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14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14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14及答案与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 1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宋朝科举考试的地位提高的表现不包括( )(A)罢察举,重科举(B)取士名额增加(C)增加恩科(D)增加考试方法2 宋朝科举废除帖经、墨义、诗赋等传统科目,改试( )(A)策问(B)经义(C)口试(D)殿试3 北宋范仲淹主持的兴学称为( )(A)庆历兴学(B)崇宁兴学(C)熙宁兴学(D)庚款兴学4 熙宁兴学是由( ) 主持的。(A)范仲淹(B)蔡京(C)王安石(D)胡瑗5 北宋第一次兴学期间,胡瑗用于太学的教学制度称为( )(A)苏湖教学法(B)三舍法(C)
2、朱子读书法(D)实学教学法6 “三舍法”是北宋( )兴学期间,用于太学的教学改革方法。(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7 崇宁兴学时期的( )是中国古代唯一举办过的专门美术学校。(A)书学(B)美学(C)画学(D)国学8 三经新义中的“ 三经 ”是指( )(A)诗、书、乐(B)礼、乐、易(C)诗、乐、春秋(D)诗、书、礼9 “三舍法“是( )在熙宁兴学期间创立的,是对太学的一种改革。(A)范仲淹(B)王安石(C)蔡京(D)胡瑗10 在太学中,初入学者为( )(A)外舍生(B)内舍生(C)上舍生(D)下舍生11 苏湖教学法实质是一种( )(A)升舍考核制度(B)科举制(C)分斋教
3、学制(D)选拔制12 创立了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必修选修制度的是( )(A)王安石(B)范仲淹(C)蔡京(D)胡瑗13 以下几个书院中,哪一个性质与其余几个不同?( )(A)应天府书院(B)白鹿洞书院(C)东林书院(D)集贤殿书院14 朱熹担任洞主,亲自掌教的书院是( )(A)东林书院(B)白鹿洞书院(C)嵩山书院(D)岳麓书院15 ( )创立的 ( )书院定期举行学术会讲。(A)朱熹、白鹿洞(B)顾宪成、学海堂(C)顾宪成、东林(D)朱熹、东林16 诂经精舍的创立者是( )(A)阮元(B)顾宪成(C)胡瑗(D)朱熹17 以下几种私塾,哪一个属于义塾?( )(A)三味书屋(B)有钱人家为孩子请家
4、庭教师(C)村里的医生捐钱办的一所简易学校(D)全村人凑钱办的学校18 以下蒙学教材,哪一个不是唐宋时期的?( )(A)三字经(B) 急就篇(C) 千字文(D)百家姓19 以下蒙学教材,不属于诗歌类的是( )(A)蒙求(B) 训蒙诗(C) 千家诗(D)唐诗三百首20 四书的作者是( )(A)孔子(B)颜元(C)朱熹(D)王守仁21 “存天理,灭人欲 ”是朱熹对 ( )的描述。(A)教育作用(B)教育方法(C)教育内容(D)教育手段22 朱熹认为大学的教育目的在于( )(A)学事(B)明理(C)学经(D)锻炼意志23 “心外无物 ”的观点是由 ( )提出来的。(A)朱熹(B)陆九渊(C)王充(D
5、)王守仁24 ( )提出了 “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A)朱熹(B)陆九渊(C)王充(D)王守仁25 在教育内容上,王阳明的主张是( )(A)六经皆史(B)博习百家(C)提倡儒学(D)反对读书二、简答题26 介绍北宋三次兴学的主要内容。27 三舍法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28 什么是苏湖教学法?29 宋代书院产生的原因、办学特色及其意义是什么?30 简述王阳明对教育作用的分析。31 宋朝的科举制度与唐朝相比,有何新的发展?必答题32 阐述朱熹的教育思想及其历史地位。33 试从科举制度的演变分析科举制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教育)模拟试卷 14 答案
6、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1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1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12 【正确答
7、案】 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集贤殿书院是唐朝的皇家图书馆。【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1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1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1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1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1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1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20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2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2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2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古
8、代教育2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2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二、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第一次兴学:范仲淹在宋仁宗庆历四年主持的,史称“庆历兴学” 。兴学内容主要有三:(1)令州县立学,规定应试科举的士人须在学校习业 300 日,方许应举。这项措施旨在避免学校流于形式,沦为单纯培训应试举人的场所,进而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2)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去掉帖经和墨义,着重策论和经学。(3)振兴太学,将胡瑗的 “苏湖教学法”引进太学,创立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体现对当时教育空疏、流于形式的批判。 庆历新政实施不过一年多,便在旧官僚权贵集团的强烈反
9、对下失败,兴学也告夭折。但毕竟促成了宋代学校教育的兴起,一些改革措施对后世也有重大影响。第二次兴学: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主持的,史称“熙宁兴学” 。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改革太学,创立 “三舍法”。 (2)扩建和整顿地方官学。一是设置学官全权负责管理当地教育,地方当局不得随意干预学校事务。朝廷还为地方学校拨充学田,从而在物质条件上为州县学校的维持提供了保障。(3)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门学校,以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4)编撰三经新义 ,作为统一教材。为了统一经学,熙宁六年设经义局;王安石亲自修撰诗书周礼三经义。由朝廷正式颁行,成为官方考试、讲经所依据的标准教材。第
10、三次兴学:蔡京在宋徽宗崇宁年间主持的,史称“崇宁兴学” 。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至此,形成了遍布全国州县的学校网络,无论在数量上、规模上,还是在分布的范围上,都远远地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兴学。(2)建立县、州、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县学考生考试升州学,州学学生再根据成绩升入太学的不同舍,成绩上者升上舍,中者升下等上舍,下者升内舍,其余升外舍。(3)扩建太学。崇宁元年营建太学之“ 外学”专处外舍生。外舍生经考试合格补人上舍、内舍后,方可正式进入太学。 (4)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崇宁时期的画学是中国古代唯一举办过的专门美术学校。(5)罢科
11、举,改由学校取士。由于天下已普遍设学并实行三舍升级制度,崇宁三年罢科举,士人全部由学校升贡。以后又间行科举,与舍选并行。宣和三年恢复科举旧制,但太学仍保留崇宁定制。【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27 【正确答案】 (1)“三舍法”是王安石在熙宁兴学期间创立的,是对太学的一种改革。具体内容是:将太学生员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个等级,生员依学业程度,通过考核,依次升舍。初入学为外舍生,相当于预科生或旁听生。外舍升内舍,内舍升上舍。(2)历史意义: “三舍法”是在太学内部建立起严格的升舍考试制度,对学生的考察和选拔力求做到将平时行艺与考试成绩相结合,学行优劣与对他们的任职使用相结合,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
12、的积极性,提高太学教学质量。同时又把上舍考试与科举考试结合起来,融养士与取士于太学,无疑提高了太学的地位。总之,“三舍法”。是中国古代大学管理制度上的一项创新,它不仅对宋朝的学校教育产生了积极作用,而且对后来元、明、清的教育也有深远的影响。【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28 【正确答案】 “ 苏湖教学法 ”是指示“分斋教学”,是胡瑗在主持湖州州学时创立的一种新的教学制度,在“庆历兴学” 时被用于太学的教学。 胡瑗是北宋著名教育家。他早年在苏州、湖州两地州学讲学二十余年。他在主持苏湖州学期间,一反当时盛行的重视诗赋声律的学风,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主张“明体达用”。其内容是在学校内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中国古代 教育 模拟 14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