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类试卷]政法干警招录考试(申论-本硕类)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
《[公务员类试卷]政法干警招录考试(申论-本硕类)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类试卷]政法干警招录考试(申论-本硕类)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政法干警招录考试(申论- 本硕类)模拟试卷 12 及答案与解析0 17 月 9 日,民政部网站公布了 2012 年上半年全国自然灾害损失情况,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 113361 万人次受灾,465 人死亡,97 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7738 亿元。近日,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办公室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等相关部门对 2012 年上半年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经核定,2012 年上半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 113361 万人次受灾,465 人死亡,97 人失踪,需应急救助 11504 万人次,其中 1473 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此外,农作物受灾面积 1173
2、28 千公顷,其中绝收 9885 千公顷;186 万间房屋倒塌,378 万间严重损坏,808 万间一般损坏;直接经济损失 7738 亿元(不含港澳台地区数据)。公布的情况显示,2012 年上半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含山体滑坡泥石流)、风雹为主,干旱、地震、低温冷冻、雪灾和台风等灾害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灾情较近年同期偏轻。民政部同时公布了上半年自然灾害特点:(1)雹洪灾害为主,总体损失偏轻。上半年,我国雹洪灾害造成死亡或失踪人数占因灾死亡失踪总数的 92,房屋倒损间数占比在总间数的 70以上;与 2002 年以来同期相比,自然灾害损失总体偏轻,除直接经济损失外,其余指标均低于近年同期均值。(2
3、)重复受灾严重,损失集中中西部。上半年,全国 1900 余个县(区、市)不同程度受灾,6 成以上遭受 2 次以上灾害影响,近 4 成超过 3 次受灾;江西、湖南、广西、四川、云南、甘肃、新疆 7 省(自治区)因灾死亡或失踪人数占全国总数的近 7成,紧急转移安置人次、倒损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等指标占总数的 5 成以上。(3)山洪伤亡突出,局地灾情异常。强降雨引发部分山丘区发生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特别是甘肃岷县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和四川宁南县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和失踪;46 月,南方地区先后出现 18 次暴雨过程,江南、华南局部地区连续受灾,多地降雨量超过历史极
4、值,作物大面积受灾,损失明显偏重。(4)区域旱灾显著,西部雪灾低温突出。云南、四川南部连续第三年遭受严重冬春连旱,华北、东北及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发生春旱,黄淮海地区部分区域因持续高温少雨旱情发展迅速(入汛以来,除黄淮部分地区外,全国大部旱情得到有效缓解);上半年,西部部分地区遭受强暴雪和低温冻害,共造成 121 个县(区、市)和兵团 44 个团场受灾,占全国低温雪灾受灾县的 7 成以上。(5)风雹点多面广,沙尘影响偏晚。占全国县区总数近三分之一的县(区、市、旗)遭受风雹灾害;首次沙尘天气发生时间比近十年平均偏晚 1 个多月,是 2001 年以来最晚的一年,沙尘灾害造成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
5、新疆等地大量蔬菜大棚坍塌,对农牧业生产影响较大。(6)台风损失轻微,中强震集中西部。我国先后受到“泰利”“杜苏芮”两个热带气旋影响,其中“ 杜苏曲” 初台登陆时间接近常年同期,造成轻微损失;我国大陆地区共发生 10 次 5 级以上地震。全部在西部地区,其中新疆中强地震持续活跃,共发生7 次 5 级以上地震,最高震级为 6 月 30 日新源县与和静县交界处发生的 66 级地震。2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先民,有过太多惊心动魄、战天斗地的历史传说:开天辟地的壮举,炼石补天的斗志,拉弓射日的雄风,奔波逐日的豪迈,衔石填海的执着而最终达至“天人合一” 一人们在一次次执着与失败中思考着与自
6、然的关系:尊重自然,方能与自然和谐共进。这种思考,让大禹治水“疏” 而不“堵”,让李冰父子 “分洪减灾,引水灌田”,使贾让治水“不与水争地 ”然而,当人们迈开步伐在自然中求生存、谋发展时,总有“蜀山兀,阿房出” 的放肆,也增添了人多地少时的无奈,一旦人们忽视了自然的规律,自然便还人以颜色,使其感到敬畏。舟曲,就属于这后一种的无奈。也许有人以为,西部地区地广人稀。事实上众多山区为人类留下的生存空间如黄金一样宝贵,这些山区的人口密度并不亚于发达的东部地区。2 平方公里,4 万余人!灾难发生后,人们才惊讶地发现,舟曲这个中国西部的山中小城却聚集了如此众多的人口。若按平均人口密度算,这竟然相当于 20
7、08 年北京城内四区的人口密度!人口的大量集聚,迫使我们不断地向自然伸手。对自然的无度开发则换来自然的无情报复。舟曲的无奈,其实正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困境的一个缩影。中国陆地国土面积世界第三,但真正适宜人居住和发展的地方并不宽裕。按照中国自然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合理的人口承载力为 95 亿人,我们的实际人口数字显然大大超出这个极限,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压力显然也随之超出极限。在河道两侧低洼地区设立蓄滞洪区,区内不允许人居住,一旦江河洪水超过一定水位,便开闸泄洪减压,这是世界公认的防洪有效手段。在日本,一旦洪水超过规定水位,管理员不需要任何指令,即可开闸向蓄滞洪区内放水。而在中国,要想泄洪,绝非易事
8、,甚至要付出极大代价!因为,在近百处主要江河流域的国家级蓄滞洪区中,总居住人口高达 1600 万人! 1600 万人,相当于丹麦和比利时这两个欧洲国家的人口总和!我国有 24 万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尤其是向青藏高原过渡的一些西部省区较为突出。这些隐患点,影响着 3500 多万人。在这种其他国家都没有遇到的困境和无奈中,在频发的自然灾害面前,如何让步履匆匆的发展脚步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走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显然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重大课题。西方工业文明无不重复着这样一条规律: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重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泥沙中心顾问委员会主席王兆印讲述
9、了这样一个故事:德国莱茵河是一条弯曲的河流,十九世纪“裁弯取直” 后,缩短 100公里,冲刷剧烈,航道破坏,地下水位下降。现在,一些德国工程师想把河道变弯曲一些,然而已不可能莱茵河畔已布满建筑。中国作为一个现代化的追赶者,资源稀缺、生态脆弱、人口众多,不可能也不允许复制西方工业文明的模板。这就需要我们在人与自然的平衡上投入更多的智慧和思考。“多难兴邦者,涉庶事之艰而知敕慎也。” 唐代陆贽 论叙迁幸之由状中的这句话,对多难兴邦作出了令人警醒的阐释。然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兴邦还是衰邦,取决于一个民族血液里流淌的坚强,取决于她在灾难面前显示的智慧,取决于她在逆境中进发的力量。站在历史的路
10、口回望,你会看到,大禹在洪水滔天中“身执耒臿,以为民先” 的身影;沉寂月光下,张衡地动仪前紧锁的眉头干百年来,中华民族在与自然灾害的无数次周旋中,从不缺乏智慧和力量。战国时期,有了李冰父子的引江分流,凿岩筑坝,成就了都江堰造福百姓的不朽之作; 北宋年间,有了刘彝的潜心规划,精心布局,创造了赣州“福寿沟” 泽被后世的千年传奇。而今天的三峡工程便是这不朽与传奇的延续。1998 年长江大洪水最大每秒 63万立方米,700 万人参加抗洪;而今年长江虽然遭遇最大每秒 7 万立方米的洪峰,由于三峡工程适时调蓄削减,大坝下游居民处之泰然。中国人正是在自然灾害的磨难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站在历史的路口回望,
11、你会看到,漫漫黄沙将几大古老文明淹没的过程,而中华文明却始终一脉相承,生生不息。多难兴邦,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我们文化的特质,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造就了特殊的民族文明、性格和信念。3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每年发生有感地震约 1000 多次,全球 10的地震均发生在日本及其周边地区。日本堪称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每逢震后国民总能镇静救灾,成功将震后伤亡、损失降到最低。由于地震频发,不少日本人都经历过地震,在震后能够保持镇静。日本长期投入巨资用于测震、防震、救灾等工作,是国民在地震发生时临危不乱的主要原因。日本全国各地设有不少地震博物馆和地震知识学习馆,免费向市民开放。在这些地震博物馆内,
12、市民们能够亲身体验地震时的感觉。借助博物馆内模拟火灾现场的烟雾走廊和模拟地震的震动平台,参观者可以体验到 6 级地震发生时的状态。每年法定“防灾日 ”来临时,日本各地都会举办地震防灾演练,向市民介绍面对突发灾难的应急对策,也提醒市民加强危机意识。常年宣传普及之下,防震救灾意识在日本深入人心。从熟悉所住楼房的紧急通道到室内布置、起居生活,口本人格外注意消除安全隐患、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日本政府在 1978 年制定了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这个文件规定,如果测得大地震即将发生,首相将在预测地震日期前两到三天发表警戒宣言,政府随即启动全面避难救援措施。日本科学家在部分海域水下 2000 米安装了监测
13、系统,通过海上监测船将有关信息发射到人造卫星上,再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密切监视大陆架板块的移动。此外,日本政府还开发了“ 地震受灾早期评价系统 ”。这个系统储存了大量 4 级以上地震的灾难资料,一旦发生大地震,该系统可以在 30 分钟内自动计算出受灾规模,指导当局有针对性地迅速展开救援措施。 城市建设规划之时,日本就重视防灾避难的设计。抗震性和安全性是日本建设公路、铁路和公园等城市基础设施的重点。行走在东京的大街小巷,不难发现政府指定的避难“缓冲地带” ,不少城中绿地和街心公园的入口处都插着“ 地震避难所 ”的牌子。2005 年夏天,“ 卡特里娜 ”飓风袭击美国南部墨西哥湾沿岸,近万名灾民滞留当
14、地体育馆数天、企图撤离灾区的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排成长队,美国政府因组织救灾不力遭到批评。有了“卡特里娜 ”飓风救灾不当的惨痛教训,美国在日后飓风来袭时充分准备、全面应对,体现“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的苦楚心态。“卡特里娜 ”飓风发生后不到一个月,又有 “丽塔”飓风袭击美国南部墨西哥湾地区。这一次,美国政府提前准备,从疏散居民到调动军队救援,成功顶住“丽塔” 飓风。“卡特里娜 ”飓风来袭时,美国政府调派 “哈里杜鲁门”号航空母舰到墨西哥湾地区,作为临时救灾指挥中心。这一动作,比飓风登陆晚了 4 天。“丽塔”来袭时,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的北方司令部(负责美国本土安全事务)设立地面指挥中心
15、。这一动作,比飓风登陆早了 2 天。在“丽塔”登陆前,路易斯安那和得克萨斯两州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未雨绸缪,根据本地区情况各自发布撤离命令,并调动汽车及其他可用资源协助居民撤离。“卡特里娜 ”飓风袭击中,美国军队总共派出了 28 万名士兵参与救援,但军队到达灾区时,距“ 卡特里娜 ”登陆已过去几天时间。“丽塔”威力远不如“卡特里娜”,但美国在飓风登陆前已经派出陆军、海军共 5 万人准备救援。为应对“ 丽塔 ”飓风,美军特意预留 26 架搜救直升机,并派出 6 艘军舰前往墨西哥湾地区,以备不时之需。飓风登陆前两天,美军直升机共执行 39 次飞行任务,撤离未来灾区多家医院的几千名病人。美国海岸警卫队也
16、出动大量警力,协助居民撤离,并为撤离过程中燃油耗尽的居民提供汽油。谈到应对“ 丽塔” 的各项准备工作,美国联邦紧急措施署发言人戴比温说:“我们已经吸取教训,不去作假设,而是切切实实地准备。”美联社评论认为,飓风“ 卡特里娜”带给美国人教训,但让美国人准备充分地挺过“ 丽塔”来袭。2005 年 10 月 8 日上午 8 时 50 分左右,巴基斯坦发生里氏 76 级大地震,震中位于首都伊斯兰堡东北 90 多公里处的山区。地震波及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区以及印度和阿富汗部分地区,伊斯兰堡震感强烈。巴控克什米尔首府穆扎法拉巴德市有13 房屋垮塌,另有 13 房屋严重受损。由于地震强度大,且地震发生时正好是上
17、午刚开始办公时间,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统计,大地震造成79 万多人死亡,数百万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高达 50 多亿美元。地震发生后,巴基斯坦政府迅速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总统穆沙拉夫立即下令向灾区派出军队。巴军方调集了全国几乎所有的运输直升机投入救灾工作。面对百年不遇的强烈地震,巴基斯坦立即向国际社会发出救援请求。41976 年 7 月 28 日,河北唐山发生历史上罕见的大地震,这次地震是中国少有的惨例,也是迄今为止 400 多年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次。强烈地震不仅将华北工业重镇唐山夷为平地,而且大半个中国均有震感,首都北京也遭严重波及。此时,北京中南海红墙内的毛泽东不但承受着地
18、震的冲击,还承受着疾病的重大折磨。此时,他仍然保持着敏锐的思维和清醒的头脑,坚持亲自圈阅重要文件,中央对唐山地震的报告、请示、通报等文件都是他亲自圈阅后付诸实施的。无论在哪一次抗震救灾行动中,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提出“第一要务是救人” 的指导方针,把对生命的救援作为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了解邓小平理论后不难发现,在邓小平的思维中,始终没有离开对人本身的关注,到处闪现着“以人为本” 的光芒。而在抗震救灾中坚持“ 以人为本 ”,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邓小平理论的正确解读和实践,是宝贵的精神财富。1998 年,长江发生了 1954 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的大洪水。从 5 月份起,党中央、国务院就根据气象预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务员 试卷 政法 干警 考试 申论 模拟 1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