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27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27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27及答案与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 2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是( )。(A)行为人的行为符合犯罪构成(B)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罪过(C)行为人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D)行为人对其行为有自由选择的能力2 下列关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B)明知是赃物而予以隐匿的,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C)明知是赃物而居中介绍买卖的,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D)明知是自己盗窃获得的赃物而低价予以销售的,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2、3 某甲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0 年,剥夺政治权利 3 年。2009 年 1 月 1 日,某甲主刑执行完毕。2009 年 7 月日,某甲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5 年,某甲政治权利还应被剥夺多长时间?( )(A)2 年半(B) 5 年(C) 8 年(D)7 年半4 甲因对社会不满,企图制造事故,使火车脱轨,遂在火车到达之前 5 分钟将一块大石头搬运到铁轨上,足以使火车发生倾覆。约 2 分钟后,甲又将该石头搬离了铁轨,有效地避免了事故的发生。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B)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C)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5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人的危
3、害社会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 )。(A)表面联系(B)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C)一般联系(D)普遍联系6 下列人员不属于首要分子的有( )。(A)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作用的犯罪分子(B)在犯罪团伙中起组织作用的犯罪分子(C)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作用的犯罪分子(D)在聚众犯罪中起策划作用的犯罪分子7 下列行为中,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的是( )。(A)甲在与钱某争吵中,突然抽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向钱某刺一刀后扬长而去,致其重伤(B)乙在非法拘禁孙某过程中,使用暴力致孙某死亡(C)丙在绑架李某并向李某家属勒索财物过程中,杀害李某(D)丁对公共建筑物放火,大火烧毁该建筑物,并且烧死二人8 李某欠赵某 1
4、 万元,赵某为了索要 1 万元将李某关在地窖里,后由于地窖缺氧李某死亡,赵某的行为构成( )。(A)非法拘禁罪(B)绑架罪(C)故意杀人罪(D)过失致人死亡罪9 王某见一男子喝得酩酊大醉,神志模糊,躺在马路边,旁边放一只皮包。王某对周围的人谎称该男子为其朋友,将该男子扶到偏僻无人之处,悄悄拿走其皮包(内有现金 3500 余元)。王某的行为构成( )。(A)诈骗罪(B)盗窃罪(C)抢劫罪(D)抢夺罪10 脱逃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只限于( )。(A)被行政拘留的人(B)被劳动教养的人(C)被留置盘问的人(D)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11 明知对方是境外间谍组织而为其窃取、刺探、收买
5、、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构成( )。(A)间谍罪(B)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C)背叛国家罪(D)间谍罪和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两罪12 甲欲翻物资仓库的围墙盗窃抢险物资,因身体矮小未能翻越围墙进入仓库。乙路过见此情形,以与甲一起分赃为条件,找梯子帮助甲越过围墙,甲应允。乙找到梯子后甲顺利翻过围墙窃得财物,甲、乙二人共同分赃。甲、乙二人的共同犯罪属于( )。(A)简单的共同犯罪和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B)任意的共同犯罪和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C)复杂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D)特殊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二、多项选择题13 下
6、列哪些人员可以成为渎职罪的主体?( )(A)司法机关工作人员(B)行政机关工作人员(C)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在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D)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1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某甲系艾滋病人,其用针筒抽取自己的血液后到公共场所扎过往行人张某,某甲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B)某乙打电话给航空公司谎称正在飞行的某航班上有爆炸物,造成飞机迫降,某乙构成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C)某丙在互联网上编造并传播帖子称收到内幕消息股市将暴跌,导致股票市场混乱,某丙构成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7、(D)某丁参加了恐怖组织后,因为被他人欺骗买了假的炸药,某丁背着假的炸药到火车站,点燃炸药包并高呼口号,导致车站秩序严重混乱,对丁要按照参加恐怖组织罪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数罪并罚15 社会危害性( ) 。(A)体现的是对行为人行为的否定性政治评价(B)在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中也存在,只是由于行为人没有罪过而不负刑事责任(C)是客观危害和主观恶性的统一(D)表现为实际的危害结果16 下列行为中即使没有达到数额较大,也构成盗窃罪的有( )。(A)多次盗窃的(B)入户盗窃的(C)携带凶器盗窃的(D)扒窃的17 关于受贿罪的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教育局局长甲收受学生家长 10 万元现金,允
8、诺保证学生上重点高中,后因为有上级机关督察而没有办成。由于甲并没有为他人谋取利益,所以不构成受贿罪(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乙在退休前利用职务便利为蔡某谋取了不正当利益,蔡某要给 10 万元作为酬谢,乙担心被人检举,便约定退休后收受财物。蔡某仍然构成受贿罪(C)基层法院法官丙受被告人孙某家属之托,请中级法院承办法官李某对孙某减轻处罚,并无减轻情节的孙某因此被减轻处罚。事后,丙收受孙某家属 10 万元现金。丙不具有制约李某的职权与地位,不成立受贿罪(D)检察院工作人员丁收受 10 万元贿赂后徇私舞弊,对应当追诉的犯罪嫌疑人作出不起诉决定,应当按照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应从一重罪论处1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9、( )。(A)过失犯罪原则以上造成后果为前提,否则不构成犯罪(B)医生让不知情的护士为病人注射毒药,对医生来说,是一种不作为犯罪(C)甲骂乙,致乙因气愤而心脏病发作死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因甲不知道乙有心脏病(D)发表言论绝对不可能构成犯罪三、简答题19 简述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罪的构成条件。20 简述伪证罪与诬告陷害罪的界限。四、法条分析题20 刑法第 270 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
10、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试说明:21 刑法第 270 条的罪名是什么?该罪中的罚金刑的适用方式是什么?22 根据刑法理论确认该罪的犯罪构成。23 什么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24 什么是“遗忘物 ”?25 本条规定中的“ 拒不退还 ”的含义是什么?26 本条规定中的“ 告诉的才处理 ”的含义是什么?五、案例分析题27 被告人:黄某,男,22 岁;刘某,男,20 岁;靳某,女,17 岁。2001 年夏天,被告人黄某从某信用社购买摩托车一辆。因手续不全,黄某让被告人靳某到某信用社找该社主任张某补办摩托车过户证明。张某提出与靳某约会,靳某将此事告诉了黄某。黄某想到自己想做生
11、意贷不来款,张某贪恋女色,遂即与被告人刘某预谋,指使靳某以色相勾引张某,以此为把柄,敲诈、要挟张某为其提供资金。在黄某的授意下,2001 年 10 月 30 日下午,靳某按照预谋将张某诱骗到黄某的二哥家。黄某藏于室内,刘某先对张某进行殴打、威逼,迫使张某为他们提供15 万元贷款。张某借故推脱,刘某继续殴打,此时,黄某从室内出来,与刘某一起对张某软硬兼施,进行威逼。张某无奈,便以自己的名义,亲笔写了一张“市行急需 2 万元现金” 的便条,要某信用社值班人员支付。刘某持此便条到某信用社取走现金 2 万元。直到晚上,黄某、刘某才将张某放回。问:本案如何处理?27 被告人:汤甲,男,26 岁,因为犯盗
12、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2 年,2002 年 3 月 4日刑满释放;汤乙,男,29 岁。2004 年 4 月 4 日下午,被告人汤甲、汤乙两兄弟开手扶拖拉机去某村运输氟石,因故未运成。归途路经周庄村时,被告人汤甲见该村口公路旁堆有氟石,即示意停车,提出“不能空手开回去,把这里的矿石运点回去” ,得到被告人汤乙的同意并一同盗装氟石 23 吨,计价值 1500 元。当两被告人刚准备将氟石运走时,被周庄村民李某、张某、叶某等发现而上前制止。汤乙弃车逃跑。李某等人要汤甲将所盗氟石卸下。汤甲非但置之不理,而且用拳头和拖拉机手摇柄等工具,对李某、张某、叶某进行殴打,致李某颈部、腰部,张某头部、脚部多处损伤,叶
13、某颅骨骨折,经鉴定为重伤。后汤甲被随后赶到的周庄村民制服并扭送到派出所。问:28 本案如何定罪?29 犯罪的停止形态是什么?30 本案如何量刑?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 2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行为人负刑事责任的刑事责任根据的学说,主要包括犯罪构成唯一根据说、罪过说、犯罪行为说、社会危害性说、哲学与法学根据说等。联考考试大纲坚持哲学与法学根据说。具体而言,行为人负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就在于行为人具有相对的意志自由,或者说有自由选择能力,即行为人能选择非犯罪行为却选择了犯罪行为,因而才追究刑事责任;行为人负刑事责任的法学根据是行为人的行为符合犯罪
14、构成。可见,选 D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犯罪分子销售自己的犯罪所得及其收益,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不构成犯罪。故选 D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某甲是在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间又犯新罪,根据刑法的规定,应当数罪并罚,即将后罪有期徒刑 5 年和剩余的剥夺政治权利 2 年半(主刑执行完毕后已经执行了半年)进行并罚,应决定执行有期徒刑 5 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2年半。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前罪尚未执行完毕的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新罪的主刑有期徒刑执行之日起停止计算,并从新罪的主刑有期徒刑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继续计算。所以
15、,2 年半的剥夺政治权利在 2009 年 7 月 1 日起停止计算,并从 5 年有期徒刑主刑执行完毕后继续计算。同时,根据刑法的规定,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的效力施用于新罪的主刑执行期间。所以,两者相加,某甲政治权利还应被剥夺 7 年半。【知识模块】 刑法学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危险犯是以发生了法律规定的危险,成立犯罪既遂的犯罪形态。破坏交通设施罪是危险犯,故行为人将大石头搬运到铁轨上,就产生了足以使火车倾覆的危险,成立破坏交通设施罪的既遂。而犯罪既遂是犯罪的停止形态之一,换言之是犯罪最后停止下来的形态,已经既遂的不可能回到未遂、预备或者中止形态。甲的行为最多视为量刑中可以考虑的情节,
16、而不影响破坏交通设施罪既遂的成立。故选 D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从哲学上看,因果关系是指现象与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引起其他现象的现象称为原因,被引起的现象称为结果。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人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应当注意,刑法学上研究的因果关系是发生在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这两种特定现象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关系。故选 B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所谓首要分子,是指在犯罪集团或者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犯罪团伙不是法律术语,不能将其等同于犯罪集团。只有符合犯罪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法律硕士 专业 基础课 刑法学 模拟 27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