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模拟试卷27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模拟试卷27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模拟试卷27及答案与解析.doc(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工程硕士( GCT)语文模拟试卷 27及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5题,每小题 2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_。 ( A)山坡 疲惫 偏颇 波涛汹涌 破釜沉舟 ( B)刻意 形骸 弹劾 言简意赅 骇人听闻 ( C)馈赠 曾孙 磨蹭 面目可憎 僧多粥少 ( D)哇噻 山寨 竞赛 敷衍塞责 塞翁失 马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_。 ( A)树阴 松弛 坐收鱼利 手屈一指 ( B)脉搏 融恰 绵里藏针 转瞬既逝 ( C)慰藉 坐落 金碧辉煌 怙恶不悛 ( D)必竟 漫骂 变本加厉 因材施教 3 下列词语
2、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_。 ( A)唾弃 绚烂 窝囊费 冷不妨 ( B)暗熟 卸装 并缔莲 辩证法 ( C)造旨 擂台 闭门羹 揪辫子 ( D)奚落 鞭策 踢皮球 翘尾巴 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_。 有人说日本汽车比德国汽车更舒适,也有人说德国汽车比日本汽车更稳重,但这 _只是个人的不同感受,购车人还是要亲自驾驶一下才能作出判断。 世界上生产维生素 C最先进的两步发酵法技术是由我国发明的,由于制药成本大大降低,迫使两个国际药业巨头 “辉瑞 ”和 “罗氏 ”也不得不 _这一技术。 如果看了时 下一些渲染情爱或暴力的小说;电影以后,就盲目地去模仿文学作品中某些人物的偏
3、激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没有足够的 _能力。 ( A)毕竟 沿用 鉴赏 ( B)毕竟 采用 鉴别 ( C)究竟 沿用 鉴别 ( D)究竟 采用 鉴赏 5 下列各句中没有 “结构混乱 ”语病的一句是 _。 ( A)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束缚下的农民也觉悟起来了 ( B)一种使命感促使我们树立起攻克 “非 典 ”的信心,为无数患者寻找一片生命的绿阴 ( C)两位律师指出,根据法庭调查的事实和东城分局刑警队及法制办出具的证明材料看,李冬是在并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就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 D)新华社发出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
4、人士也非常重视,引起了强烈反响 6 下列各句使用标点无误的一句是 _。 ( A) “好吧, ”小王停了一会说: “明天早晨我在学校门口等你。 ” ( B)人们从飞机上看到山城高楼林立;郊外梯田似锦,都禁不住 大声赞叹起来。 ( C)师范学校的学生都必须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 等公共必修课。 ( D)从这一边看那一边,岸滩,房屋,林木,全都清清楚楚,没有太湖那种开阔浩渺的感觉。 7 下列各句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_。 ( A)人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 !有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1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 B)
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C)人生一世不就是为了化短暂的事物 为永久的吗 ?要做到这一步,就须懂得如何珍视这短暂和永久 ( D)生命以其匆忙的脚步向前疾走 8 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_。 ( A) “将相和 ”的故事出自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历尽艰辛写成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 ( B)先秦散文分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前者例如左传、国语队史记,后者例如论语、庄子、吕氏春秋等 ( C)春秋左氏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的史书春秋作解释的著作 ( D) “太史公 ”、 “五柳先生 ”、 “青莲居士 ”、 “杜拾遗 ”、 “香山居士 ”分别是司马迁、陶靖节、李太白、
6、杜甫、白居易的谥号 9 白居易琵琶行的诗眼 (核心诗句 )是 _。 ( A)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 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 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D)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10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 ( A)司马迁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他的名著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历史著作的先河 ( B)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是我国现代文学大师巴金的重要作品 ( C)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悲惨世界是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的作品 ( D)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 11 赵某在火车上偷得某军人的一
7、个手提包,内装人民币 5000元及手枪 1支、子弹5发,均藏于身上。数月以后,赵某被捕,因为赵某的行为构成 _。 ( A)盗窃罪 ( B)盗窃枪支弹药罪 ( C)盗 窃罪和盗窃枪支弹药罪 ( D)盗窃罪和私藏枪支弹药罪 12 创新是指企业抓住市场潜在的盈利机会,对生产要素、生产条件和生产组织进行重新组合,以建立新的、效能更强、效率更高的生产体系的活动过程。企业创新按其所包含的内容,一般可归纳为 _。 ( A)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 ( B)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 ( C)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 ( D)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 13 一家产品单一的跨国公司在世界许多地区拥
8、有客户和分 支机构,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应考虑按 _来划分部门。 ( A)职能 ( B)产品 ( C)地区 ( D)矩阵结构 14 目前 “信息社会 ”、 “知识经济 ”等名词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接受,社会的确在快速地发生着变化。随着社会的变化,企业组织也在不断地进行变革,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从典型的 “金字塔 ”式的组织模式向组织扁平化转变,许多原有的组织层次被 “砍 ”掉了,权力开始向下移动。对于企业采取这种变革举措的缘由,理论界不断地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下四种描述,最不合适的是 _。 ( A)信息社会的主要标志是大量使用计算机,计算机替代了人,进而促使组织扁平化 ( B)传统的工业社会强调
9、稳定性和秩序,信息社会强调的是速度、快速反应和灵活性 ( C)在传统的工业社会中,设备和机器显得特别重要,信息社会中人和知识等更重要 ( D)工业社会时代市场变化速度缓慢,信息社会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15 持续不断的 “救火 ”,解决现场中出现的紧急问题,这意味着管理者应该开始着手考虑 _了。 ( A)修正控制标准 ( B)组 织更多的人员采取纠正行动 ( C)衡量实际绩效 ( D)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二、填空题( 15题,每小题 2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6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突如其来的海啸等自然灾害往往令人猝不及防,这对
10、各国政府应对复杂 _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鲁迅文章中有些 _的地方,读者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认真揣摩,才能理解。 文学作品中形象优美的语言,所 _的丰富多彩的意蕴,远远 不是简单的画面所能反映出来的。 ( A)局势 隐讳 包涵 ( B)局面 隐讳 包含 ( C)局势 隐晦 包含 ( D)局面 隐晦 包涵 17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上正确的一组词语是:优胜者 _可敬,但那 _落后而 _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 A)虽然 仍然 固然 ( B)固然 仍然 虽然 ( C)仍然 固然 虽然 ( D)固然 虽然 仍然 18 填入下列横线的
11、几句话,正确的排序应该是: 第一天到达一个小村的小旅店过夜。 _。 “鸡声茅店月 ”这句诗的意境在我的心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 月色窥窗 天将破晓时 周围死般沉静 醒来听到鸡鸣 似乎在致黎明的问候 ( A) ( B) ( C) ( D) 19 杜甫蜀相结尾表示感叹的诗句是: ( A)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B)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C)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D)塞上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20 下列诗句描写的季候,若依春、夏、秋、冬时序排列,正确的排序是 _。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寒山独过雁,暮雨晚来舟。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落
12、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 A) ( B) ( C) ( D) 21 邓拓、吴晗、廖沫沙三人合写的杂文集 为我国六十年代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文坛带来了勃勃生机。 ( A)随想录 ( B)且介亭杂文 ( C)燕山夜话 ( D)潮汐和船 22 汤显祖的四部著名剧作被誉为 “临川四梦 ”,下面不属于这 “四梦 ”的是 _。 ( A)琵琶记 ( B)南柯记 ( C)牡丹亭 ( D)邯郸记 23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是 _提出来的正确对待中外 文化遗产的基本原则。 ( A)梁启超 ( B)鲁迅 ( C)毛泽东 ( D)周恩来 24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开会,号召全世界
13、人民纪念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波兰的哥白尼、古巴的何塞 马蒂、法国的 _和中国的_。 ( A)雨果 鲁迅 ( B)雨果 屈原 ( C)拉伯雷 鲁迅 ( D)拉伯雷 屈原 25 1861年,维克多 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 “在我们眼中,中 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 !”信中的 “文明人 ”指的是_。 ( A)英国军队 ( B)法国军队 ( C)英法联军 ( D)八国联军 26 依据我国继承法规定, _不必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就可有效。 ( A)自书遗嘱 ( B)口头遗嘱 ( C)代书遗嘱 ( D)录音遗嘱 27 下列各项中, _不属于立法活动。 ( A)法
14、的制定 ( B)法的修改 ( C)法的废除 ( D)法的汇编 28 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是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个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直接结果是 _。 ( A)降低该企业产品的价格 ( B)提高该企业产品的质量 ( C)增加该企业产品的产量 ( D)扩大该企业产品的需求 29 20世纪 50年代的 “伦敦烟雾事件 ”,造成 4000余人死亡,其大气污染物质主要是 _。 ( A)煤烟、粉尘 ( B)氟氯烃 ( C)硫氧化 物 ( D)氮氧化物 30 对大城市来说,大量使用家庭轿车有利于 _。 ( A)缓解道路交通压力 ( B)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 C)城市连片发展 ( D)
15、降低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 三、阅读理解题( 20小题,每小题 2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31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问题。 松 明 陆 蠡 没有人伴我,我乃不得不踽踽踯躅在这寂寞的山中。 没有月的夜,没有星,没有光,也没有影。 没有人家的灯火,没有犬吠的声音。这里是这样的幽僻,我也暗暗吃惊了。 怎样地我游山玩水竟 31 对文中画线的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 是对 “暗暗吃惊 ”的原因的补充说明。 ( B)句 反映了一种强作镇静的窘态。 ( C)句 表明了 “我 ”倾听涧泉的目的。 ( D)句 在读的时候重音应该放在 “自己 ”上。 32 “山中精灵
16、 ”贯穿文章始终,下面对 “山中精灵 ”在文中意义、作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于 20世纪 30年代, “山中精灵 ”贯穿始终,表明作者还是有些迷信思想。 ( B)在我迷路时, “山中精灵 ”调侃揶揄,象征了反动势力对进步势力的打击镇压。 ( C)我走出山谷时, “山中精灵 ”低低的啜泣,暗示了邪恶必将灭亡,正义终将胜利。 ( D) “山中精灵 ”的反复出现,增加了 “我 ”精神 上的压力,使困难显得更大,反衬“我 ”的勇敢、坚定。 33 下面对 “我真也迷惑了 ”的原因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游山玩水忘记了日暮,迷失在黑暗中了。 ( B)可恶的 “山中精灵 ”调侃揶揄,使我
17、不能集中精力思考。 ( C)我想方设法也没有找到出路。 ( D)暗示我对理想的追求产生了动摇。 34 “我 ”从 “迷惑 ”到 “大踏步归来 ”,说明了什么道理 ?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无难事,只要有心人。 ( B)要依靠自己去战胜环境,找到光明与方向。 ( C)得意不要忘形,否则就会迷路、栽跟头。 ( D)在陌生的地方,不要一个人乱走。 35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结构紧凑、情节惊险、格调明朗的精彩游记。 ( B)文章中的 “我 ”可以理解为在黑暗艰险的环境中不屈奋斗的人。 ( C)文中散句与排比句结合,长句与短句结合,造成节奏感和运动感。 ( D
18、)文章表明探索者有时难免陷入孤独,但光明终将战胜黑暗。 36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 _,语言也是这样。 语言的变化,短时间内不容易觉察,日子长了就显出来了。 比如宋朝的朱熹,他曾给论语做过注解,可是假如当孔子正在跟颜回、子路他们谈话的时候,朱熹闯了进去,管保他们在讲什么,他是一句也听不懂的。 不光是古代的话后世的人听不懂,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地方经历着不同的变化,久而久之这个地方的人也会听不懂那个地方的话,形成许许多多方言。 36 选出填入第 句横线上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 A)发展、变化、运动 ( B)运动、发展。变化 ( C)运动、变化、发展 (
19、D)发展、运动、变化 37 本段一共四句话,对其结构分析正确的是: ( A)  ; ( B)  ; ( C)  ; ( D)  ; 38 作者在说明 “语言的变化 日子长了就显出来了 ”这一道理时,为什么要选朱熹听孔子讲话这一假设的事实为例 ?不能成为理由的一项是: ( A)朱熹生活在距孔子一千多年的南宋,是一位儒学大师。 ( B)他是一位颇有文学修养 的学者,文章作得好,评论古今作家作品也很中肯。 ( C)他被后世尊为儒学正宗,曾经给论语做过注解,是孔子思想最权威的解释者之一。 ( D)如果连他都听不懂孔子讲话,足以说明不是对儒学道理的理解水平问题。 39 文
20、章中说 “语言的变化 日子长了就显出来了 ”,又说方言是 “久而久之 ”形成的,这些揭示了语言演变怎样的规律 ?选出说得最准确的一项: ( A)说明对人或物的考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往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观察、分析。 ( B)说明要认识一个规律往往需要一代人甚至几 代人的不懈努力,急于求成是不行的。 ( C)说明语言的演变是一种渐变过程,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逐渐变化的,它有相对的稳定性。 ( D)说明对语言演变的规律的认识要静下心来,仔细观察,还要广泛收集材料,认真比较,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40 对这段文字中心意思概括的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语言和世界上万事万物一样,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21、( B)语言的变化,需要长时间的观察,才能发现。 ( C)方言的形成,也是长时间变化发展的结果。 ( D)从时间和地域两个方面 说明语言的变化与发展规律。 41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五题。 历史是无情的,也是无私的。历史无情,是因为任何人都不能阻挡历史潮流的前进;历史无私,是因为它总是一如既往地给一代代人留下宝贵的遗产和丰富的智慧。问题在于,人们如何面对历史潮流,怎样看待历史智慧。这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古往今来,许多有识之士,都懂得这些遗产和智慧对于人们从事现实的与未来的创造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而也就必然能够更好地面对历史潮流。而面向新的世纪,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入研究历史潮流
22、、历史智慧与人们的历史活动的相互关系,提高人们对于历史智慧的认识, 41 根据第一段表述的内容 ,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 人们进行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更好地 _。 ( A)懂得历史遗产和智慧 ( B)从事现实的与未来的创造 ( C)更好地面对历史潮流 ( D)提高人们对于历史智慧的认识 42 第一段中说 “这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其中 “这两者 ”指代的是: ( A)历史无情 历史潮流 ( B)历史无私 历史智慧 ( C)历史潮流 历史活动 ( D)历史潮流 历史智慧 43 文章第二段可分为: ( A)二层 ( B)三层 ( C)四层 ( D)五层 44 文章第二段着重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工程硕士 GCT 语文 模拟 27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