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 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宋朝的最高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是(A)太学(B)国子监(C)辟雍(D)广文馆2 被称为中国古代大学的教学实习制度的是(A)三舍法(B)六等黜陟法(C)监生历事(D)苏胡教法3 以生员实行动态管理为特点,被称为清朝地方官学管理上的一个重要创新的措施是(A)六等黜陟法(B)监生历事(C)积分法(D)分斋教学4 书院萌芽于唐末,但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形成和兴盛则是在(A)宋(B)明(C)元(D)五代十国5 被称为中国书院发展史上的纲领性学规的是(A)白鹿洞书院揭示(
2、B)衡州石鼓书院记(C) 东林会约(D)学海堂章程6 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中的“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是(A)修身之要(B)处事之要(C)接物之要(D)为学之序7 以讲会和关注政治为特点的书院是(A)白鹿洞书院(B)东林书院(C)诂经精舍(D)学海堂8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副对联仍刻存在书院旧址的石上,这个书院是(A)白鹿洞书院(B)东林书院(C)诂经精舍(D)学海堂9 清代的书院类型有四种,其中以博习经史辞章为主的书院是(A)诂经精舍、漳南书院(B)学海堂、漳南书院(C)诂经精舍、南菁书院(D)诂经精舍、学海堂10 诂经精舍和学海堂取得成功的最
3、重要的原因是(A)以励品学,非以弋功名(B)各用所长,因材施教(C)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D)刊刻、传播师生研究成果11 顾炎武曾说:“ 汉魏以后,童子皆读史游的 _” 。这部著作是(A)急就篇(B) 发蒙记(C) 三字经(D)百家姓12 下列作品与朱熹无关的是(A)近思录(B) 小学(C) 白鹿洞书院揭示(D)百家姓13 朱熹在总结前人教育经验和自己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对人的心理特征的初步认识,把个人的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中小学的任务是(A)教事(B)明理(C)识字(D)通辞章14 “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否则“若奔程趁限,一
4、向趱着了,则看尤不看也。”这句话体现了朱子读书法的(A)循序渐进(B)熟读精思(C)虚心涵泳(D)切记体察15 十分重视教育对于人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学以去其昏蔽” 的思想的人物是(A)朱熹(B)王守仁(C)王夫之(D)王廷相16 主张“随人分限所及 ”“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的人物是(A)朱熹(B)王阳明(C)王安石(D)王廷相17 主张对儿童的教育要“诱之歌诗”“导之以礼”“讽之读书”的人物是(A)朱熹(B)王守仁(C)王安石(D)王廷相18 主张“学必原本于经术” ,“不为迂腐,必兼读史”,教授诗文,传授天文、数学、地理等自然科学知识的是(A)王守仁(B)黄宗羲(C)王夫之(
5、D)王廷相19 下列关于教师的阐述不属于王夫之的观点的是(A)必恒其教事(B)明人者先自明(C)要 “正言、正行、正教”(D)注重“习行 ”教学法20 下列人物主持过漳南书院的是(A)黄宗羲(B)颜元(C)王守仁(D)王夫之21 梁启超说“ 他是当时思想界的大炸弹 ”,这个人物是(A)黄宗羲(B)颜元(C)王守仁(D)王夫之22 提出“觉思不如学,而学必以习” ,并将家塾之名由 “思古斋”改为“ 习斋”,强调“读书无他道,只需在 行 字着力”的是(A)黄宗羲(B)颜元(C)王守仁(D)王夫之23 书数是文化基础知识技能,作为“小艺” ,安排在小学学习。大学比小学程度提高,学习的课程内容也有变化
6、,大学列入计划的是(A)诗书(B) 礼乐(C) 礼诗(D)书乐24 下列关于孔子的教学内容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A)偏重社会人事(B)偏重文事(C)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D)重视军旅之学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5 颜元主张培养“ 实德实才 ”。三、简答题26 简述学记中的教学原则。27 简述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28 简述朱子读书法。29 简述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 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宋代,国子学亦称国子监。它既是宋朝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又
7、是最高学府。国子学招收“京朝七品以上子孙”为学生,称国子生。而宋代的太学的地位比国子学低,招收八品以下子弟或庶人之俊异者为学生,设立的时间也较迟,但办理得比国子学有成效。它是宋朝兴学育才的重点,也是中央官学的核心。辟雍是太学的分校,始建于崇宁元年。四门学、广文馆都是为士子准备参加科举考试而设立的预备学校。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三舍法是王安石熙宁兴学中采取的措施。明代国子监在教学制度方面,创立了历事制度。洪武五年规定国子监生学习到一定年限,分拨到政府各部门“先习历事”。他们“昼则趋事于各司,夕则宿于斋舍。廪食学校,则俾其习经史;历事各司,则俾其习政法”,称为“历事监生”。除中央政府各
8、部门之外,历事监生也被分派到州、县清理粮田,或督修水利等。监生历事的具体时间不相同,有的三个月、半年,有的则长达一年,甚至还有更长的。监生历事期满经考核,分为上、中、下三等。明朝统治者选派监生历事,起因是为了弥补明初官吏的不足,监生通过历事,可以较广泛地接触实际,获得从政的实际经验,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因此,明朝监生历事制度,可视为是中国古代大学的教学实习制度。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清朝对于生员的管理,建立了严格的“六等黜陟法”,其基本特点是对生员实行动态管理,生员的等级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学业成绩或升或降。“六等黜陟法”是在明朝的“六等试诸生优劣”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比
9、明朝的方法更为周密、成熟,也更为有效,可以说,这是清朝在地方官学管理上的一个重要创新。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书院萌芽于唐末,但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形成和兴盛则是在宋朝。宋初统治者急功近利,只注重到科举选拔人才,以满足立国之初对于大批治术人才的需要,而忽视设学培育人才,以致在立国之后的 80 多年间,官学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书院便以新生事物所特有的强大生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并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宋初书院有了较大的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著名的书院,如白鹿洞、嵩阳、岳麓、睢阳、石鼓、应天府等。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南宋淳熙六年,朱熹呈报朝廷,请求恢复废弛
10、 100 余年的白鹿洞书院。次年三月竣工。书院修复后,朱熹任洞主,并亲自制定白鹿洞书院揭示(亦称 白鹿洞书院学规白鹿洞书院教条)。这是中国书院发展史上的一个纲领性的学规,对当时及以后的书院以及官学教育影响重大。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白鹿洞书院揭示的内容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别如左: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右为学之序。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别如左: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11、右修身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右处事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右接物之要。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书院讲会活动产生于南宋,至明朝逐渐制度化,东林书院的讲会是明朝讲会制度的突出代表,集中反映在东林会约中。东林书院的讲会定期举行,每年一大会,每月一小会,各三日,推选一人为主持,讲会之日,有隆重的仪式;讲学的内容主要为“四书”,讲授时,与会者“各虚怀以听”,讲授结束,互相讨论,会见还相互歌诗唱和。此外,关于讲会组织的其他一些方面,如通知、稽查、茶点、午餐等,也都做了具体的规定。这一切表明,东林书院的讲会已经制度化了。东林书院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密切关注社会
12、政治,将讲学活动与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东林书院的这个特点集中体现在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对联中。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东林书院除讲会制度外,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即关注社会政治。这个特点集中体现在“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上。顾宪成认为“官辇觳,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即强调讲学不能图例“世道”。因此,东林书院在讲习之余,抨击政治,评判权贵,以正义的舆论力量给朝廷施加压力。正如明儒学案东林学案所云:“庙堂亦有畏忌。”东林书院的清议活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使许多有识之
13、士慕名而来。明史.顾宪成传记载:“当是时,士大夫抱道忤时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响附,学舍至不能容。”东林书院既是当时一个重要的文化学术中心,同时又是一个重要的政治活动中心,在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上,具有其特殊的地位。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清代书院的类型,按其讲学的内容来划分,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第一,以讲求理学为主的书院,如清初大儒李颙讲学的关中书院;第二,以学习制艺为主的书院,所谓制艺,通称八股文,亦称制义、时艺、时文;第三,以学习“经世致用”之学为主,反对学习理学和帖括的书院,如颜元主持的漳南书院,设立“文事”“武备”“经史”“艺能”四斋;第四,以博习经史辞章为主的书院,如诂经
14、精舍、学海堂,这类书院虽然不多,但学术影响较大,对清朝文化学术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各用所长、因材施教是诂经精舍和学海堂这两座书院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各用所长,即充分发挥教师学术专长的原则。如孙星衍“深究经史文字音训之学,旁及诸子百家,皆心通其义”,就请他在诂经精舍中向学生传授经史、文字、音训以及诸子之学。学海堂不设山长,改设学长,规定“必须八学长各用所长,协力启示”,各人用自己的专长教育学生,但又须齐心协力,“同司课事”。对于学生,则因材施教。如学海堂允许专课生“各因资性所进,自择一书肄业”,各因自己所长,“于学长八人中择师而从”。这一制度在实践中取得
15、了很好的效果,有的专课生后来成为著名的学者。教学和研究紧密结合,刊刻师生研究成果。这两座书院既进行教学活动,又从事学术研究,注重自学与独立研究。两所书院均组织师生合作编书,书院还出学生的专著,刊刻编辑学生的优秀文章。这些书籍,既是学术研究成果,又是重要的教学参考书,反过来又推动和促进了书院教学和研究活动的开展。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我国古代一直重视蒙学教材的编写,早在周秦时代,就已经编写了一些有影响的蒙学教材。西汉时,以史游的急就篇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顾炎武曾说:“汉魏以后,童子皆读史游急就篇。”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朱熹既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又是教育家。他除利用从
16、政闲暇教学外,还编撰了多种教材,如小学近思录(与吕祖谦合作编写)、四书集注(亦称 四书章句集注) ,除此之外,还有朱文公文集续集别集,三种共 121 卷,朱子语类140 卷。主要教育著作有大学章句序白鹿洞书院揭示学校贡举私议读书之要童蒙须知等。百家姓作为教材成书于宋代,但作者不是朱熹。因此,答案为 D。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关于小学的教学内容,朱熹指出,因为小学儿童“智识未开”,思维能力很弱,所以他们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知之浅而行之小者”,力求浅近、具体。为此,他提出以“教事”为主的思想。他说“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规矩做”。强调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
17、过具体行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学到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因此,他在小学书题中说道:“古者小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在大学章句序中又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希望儿童通过“学其事”,在实际活动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成为“圣贤坯璞”。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朱熹主张读书要“循序渐进”,包含三个意思:第一,读书应该按一定次序,不要颠倒。“以二书言之,则通一书而后又一书。以一书言之,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第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中国古代 教育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