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Z 790 14-2002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using distribution line carrier systems-Part 1-4 General considerations-Identification of data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concerning medium an.pdf
《DL Z 790 14-2002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using distribution line carrier systems-Part 1-4 General considerations-Identification of data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concerning medium an.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L Z 790 14-2002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using distribution line carrier systems-Part 1-4 General considerations-Identification of data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concerning medium an.pdf(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DL/ Z 790.14一2002前言随着我国城乡电网改造事业的发展,对配电自动化的要求已日益迫切。与传输配电自动化信息的其他通信方式相比,配电线载波可以降低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便于管理,是一种经济实用的通信方式。但由于配电网结构复杂,信号传输衰减大,采用配电线载波在技术上有一定难度。国外在20世纪70年代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有相关产品问世。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也开展了这方面工作,在一些城市进行了试点。从1995年起,国际电工委员会陆续发布了IEC 61334系列的国际标准或技术报告。将这些文件采用为我国的标准文件对于我国这方面工作的开展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便于和国际接轨。IEC 613
2、34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是一个标准文件系列,包含以下五部分:IEC 61334-1第1部分:总则IEC 61334-3第3部分:配电线载波信号传输要求IEC 61334-4第4部分:数据通信协议IEC 61334-5第5部分:低层协议集IEC 61334-6第6部分:A-XDR编码规则每一部分又包含若干部分,到制订本部分时止,已有20个发布。这些文件将逐步被采用为我国电力行业标准或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第1部分包含以下三部分:IEC 61334-1-1: 1995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IEC 61334-1-2: 1997制订规范的导则IEC 61334-1-4: 1995中低压配电
3、线载波传输参数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等同采用IEC 61334-1-4: 1995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1部分:总则第4篇:中低压配电线载波传输参数(英文版)。IEC 61334-1-4是IEC的技术报告。根据我国规定,现以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形式出版。为便于使用,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作了下列编辑性修改:原文第1章标题为“范围和目的”,本文件按我国标准编写规定改为“范围,。-IEC 61334-1-4英文层次为Part 1的Section 4。现在本文件的层次已定为“第1-4部分”,英文名称中层次写法也相应修改为Part 1-40 3.2第3段有关变压器的传输传递函数的原文说明和8页图2c的原文标
4、题不一致。前者说图2c是低压侧注人信号,中压侧接收;后者说图2c是中压侧注人信号,低压侧接收。总体看来,图2c的原文标题错误,本文件予以改正。IEC 61334-1-4总结了一些欧洲国家在典型情况下对中压、低压配电线进行载波传输参数测试的结果,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结论,对配电线载波系统设计很有帮助。但我国配电网实际情况和国外不尽相同,这会影响载波传输参数。例如,lOkV配电线中性点在我国一般不接地,在欧洲则一般接地。使用本文件时,应注意结合我国配电网的特点,进行必要的测试,并积累分析测试数据,以便今后制订更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中低压配电线载波传输参数标准文件。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仅供参考。有关对本指导
5、性技术文件的建议和意见,向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反映。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全国电力系统控制及其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自动化研究院负责起草,东方电子信息产业公司、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公司、鲁能积成电子公司、国电南京自动化公司参加起草。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陈道元、刘东、任雁铭、王良、刘云。DL/ Z 790.14一2002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1-4部分:总则中低压配电线载波传输参数1范围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总结了一些欧洲国家为评估在中压(My)和低压(Lv)配电线上传输配电自动化系统数据的能力而进行的测试研究的结果。测试研究工作是在数量不多
6、但很典型的情况下进行的。可以认为本部分中的结果对于所有类似情况具有代表性。这些结果以传输参数形式表述,见第z章。这些参数对配电线载波系统的设计很重要。2传输参数中压和低压配电线主要用于输送50 Hz或60 Hz大功率电力,用于载波通信有一定困难。电力负载和配电网结构变化会影响信号衰减和噪声电平,使传输质量随着载波频率、时间和所在位置而变化很大。此外,由于在电缆和架空线的连接点、线路分支点等地方阻抗失配严重,不能将配电线看作均匀的传输介质。线路的不均匀会使信号产生反射、附加衰减和相位失真。虽然通道特性随着时间和地点的改变难以预计,在配电网上进行的研究工作还是提供了足够信息,有利于经济地解决这些问
7、题。首先,已经知道了信号通过配电网的单个元件(如电力变压器、电容器组、电缆、架空线、电压电流互感器等)的传输性能。元件的特性可以由以下参数确定:阻抗频率特性,Z(f);传输频率特性,H(f)o注:传输频率特性的模数是接收信号和发送信号的幅值比,相位是接收信号和发送信号的相位差。其次,也知道了两个祸合点(例如信号的发送点和接收点)之间的配电线段的传输性能。从信号传输观点看,有两种情况要考虑:两个藕合点是连接的,还是不连接的。前者是两个祸合点之间通过导体连接,或通过适当的设施(例如旁路)保持传输的连续性。后者是两韧合点之间既不通过导体连接,也不能保持传输的连续性。两个连接的藕合点间的传输参数是:各
8、祠合点的阻抗:频率和时间的函数Zc(f,t)两个藕合点间的传输传递函数:频率和时间的函数Hc(f,t)注:传输传递函数的模数是接收信号和发送信号的幅值比,相位是接收信号和发送信号的相位差。各藕合点的噪声:频率和时间的函数Nc(f, t)两个不连接的藕合点间的最重要的传输参数是:两个不连接的祸合点间的串扰传递函数:频率和时间的函数DL/ Z 790.14一2002CC(f,t)注:串扰传递函数的模数是接收信号和发送信号的幅值比,相位是接收信号和发送信号的相位差。可以通过模拟实际通道的数学模型用这些参数评价通道的性能。配电网主要元件的传输参数3.1电容器组为补偿无功功率,在高压/中压和中压/A压变
9、电所的中压母线上常安装着电容器组。这些电容器在50 kHz附近具有非常尖锐的谐振频率特性,谐振阻抗很低,约0.01 a(图1曲线a)。这表明,如传输信号的频率离开谐振点,阻抗会迅速增加。产尸产介一1卜之匕一LI-I -X/“j今/食/洲声一 月盯x Y砂月尸。护尸/分力r一z义/六分冲i/1lI。/一l一丫一/!l氏);了/、/“口I!/一日、一(尸门一.一.一.i一口二。袄-垢日。中压电容器。带1. 5m接级的中压电容器低压电容器带1. 5m接级的低3 5颇率(kHz)压电容器图1中压/氏压电容器组阻抗和频率关系典型示例曲线b是同一个中压电容器组带着外接线(约1.5 m)的典型特性。这时谐振
10、点降到30 kHz左右,阻抗频率特性改善很多。事实上,电气外接线的长度一般大于1.5 m,频率谐振点会降到30 kHz以下,采用50 kHz以上的频率是可以工作的。因此,中压电容器组不致大量吸收传输信号。这表明,频率范围在50 kHz以上时,无需为中压电容器组加装阻波器。低压电容器组的情况和中压电容器组相似,只是谐振频率点更低一些。图1中曲线c是带着很短的外接线的低压电容器组的典型特性,曲线d是带着约1.5 m外接线的低压电容器组的典型特性。外接线的长度实际上大于以上数值。而且,在任何情况下,只要在外接线外面加上磁性材料的环,电气长度就可以增加,使阻抗达到足够数值(20 n-30 a),不会影
11、响信号传输。3.2变压器变压器在其中压线路连接点呈现为随频率变化的阻抗。图2a为中压/低压变压器在次级空载和短路两种不同情况下的阻抗和传输频率的关系。在10 kHz-200 kHz范围内阻抗是电容性,随频率上升而降低。中压刁氏压变压器谐振频率点一般在10 kHz以下。虽然变压器型号和电压等级不同,数值也会不同,还是可以提出阻抗值参考范围,即1 kf1-50 kfl,远大于线路特性阻抗范围30 0-y 150 S1。因此,在20 kHz以上,变压器对传输性能没有什么影响PDL/ Z 790.14一2002在约10 kHz-20 kHz范围以下,信号通过单相电力变压器不会衰减很多。这时,中压线路上
12、的信号可以容易地传到低压侧。对于三相变压器,信号的传输决定于绕组的结构。图2b是变压器的传输传递函数随频率变化示例,中压侧发、低压侧收。图2。是低压侧发、中压侧收的变压器的传输传递函数。测试时以1500为负载,这是架空线的典型阻抗值。这样看来,以一个单频信号覆盖中压和低压配电网是可能的:在高压/中压变电所的中压母线上注人信号,在连接在低压电网的设备(例如电子计量设备)上接收。但是,由于以下原因,这种显然有利的情况难以实现:变压器中压侧终接线路阻抗时介人损耗很大,难以用适当功率从低压侧向中压侧发送信号;频率在20 kHz以下时噪声电平很高;配电网上一般装有电容器组(见3.1),在这频率范围内呈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LZ790142002DISTRIBUTIONAUTOMATIONUSINGDISTRIBUTIONLINECARRIERSYSTEMSPART14GENERALCONSIDERATIONSIDENTIFICATIONOFDATATRANSMISSIONPARAMETERSCONCERNINGMEDIUMANPDF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695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