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中国古代教育练习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中国古代教育练习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中国古代教育练习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国古代教育练习试卷 3及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古代社会教育具有下列特点,不包括 ( ) ( A)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 B)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D)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 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的思想出自 ( ) ( A)学记 ( B)论语 ( C)大学 ( D)师说 3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这句话出自 ( ) ( A)学记 ( B)论语 ( C)五 经四书 ( D)说文解字 4 我国古代私学最早兴起于 ( ) ( A)商周 ( B)春秋战国 ( C)秦汉 ( D)隋唐 5 清代的
2、国子监生实行 ( ) ( A)积分法 ( B)五等黜法 ( C)历事制度 ( D)二等黜法 6 下列不属于西周学校 “六艺 ”教育的内容的是 ( ) ( A)射 ( B)御 ( C)诗 ( D)数 7 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 ( ) ( A)孝 ( B)礼 ( C)忠 ( D)仁 8 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 “庶 富 教 ”这一思 路的教育家是 ( ) ( A)孟子 ( B)孔子 ( C)荀子 ( D)老子 9 最早把自然科学知识纳入教学内容的学派是 ( ) ( A)儒家 ( B)道家 ( C)法家 ( D)墨家 10 提出培养 “兼士 ”的教育目的的学派是 ( ) ( A)儒家
3、 ( B)道家 ( C)墨家 ( D)法家 11 道家的教育主张是 ( ) ( A) “不言之教 ” ( B) “以法为教 ” ( C) “兴利除害 ” ( D) “化性起伪 ” 12 提出 “立五经博士 ”这一决策的统治者是 ( ) ( A)汉武 帝 ( B)秦始皇 ( C)周文王 ( D)唐太宗 13 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 ( ), ( A)王充 ( B)董仲舒 ( C)贾谊 ( D)郑玄 14 顺治年间对汉人监生实行 ( ) ( A)积分法 ( B)五等黜法 ( C)历事制度 ( D)二等黜法 15 汉代首先提出 “独尊儒术 ”思想的是 ( ) ( A)王充 ( B)董仲舒 (
4、C)贾谊 ( D)郑玄 16 颜氏家训的作者是 ( ) ( A)颜之推 ( B)颜渊 ( C)颜元 ( D)颜真卿 17 韩愈的教育思想区别于其他教育家的最显著特点是 ( ) ( A)人才思想 ( B)教学思想 ( C)师道思想 ( D) “性三品 ”思想 18 创立 “升舍 ”制度的朝代是 ( ) ( A)元代 ( B)宋代 ( C)唐代 ( D)明代 19 “书院 ”作为一种教育组织正式形成是在 ( ) ( A)唐代 ( B)宋代 ( C)元代 ( D)明代 20 白鹿洞书院揭示的制定者是 ( ) ( A)王守仁 ( B)湛若水 ( C)阮元 ( D)朱熹 21 清朝在地方官学管理上实行的
5、是 ( ) ( A)积分法 ( B)五等黜法 ( C)历事制度 ( D)二等黜法 22 颜元所办的书院是 ( ) ( A)岳麓书院 ( B)学海堂 ( C)漳南书院 ( D)东林书院 23 下列学校中,不属于清代官学所独有的是 ( ) ( A)国子学 ( B)觉罗学 ( C)八旗官学 ( D)俄罗斯馆 24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描述的是 ( ) ( A)岳麓书院 ( B)学海堂 ( C)漳南书院 ( D)东林书院 25 下列不属于黄宗羲的初步民主思想 的是 ( ) ( A)反对学校成为势力之场 ( B)学校应成为民主议政的场所 ( C)废天下之生员 ( D)
6、公其是非于学校 26 下列不属于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理学思想批判的是 ( ) ( A)批判 “存天理,灭人欲 ” ( B)批判理学家的唯心主义先验论 ( C)认为理欲不可分,反对以理杀人 ( D)主张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27 清朝设在乡镇地区最基层的一种地方官学是 ( ) ( A)社学 ( B)义学 ( C)井学 ( D)太学 28 南朝宋因国学荒废而出现的是 ( ) ( A) 文学馆 ( B)史学馆 ( C)总名馆 ( D)四馆 29 下列关于南朝宋总名馆的说法错误的是 ( ) ( A)不是纯粹的教学机构 ( B)集藏书、教学、研究三位一体 ( C)实行分科教授制度 ( D)分科不如四馆分科
7、 二、辨析题 30 我们现代的学历教育根源于 “学而优则仕 ”思想。 三、简答题 31 简要说明 “朱子读书法 ”。 32 简述早期启蒙教育思想并简单评价。 四、论述题 33 分析师说对当前师德培养的历史启示。 34 论述颜元对理学的批判及其实学思想。 中国古 代教育练习试卷 3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特征。 【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 2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出自论语。 【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 3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出自学记。 【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 4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8、私学兴起的时间是春秋战国时期。 【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 5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考查清代监生的管理制度。 【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 6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六艺 ”不包括诗。 【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 7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仁 ”。 【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 8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这是论语 .子路中记载的孔子的观点。 【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 9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墨家是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探讨自然科学的学派。 【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 10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墨家的思想核心是 “
9、兼爱 ”,培养 “兼士 ”。 【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 11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道家是行 “无为之教 ”。 【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 12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汉武帝最早设置 “五经博士 ”,标志 “太学 ”建立。 【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 13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董仲舒的代表作对贤良策。 【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 14 【正确答案】 B 【试 题解析】 考查清代对汉人监生实行的管理制度。 【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 15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董仲舒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 16 【正确答案】 A
10、【试题解析】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 17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要了解韩愈的代表作师说,及他的思想精华 “卫道 ”。 【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 18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考查宋代王安石变法的 “三 舍法 ”。 【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 19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书院最早萌芽于唐朝,出现并兴盛于宋代。 【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 20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 【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 21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五等黜法是清朝在地方学实行的管理措施,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校质量。 【
11、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 22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清初颜元创办漳南书院,所立规模 与理学家的书院有所不同,表现了一定的特色,虽然因受水灾未能维持,但在教育史上有一定意义。 【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 23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国子学在清代已废除。 【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 24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 25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此项属于顾炎武反对八股取士的言论。 【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 26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此项不属于批判的范围。 【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 27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清朝设在乡镇地区
12、最基层的一种地方官学是社学。 【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 28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南朝宋因国学荒废而出现的是总名馆。 【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 29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此项正好相反,总名馆的分科要好于四馆的。 【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 二、辨析题 30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子夏说: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论语 .子张 )比较准确地概括了孔子的教育目的主张,历来对这句话的解释存在分歧,但基本含义应该是把官职与学习紧密相连。有官职的人应该是受过教育并继续学习的人;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得到一定的官职,教育就是培养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这一主张提出主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中国古代 教育 练习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