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模拟试卷 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1978 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实质在于( )(A)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B)是不是坚持改革开放(C)是不是坚持社会主义(D)是不是坚持科学发展2 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宣言书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C)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D)邓小平南方讲话3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
2、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四大4 我国的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着手,经济体制改革首先( )(A)在思想解放上取得突破(B)在国有企业改革上取得进展(C)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人手(D)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5 1980 年 8 月 18 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这个文件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C)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D)关于农村政策问题6 针对 1977 年至 1978 年我国出现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情况,1979 年 4 月召开的中
3、共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的方针是( )(A)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B)以工业为先导,以农业为基础(C)调整、充实、巩固、提高(D)调整、改革、整顿、提高7 1979 年 3 月 30 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是( )(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B)解放思想(C)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8 1981 年 6 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其核心问题是( )(A)坚持改革开放(B)平反一批重大的冤、假、错案(C)解决一些“文化大革命”遗留
4、的和历史遗留的问题(D)科学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功过,确立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9 1982 年 9 月,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正式提出了(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的命题(B) “社会主义本质” 的论断(C)改革开放的政策(D)“三步走 ”的发展战略10 1984 年 10 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 )(A)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B)指出计划与市场都是手段(C)指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D)指出社会主义只能以计划经济为主,以市场调节为辅11 我国逐步形成的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
5、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序列是( )(A)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B)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C)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D)沿海经济开放区一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12 中共十三大的中心任务是( )(A)实行改革开放(B)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C)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D)加快和深化改革13 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三步走 ”的发展战略(B)建立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C)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4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人民代表
6、大会的主题是( )(A)明确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C)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D)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5 标志着“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最终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在( )(A)2000 年 2 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B) 2000 年 6 月 9 日,江泽民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C) 2001 年 7 月 1 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80 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D)2002 年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的报告16 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在(
7、)(A)中共十四大(B)中共十五大(C)中共十六大(D)中共十七大17 胡锦涛正式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在( )(A)2003 年 7 月,胡锦涛在全国抗击“非典” 总结大会上的讲话(B) 2003 年 10 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的报告(C) 2004 年 3 月 10 日,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D)2007 年 10 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大上的报告18 最早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是在( )(A)2004 年 9 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B) 2005 年 2 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C) 2006 年
8、10 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D)2007 年 10 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大上的报告19 首次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在( )(A)2002 年中共十六大(B) 2007 年 10 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大上的报告(C) 2004 年 9 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D)2005 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B)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C)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9、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D)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 )(A)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C)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D)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22 报告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新部署:一个总依据、一个总布局、一个总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B)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10、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3 1977 年 5 月 10 日,邓小平指出,“两个凡是” 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其原因在于 ( )(A)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和相对的(B)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那回事情(C)任何人都不可能穷尽真理(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4 1978 年 6 月 2 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重申,“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11、”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科学命题,其内容主要有( )(A)毛泽东思想是个科学体系(B)要从精神实质方面去理解、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C)从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人手,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D)不能把毛泽东所有言论都当作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本身25 1978 年 5 月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A)冲破了“ 两个凡是” 的束缚(B)重新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理论基础(D)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26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有( )(A)彻底否定了“ 两个凡是” 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
12、否定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C)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D)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27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主要有( )(A)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B)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C)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D)标志着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2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A)“政社合一 ”的人民公社体制亟待改革(B)有一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C) “统分结合”
13、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D)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的进展29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集体经营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相结合 (即 “ 统分结合”)的经营管理方式(B)否定了农业合作化特别是土地集体化的积极成果(C)将农民家庭承包经营的积极性和集体经济的优越性结合起来(D)促进了“ 政社合一” 的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30 邓小平多次强调农村经济“两个飞跃” 的思想内容包括 ( )(A)破除“政社合一 ”的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在农村经济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农民生活极大改善的基础上,就要逐步实现“ 高水
14、平的农业集体化 ”(C)实行农民土地流转与转包制度(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31 1980 年 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广东、福建两省会议,正式设立的经济特区包括( )(A)深圳(B)珠海(C)汕头(D)厦门32 1984 年 10 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1987 年中共十三大召开前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重要进展有( )(A)所有制结构的改革突破了单一公有制结构,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B)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步使政府和企业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C)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经济杠杆在国家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明显增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33 1
15、980 年 8 月 18 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A)分析了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B)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C)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D)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34 1979 年 3 月 30 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首次提出“ 四项基本原则 ”这一概念。这就是 (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D)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35 1982 年 9 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大的主要内容有(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16、义“命题的提出(B)制定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C)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D)提出经济建设的总目标: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在二十世纪末 “翻两番”的奋斗目标36 1987 年 10 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最突出的贡献是( )(A)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B)完整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C)制定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D)规定了三步
17、走的发展战略37 1992 年 1 月 18 日至 2 月 21 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它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主要内容有( )(A)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阐明社会主义本质(B)提出 “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论断,判断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C)强调加强党的建设(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前途38 1992 年 10 月,中共十四大作出的重要决策有( )(A)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B)抓住机遇,加快发展(C)明确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8、D)确定以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39 中共十五大的主要内容有( )(A)抓住机遇,开拓进取(B)将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C)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D)明确了中国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部署40 1998 年 10 月召开的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制定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目标是( )(A)在经济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B)在政治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农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C)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改革开放 现代化建设 新时期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