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S 14734-2003 Terms and definitions for printed circuits《印刷电路术语和定义》.pdf
《CNS 14734-2003 Terms and definitions for printed circuits《印刷电路术语和定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NS 14734-2003 Terms and definitions for printed circuits《印刷电路术语和定义》.pdf(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印刷電路術語和定義 印月 94 10 月 本標準非經本局同意得翻印 中華民國國家標準 CNS 總號 號 ICS 01.040.31;31.180 14734 C5274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印 公布日期 修訂公布日期 92 6 月 10 日 月日 (共 17 頁) Terms and definitions for printed circuits 1.適用範圍:本標準所術語分為概述、基材、原始底片、製造、檢驗測試等,只作一般性描述,所術語與定義並未特別與其他相關 CNS 標準相關,但涵蓋大部分印刷電板域使用之術語。 2.內容 2.1 概述 2.1.1 印刷電 (Printed circui
2、t): 此一術語平常應用至少含下三種意義: a)為一描述某特定技術之一般性術語。 b)藉由印刷及組合印刷元件、印刷線或前述之組合所得到之電,所有電形成於一預先設計好或附加之表面或共同基材之表面。 c)藉由印刷及組合印刷線和傳統元件獲得之電,所有電形成於一預先設計好或附加之表面或共同基材之表面。 2.1.2 印刷式佈線 (Printed wiring): 一種佈線技術,其中包括在電氣元件或整體電子裝置或其他部分之間構成接,其中包含屏障元件,包括基材內或結於其表面之窄傳導線,又其間所有的功能性元件是與基材分的。 2.1.3 印刷電板 (Printed board): 基材割成包含所有通孔和至少具有
3、一導電線之尺寸大小。 典型的印刷電板根據下原則再細部分: - 本身的結構 (如:單面和雙面、多層 )。 - 基材之特性 (如:硬性及軟性 )。 2.1.4 單面印刷電板 (Single-sided printed board): 印刷電板只有一面具有導電線。 2.1.5 雙面印刷電板 (Double-sided printed board): 印刷電板面皆有導電線。 2.1.6 多層印刷電板 (Multilayer printed board): 一印刷電板包含導電線層和間隔之絕緣層,其中導電線多過層以上,且導電線間依要求互相接。 2.1.7 硬性印刷電板 (Rigid printed boa
4、rd): 只使用硬性基材的印刷電板。 2.1.8 硬性單面印刷電板 (Rigid single-sided printed board): 只使用硬性基材的單面印刷電板。 2 CNS 14734, C 5274 2.1.9 硬性雙面印刷電路板 (Rigid double-sided printed board): 只使用硬性基材的雙面印刷電路板。 2.1.10 硬性多層印刷電路板 (Rigid multilayer printed board): 只使用硬性基材的多層印刷電路板。 2.1.11 軟性印刷電路板 (Flexible printed board): 只使用可撓性基材的印刷電路板。
5、可能包括部分無電氣作用之硬化物或表護層。 2.1.12 軟性單面印刷電路板 (Flexible single-sided printed board): 只使用可撓性基材的單面印刷電路板。 2.1.13 軟性雙面印刷電路板 (Flexible double-sided printed board): 只使用可撓性基材的雙面印刷電路板。 2.1.14 軟性多層印刷電路板 (Flexible multilayer printed board): 只使用可撓性基材的多層印刷電路板,軟性印刷電路板的不同區域,可能有不同的層數和不同的厚度 (具有不同的可撓性 )。 2.1.15 軟性 -硬性印刷電路板
6、(Flex-rigid printed board): 使用可撓性基材並在不同區域使用可撓性和硬性基材的組合,可撓性和硬性兩種基材皆具有導電線路,該線路正常的話會在混合區相互連結。 2.1.16 軟性 -硬性雙面印刷電路板 (Flex-rigid double-sided printed board): 兩面皆有導電線路的印刷電路板,其可撓性基材和硬性基材皆有導電線路。 2.1.17 軟性 -硬性多層印刷電路板 (Flex-rigid multilayer printed board): 軟性 -硬性印刷電路板其在可撓性基材區域或軟性 -硬性組合區域,具有多於兩導電層形成之多層印刷電路板。 2
7、.1.18 主機板 (Mother board): 一印刷電路板其上有一或多個印刷電路板組之組合與連接一般亦可稱母板或背板。 備考:在個人電腦興起後,裝有 CPU 及各種零件之母板被泛稱為主機板。 2.1.19 金屬核心印刷電路板 (Metal core printed board): 使用金屬核心基材的印刷電路板。 2.1.20 印刷電路板組裝 (Printed board assembly): 將電氣和機械元件或其他印刷電路板安裝於預定印刷電路板上,完成的所有製程,包括焊接及表層披覆等。 2.1.21 組件面 (Component side): 印刷電路板欲黏著大部分元件的那一面。 備考:
8、現有一般 SMT 印刷電路板兩面都要黏著組件,故以無組件面或焊錫面,只能稱為正面或反面。 2.1.22 焊錫面 (Solder side): 印刷電路板組件面的反面。 2.1.23 標準格 (Grid): 3 CNS 14734, C 5274 指一由兩組直交之等距直線構成之矩形網路狀格線,於印刷電路板佈線時,用來標定印刷電路板上之連接點位置,亦即提供元件設計位置。 備考:連接點必需位於標準格線交叉點上,但導體位置則與格線獨立;導體可以不需要沿著格線佈線。 2.1.24 印刷 (Printing): 製程中對線路表面所實施的油墨加工,將線路複製於表面之動作。 2.1.25 板面圖形 (Patt
9、ern): 在製程板或電路板上所形成之導體或非導體之線路圖形。板面圖形一詞亦指於相關工具、圖片、母片之板面圖形。 2.1.26 導電性板面圖形 (Conductive pattern): 印刷電路板上由導體材質形成之圖形結構。 2.1.27 非導電性板面圖形 (Non-conductive pattern): 印刷電路板由功能性非導體材質形成之結構 (如介電材質或阻劑 )。 2.1.28 導體 (Conductor): 導電性板面圖形上的單一導電路徑。 2.1.29 平貼式導體 (Flush conductor): 將所有導體線路全都壓入板材之特殊電路板,其導體表面外緣與基材外表全面貼平,又稱
10、嵌入式線路。 2.1.30 印刷式接觸 (Printed contact): 導電性板面圖形有一部分提供作為接觸系統的一部分。 2.1.31 板邊接點 (Edge board contacts): 指位於板邊的系列接觸性印刷,可用於與板邊連接器相匹配插接。 2.1.32 印刷式零件 (Printed component): 指構成印刷電路板板面圖形部分之零件 (例如:印刷式電感、電阻、電感或傳導線 )。 2.1.33 帶式零件 (Taped component): 指零件附著於連續性之捲帶。 2.1.34 文字標記,符號 (Legend): 印刷電路板上之文字符號或數字,用以指示組裝或換修零件
11、位置,例如:零件編號及元件位置等。 2.2 基材 (Base material) 2.2.1 基材: 指可以形成板面圖形於其上之絕緣材質。 材質可以是硬性或可撓性的,所謂可撓性係指 CNS (IEC249-2)所界定之軟性,如 CNS (IEC249-2)未界定為軟性,就是硬性的。 2.2.2 基材厚度 (Base material thickness): 扣除導電箔或表面鍍層材料外之材質厚度。 2.2.3 B-階段樹脂 (B-stage resin): 4 CNS 14734, C 5274 指熱固性樹脂在其化學反應的中間階段 (半聚合半硬化狀態 ),當其接觸到某種液體時材料會膨脹,且受熱時
12、會軟化,但不會完全溶解或融化。 備考:膠片在製造過程中,進行含浸處理其樹脂之膠水 (varnish)尚處於單體且被稀釋狀態,稱為 A-階段。 2.2.4 膠片 (Prepreg): 例如玻璃纖維之片狀材質,以樹脂含浸、熟化成 B-階段半固化樹脂。 2.2.5 接合片、接著層 (Bonding sheet): 具有合適黏著特性之片狀材料、膠片或其他材質,用來結合單獨層以形成一多層印刷電路板。 2.2.6 燈芯效應 (Wicking): 液體沿著基材纖維產生的毛細吸附作用。 2.2.7 披覆金屬基材 (Metal-clad base material): 單面或雙面覆蓋金屬之基材。 2.2.8 金
13、屬核心基材 (Metal core base material): 有一內層金屬片之基材。 2.2.9 導電箔 (Conductive foil): 導電性材質覆蓋在基材的一面或雙面,其意圖形成導電性板面圖形。 2.2.10 電鍍處理之表面 (Plate finish): 指披覆金屬基材在壓合移除後且無任何接續之表面處理製程,其金屬表面所呈現之表面處理狀況。 2.2.11 霧面表面處理 (Matt finish): 當原先電鍍處理之表面,接續使用機械式表面處理製程,如磨擦或曝露細小石膏漿研磨,披覆金屬基材之金屬表面所呈現之表面處理狀況。 2.3 概念 -原始底片 (Conception-art
14、work master) 2.3.1 導孔 (Through connection): 指印刷電路板上,位於相對面之導電性板面圖形間的電性連接。 2.3.2 內層連接 (Interlayer connection): 指多層印刷電路板上,不同板層之導電性板面圖形間的電性連接。 2.3.3 導通孔 (Via): 指印刷電路板上之鍍通孔,其只用於不同板層之導體間的電性互連。 2.3.4 埋通孔 (Buried via): 指印刷電路板上,未延伸至表面外層之導通孔。 2.3.5 盲 (半埋 )通孔 (Blind (semi-buried) via): 指印刷電路板上,只延伸至其中一面之導通孔。 2.
15、3.6 導孔線 (Wire through connection): 在一單孔內,使用一線作為導孔。 2.3.7 鍍通孔 (Plated-through hole): 孔壁鍍有金屬之導通孔。 5 CNS 14734, C 5274 2.3.8 無孔環通孔 (Landless hole): 無孔環之鍍通孔,一般常見只用作層間導通之通孔。 2.3.9 安裝孔 (Mounting hole): 指印刷電路板上,作為機械組裝用途或固著元件的機械孔。 2.3.10 零件孔 (Component hole): 指用以將零件端子附著至印刷電路板,及構成導電性板面圖形間連接之通孔。 2.3.11 定位孔;定位
16、凹槽 (Location hole;location notch): 製程板或印刷電路板能夠用以精確定位的通孔或凹槽。 2.3.12 露出 (穿露 )孔 (Access hole): 指多層印刷電路板內接續板上之連串通孔,所有通孔具有共同軸心,這些通孔提供擷取到多層印刷電路板中其中一層之孔環表面之方式 (參考圖 1)。 圖 1 2.3.13 餘環孔 (Clearance hole): 指導電性板面圖形上沿著多層印刷電路板之鍍通孔周圍留有一無導電材質區域,其目的在避免任何與鍍通孔的電性連接 (參考圖 2)。 圖 2 2.3.14 孔板面圖形 (Hole pattern): 指印刷電路板上所有孔之
17、排列。 2.3.15 孔環、焊墊 (Land): 導電線路的一部分,通常但不限使用於錫銲連接或零件附著。 2.3.16 板層 (Layer): 印刷電路板層,根據他們的功能性不同 (導體層,絕緣層 )和他們的位置 (內導電線路餘環孔 6 CNS 14734, C 5274 層,表層表護層 )做區分。 2.3.17 層間距 (Layer to layer spacing): 指多層印刷電路板,相鄰導電層間的絕緣材質層厚度。 2.3.18 表護層、保護層 (Coverlayer): 指印刷電路板上覆蓋包含導電性板面圖形之全部或部分表面的絕緣材質層。 2.3.19 貼護層 (Conformal co
18、ating): 指在印刷電路板或印刷電路組裝板上之電氣絕緣披覆,用以預防周圍環境條件引發之有害影響產生保護障壁。 2.3.20 十字交叉區 (Cross-hatching): 大的導電性區域為使板面與率漆有更好附著,會將其部分蝕掉,留下多條縱橫交叉之十字線。 2.3.21 跳線 (Jumper): 一電線提供印刷電路板一面上兩點間的電性連接。 2.3.22 偏向槽 (Polarizing slot): 印刷電路板板邊之槽,確保與連接器接合時正確插入和正確位置對準。 2.3.23 基準參考 (Datum reference): 指特別選定之點、線或面作為參考依據,以便在製造或檢驗過程中,能正確定
19、位板面圖形、孔或層,分別稱之為基準點、線、面 (Datum point、 line or plane)。 2.3.24 原始底片 (Artwork master): 一精確尺度之結構圖,用以生產初始生產母件,選擇之尺度需提供所需之精確度。 2.4 製造 (Manufacturing) 2.4.1 製造圖 (Manufacturing drawing): 指用來定義印刷電路板特徵之圖面,諸如 孔、槽、剖面圖、 線路及其位置、表面處理 等等。 2.4.2(底片 )照相縮減尺寸 (Photographic reduction dimension): 指原始底片製作照相時產生尺寸縮減之程度,例如兩規定
20、點間之線或距離之尺寸,所參照 1: 1 尺度之尺寸值必須明白規定。 2.4.3 正片 (Positive): 當線路是以不透明方式複製,即被稱為正片。 備考 -此名詞也常以如下之定義運用: 原始生產底片和生產底片其導體線路呈現不透明。 2.4.4 板面圖形正片 (Positive pattern): 指生產底片呈現之影像,其導電性板面圖形為不透明者。 2.4.5 負片 (Negative): 當線路是以透明方式複製,即被稱為負片。 7 CNS 14734, C 5274 備考 -此名詞也常以如下之定義運用: 原始生產底片和生產底片其導電性板面圖形呈現透明。 2.4.6 板面圖形負片 (Nega
21、tive pattern): 指生產底片之影像,其導電性板面圖形為透明者。 2.4.7 網板印刷 (Screen printing): 指一使用橡膠滾輪掃過鋼製網板,以合適的媒介將影像轉印至表 面的製程。 2.4.8 原始生產底片 (負或正片 )(Original production master (negative or positive): 指一 1: 1 尺度之板面圖形圖,其用來製造生產底片。 2.4.9 生產底片 (負或正片 )(Production master (negative or positive): 一 1: 1 尺度板面圖形圖,用來生產印刷電路板。 2.4.10 多重影
22、像生產底片 (負或正片 )(Multiple image production master (negative or positive): 指一生產底片中至少含有兩個 1: 1 尺度板面圖形圖。 2.4.11 製程板 (Panel): 指通過製程各流程之工作件。 2.4.12 複板面圖形 (Multiple pattern): 指在一片製程板中,包含兩片或更多 1: 1 尺度之板面圖形。 2.4.13 多印刷製程板 (Multiple printed panel): 指一印刷電路製程板,具有一或更多之板面圖形,製程中視為一個單體,隨後再切割。 2.4.14 減成法 (Subtractive
23、process): 將基板表面局部無用的銅箔減除掉,保留需要部分而成導電性板面圖形之製程。 2.4.15 加成法 (Additive process): 在非導體的基板表面,選擇生長導體材質,獲得導電性板面圖形之製程。 2.4.16 半加成法 (Semi-additive process): 組合無電鍍搭配電鍍或蝕刻,所獲得導電性板面圖形之製程。 2.4.17 阻劑 (Resist): 披覆用材質,用來於製造或測試時做遮蓋或保護局部區域。 2.4.18 蓋孔法 (Tenting): 使用阻劑,通常是乾膜,覆蓋鍍通孔和沿著導電性板面圖形作為抗蝕的一種生產方法。 2.4.19 微差蝕刻 (Diff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CNS147342003TERMSANDDEFINITIONSFORPRINTEDCIRCUITS 印刷电路 术语 定义 PDF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634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