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11680-2017 智能电能表软件可靠性技术规范.pdf
《Q GDW 11680-2017 智能电能表软件可靠性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 GDW 11680-2017 智能电能表软件可靠性技术规范.pdf(4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29.240 Q/GDW 国 家 电 网 公 司 企 业 标 准 Q/GDW 11680 2017 智能电能表软件可靠性技术规范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software reliability for smart electricity meters 2018 - 01 - 18 发布 2018 - 01 - 18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 发布 Q/GDW 116802017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缩略语 . 2 5 可靠性要求 . 2 6 检测项目及要求 . 8 附录
2、A(资料性附录) C语言编码规则 11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圈复杂度计算 . 32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数据重要等级 . 33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时钟数据非法判断原则 . 34 编制说明 . 35 Q/GDW 116802017 II 前 言 为规范智能电能表软件设计,提高电能表软件可靠性,减少由电能表软件缺陷导致的采集系统现场故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 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宁夏电力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国 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
3、公司、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吕英杰、 刘鹰、 杜蜀薇、杜新纲、葛得辉、赵兵、彭楚宁、周晖、翟峰、付义伦、梁晓兵、 李保丰、 孔令达、 徐英辉、章欣、孙志强、 岑炜、曹永峰、徐文静、许斌、张庚、韩文博、卢艳、袁泉、冯占成、任博、杨全 萍、周琪、徐萌、祝恩国、李冀、袁瑞铭、巨汉基、王玮、李伟、马晓奇、李丹、高琛、钟小强、秦楠、邵淮岭、侯慧娟、王雍、刘华、徐永进、曹宏宇、赵宇东、叶强、张颖琦、陶鹏、夏桦裕、 王晨丞。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 Q/GDW 11680
4、2017 1 智能电能表软件可靠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智能电能表(以下简称“电能表”)软件的编程要求、可靠性要求以及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符合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能表系列标准的智能电能表的软件设计、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457 2006 软件工程术语 GB/T 16649.4 2010 识别卡 集成电路卡 第 4部分:用于交换的结构、安全和命令 Q/GDW 1354 2013 智能电能表功能规范 Q/GD
5、W 1365 2013 智能电能表信息交换安全认证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11457 2006、 Q/GDW 1354 2013和 Q/GDW 1365 2013界定的以及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圈复杂度 cyclomatic complexity 一种代码复杂度的衡量标准,用来衡量一个模块判定结构的复杂程度,数量上表现为独立线性路径条数,即合 理的预防错误所需测试的最少路径条数。 3.2 码距 code distance 两组编码之间不同位的个数称为这两组编码的码距。 3.3 同步 synchronous 保证同一数据在不同存储区域数据相同的操作。 3.4 测试用
6、例 test case 为某个特殊目的编制的一组测试输入、执行条件以及预期结果的集合。 Q/GDW 116802017 2 3.5 非易失性存储器 nonvolatile memory 断电后仍能保证存储数据不丢失的存储器,如 EEPROM、 FLASH以及 ESAM等。 4 缩略语 下列 缩略语 适用于本文件。 MCU: 微控制单元 ( Micro Controller Unit) RAM: 随机存取存储 器( Random Access Memory) APDU: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 ( Application Protocol Data Unit) ESAM:嵌入式安全存取模块 ( Emb
7、edded Security Access Module) 5 可靠性要求 5.1 编程语言 5.1.1 C语言 使用 C语言编程 ,应遵循附录 A的要求。 5.1.2 其它语言 其它语言暂不作要求。 5.2 一般要求 5.2.1 圈复杂度 应满足如下要求: a) 软件模块的平均圈复杂度应不大于 10; b) 软件模块的最大圈复杂度应不大于 80; c) 软件模 块的圈复杂度大于 10但不大于 40的比例应不大于 30%,大于 40 的比例应不大于 10%; d) 圈复杂度计算公式见附录 B。 5.2.2 保护机制 应满足如下要求: a) 若中断服务程序和主程序共用同一全局变量或硬件外设等全局
8、共享资源时,应有互锁保护机制; b) 若不同优先级中断服务程序存在嵌套,并共用同一全局变量或硬件外设等全局共享资源时,应有互锁保护机制; c) 函数或子程序中不宜有递归和重入,若存在重入,应做相应保护措施。 5.3 数据存储、备份与校验 应满足如下要求: a) 数据根据重要级别分为 A、 B、 C、 D四类等级,见附录 C; b) A、 B、 C类数据应保存于 非易失性存储器,应有校验码用于数据正确性检测,校验算法不应仅使用单字节校验和方式; Q/GDW 116802017 3 c) A、 B类数据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应有备份,宜具有纠错功能; d) 不应使用受损且未恢复的数据。 5.4 费率、
9、阶梯、时段处理 5.4.1 费率查询操作 应满足如下要求: a) 查询费率时,应按附录 D原则判断时钟是否异常; b) 使用节假日、周休日、时区表、时段表时,应判断参数合法性。 5.4.2 阶梯查询操作 应满足如下要求: a) 查询阶梯时,应按附录 D原则判断时钟是否异常; b) 查询阶梯时,应进行参数的合法性判断。 5.4.3 时区表、时段表、费率表、阶梯表切换操作 应满足如下要求: a) 时区表、 时段表、费率表、阶梯表切换前,应按附录 D原则判断时钟是否异常。当时钟数据异常且不能恢复时,上报错误,不切换; b) 时区表、时段表、费率表、阶梯表切换前,应判断参数合法性。若出错无法恢复时,上
10、报错误,不切换。 5.5 电能量计算处理 5.5.1 数脉冲方式 应满足如下要求: a) 在施加的功率方向固定的情况下,电表应在 3秒内确定脉冲的电能量方向; b) 电能量或者脉冲累加前应确认待修改数据的有效性; c) 电能量累加前应判断脉冲常数的正确性; d) 脉冲累计时应检查费率号的正确性。 5.5.2 读能量寄存器方式 应满足如下要求: a) 读能量寄存器周期不宜大于 3秒; b) 每次电 能量累加应判断电能量方向; c) 电能量累加前应确认待修改数据的有效性; d) 电能量累加前应判断脉冲常数的正确性; e) 电 能 量累计时应检查费率号的正确性。 5.6 非易失存储器处理 应满足如下
11、要求: a) 存储器写入次数不能超过全温度范围的最低擦写次数; b) 存储器写操作的处理,宜有防止子程序非法调用造成数据被破坏的机制; c) 写入数据不应超出定义的存储边界。 5.7 程序存储器处理 Q/GDW 116802017 4 5.7.1 未用程序存储器单元的处理 未用程序存储器单元应填充不引起程序或 MCU异常的数据,如单字节空操作指令。 5.7.2 未用中断处理 应满足如下要求: a) 关闭未用中断,同时对寄存器采用定 时校验,定时校验的时间不大于 60 分钟; b) 未用的中断,其中断向量应指向确定的位置,中断服务程序应采用不会引起异常运行的操作。 5.8 看门狗处理 合理设计看
12、门狗复位时间和喂狗位置,确保系统能正常运行。 5.9 本地费控智能电能表扣费 应满足如下要求: a) 扣费前 应 先验证当前阶梯值、费率号、费率电价、阶梯电价的正确性; b) 扣钱包文件宜使用带校验和扣费 APDU命令; c) 未使用带校验和的扣费命令,应有确认机制。 5.10 通信处理 5.10.1 外部通讯 应满足如下要求: a) 各通道收发缓存及状态机应保证互不干扰; b) 接收缓存应避免越界造成数据错误; c) 应有通讯相关寄存 器及状态机工作状态监视功能,出现异常能及时恢复; d) 正常供电下,模块通讯接口连续空闲超过 36小时后应有定时复位机制,防止模块死机。 5.10.2 MCU
13、与外设通讯 应满足如下要求: a) 应定时监视通讯接口寄存器配置,出错后能自动恢复; b) 通信数据宜使用硬件校验机制; c) 同一总线上有多器件时,应避免多器件相互干扰。 5.11 ESAM的处理 应满足如下要求: a) 应严格遵循 ESAM 接口的时序和要求。 MCU 与 ESAM 的操作流程应严格按照 智能电能表系列标准的 相关规定执行; b) 若连续多次软复位 ESAM均出错时,应对 ESAM进行硬复位处理; c) ESAM 异 常无法恢复的情况下,除 ESAM 对应的功能外,其它功能应正常运行,同时上报 ESAM故障。 5.12 上电处理 5.12.1 初始化操作 应满足如下要求:
14、Q/GDW 116802017 5 a) 当上电初始化程序有不同执行路径时,程序进入各路经分支的条件编码应具有适当的码距,提高抗干扰能力,防止进入错误路径; b) 当初始化程序具有初次上电初始化路径时,初次上电初始化程序应有保护措施,确保在非初次上电时程序不进入该路径执行。 5.12.2 对 RAM的操作 应满足如下要求: a) 应对存储在 RAM中的 A、 B、 C类数据以及保证程序正确执行的运行数据等进行正确性检验; b) 当 RAM中的数据被破坏,相关数据应能 够从非易失性存储中恢复。 5.12.3 对计量芯片的操作 应使用正确的校表参数重新设置计量芯片的校表寄存器、控制寄存器。 5.1
15、2.4 对时钟芯片的操作 应判断时钟数据的正确性。 5.13 正常供电时处理 5.13.1 电能量存储处理 5.13.1.1 电能量存储 应满足如下要求: a) 电能量应定时或定量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b) 单相表存储间隔应不大于 1kWh; c) 三相表存储间隔见表 1。 表 1 三相表存储间隔 准确度等级 最大存储电能量间隔 (kWh/kvarh) 1 1(直接式接入) 0.1(经互感器接入)(增加答疑,变比、存储间隔的考虑) 0.5S 0.01(经互感器接入) 0.2S 0.01(经互感器接入) 5.13.1.2 电能量数据备份 应满足如下要求: a) 电能量数据应有备份机制; b)
16、 电能量数据应有检查和纠错机制。 5.13.2 同步策略 5.13.2.1 RAM和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同步 应满足如下要求: a) 若 RAM区 A、 B、 C 类数据异常时,应具有从非易失性存储器恢复机制,恢复前应确认数据源的有效性; b) RAM中保存的 A、 B类数据在使用前 ,应先验证 RAM区数据的正确性。如果不正确应从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进行恢复,恢复后再使用; Q/GDW 116802017 6 c) 修改 RAM 中保存的 A、 B 类数据时,如果待修改数据仅是受保护数据的局部时,应先验证 RAM区数据的正确性。如果 不正确应从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进行恢复,恢复后再修改; d) 带备份的
17、数据,在同步非易失性存储器时,应更新主存储区和备份区; e) 本地费控智能电能表电能量、扣费数据应同时同步; f) RAM中电能量数据在显示、被通信读出前,如果发生了改变,应先同步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5.13.2.2 费控相关的同步 应满足如下要求: a) RAM 中的扣费信息应定时或定量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且对应电能量数据应同时同步; b) 剩余金额不应出现回退; c) 当更新 ESAM剩余金额后, RAM、非易失性存储器和 ESAM中剩余金额应保持一致。 5.13.3 时钟芯片操作 5.13.3.1 异常值剔除 程序应能剔 除附录 D.3、 D.4所列出的异常值,在 5分钟内恢复时钟
18、到正常值。若时钟在出现异常值后的 60分钟内连续 3次恢复不成功,应上报时钟故障。 5.13.3.2 中断 源 异常检测 当使用了时钟芯片提供的中断信号作为中断源,应能够在三个中断周期内判断出中断异常,并能恢复正常中断。异常包括时钟芯片中断异常或 MCU接收相应中断的机构异常。 5.13.3.3 控制、状态和参数寄存器异常检测 程序应监测时钟芯片的参数寄存器、状态寄存器以及控制字寄存器,当发现参数值与设置不符时,应能在在 5分钟内恢复到正确参数值。不宜无条件重新写入控制字寄存器。 5.13.3.4 温度补偿 当时钟芯 片的温度补偿需要 MCU参与时,应对输入到时钟芯片的温度补偿参数进行合法性检
19、测, 避免错误的补偿参数写入导致时钟误差增大。 5.13.4 计量芯片操作 5.13.4.1 数脉冲计量 应满足如下要求: a) 有效脉冲宽度:最小脉冲宽度 30ms 5ms,最大脉冲宽度 80ms 16ms; b) 正常供电运行时,应检测脉冲有效性,不应丢掉一个有效脉冲 、不应 多计一个无效脉冲。 5.13.4.2 读寄存器计量 应满足如下要求: a) 程序应能发现和剔除计量芯片中能量寄存器中偶发的异常值 ,且能量寄存器的偶发异常值被剔除后 ,不影响随后的计量; b) 电能量采用读累加方式计量时,程序不应采用能量寄存器 的值直接刷新 RAM 中相应电能量存储区的方式; c) 采取读后清零寄存
20、器方式读取能量寄存器时,程序应有数据传输可靠性确认机制; d) 采取读后不清零寄存器方式, 应注意计量芯片能量寄存器的溢出,溢出后电能量应能正常累加; e) 电能量不宜使用读累加的方式计量。 5.13.4.3 计量芯片控制寄存器监测 应适时检测控制寄存器,当控制寄存器发生变化时,应能在 60秒内恢复正确值。 Q/GDW 116802017 7 5.13.4.4 计量芯片校表参数寄存器监测 应适时检测计量芯片的校表参数寄存器,当校表参数寄存器发生变化时,应能在 60 秒内恢复正确值。 5.13.4.5 计量芯片写保护 若计量芯片具有写保护功能,在修改校表 参数后,应使计量芯片处于写保护状态。 5
21、.14 掉电处理 应满足如下要求: a) 应将 RAM中的 A、 B、 C类未保存的数据保存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b) 用于上电恢复的重要数据,在掉电保存时宜用单独存储区存储。 5.15 故障处理 5.15.1 计量芯片故障处理 应满足如下要求: a) 当前计量芯片的校表参数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校表参数同时损坏,且无法重置计量芯片时,应记录时间和上报错误,并按校表缺省值重置计量芯片的校表寄存器。在此故障下,液晶显示按故障前的电能量值显示、本地费控智能电能表不扣费、形成从故障时间开始到换表前累计的电能量的事件记录,且不应覆 盖故障前的电能量值; b) 当计量芯片故障或 MCU 与计量芯片通信故障致
22、使无法重置校表参数时或无法读取计量寄存器值时,应停止计量、记录时间、上报错误,形成事件记录。 5.15.2 费率和阶梯故障处理 应满足如下要求: a) 节假日、周休日时段表损坏且不能恢复时, 形成事件记录并上报 ,等待参数重设,在参数重设前,不作节假日、周休日处理; b) 当时钟数据异常导致不能确定当前费率号时, 形成事件记录并上报 ,等待时间重设,在时间恢复正常前, 费率号不变 ; c) 当时区表数据异常无法确定费率号时, 形成事件记录并上报 ,等待时区表重设,在时区表恢复正常前, 时段表号 不变 ; d) 当时段表数据异常无法确定费率号时, 形成事件记录并上报 ,等待时段表重设,在时段表恢
23、复正常前, 费率号不变 ; e) 当阶梯参数异常不能得到阶梯值时, 形成事件记录并上报 ,等待重设,在数据恢复正常前,本地费控智能电能表不应扣 减 阶梯 电 价。 5.15.3 费控参数数据恢复 应满足如下要求: a) RAM区扣费信息数据异常,非易失性存储器扣费信息数据正常,应以非易失性存储器中为准恢复 RAM区数据; b) RAM区剩余金额数据异常,非易失性存储器剩余金额数据异常,应以 ESAM 中数据为准恢复 RAM区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数据; c) RAM区剩余金额数据正常, 非易失性存储器剩余金额数据正常,但不满足 RAM区非易失性存储器 ESAM要求, 应以剩余金额小的为准同步三个存
24、储位置的数据 。 Q/GDW 116802017 8 6 检测项目及要求 6.1 重要数据备份试验 根据提供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分配方案,验证 A、 B类数据应符合 5.3的要求。 6.2 重要数据损坏与恢复试验 试验在下列条件下进行: a) 被测对象正常供电; b) 改变 A、 B、 C类数据主存储区、备份数据区的数据; c) 试验中,软件应符合 5.3d要求。 6.3 费率、阶梯、时段处理试验 试验在下列条件下进行: a) 被测对象正常供电; b) 修改费率、阶梯、时段以及时钟等参数; c) 试验中,软件 应符合 5.4的要求。 6.4 电能量方向判定时间试验 (数 脉冲方式) 试验在下列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4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QGDW116802017 智能 电能表 软件 可靠性 技术规范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