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犯罪论)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犯罪论)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犯罪论)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3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犯罪论)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单项选择题第 1-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 在我国注册登记、悬挂我国国旗的一艘由日本人经营的远洋客轮停泊在法国马赛港时,船员甲(中国人) 在甲板上散步时,被英国人乙开枪打死。我国对此案件( )。(A)无管辖权。因为船舶停泊地为法国,应当由法国管辖(B)有管辖权,因为被害人为中国人,依据是属人管辖原则(C)无管辖权,因为侵害人为英国人,由英国当局管辖(D)有管辖权,船舶乃我国延伸领土,依据是属地管辖原则2 我国刑法规定:“ 中华人
2、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这一规定体现了我国在空间效力问题上采取了( )。(A)保护管辖原则 (B)属地管辖原则(C)普遍管辖原则 (D)属人管辖原则3 赵某因流氓罪于 1995 年 5 月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3 年。修订后的刑法实施后,赵某提出申诉,理由是现行刑法无此罪名,要求改判无罪。对此,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A)撤销原判,改判无罪(B)释放并给予国家赔偿(C)驳回申诉(D)考虑赵某已服刑 2 年,改判有期徒刑 2 年并释放4 下列关于犯罪的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A)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仅仅是实际物质性的危害结果(B)应受刑罚惩罚
3、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C)一切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D)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行为的客观危害性和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的统一5 甲嫌已 80 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母亲乙累赘,故将乙一人留在家中,自己锁门外出。甲 5 天后回家,乙已经死在庆上。法院判决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甲属于( )。(A)纯正的不作为犯 (B)不纯正的不作为犯(C)纯正的作为犯 (D)结果加重犯6 路某(15 岁) 先后盗窃他人的财物共折价 1 万余元,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 2000 余元,抢劫他人财物计 1500 元。路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A)盗窃罪 (B)抢劫罪(C
4、)绑架罪 (D)抢劫罪、绑架罪7 甲男明知乙女只有 13 周岁,误以为法律并不禁止征得幼女同意后的性交行为,于是在征得乙女的同意后与乙女发生了性交。甲的行为属于下列何种情形?( )(A)幻觉犯,不构成强奸罪(B)法律认识错误,构成强奸罪(C)对象认识错误,构成强奸罪(D)客体认识错误,不构成强奸罪8 误将男人加以强奸的,属于( )。(A)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B)手段的认识错误(C)目标的认识错误(D)行为误差9 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他人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C)过于自
5、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10 甲携带凶器拦路抢劫,黑夜中遇到乙便实施暴力。乙发现是自己的熟人甲,便喊甲的名字,甲一听便住手,还向乙道歉说:“对不起,认错人了。” 甲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形?( )(A)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B)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C)未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D)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11 某甲是劳改释放人员,一日闲来无事,叫其侄子乙(16 岁),说:“让我来教你些谋生的方法。” 于是教其各种偷盗犯罪方法,而乙在进入一家盗窃时被抓获。甲的行为属于( )。(A)行为犯 (B)结果犯(C)危险犯 (D)举动犯12 甲与乙有仇。某日,甲趁乙家无人时,放火点燃乙家房屋。火烧起来后,甲又后
6、悔,奋力扑救,但因火势过猛,乙家房屋被烧毁。甲的行为是( )。(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C)犯罪未遂 (D)不负刑事责任13 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区别的关键是( )。(A)犯罪中止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犯罪未遂是犯罪的完成形态(B)对于中止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则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犯罪中止是行为人基于自己的意志而放弃犯罪。犯罪未遂是基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犯罪(D)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犯罪未遂只能发生在实行阶段14 乙基于杀人的意图对他人实施暴力,见被害人流血不止而心生怜悯,将其送到医院,被害人经治疗后仍鉴定为重伤。对乙应当如何处理?( )(A)应
7、当免除处罚 (B)可以免除处罚(C)应当减轻处罚 (D)可以减轻处罚15 根据刑法,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下列哪种人可以免除报告义务?( )(A)审判的时候不满 18 周岁被判处 3 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B)犯罪的时候不满 18 周岁被判处 3 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C)审判的时候不满 18 周岁被判处 5 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D)犯罪的时候不满 18 周岁被判处 5 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16 甲、乙二人不约而同在同一商场内行窃,各自盗窃财物数额较大。下列对甲、乙二人行为的认定,正确的是( )。(2009 年单
8、选 14)(A)甲、乙二人是共同实行犯(B)甲、乙二人互为片面共犯(C)甲、乙二人互为间接正犯(D)甲、乙二人不构成盗窃罪共犯17 甲指使 15 周岁的乙盗窃轿车,乙将盗得的轿车交给甲,甲销赃得款 10 万元。在本案中( )。(2011 年单选 12)(A)甲、乙构成共同犯罪(B)甲是教唆犯,且属于主犯(C)乙是实行犯,是从犯(D)甲是实行犯18 甲与国有公司仓库保管员乙合谋后,由甲在乙值班时将库存物资运出。销赃所得 3 万元由二人平分。在本案中( )。(2010 年单选 16)(A)甲、乙都构成贪污罪(B)甲、乙都构成盗窃罪(C)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贪污罪(D)甲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乙
9、构成盗窃罪19 甲教唆乙杀文某,并指使丙为乙提供枪支,乙、丙按甲的要求实施了相应的行为。甲、乙、丙的犯罪属于( )。(2009 年单选 16)(A)必要共同犯罪 (B)特殊共同犯罪(C)简单共同犯罪 (D)复杂共同犯罪20 我国刑法划分共同犯罪人种类的依据是( )。(2013 年单选 6)(A)作用(B)作用为主,兼顾分工(C)分工(D)分工为主,兼顾作用21 甲为泄愤,教唆乙炸毁某公司办公楼,乙因害怕没有实施爆炸,对甲的行为( )。(2013 年单选 5)(A)应以教唆定罪处罚(B)应认定为爆炸的犯意表示(C)应以爆炸罪定罪,但应当免除处罚(D)应以爆炸罪定罪。但可以减轻处罚22 甲、乙二人
10、共同盗窃一辆价值 20 万元的汽车销赃得款 6 万元,甲分得 5 万元,乙分得 1 万元。关于此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009 年单选 15)(A)对甲、乙均应按照盗窃 20 万元处罚(B)对甲、乙均应按照盗窃 6 万元处罚(C)对甲按照盗窃 6 万元、乙按照盗窃 1 万元处罚(D)对甲按照盗窃 5 万元、乙按照盗窃 1 万元处罚23 按照我国刑法理论,绑架罪属于( )。(2013 年单选 7)(A)继续犯 (B)结合犯(C)状态犯 (D)连续犯24 下列犯罪行为中,属于继续犯的是( )。(2009 年单选 17)(A)甲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对方当事人 5 万元后逃匿(B)乙非法剥夺
11、武某人身自由 10 天(C)丙一夜之间盗窃同一住宅楼 3 户人家财物共 5 万元(D)丁在实施抢劫过程中致受害人重伤且久治不愈25 甲盗割正在使用中的通讯电缆致通讯中断,既符合盗窃罪的犯罪构成,也符合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犯罪构成。甲的犯罪属于( )。(2009 年单选 18)(A)吸收犯 (B)连续犯(C)牵连犯 (D)想象竞合犯26 下列情形中,属于结果加重犯的是( )。(2012 年单选 14)(A)聚众斗殴致他人死亡(B)非法行医造成就诊人死亡(C)强制猥亵妇女致其因羞愧自杀死亡(D)遗弃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致其死亡27 下列关于牵连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011 年单选 8)(
12、A)出于一个犯罪目的,实施两个以上犯罪行为的都是牵连犯(B)牵连犯是行为人实施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形态(C)牵连犯的处断原则是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择一重罪处罚(D)牵连犯的成立不仅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牵连意图,还要求行为触犯的数个法条之间存在竞合关系28 甲酒后到一洗浴中心进行足浴,发现为其洗脚的女服务员乙很漂亮,于是提出要与乙发生性行为,遭乙拒绝。甲便采取暴力欲强奸乙。乙在反抗中用修脚刀刺死了甲。乙的行为属于( ) 。(2011 年单选 5)(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C)故意杀人 (D)故意伤害致人死亡29 下列关于紧急避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2009 年单选
13、9)(A)紧急避险的前提务件是出现了不法侵害以外的危险(B)紧急避险必须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实施(C)紧急避险所造成的损害可以小于或者等于所保护的利益(D)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主体范围一致30 章某和李某合谋盗窃一仓库,由章某先配制一把“万能钥匙” 。章某将钥匙交给李某以后,约定当晚在仓库门口见面后行窃。晚上,章某因害怕事发后受处罚,未到仓库门口与李某会合。李某到仓库门口后,见章某久久没到,就自己实施盗窃行为,在盗窃过程中被抓获。对于章某的行为定性准确的是( )。(A)不构成犯罪(B)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犯罪中止(C)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犯罪未遂(D)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犯罪预备31 下列有关主犯
14、、从犯、胁从犯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胁从犯是指被胁迫、被诱骗参加犯罪的人(B)对于主犯,应当从重或者加重处罚(C)在共同犯罪中不可能只有从犯而没有主犯(D)对于从犯,应当比照主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32 孙某纠集李某等 5 人组成“天龙会” ,自封为“大天龙”,要求李某等人“ 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天龙会创收” 。李某等人在 3 个月内抢劫 6 次,杀死 1 人,重伤 3 人,劫得财物若干。上述犯罪行为孙某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其中参与抢劫 1 次。对孙某应如何处理?( )(A)对其知道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B)对其参与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C)对其指挥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D)
15、对全部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33 盗窃后为掩盖罪行而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的,属于( )。(A)吸收犯 (B)牵连犯(C)想象竞合犯 (D)数罪并罚的情形34 宋某持三角刮刀:沧劫王某财物,王某夺下宋某的三角刮刀。并将宋某推倒在水泥地上。使宋某头部着地,当即昏迷。王某随后持三角刮刀将宋某杀死。关于王某行为的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根据刑法第 20 条第 3 款的规定,王某将抢劫犯杀死,属于正当防卫(B)王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C)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防卫过当(D)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故意杀人多项选择题第 21-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6、。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35 下列关于犯罪客体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犯罪客体能够决定犯罪的性质(B)犯罪客体是一切犯罪的共同构成要件(C)犯罪客体并非在任何犯罪中都受到损害(D)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根据36 某日,李某将刘某殴打成重伤。后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李某属于精神病人,在殴打刘某时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据此,对李某应如何处理?( )(A)追究刑事责任(B)不追究刑事责任(C)从轻、减轻处罚(D)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37 下列哪些犯罪可以由单位构成?( )(A)雇
17、佣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B)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C)洗钱罪(D)拐卖妇女罪38 甲为杀人而与李某商量并委托李某购买毒药,李某果然为其买来了剧毒药品。但 10 天后甲放弃了杀人意图,将毒药抛入河中。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A)甲成立犯罪中止(B)李某成立犯罪预备(C)李某成立犯罪中止(D)李某成立犯罪未遂39 根据刑法,下列哪项说法正确?( )(A)已满 75 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已满 75 周岁的人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已满 75 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已满 75 周岁的人过失犯罪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40 下列情形中,
18、应以共犯论处的有( )。(2009 年多选 25)(A)与走私罪犯通谋,为其提供运输方便的(B)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国家禁止进口物品的(C)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D)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实施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而为其提供生产、经营场所的41 国家工作人员甲与普通公民乙相互勾结,由乙接受他人财物,由甲为行贿人谋取利益。甲、乙的行为( )。(2010 年单选 18)(A)属于必要的共同犯罪(B)属于任意的共同犯罪(C)属于特殊的共同犯罪(D)不成立共同犯罪42 甲预谋去盗窃乙家的财物,因自己无法翻越围墙而着急。丙与甲是朋友,恰巧路过,与甲商议,帮助甲进入乙家,然后盗窃财物
19、四六分,甲同意。于是丙找来一梯子,甲盗得财物 l 万元,分给丙 4000 元。甲、丙二人的共同犯罪属于 ( )。(A)简单共同犯罪 (B)复杂共同犯罪(C)任意共同犯罪 (D)特殊共同犯罪43 李某教唆精神病人王某犯罪,李某( )。(A)与王某构成共同犯罪(B)应单独承担刑事责任(C)是教唆犯(D)是间接实行犯44 甲欲杀乙,故意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丙,并骗丙说是空枪,叫丙向乙瞄准恐吓乙,结果乙中弹身亡。则( )。(A)甲、丙构成共同犯罪(B)甲、丙不属于共同犯罪(C)对甲、丙以共同过失犯罪论处(D)甲的行为构成犯罪45 甲请乙为其在丙家盗窃时望风,乙同意。某日晚,甲、乙按照约定前往丙家,乙在
20、门外望风,甲进入丙家后,见丙一人在家,便对丙实施暴力,抢劫了丙的 l 万元现金。对本案应如何处理?( )(A)甲、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B)甲、乙在盗窃罪范围内构成共犯(C)甲、乙都成立抢劫罪(D)甲成立抢劫罪、乙成立盗窃罪46 下列行为属于继续犯的是( )。(A)非法拘禁罪(B)虐待罪(C)盗窃数额较大的财物后将其藏在家中(D)多次去邻居家盗窃47 在以下犯罪形态中,行为人实施了数个行为的有( )。(A)结果加重犯 (B)继续犯(C)连续犯 (D)吸收犯48 根据刑法理论,下列哪些行为属于牵连犯?( )(A)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构成其他犯罪的(B)因受贿进行违法活动构成其他犯罪的(C)以暴力威
21、胁方法抗拒缉私的(D)制造工具,然后实施犯罪的49 甲看中丙的一个新式手提电脑,于是教唆乙(成人)去盗窃,然后又以 2000 元的价格把电脑买了下来,甲的行为应怎么认定?( )(A)甲的教唆行为与收购赃物行为存在方法行为与结果行为的牵连关系,成立牵连犯(B)应以教唆罪与盗窃罪数罪并罚(C)应在盗窃罪与教唆罪之间从一重罪处罚(D)应在盗窃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之间从一重罪处罚50 甲盗窃了正在使用的高压电线,甲所犯之罪( )。(A)属于想象竞合犯(B)应从一重罪处罚(C)应数罪并罚(D)可数罪并罚51 下列不属于结果加重犯的行为有( )。(A)抢劫致人重伤、死亡(B)盗窃金融机构
22、,数额特别巨大(C)遗弃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致其死亡(D)非法拘禁他人并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52 对于下列哪些犯罪可以进行无过当防卫?( )(A)抢劫 (B)强奸(C)绑架 (D)盗窃53 2001 年 3 月 13 曰下午,陈某因曾揭发他人违法行为而被三名加害人报复砍伤。陈某进行了反击,将加害人李某打死,但另两名加害人见此后更加凶狠,陈某于是逃走。在陈某逃跑过程中,另两加害人持刀追赶陈某,途中,陈某多次拦车欲乘,均遭出租车司机拒载。当两加害人即将追上时,适逢一中年妇女丁某骑一摩托车(价值 9000 元) 缓速行驶,陈某当即哀求丁某将自己带走,但也遭拒绝。眼见两加害人已经逼近,情急之下,陈某
23、一手抓住摩托车,一手将丁某推下摩托车(丁某倒地,但受轻伤)后骑车逃走。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A)陈某将李某打死,属于防卫过当(B)陈某将李某打死,不属于防卫过当(C)陈某将丁某推倒后骑车逃走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D)陈某将丁某推倒后骑车逃走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简答题第 26-27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54 简述因缺乏共同故意从而不构成共同犯罪的具体情形。55 简述防卫过当的成立条件。法条分析题第 29 小题,10 分。要求符合立法原意和刑法理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56 刑法第 26 条第 1 款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
24、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试说明:(1)犯罪集团的概念及其成立条件。(2)主犯与首要分子之间的关系。(3)主犯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犯罪论)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单项选择题第 1-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刑法第 6 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其中,根据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船舶、航空器,视为领土的延伸,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范畴。在我国注册登记、悬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法律硕士 专业 基础课 民法学 犯罪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