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S 14872-2004 Transmission systems and media digital systems and networks - Digital sections and digital line system - Access networks - Test procedures for digital subscriber lin.pdf
《CNS 14872-2004 Transmission systems and media digital systems and networks - Digital sections and digital line system - Access networks - Test procedures for digital subscriber lin.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NS 14872-2004 Transmission systems and media digital systems and networks - Digital sections and digital line system - Access networks - Test procedures for digital subscriber lin.pdf(9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印行年月 94 年 10 月 本標準非經本局同意不得翻印 中華民國國家標準 CNS 總號 類號 ICS 33.040.20 X126314872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印行 公布日期 修訂公布日期 93 年 10 月 20 日 年月日 (共 93 頁 )傳輸系統及介質、數位系統及網路 數位區段及數位線路系統接取網路 數位用戶線收發器測試程序 Transmission systems and media, digital systems snd networks Digital sections and digital line system Access networks Test proced
2、ures for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DSL) transceivers 1. 適用範圍:本標準規範數位用戶線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DSL)測試程序。這些測試程序包含在有其他服務之串音、射頻 滲入、脈衝雜訊及傳統電話服務 (Plain Old Telephone Service, POTS)之信號等存在時,測試 DSL 收發器 (DSL transceiver)之方法。本標準也規範測試 DSL 效能過程中所使用之測試迴路及屋內接線模型。其他DSL 標準可參考本標準來規範其測試程序與組態設定。但本標準並不規範其他標準之效能需求,而僅針
3、對特定標準,規定測量其效能需求之程序。 數位用戶線 (DSL)收發器之概述參見 CNS 14871數位用戶線標準之綜觀 。 2. 參考標準 1 CNS 14864數位傳輸系統數位區段及數位線路系統接取網路非對稱數位用戶線收發器。 2 ITU-T G.992.2 (1999),無分岐器之非對稱數位用戶線收發器。 3. 用語釋義 本標準定義下列術語: 3.1 下行流 (downstream, ds) 從 DSL 收發器的局端設備 (ATU-C) 到 DSL 收發器的遠端設備 (ATU-R)的方向。 3.2 上行流 (upstream, us) 從 DSL 收發器的遠端設備 (ATU-R) 到 DS
4、L 收發器的局端設備 (ATU-C)的方向。 3.3 分歧器 (splitter) 從語音頻帶信號分離高頻信號 (DSL)之濾波器。 3.4 語音頻帶 (voiceband) 位於 0 到 4K Hz 的頻帶。 3.5 語音頻帶服務 (voiceband services) POTS 和所有使用語音頻帶的數據服務。 4.縮寫 (1) ADC:類比到數位的轉換器 (Analogue-to-Digital Converter) (2) ADSL:非對稱數位用戶線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3) ATU-C:局端之非對稱 DSL 收發器單元 (ADS
5、L Transceiver Unit, Central office end) 2 CNS 14872, X 1263 (4) ATU-R:遠端之非對稱式 DSL 收發器單元 (ADSL Transceiver Unit, Remote terminal end) (5) BER:位元錯誤率 (Bit Error Rate) (6) CO:中心局 (Central Office) (7) DAC:數位到類比的轉換器 (Digital-to-Analogue Converter) (8) DMT:離散複音 (Discrete multitone) (9) DSL:數位用戶線 (Digital S
6、ubscriber Line) (10) ES:錯誤秒 (Errored Second) (11) FEXT:遠端串音 (Far-End crosstalk) (12) HDSL:高速位元速率數位用戶線路 (High bit-rate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13) kbit/s:千位元 /秒 (kilobits per second) (14) NEXT:近端串音 (Near-End crosstalk) (15) POTS:傳統電話服務 (Plain Old Telephone Service) (16) PSD:功率頻譜密度 (Power Spectral D
7、ensity) (17) QoS:服務品質 (Quality of Service) (18) RF:射頻 (Radio Frequency) (19) RFI:射頻滲入 (Radio Frequency Ingress) (20) RMS:均方根 (Root-Mean-Square) (21) RT:遠端終端機 (Remote Terminal) (22) exclusive-or; modulo-2 addition:互斥或模 2 加法 (23) xDSL:任一不同型式之 DSL (24) XT:串音 (Crosstalk) (25) xTU-C:局端之 xDSL 收發器單元 (26) x
8、TU-R:遠端之 xDSL 收發器單元 5. 測試程序與實驗設置 本標準中的方法是用於量測 DSL 系統之傳輸效能,這些實驗方法評估將下列干擾源所造成的數位誤碼減到最小的系統能力。 (1) 從其它系統而來的串音耦合; (2) 差模與共模的射頻滲入; (3) 背景雜訊; (4) 脈衝雜訊; (5) POTS 的信號。 在實驗室中模擬這些潛在的干擾損害來源,包含有測試迴路、測試裝置,干擾注入設備,以及測試系統本身。 串音和脈衝雜訊干擾信號是從實際迴路條件和測量的考慮而模擬之。測試程序是要將干擾注入測試迴路,並且同時經由誤碼測試來量測其在資訊通道上之系統效能的影響。 對串音而言,初始或參考之干擾功率
9、位準表示期望的最差狀況。假使干擾信號的功 3 CNS 14872, X 1263 率能加大而不會超過所指定的錯誤臨限,則這個系統就具有正的效能邊際。效能的邊際以 dB 來表示,是指在剛達錯誤臨限時的干擾位準和參考位準 (或 0dB)兩者間的差值。 以脈衝雜訊為例,在同樣地測試信號引入下,遞增干擾位準至錯誤臨限,並以此資訊來計算其估測之效能。因為脈衝雜訊在迴路基礎建設上的特性尚 未被完整地了解,所以評估方法是基於多個位置之量測資料。造成錯誤的脈衝之估測數目將與規定之錯誤秒 (ES)準則做比較。雖然在脈衝的測試過程中一直使用背景串音干擾,測試程序仍分別測定串音邊限及脈衝錯誤臨限。 傳統電話服務 (
10、POTS)的測量,則是使用實際電話機與局線來做一些訊號方式及警示動作,並且也要有串音干擾存在。位元錯誤率 (BER)測試器檢測 ES 或 BER 臨限值。 5.1 具分歧器之 DSL 運作 5.1.1 實驗室設置 對具有分歧器的 DSL 系統,在下行流 (downstream)通道進行效能邊際量測之設置如圖 1 所示。對具有分歧器的 DSL 系統,在上行流 (upstream)通道進行效能邊際量測之設置如圖 2 所示。測試設置允許差模及共模信號在工作鏈路上疊加,來模擬干擾滲入的情境。測試的系統由 ADSL 收發器的局端設備 (ATU-C)、 ADSL 收發器的遠端設備 (ATU-R)、及與其結
11、合的分歧器組成。這兩個收發器以測試迴 路連結在一起。串音、脈衝雜訊、射頻滲入(RFI),在下行流 (downstream) 通道測試時,需被注入在 ATU-R;而在上行流 (upstream)通道測試時,需被注入在 ATU-C。 下行流測試如圖 1 所示,從 BER 測試器之傳輸器所送出的二進制虛擬亂數資料,被接至 ATU-C 的輸入端。從 ATU-R 的下行流 (downstream)通道輸出被連接到相同或類似的位元錯誤率 (BER)測試器之接收端上。此測試裝置量測所需的 BER 或 ES。同理,在上行流的方向,也以類似的錯誤測試方式來量測特定待測系統所需的 BER 或 ES(如圖 2 所示
12、 )。 電話裝置是連接在 ATU-R 之分歧器的電話端插座上,並且把一個工作電話線電路連接在 ATU-C 之分歧器上的電話插座上。 4 CNS 14872, X 1263 圖 1 對具分歧器的下行流通道量測效能邊際之實驗室測試設置 圖 2 對具分歧器的上行流通道量測效能邊際之實驗室測試設置 測試器實質上在變壓器 T1與 T2間之雙向皆是透通的,如此才能在不論有無滲入干擾下建立正常的工作連線。 T1是一個精確的平衡 /非平衡轉換 (balance/unbalance, balun) 變壓器,這將可能存在的滲入干擾影響減到 最小。然而要注意的是,它還是無法補償因平衡不良之設施連結至本埠口而拾取滲入
13、干擾。 50ohm 的非平衡信號從 T1經由 T2傳到接收的數據機。串音、語音信號以及滲入干擾的差模部分信號放大器AM 訊號產生器 業餘無線電產生器平衡位準設定 高阻抗上行流通 道錯誤測試ATU-R 分歧器分歧器 上行流通道錯誤測試 ATU-C 局端線電路 串音雜訊之模擬脈衝雜訊之模擬衰減器衰減器100平衡50非平衡50非平衡100平衡高阻抗 高阻抗測試迴路POTS 裝置 Rcm功率放大器 平衡位準設定RcmAM 訊號產生器 業餘無線電產生器 下行流通道錯誤測試 ATU-C 分歧器 測試 迴路 局端線電路 高阻抗高阻抗分歧器下行流通道錯誤測試 ATU-R POTS 裝置 串音雜訊之模擬脈衝雜訊
14、之模擬衰減器衰減器50非平衡100平衡100平衡50非平衡高阻抗 5 CNS 14872, X 1263 都會經由高阻抗的衰減器而加之於變壓器間 50ohm 的鏈路上。 T2是一個精確的平衡 /非平衡轉換變壓器,所以它並不會在接收的數據機上產成顯著的不平衡影響。在這個埠的任何不平衡情形都是由數據機本身所產生的。 共模滲入干擾信號是經由線性功率放大器 A1及電阻 Rcm而引入到 T2的中心抽頭端。 A1功率放大器必需能產生所需的信號位準,以使在任何通道中產生任何落在帶內 (in-band)之差模互調量小於或等於 113dBm (即等效於-150dBm/Hz 跨 4.3125kHz 頻帶 )。假定
15、待測數據機有 35dB 的差模平衡,為了使在任何通道產生的差模成分距 0dbm 的共模信號小於或等於 113dBm,需要求共模互調變量在 T2的中心抽頭端為 -78dBm。在放大器輸出端的濾波可以用來達成此要求。 需包括 Rcm才可使設施之差模縱向特性能被適當模型化。這是必要地,因為這個阻抗在與待測數據機的 共模輸入阻抗結合時,就會影響到測試的結果。 Rcm的建議值為 200ohm,在此假設放大器的輸出阻抗可以被忽略,假使不能忽略,電路也可以修改 成符合的情況。同樣地,在放大器的輸出端插入任何的濾波器宜能在通帶內足夠透通以維持此阻抗。 在共模及差模信號兩者之間並不要求相位對齊 (phase a
16、lignment)。對某些數據機,特定之相位對齊可能會有助益。經測試,兩個相差 90 度的相位對齊組合,此優點可能消失。然而 這將會使測試時間增加一倍。在沒有指定相位對齊時,可以設計數據機適 用所有可能的相位對齊,正如在現場,無從假設其特定之相位對齊。 測試設備的要求特性 (1) 所有連結到測試迴路之差動雜訊耦合電路的 Thevenin 阻抗須大於4000ohm,參照 100ohm 阻抗點。 (2) 共模來源阻抗為 200ohm (3) 對在信號及干擾路徑,整個組合之電路的衰減 必須正確補償。在信號路徑達成最小損失是一優點,就如同這個平坦 損失需要從線路模型損失中被移除一樣。 (4) 測試設置
17、最少應該有 60dB 的平衡。這是較規定之 40dB 的共模與差模比優 20dB。 這個測試電路不得製造出過度的附混信號 (Spurious)落在測試信號頻帶範圍內。在 4.3125kHz 訊窗中為 -113dBm 的規格相當於 -150dBm/Hz,而且當其至少低於白雜訊位準 10dBm 時,也應該不足以使測試產生偏差。 5.1.2 串音與射頻滲入測試 串音與 RFI 測試是在評估由其他服務所造成的串音及 RFI 下 DSL 系統的效能。 5.1.2.1 串音與 RFI 注入 圖 3 所示為以串音損害為例,注入損害之一個方法。 6 CNS 14872, X 1263 圖 3 高阻抗串音注入電
18、路 校正損害位準的方法如圖 3a 所示。數據機與測試迴路都要被移開,而以 100ohm 的負載取代之。調整差模的損害,直到跨於取代接收器之 100ohm 負載兩端的電壓達到設定值。共模的位準參考 於連接在VcmOC 的 50ohm 量測儀器的讀數 (在這邊要注意的是當使用這個技術時 0dBm的定義是 223.6mVrms)。這不會構成一個雙倍的終端, 100ohm阻抗跨在 T2只會造成差模負載而己。假使這個測量使用高阻抗的儀器,這個位準將高 12dB。 宜注意在實際測試期間,因數據機之差模及共模組抗可能與供校正使用的 100ohm 及 50ohm 有很大的差異,故所顯示的位準可能會與校正位準有
19、所差異。 在數據機存在時,差模及共模的實際損害位準,將是數據機之共模及差動阻抗和測試迴路的函數。 圖 3a 校正損害電路 50非平衡 BW: 12kHz-2.208MHz 次級濾波器 到 T1與 T2間的非平衡線 50.460k0 至 120dB 每 0.5dB 一階白雜訊產生器 放大器AM 信號產生器 平衡位準設定 所模擬的脈衝雜訊衰減器50非平衡100平衡Rcm高阻抗高阻抗高阻抗業餘無線電產生器 100 100100平衡50非平衡VcmOC 所模擬的串音雜訊衰減器T1T2 7 CNS 14872, X 1263 串音測試 串音的模擬理想上宜有依第 7 節 “串音干擾源的功率頻譜密度 ”之N
20、EXT 與 FEXT 方程式所定義的功率及頻譜密度。然而可確認的是,假使產生模擬串音的方法類似於圖 3 所示,那麼它的準確性將取決於用來對白雜訊整形的濾波器設計。因此, 串音功率頻譜 (PSD)密度的計算可定義允許在每一零點對 f0有 2%的寬容,所以串音模擬的準確性應該在計算串音值之 1dB 的範圍內,計算串音時對於所有要計算的頻率要比峰值小 45dB。在使用相同校正終端下,模擬的串音總功率應在規定值的 0.5dB 範圍內。 模擬串音的 PSD 應使用如圖 3 所示之相同的校正終端以及一個可選擇的電壓表或頻寬接近 3KHz 的準確均方根表來查證。對於 DSL 及HDSL 的串音,在電路上的測
21、量應以比第 7 節中所規定值小 1.3dB 的串音值來校正,以補償使用 100ohm 終端替換 135ohm。 當指定如圖 3 中白雜訊的產生器時應該 要注意,下列因素應好好考慮: (1) 峰值振幅的機率分佈:雜訊應為高斯分佈在所有的頻段中。 (2) 峰值因數 (Crest factor):峰值因數為峰值與均方根值 (標準差 )之比,以遵循高斯分佈之雜訊的標準差 倍數標示之;要求的最小峰值因數值為 5。 (3) 頻譜:假如雜訊是使用數位方式來產 生,則序列的重覆率將影響取樣點間的相關函數以及其頻譜。 (4) 雜訊的頻寬最少應從 12kHz 到 2.208MHz。 5.1.2.1.1 TCM-I
22、SDN 環境之串音注入 為測試 ADSL 系統的傳輸效能符合 ITU-T G992.1 之附件 C 與ITU-T G992.2 之附件 C(ADSL 運作在與 TCM-ISDN DSL 共存的環境下 ),定義在第 7 節中的已校正模擬之 TCM-ISDN DSL近端串音功率頻譜密度以及 TCM-ISDN DSL 遠端串音功率頻譜密度應 以猝發模式 (burst mode)交替地注入,其規定如圖 4所示,這與 TCM-ISDN DSL 信號收發器之處理方式相同。當進行傳輸效能的測試時,圖中 x 的值是可以固定的。 規定的錯誤臨限與最小效能邊際應適用於 6 x 40 範圍內的任意 x 值。 8 C
23、NS 14872, X 1263 圖 4 TCM-ISDN DSL 串音注入方法 377 UIDSL x UI DSL 377 UIDSL(46 x) UIDSL 時段 C 時段 A 時段 C時段 C 時段 A 時段B時段 A DSL 近端串音雜訊注入 時段 B DSL 遠端串音雜訊注入 時段 C DSL 串音雜訊無注入 6 x 40 NOTE 1 UI DSL = 3.125 s800 UIDSL (= 2.5 ms)5.1.2.2 串音測試與 RFI 方法 在測試之前, DSL 單元需在所要求之串音與 RFI 干擾皆存在之環境下被調校。所模擬的串音功率及 RFI 要以適合的參考位準注入。此
24、功率位準要考慮干擾源之型態與數量的 0dB 邊際位準。例如,對於 24 干擾源 DSL NEXT 之 0dB 的邊際位準為 -52.6dBm。邊際的量測是在整個 dB 的級距中,變換要注入收發器之串音及 RFI 的功率位準,以及監視整個測試迴路之 BER 來達成。若此測試系統能工作在注入串音功率大於 0dB 的邊際位準時還能符合規定的 BER,則對於給定迴路上之給定串音及射頻滲入型式下,此測試系統具有正向邊際。若模擬串音及 RFI 再加上背景雜訊而得模擬干擾,則在邊際測試時,背景雜訊的功率位準是隨著串音與射頻滲入干擾的功率位準而增加。 要注意, RFI 的測試在調校時,業餘無線電 (Amate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CNS148722004TRANSMISSIONSYSTEMSANDMEDIADIGITALSYSTEMSANDNETWORKSDIGITALSECTIONSANDDIGITALLINESYSTEMACCESSNETWORKSTESTPROCEDURESFORDIGITALSUBSCRIBERLINPDF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634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