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在职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在职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在职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在职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刑法学)模拟试卷 1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只能以不作为形式构成的犯罪有( )。(A)遗弃罪和逃税罪(B)玩忽职守罪和滥用职权罪(C)重大责任事故罪和交通肇事罪(D)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2 误以人为兽加以杀伤的,属于( )。(A)目标的认识错误(B)手段的认识错误(C)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D)行为误差3 我国刑法规定的自然人完全负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是( )。(A)已满 14 周岁(B)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C)已满 16 周岁(D)已
2、满 18 周岁4 紧急避险保护的合法权益与牺牲的合法权益的关系是( )。(A)前者大于后者(B)前者等于后者(C)后者大于前者(D)前者大于或者等于后者5 我国刑法规定,对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的处罚原则是( )。(A)按照其所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B)按照其所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C)按照犯罪集团所犯全部罪行处罚(D)从重处罚6 某罪的法定刑是 7 年以上有期徒刑,甲犯了该罪,那么对于甲的追诉时效的期限是( )。(A)5 年(B) 10 年(C) 15 年(D)20 年7 犯罪未遂中的“ 犯罪未得逞 ”是指( )。(A)犯罪结果没有发生(B)犯罪行为没有实施完毕(C)犯罪目的没有达到(D)行为
3、没有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8 在下列犯罪形态中,适用“从一重处断” 原则予以论处的是 ( )。(A)结果加重犯(B)继续犯(C)想象竞合犯(D)吸收犯9 我国刑法学公认的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 )。(A)行为(B)犯罪构成(C)法益(D)因果关系10 下列情形中属于连续犯的有( )。(A)甲和村长有仇,在三天之内先后杀死了村长的妻子、儿子和儿媳(B)乙在半年的时间内,持续对丈夫与其前妻所生孩子以打骂、冻饿、不让吃饭等方式进行虐待(C)丙系国家工作人员,在一个月之内,先后实施了贪污和受贿行为(D)丁以其妻子快要生小孩为由,将其年迈的父亲赶出家门,使父亲沿街乞讨;一周后又将妻子生下的女婴溺死
4、11 下列情况下不属于刑法规定的立功表现的是( )。(A)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B)提供重要线索,帮助司法机关侦破其他案件(C)主犯揭发同案犯的共同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D)羁押期间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12 甲欲翻物资仓库的围墙盗窃抢险物资,因身材矮小未能翻越围墙进入仓库。乙路过见此情形,以与甲一起分赃为条件,找梯子帮助甲越过围墙,甲应允。乙找到梯子后甲顺利翻过围墙窃得财物,甲、乙二人共同分赃。甲、乙二人的共同犯罪属于( )。(A)简单共同犯罪和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B)任意共同犯罪和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C)复杂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D)特殊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13
5、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时,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 )。(A)1 年以上 5 年以下(B) 3 年以上 5 年以下(C) 3 年以上 10 年以下(D)1 年以上 10 年以下14 刘某因犯故意杀人罪于 2011 年 3 月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判决前已经被羁押 1 年),同时法院决定对其限制减刑,如果刘某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没有故意犯罪,考验期满后被减为无期徒刑,那么刘某最少将服刑至( )。(A)2038 年 3 月(B) 2037 年 3 月(C) 203,5 年 3 月(D)2036 年 3 月15 刑法第 115 条第 2 款规定“过失犯前款罪的” ,属于( )。(A)简单罪状
6、(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D)引证罪状16 张某、李某经共谋后于深夜蒙面持刀进入一狭窄小巷抢劫。张某叫李某把住街口,自己进入小巷抢劫了一妇女 2000 元。张某与李某会合后对李某说:“什么也没抢着,这妇女身上一分钱也没有。”李某信以为真。则( )。(A)张某、李某均构成抢劫罪既遂(B)张某构成抢劫罪,李某不构成犯罪(C)张某构成抢劫罪既遂,李某构成抢劫罪未遂(D)张某、李某均构成抢劫罪未遂17 故意伤害致死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关键区别是( )。(A)犯罪的目的不同(B)犯罪故意的内容不同(C)使用的手段不同(D)打击的部位不同18 宋某持三角刮刀抢劫王某财物,王某夺下宋某的三角刮刀,并将宋某推
7、倒在水泥地上,宋头部着地,当即昏迷。王某随后持三角刮刀将宋某杀死。关于王某行为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刑法第 20 条第 3 款,王某将抢劫犯杀死,属于正当防卫(B)王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C)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防卫过当(D)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故意杀人19 伪证罪只能发生在( )。(A)立案侦查以前(B)起诉之后(C)立案、侦查、起诉和审判过程中(D)判决宣告以后20 以暴力方法抗税,故意造成税务机关人员重伤的,( )(A)构成抗税罪和故意伤害罪,实行数罪并罚(B)以故意伤害罪一罪定罪处罚(C)以抗税罪一罪定罪从重处罚(D)以抗税罪的结
8、果加重处罚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120 分。下列各题四个备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1 下列犯罪中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有( )(A)抢劫罪(B)故意杀人罪(C)劫持航空器罪(D)绑架罪22 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是( )。(A)必须有危害社会的不法侵害行为发生(B)防卫行为必须是为了使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C)防卫行为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及其亲属实施(D)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的损害23 数行为在处理时作为一罪的情况有( )。(A)连续犯(B)牵连犯(C)吸收犯(D)想象竞
9、合犯24 既可以随主刑附加适用,也可以独立适用的附加刑有( )。(A)罚款(B)没收财产(C)驱逐出境(D)剥夺政治权利2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失犯罪原则上以造成后果为前提,否则不构成犯罪(B)医生让不知情的护士为病人注射毒药,对医生来说,是一种不作为犯罪(C)甲骂乙,致乙因气愤而心脏病发作死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因甲不知道乙有心脏病(D)发表言论绝对不可能构成犯罪26 下列行为,危害国家安全、构成间谍罪的有( )。(A)参加间谍组织(B)泄露国家秘密(C)接受间谍组织代理人的任务(D)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27 污染环境罪的犯罪对象包括( )。(A)放射性的废物(B)
10、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C)有毒物质(D)其他有害物质28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罪可以判处死刑的情况是( )。(A)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B)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C)故意伤害致人精神失常(D)使用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29 滥用职权罪的主体是( )。(A)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B)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C)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D)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30 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的,使用人在下列何种情况下,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 )(A)知道是
11、挪用的公款仍然使用(B)指使挪用人挪用公款(C)应当知道其使用的是挪用款(D)参与策划取得挪用款三、案例分析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31 甲为了骗取保险金,花 1 万元买来一辆二手名牌轿车,通过在某国有保险公司担任业务员的好友乙经办,向该保险公司谎报轿车价值为 20 万元,投保车辆盗抢、毁损险。之后,甲找中学生丙(男,15 岁),给丙 5000 元报酬,请丙将停在甲自家平房前的轿车烧毁。丙问为什么,甲说那是邻居的车,要烧掉报复邻居。丙说没问题,十天以内解决。丙拿钱带上同学丁(男,15 岁)一起吃喝、上网吧。丁问丙哪来这么多钱,丙告以实情,并请丁帮忙,丁答
12、应,并搞来一大瓶汽油放在丙家,准备点火用。此间,甲担心轿车离自己家太近,烧车会烧到自家和邻居的房屋,就打32 被告人刘某,女,30 岁,个体工商户。自从 2002 年 1 月起,刘某雇用 50 余名工人生产劣质食用油,至 6 月底被工商行政机关、公安机关查禁时,已生产劣质食用油 10000 余桶。该批劣质食用油上均假冒注册商标“鲁花牌” ,属于假冒商标“情节特别严重“。但由于事先与买主约好一次性提货,该批劣质油均在仓库保存,尚未销售。刘某供述其生产的食用油出售价格为 18 元桶,货值金额达 18 万元。问:本案应当如何处理?33 2005 年 11 月 21 日,魏某听说同村村民刘某代收电费后
13、,便产生歹意。次日 2时许,魏某携带铁锤等作案工具潜入刘某家,翻找电费款,惊醒了刘某。魏某便用铁锤猛击刘某头部,见刘不动,认为刘某已经死亡。在刘某家找到钳子将刘某家写字台抽屉撬开,拿走电费款 3700 元。为了毁灭罪证,魏某用随身携带的打火机点燃刘某家的被褥,后经邻居扑救,没有烧毁刘某家的房屋。经鉴定,刘某系受伤后吸入一氧化碳窒息死亡。问:(1)魏某构成何罪 ?(2)魏某犯罪的停止形态是什么?(3)魏某有无特殊的量刑情节?在职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刑法学)模拟试卷 10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
14、所选项字母涂黑。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只能以不作为形式构成的犯罪是纯正的不作为犯罪。构成遗弃罪的前提条件是行为人具有扶养的义务,构成逃税罪的前提是行为人具有缴纳税款的义务,这就决定了行为人只能以不作为的方式构成犯罪。故选 A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关于刑法上的认识错误,请参见本章单元九第 9 题的精解。本案中将人误认为是兽,属于对事物的性质认识错误,即行为人对目标的错误认识。故选A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自然人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 16 周岁,而不是 18 周岁。18 周岁这个时间点与定罪
15、没有关系,只是量刑时考虑的情节。故选 C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紧急避险所保护的利益必须大于所牺牲的利益。因为紧急避险在本质上是转嫁风险的行为,与正当防卫是对不法侵害人的防卫不同,因此需要对紧急避险的条件加以严格限制。故选 A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我国的刑事政策就是区别对待,对于首要分子严厉打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对犯罪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承担责任。故选C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1)法定最高刑为不
16、满 5 年有期徒刑的,经过 5 年;(2)法定最高刑为 5 年以上不满 10 年有期徒刑的,经过 10 年;(3)法定最高刑为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 15 年;(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 20 年。如果 20 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本题中法定刑是 7 年以上有期徒刑,其最高刑是 15 年,其追诉时效应当是 15 年。所以,应当选择 C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略。【知识模块】 刑法学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由于刑法对结果加重犯规定了比基本犯罪更重的法定刑,所以对结果加重犯只能依照刑法的规定,在较重的法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在职 法律硕士 专业 综合 刑法学 模拟 10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