线,有的厂家使用机器人代替人工操作,甚至有部分厂家全线引进电脑控制技术,成立“无人工厂” 。这说明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是( )(A)机器人的剩余劳动(B)自动化生产线的剩余劳动(C)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D)科研技术人员的脑力劳动19 假定工人劳动力价值为 8 元,每小时劳动创造的价值为 1 元,工作日为 16 小时,
9、当劳动力价值下降为 4 元时,剩余价值率的变化是( )(A)从 100下降至 50(B)从 100上升至 200(C)从 100上升至 300(D)从 100上升至 40020 资本论说,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追加资本“是资本化的剩余价值,它一开始就没有一个价值原子,不是由别人的无酬劳动产生的。”这句话表明(A)资本积累是资本家节约的结果(B)追加资本来源于资本家自己的劳动积累(C)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D)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21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前提是( )(A)单个资本的增大(B)生产资料的增加(C)不变资本的增大(D)可变资本的增大22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
10、( )(A)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大(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同比例增大(C)可变资本的比重增大(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同比例减小23 在产业资本循环的生产阶段,资本的形态变化是由( )(A)货币资本变为生产资本(B)生产资本变为商品资本(C)商品资本变为货币资本(D)生产资本变为货币资本24 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 )(A)资本各个部分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B)资本各个部分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C)资本各个部分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资本各个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25 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生产资料的转移(B)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C)社会总产品
11、的实现(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26 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 )(A)劳动全部表现为有酬劳动(B)劳动全部表现为无酬劳动(C)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在时间上能明确地表现出来(D)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在空间上能明确地表现出来27 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原因是( )(A)剩余价值率提高了(B)预付的资本量增加了(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D)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28 商业资本作为独立的职能资本,也会获得平均利润,其原因在于( )(A)商业部门内部不同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B)产业部门内部不同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C)职能资本家和非职能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D)商业
12、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竞争和资本转移的结果29 平均利润形成后,创造的剩余价值大于实际得到利润的部门,其资本有机构成( )(A)高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B)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C)等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D)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无关30 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本身运动的特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呈现出周期性的特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是( )(A)固定资本的更新(B)再生产能力的扩大(C)生产技术的发展(D)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3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产物,其本质特征是( )(A)呈周期性爆发(B)生产相对过剩(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D)固定资本的
13、大规模更新32 资本主义法制是与资本主义民主结合在一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度的核心是( )(A)宪法(B)民法(C)刑法(D)选举法33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种“正常生产条件” 是指( )(A)全社会各部门的平均技术装备水平(B)全社会大多数部门的技术装备水平(C)某一生产部门内部的先进技术装备水平(D)某一生产部门内部大多数产品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34 马克思认为:“ 商
14、品形式的奥秘不过在于: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或社会的物。”这表明( )(A)商品本质上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商品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化了(C)商品的“天然的社会属性”就在于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D)商品之所以成为商品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是劳动产品35 一般情况下,人们在“淘宝网” 等购物网站上购买同样的商品,比在实体店要便宜,这是因为网络购物( )(A)能减少流通环节(B)能缩短
15、所购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能降低经营成本(D)能降低所购商品的价值量36 在剩余价值分割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既定的条件下,一切影响剩余价值量的因素都会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这些因素有(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B)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C)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D)预付资本量的大小37 2013 年第一季度,移动网购交易额达到 2666 亿元,同比增长 2503,移动电商的发展已经进入第三年。随着移动生态系统的逐步成熟,移动电商迎来真正的爆发。移动电商的发展,对加快资本周转速度起着重要作用,体现在缩短( )(A)资本由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时间(B)资本由商品资本转化为货
16、币资本的时间(C)原材料的储备时问(D)劳动者加工劳动对象的时间38 马克思说:“ 任何生产者,不管是从事工业还是从事农业,孤立地看,都不生产价值和商品。他的产品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成为价值和商品。”这说明( )(A)商品和价值都是生产社会化的产物(B)商品和价值体现的是一种社会关系(C)商品和价值必须在交换过程中形成(D)商品和价值总是和交换联系在一起的39 春秋时期,齐国国王命令大臣们必须穿丝质衣服,但国内只准种粮食而不准种桑树,齐国蚕丝需求量大,价格上涨,邻近的鲁、梁等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几年后,齐王又命令只准穿布衣,且不准卖粮食给其他国家。结果,鲁、梁等国因饥荒而大乱,不战而
17、衰,齐国坐享其成,使疆土得以扩张。上述故事中蕴涵的经济生活道理有( )(A)价格在本质上是由供求决定的(B)价格变动对生产具有调节作用(C)供求变化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D)价格涨跌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40 马克思认为,“ 在私人劳动产品的偶然的不断变动的交换关系中,生产这些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调节作用的自然规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就像房屋倒在人的头上时重力定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一样。因此,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是一个隐藏在商品相对价值的后面的秘密。”这表明( )(A)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B)商品交换时的相对价值(价格)必须等于商品的价值(C)价值规律只是一个虚幻的秘密,在商品
18、生产和交换中并不发挥作用(D)只要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一定会发挥作用 41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这句话说明 ( )(A)金银天生具有充当货币的属性(B)金银成为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C)金银一开始就是一种特殊的商品(D)金银最适宜充当货币材料42 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劳动的性质包括( )(A)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B)具有剥削性质的剩余劳动(C)具有国营性质的集体劳动(D)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43 价值分配研究的是价值创造出来以后,在各个要素所有者之间按照什么原则进行分配。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价值分配取决于( )(A)商品生产(B)商品
19、交换(C)价值创造(D)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44 在剩余价值划分为积累部分和消费部分的比例不变的条件下,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包括( )(A)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B)预付资本量的大小(C)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D)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45 马克思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其意义在于( )(A)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B)为计算资本周转速度提供了依据(C)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D)为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等理论奠定了基础46 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一定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越低的企业( )(A)同量资本中可变资本的比重越小(B)同量资本中可变资本的比重越大(C)使用的劳
20、动力越多(D)利润率越高47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积累必然造成( )(A)剩余价值的产生(B)垄断组织的形成(C)资本家财富的积累(D)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48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积累进程中资本有机构成作用机制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概括地说就是( )(A)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社会劳动生产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也越大(B)产业后备军越大,常备的过剩人口就越多,他们就越贫困(C)产业后备军越大,经常失业的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D)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由于失业和贫困而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49 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都是资本运动的形式,但二者研究的侧重
21、点不同。资本周转着重阐明的是( )(A)生产资本的构成问题(B)制约资本运动速度的因素(C)资本运动连续性的条件问题(D)资本周转速度对商品生产和价值增殖的影响50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价值、生产价格和价格的关系是( )(A)商品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B)各部门的商品生产价格等于商品价值(C)各部门的商品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D)全社会的商品生产价格总额等于商品价值总额51 无论你的味觉器官如何灵敏,你也品尝不出这块从商店买来的面包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这说明( )(A)商品仅仅是一种物品(B)商品的使用价值只是商品的自然属性(C)商品的价值反映人与人的关系,商品
22、的使用价值只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D)生产商品的劳动只具有自然属性52 随着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资产阶级手中,而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无产阶级则只占有少部分社会财富。随着资本积累,必然加剧( )(A)社会的两极分化(B)相对过剩人口(C)绝对过剩人口(D)资本有机构成降低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 2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剩余价值的分割。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延长而绝对延长剩余
23、劳动时间所产生的剩余价值,缩短中午休息时间即属于此类。另外,由于通货膨胀,劳动力的实际工资减少了,因而,工资的一部分便被企业以价格的形式剥夺了。由此,企业通过以上两种途径获取了超额利润。答案为 A。【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的循环与周转。资本周转和资本循环都是产业资本的运动形式,但是考核的目的不同,考核资本循环,主要是分析资本运动中要经过的阶段和采取的职能形式,揭示单个资本连续循环必须具备的条件;而考核资本周转,则主要分析制约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揭示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答案为 B。【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
24、本质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被生产者生产出来后,只有顺利实现商品到货币的跳跃,把商品换成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货币,生产者才能交换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但是,由于来自竞争的压力和产品是否能符合购买者的需要等因素都会影响商品到货币的跳跃,即商品价值的实现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商品是否能顺利实现到货币的跳跃被称为“惊险一跃”。答案为A。【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解答本题用排除法。价值尺度是指货币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职能。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只不过是商品内在价值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资本主义 形成 及其 本质 模拟 26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