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S 14958-1-2005 Human exposure to radio frequency fields from hand-held and body-moun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 Human models instrumentation and procedures – Part 1 Pro .pdf
《CNS 14958-1-2005 Human exposure to radio frequency fields from hand-held and body-moun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 Human models instrumentation and procedures – Part 1 Pro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NS 14958-1-2005 Human exposure to radio frequency fields from hand-held and body-moun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 Human models instrumentation and procedures – Part 1 Pro .pdf(9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印行年月 94 年 12 月 本標準非經本局同意不得翻印 中華民國國家標準 CNS 總號 類號 ICS 17.220.99 C6427-114958-1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印行 公布日期 修訂公布日期 94 年 12 月 5 日 年月日 (共 99 頁 )體曝露於手持式及佩載式無線裝置之射頻場體模型、儀器及程序第 1部使用時靠近耳朵之手持式裝置(頻率介於 300 MHz 3 GHz) 之比吸收率(SAR)量測程序 Human exposure to radio frequency fields from hand-held and body-mounted wireless communic
2、ation devices Human models, instrumentation, and procedures Part 1: Procedure to determine the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SAR) for hand-held devices used in close proximity to the ear (frequency range of 300 MHz to 3 GHz) 目錄 節次 頁次 1. 適用範圍 4 2. 引用標準 4 3. 用語釋義 4 4. 符號及縮寫 9 5. 量測系統之說明 11 6. S A R 評估之規定
3、17 7. 不確定度評估 27 8. 量測報告 41 附錄 A (規定 )人體模型說明 43 B (規定 )量測設備及不確定度評估之校正 (線性度、等向性及靈敏度 ) 49 C (規定 )後處理之技術及不確定度評估 63 D (規定 )SAR 量測系統驗證 68 E (參考 )實驗室比對 75 F (參考 )人體模型座標系統與待測裝置座標 系統之定義 76 G (參考 )有效偶極天線 78 H (參考 )平坦人體模型 80 I (參考 )人體模型頭部模擬組織液之配方 82 J (參考 )液體之介質特性量測及不確定度評 估 84 2 CNS 14958-1, C 6427-1 參考 93 英中對
4、照表 98 圖 1. 顯示耳朵參考點 RE 與 LE、嘴部參考點 M、參考線 N-F 及中央帶之人體模型圖 12 2. 延長箭頭之邊緣對分人體模型 (顯示用於安置設備作為 SAR 之測試面 ) 13 3. 包含 B-M 之參考平面的 SAM 截面 14 4. 顯示相關標示之人體模型側視圖 15 5. 在兩種裝置範例上之手持話 機垂直與水平參考線及參考點 A、 B 20 6. SAM 左側上無線裝置之面頰位置 21 7. SAM 左側上無線裝置之傾斜位置 22 8. 量測程序之方塊圖 24 9. 以二不同位置顯示探棒與表面垂直線之方向 26 10. 與人體模型表面有 關之平均立方體的方位與表面
5、39 A.1 附錄 A 表 A.1 所規定尺度之說明 44 A.2 右耳之平面模型 46 A.3 人體模型相關標示之側面圖 47 B.1 使用縱向矩形波導評估靈敏度 ( 轉換因素 ) 之實驗裝置 52 B.2 天線增益評估配置之說明 54 B.3 評估在模擬組織液中球體等向性偏差 之配置 57 B.4 評估在模擬組織液中球體等向性偏差之可替代配置 58 B.5 半球體等向性評估之實驗設置 11 59 B.6 偶極天線位置 ()和極化 ()之規定 11 59 B.7 參考天線軸等向性之量測 60 B.8 參考天線半球體等向 性之量測 61 C.1 三點法 64 C.2 切面法 64 C.3 平均
6、法 65 C.4 外推之平均法 65 C.5 依所測得數據 (平方 )之最小平方多項式擬合、對人體模型內部表面之 SAR 數據的外插法 66 D.1 系統檢查之配置 70 F.1 SAM 人體模型之參考座標系統範例 76 F.2 待測裝置座標系統之範例 77 G.1 參考偶極天線之機械細節 79 H.1 用以獲得 W 及 L 最小尺度之平坦人體模型配置的尺度 80 H.2 FDTD 預測 10 g 平均空間峰值之 SAR 中的不確定度,作為平坦人體模型尺度之 3 CNS 14958-1, C 6427-1 函數 (與無限遠之平坦模型相比較 ) 81 J.1 溝槽線之配置 85 J.2 內外半徑
7、分別為 a 和 b 之開端式同 軸探棒 87 J.3 TEM 傳輸線介質測試配置 60 89 表 1. 模擬組織液之介質特性 16 2. 用以評估後處理之參考 SAR 值 (W/kg) 36 3. 手持話機 SAR 量測之不確定度評估模板 40 A.1 有關人體模型外形之頭部尺度:與 弋登報告 18中第 90 百分值男性頭部比較之SAM 尺度 18 45 A.2 SAM 人體模型和 CAD 檔案設計之指引 46 B.1 溫度探棒轉換校正之不確定度分析 51 B.2 使用波導管內可解析場分布校正之不確定度模板 53 B.3 用以評估參考偶極天線增益之不確定度模板 55 B.4 使用參考天線校正之
8、不確定度模板 56 D.1 參考偶極天 線和平坦人體模型參考 SAR 值之數值 74 G.1 參考偶極天線之機械尺度 78 H.1 附錄 D 表 D.1 用以計算 SAR 值之參數 81 I.1 達到目標介質參數之建議配方 83 J.1 計算各種參考液體介質特性之參數 90 J.2 2 0時之參考液體的介質特性 91 J.3 不確定度模板及 介質常數 (r)與導電率 ()量測數值之範例 92 4 CNS 14958-1, C 6427-1 1. 適用範圍:本標準適用於與使用時極接近人體頭部及靠在人耳之裝置的輻射部位一起使用之電磁場 electromagnetic field, (EMF)的發射
9、設備,包括行動電話,無線電話等。頻率範圍為 300 MHz 至 3 GHz。 本標準之目的在於明確規定證明該設備符合其比吸收率 (SAR)限制值之量測方法。 2. 引用標準 CNS 17025 測試與校正實驗室能力一般要求【 ISO 17025 1999 年版】 ISO Guide:1995, Guide to the Express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 3. 用語釋義 下列術語與定義適用於本標準。 3.1 衰減係數 (attenuation coefficient):說明於發射源與將定點間之人頭或身體組織所產生衰減之數值因子。 3.2 平均 (暫
10、時 )吸收功率 average (temporal) absorbed power:平均時間內能量轉移之值: =21tt12avgtd)t(Ptt1P 式中, t1開始曝露之時間 (s); t2停止曝露之時間 (s); t2 t1持續曝露之時間 (s); P(t) 瞬時吸收功率 (W); avgP 平均功率 (W)。 3.3 軸之等向性 (axial isotropy):當探棒沿著主軸旋轉時 SAR 之最大偏移,此時探棒係沿著主軸曝露於參考波衝擊之方向上。 3.4 基本限制 (basic restriction):人體曝露於時變電、磁及電磁場時直接 影響健康之限制。 備考:本標準頻率範圍內,作
11、為基本限制使用之物理數量即為比吸收率 (SAR)。 3.5 邊界效應 (探棒 )boundary effect (probe):當電場探棒置於介質邊界(小於探棒尖端之直徑)時探棒靈敏度之變化。 3.6 複電容率 (complex permittivity):電通量密度在電場作用力中某一點的比率。生物組織的電容率取決於頻率。 0rED= rr式中, Dr電通量密度 (C/m2); Er電場強度 (V/m); 0 自由空間中之電容率 = 8.85410-12(F/m); r 複相對電容率:orrrrjj+= 。 3.7 傳導輸出功率 (conducted output power):與在正常操作條
12、件下之調變過程中所遭遇最低頻率之週期比較,在一段足夠長之時間間隔期間,由發射器提供至天 5 CNS 14958-1, C 6427-1 線傳輸線之平均功率。 3.8 導電率 (conductivity):介質中傳導電流密度與電場強度的比值: EJvv= 式中, Er電場強度 (V/m); Jr電流密度 (A/m2); 介質之導電率 (S/m)。 備考: 等向性介質之導電率為純量;非等向性介質之導電率則為張量,此時係指 與 Er之外積。 3.9 檢測限制值 (detection limits):低 (高 )檢測限制值定義為量測儀器的最低 (最高 )數值響應。 3.10 工作因數 (duty fa
13、ctor):脈衝波持續期間與週期性脈衝波的脈衝週期之比。 3.11 導電率 (electric conductivity):參照導電率 (conductivity)。 3.12 電場 (electric field):向量場量 ( Er)作用於任一電子 (q)時所施加的力 ( Fr): Fr= Eqr式中, Fr施力 (N); q 電荷量 (C); Er電場強度 (V/m)。 3.13 電通量密度 (電位移 )electric flux density (displacement):藉由增加電極化 Pr作用於規定點、加上電場強度與介質常數之積: PED0vvv+= 式中, Dr電通量密度 (C
14、/m2); 0 自由空間中之導電率電容率 = 8.85410-12(F/m); Er電場強度 (V/m); Pr介質之電極化 (C/m2)。 備考:為了本標準之目的,電通量密度等於電場強度和介質常數之積 EDrrr= 3.14 手持話機 (handset):使用時靠近頭部側邊之手持話機,其由音頻輸出或由耳機與話筒所組成,亦包含無線發射器及接收器。 3.15 半球體等向性 (hemispherical isotropy):當探棒沿著主軸轉動時, SAR 之最大偏移量,其中探棒曝露於自探棒前之半空間 (half space)入射之參考波,此參考波隨探棒軸線之入射角度改變。 3.16 等向性 (is
15、otropy) :參照軸之等向性 (axial isotropy) 、半球體等向性(hemispherical isotropy)、探棒等向性 (probe isotropy)。 3.17 線性誤差 (linearity error):某一定義區間上,在其量測範圍內自最接近線性之參考曲線所測量之最大偏移量。 6 CNS 14958-1, C 6427-1 3.18 損耗正切 (loss tangent):材料之複相對電容率的虛部和實部之比值。 0rrrtan= 式中, tan 損耗正切 (無尺度 ); r 複相對電容率之虛部; r 相對電容率之實部; 0 自由空間中之電容率 = 8.85410
16、-12(F/m); 角頻率 ( = 2f)(rad/s); 介質之導電率 (S/m)。 3.19 磁場 (magnetic field):磁通密度 Bv除以導磁係數 ()減去磁化強度 Mr: MBHrrr= 式中, Hr磁場強度 (A/m); Bv磁通密度 (T); 真空中之導磁常數 (導磁係數 )(H/m); Mr磁化強度 (A/m)。 備考:為了本標準之目的,在所有點上 0M =r。 3.20 磁通密度 (magnetic flux density):一質點上之向量場大小會導致一個速度vv之電荷產生作用力 ( )Fv,此作用力等於向量積 Bvrr 與該電荷之電荷量 q 之積: BvqFrr
17、r= 式中, Fr作用於質點上的向量力 (N); q 質點上之電荷量 (C); vr質點移動之速度 (m/s); Br磁通密度 (T)。 3.21 磁導係數 (magnetic permeability):純量或張量 與介質中磁場之積,等於磁通密度 Br: HBrr= 式中, Hr磁場 (A/m); 真空中之導磁常數 (導磁係數 )(H/m); Bv磁通密度 (T)。 備考:等向性介質之導磁係數為純量;非等向性介質之導磁係數為張量。 3.22 量測範圍 (measurement range):量測系統之操作間隔,其受限於較低和較高之檢測限制值。 3.23 移動式 (無線 )裝置 mobile
18、(wireless) device:就本標準而言,係指使用時接近頭部靠在耳朵上之無線通訊設備。 備考:“移動式”和“攜帶式”在 IEC 60050 標準中具有相同特性的通稱。 7 CNS 14958-1, C 6427-1 “移動式”通常指可在被移動時操作 (IEV 151-16-46);而“攜帶式”則指可為個人所攜帶 (IEV 151-16-47),“攜帶式” 通常意味著在攜帶時操作。這些定義在各種有關無線之相關法規和工 業規範中可互換使用;在某些情狀下與無線設備之種類有關,而在其 他情況下則係指無線設備之使用。 3.24 多頻帶 (無線設備 ) multi-band (wireless d
19、evice):可操作於多種頻帶之無線設備。 3.25 多模 (無線設備 ) multi-mode (wireless device):可操作多種傳輸訊號模式之無線設備,例如:類比、分時多重進接、分碼多重進接。 3.26 平均空間峰值之 SAR (peak spatial-average SAR):其特定質量之最大 SAR 平均值。 3.27 穿透深度 (penetration depth):參照集膚深度 (skin depth)。 3.28 電容率 (permittivity):參照複電容率 (complex permittivity)、相對電容率 (relative permittivity
20、)。 3.29 人體模型 (頭部 ) phantom (head):本標準中,人體模型係指外型與人類解剖結構相似之模型或塑像,且其構成材料之電性特性皆與對應之組織相似。 3.30 耳廓 (pinna; auricle):外耳之主要 軟骨突出部分,包含耳輪、耳垂與反耳輪。 3.31 功率 (power):參照平均 (暫時 )吸收功率 average (temporal) absorbed power、傳導輸出功率 (conducted output power)。 3.32 探棒等向性 (probe isotropy):電場或磁場探棒響應之程度與入射波極化之方向無關。 3.33 相對電容率 (r
21、elative permittivity):複電容率與自由空間中電容率之比值。複相對電容率: 0r=在等向性、線性有損介質中表示如下:()=+= tanj1j1jjrrrr0rrrr式中,0 自由空間中之電容率 (8.854 10-12F/m) (F/m); 複電容率 (F/m); r 複相對電容率 (F/m); r 複相對電容率之實部,亦稱為介質常數; r 複相對電容率 介質損耗指標 (dielectric loss index)之部分,以介質損耗表示; 導電率 (S/m); 角頻率 (rad/s); tan 損耗正切。 3.34 響應時間 (response time):測量設備要求在一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CNS1495812005HUMANEXPOSURETORADIOFREQUENCYFIELDSFROMHANDHELDANDBODYMOUNTEDWIRELESSCOMMUNICATIONDEVICES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634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