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10166.7-2017 《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 1 部分 110(66)kV 架空输电线路》.pdf
《Q GDW 10166.7-2017 《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 1 部分 110(66)kV 架空输电线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 GDW 10166.7-2017 《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 1 部分 110(66)kV 架空输电线路》.pdf(2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29.240 Q/GDW 国 家 电 网 公 司 企 业 标 准 Q/GDW 10166.1 2017 代替 Q/GDW 166.1 2010 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 1 部分: 110(66)kV 架空输电线路 Code of content profundity for preliminary design fo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projectsPart 1:110(66)kV overhead power transmission line 2018 - 02 - 12 发布 2018 - 02 - 12 实施 国家电
2、网公司 发布 Q/GDW 10166.72017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术语和定义 . 1 3 总则 . 1 4 总的部分 . 2 5 线路路径 . 5 6 气象条件 . 6 7 导线和地线 . 7 8 绝缘配合 . 7 9 防雷和接地 . 8 10 绝缘子串和金具 8 11 导地线换位及换相 9 12 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 距离 9 13 杆塔和基础 9 14 与本工程有关的其它线路改造 . 10 15 停电过渡方案 . 11 16 在线监测 . 11 17 对电信线路、无线电台站和油气管线的影响及其防护 . 11 18 环境保护 . 11 19 劳动安全 . 1
3、1 20 运行维护 . 12 21 主要设备材料表 . 12 22 特殊施工方案 . 12 23 专题报告 . 12 24 图纸 . 14 25 计算项目及其 深度要求 . 14 26 概算部分 . 16 27 附件 . 18 编制说明 . 19 Q/GDW 10166.12017 II 前 言 为贯彻落实公司 “ 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 ” 的要求,规范工程设计工作,提高设计能力,全面推广应用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建设成果,推进基建新技术应用,适应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要求,制定本部分。 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标准分为 13个部分: 第 1部分: 110( 66) k
4、V架空输电线路; 第 2部分: 110( 66) kV变电站; 第 3部分:电力电缆线路; 第 4部分:电力系统光纤通信; 第 5部分:征地 拆迁及重要跨越补充规定 ; 第 6部分: 220kV架 空输电线路; 第 7部分: 330kV1100kV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 第 8部分: 220kV变电站 ; 第 9部分: 330kV750kV变电站; 第 10部分: 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站; 第 11部分: 电动汽车电池配送中心 ; 第 12部分: 电动汽车电池配送站; 第 13部分: 高压直流换流站。 本部分为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标准的第 1部分。 本部分代替 Q/GDW166.1-201
5、0,与 Q/GDW 166.1 2010相比,主要技术性差异如下: 全面修订了 “杆塔和基础”、“ 特殊施工方案 ”等部分 ; 增加了 “术语和定义”、“ 导线换位 及换相 ” 、“机械化施工专题报告” 等章节 ; 删除了 “规范性引用文件 ”章节 。 本部分由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提出并解释。 本部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 国网 经济技术研究院 有限公司 ,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 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辽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 。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李显鑫 、 刘垚 、 张子引 、 李奥森 、 李
6、本良 、 张欢 、 卢飞 、 殷鹏 、 庾思黎 、 孙炎 、 刘泉、 余亮 、 张学礼 、 李伟 、 李志鹏 、 张 亚富 、 陈凯 、 杨继业、史哲、马强、于大勇、丛培元 、 吴铎 、 吴金霖 、 路晓明 、 崔贤成 、 陈曦 、 任泽久 、 罗铁镇 、 孙威 、 姚成 、 李宁 、 马军 。 本部分 2009年 12月 首次发布, 2010年 12月 第一次修订, 2017年 8月 第二次修订。 本部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 Q/GDW 10166.72017 1 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 1 部分: 110(66)kV 架空输电线路 1 范围 本部分
7、规定了 110( 66) kV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新建 110( 66) kV架空输电线路(以下简称线路)工程的初步 设计,技术改造线路 工程 可参照执行。 大跨越 参照 220kV架空 输电 线路初步设计内容 深度规定 中相关章节执行。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三跨 crossing high-speed railway, highway and important transmission line 跨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重要输电通道 的架空输电线路区段 。 2.2 三通一标 general design, ge
8、neral equipment, general construction cost and standard process 通用设计、通用设备、通用造价、标准工艺。 2.3 两型三新一化 resource-conser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new technique,new material and new process, industrialization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工业化。 2.4 造价控制线 cost control line 用于评价工程投资合理性、方案技术经济指标先进性的宏观管理标尺。 3 总则 3.
9、1 应遵守的规定 3.1.1 国家各项技术方针、政策、法规, 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以及上级部门对工程建设的要求 。 3.1.2 国家及其有关部门颁发的设计文件编制和审批办法的规定 。 3.1.3 “ 三通一标 ” 和 “ 两型三新 一化” 建设原则。 Q/GDW 10166.12017 2 3.1.4 城乡规划、建设用地、水土保持、环境保护、防震减灾、地质灾害、压覆矿产、文物保护及劳动安全卫生等相关要求。 3.2 初步设计文件内容 3.2.1 初步设计文件 线路初步设计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 a) 设计说明书及图纸; b) 专题报告 (必要时) ; c) 概算书; d) 勘测报告(水文气象、岩
10、土工程等报告)。 3.2.2 初步设计说明书 初步设计说明书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 a) 总的部分; b) 线路路径; c) 气象条件; d) 导线和地线 ; e) 绝缘配合; f) 防雷和接地; g) 绝缘子串和金具; h) 导地线换位及换相; i) 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 j) 杆塔 和 基础; k) 倒停电方案 (必要时); l) 与本工程有关的改造工程 (必要时) ; m) 在线监测; n) 对电信线路 、 无线电台站 和油气管线 的影响及其防护; o) 环境保护 ; p) 劳动安全; q) 运行维护; r) 主要设备材料表 ; s) 附件 。 3.3 内容深度的基本要求 3.3.1
11、对 路径等 重要技术方案应进行多方案综合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 3.3.2 当采用 现行的通用设计时,相应部分 可适当简化。 3.3.3 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在相关章节论述抵御自然灾害 的措施 (防闪络、防舞动、防强风倒塔等)。 3.3.4 设计文件齐全,计算准确,文字说明清楚,图纸清晰、正确。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初步设计文件可分册出版。 3.3.5 本标准未能涉及的问题,可 结合工程具体情况 协商确定 。 4 总的部分 Q/GDW 10166.72017 3 4.1 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如下: a) 政府和 上级 有关部门 批准 、核准 的工程 文件 ; b) 可行性研
12、究报告及评审文件; c) 设计中标通知书或委托文件; d) 工程设计有关的规程、规范 ; e) 工程环评等 必要的 支持性文件 。 4.2 工程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 工程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 a) 线路起止点、额定电压、输送功率、线路长度和回路数 (是否同 塔 、同杆 并架) 、 导 地 线型号 、 中间落点及引接方式; b) 线路的本体设计 、 线路影响范围内的电信线路 和 无线电台(站) 的 干扰与危险影响的保护设计 以及运行维护的辅助设施等; c) 线路走廊清理设计; d) 工程概算 。 4.3 接入系统概况及建设期限 接入系统概况及建设期限应包括以下内容: a) 接入系统概
13、况(简述必要性和建设规模); b) 两端发电厂或变电站进出线规模 以及 T 接点 、 接点 概况 ; c) 建设期限。 4.4 对可研评审意见的执行情况 说明是否执行了可研评审意见,未执行的部分应说明原因。 4.5 主要技术经济特性 4.5.1 应说明 线路路径长度、曲折系数、杆塔数量(直线塔、转角塔等) 。 4.5.2 应说明 沿线 海拔高度 、 地形地貌 分布 和交通概况 。 4.5.3 走廊通道清理情况 : a) 厂矿企业拆迁数量,跨越民房户数,民房拆迁面积及结构类型,三线(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线)拆迁数量, 其它拆迁数量; b) 林区主要树种,林地属性, 连续 跨越林区长度及砍伐量等;
14、 c) 涉及补偿费用较高的项目情况说明(资金、协议内容)。 4.5.4 主要造价表 见表 1。 Q/GDW 10166.12017 4 表 1 主要造价 表 项 目 造 价 可研 (万元) 初设 (万元) 初设 -可研 (万元) 初设单位造价 (万元 /km) 一般线路本体工程投资 大跨越本体工程投资 辅助设施工程投资 场 地征用及清理费 静态投资 动态投资 4.5.5 主要工程量单公里指标 见表 2。 表 2 主要工程量单公里指标 项目名称 导线 地线 金具 接地钢材 绝缘子 塔材 基础钢材 混凝土量 土石方量 单位 t/km t/km t/km t/km 片 /km t/km t/km m
15、3/km m3/km 本工程 通用造价 说明: 绝缘子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分类统计。 4.6 造价分析 4.6.1 与 造价控制线、通用造价 指标定量对比分析, 说明工程量与造价的合理性。 4.6.2 与可研指标对比分析,说明 工程量增减情况。若 初步设计 概算超可研 估算 ,应进行专项分析。 4.7 通用设计应用情况 4.7.1 杆塔通用设计应用情况说明, 包括线路总塔数、采用杆塔通用设计的模块及塔数、未采用通用设计的塔数等。若工程未采用杆塔通用设计应说明原因,并说明是否按照杆塔通用设计原则进行设计。 4.7.2 金具通用设计应用情况说明, 包括 线路总串数 、采用金具通用设计的串数量,未采用通
16、用设计的串数量等。若工程未采用金具通用设计应说明原因,并说明是否按照金具通用设计原则进行设计。 4.7.3 通用设计应用情况见表 3。 表中模块编号应对照最新发布的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成果(输变电工程 通用设计、通用设备)应用目录进行选取。 表 3 通用设计应用情况 工程概况 电压等级 架设 回路数 线路长度( km) 导线型号 气象条件(风速 /覆冰) 地形条件 Q/GDW 10166.72017 5 表 3 (续) 杆塔总数(基) 杆塔设计 通用设计模块编号 塔型模块应用数量 自行编制塔型模块应用数 其他(以大代小等情况) 金具设计 通用设计金具串型应用数量 自行编制金具串型应用数 单个工程
17、金具通用设计应用率 4.8 “两型三新一化”应用情况 参照国家电 网公司“两型三新一化”工程设计建设的原则,说明线路规划、路径选择、电气部分、杆塔、基础等内容的应用情况。 4.9 工程基建新技术应用情况 说明 工程基建新技术的应用情况 , 包括使用新技术的编号 、 类型 、 简要介绍 及应用分值等 。 4.10 标准工艺应用情况 说明工程标准工艺的应用情况,包括使用标准工艺 的编号,名词 及应用 部位 等。 5 线路路径 5.1 变电站进出线布置 应说明 变电站本期和远期间隔排列,进出线终端塔布置和方向;与已有和拟建线路相互关系,远近期过渡方案 。 5.2 线路路径方案 5.2.1 路径复杂或
18、拆迁量较大的工程应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进行路径方案优化 选线 。 5.2.2 路径方案 应满足 与 铁路、 高速 公路、机场、雷达、电台、军事设施、油气 设施 、 油库 、 民用爆破器材仓库、采石场、烟花爆竹工厂等各类障碍物之间的安全距离 要求或相关 协议要求。 5.2.3 路径方案应结合林区、重 冰区、舞动区、微地形微气象区等因素进行优化调整。 5.2.4 详细描述各路径方案,包括线路走向、行政区、 沿线 海拔高程、 地形、地质、水文、交通运输条件、林区、重覆冰地段、舞动区范围及等级、主要河流、城镇规划、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 、 其它重要设施及重要交叉跨越等 。 5.2.5 涉及 接、
19、改接、 T 接等线路,应对接点、改接点、 T 接点情况和方案进 行描述 。 5.2.6 各 路径方案 技术经济比较 和论证结果 。 5.2.7 路径推荐方案 简要说明 ,包括行政区、地形比例、林区长度及重要交叉跨越等。 5.2.8 列表说明沿线主要单位协议情况。 5.3 走廊清理 Q/GDW 10166.12017 6 5.3.1 说明线路走廊清理原则(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环评报告和批复、规程规范的要求以及业主单位、地方政府部门的 要求) 。 5.3.2 对线路经过走廊清理费用较高的地区,宜采用卫片、航片、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手段,对走廊清理工程量进行分类统计。 5.3.3 走廊清
20、理 应包括以下 内容 : a) 应说明 拟 拆迁 或跨越 的房屋情况 , 包括建筑物的属性、规模、结构分类 ; b) 拆除或 迁移 “ 三线 ” 的情 况 说明 ; c) 林区主要树种自然生长高度 , 连续 跨越林区长度及砍伐量等 ; d) 拟拆迁、压覆厂矿的类型、所属单位、规模、数量 ; e) 拟 拆除或 迁移改造道路或管线的所属单位、 类型、 等级、数量 ; f) 线路 对导航台、雷达站、通信基站 等特殊障碍物的影响 ; g) 当走廊清理规 模较大时,应提供相应专题报告或由建设方委托第三方完成的评估报告 ; h) 其它。 6 气象条件 6.1 气象条件的选择 6.1.1 气象资料 应 包括
21、气象台 (站 )的名称 、 周围 环境 、 与线路的相对距离 、 风速记录表 、 记录方式等 。 6.1.2 根据气象资料经数理统计并换算为线路设计需要的基本风速计算值,结合所经地区荷载风压图和 风压值换算的基本风速、沿线风灾调查资料以及所经地区已有线路运行经验 以及 工程所在地最新发布的 风区 分布 图 ,综合分析提出设计采用的基本风速值和区段划分,以及必要的稀有验算风速,宜采用典型气象区 。 6.1.3 调查 气象台站及 沿线 覆冰 情况,结合附近已有线路采用的设计覆冰值与运行经验 , 以及工程所在地最新发布的冰区分布图 ,提出设计选用的覆冰值 、必要验算 稀有覆冰值 和区段划分 。 6.
22、1.4 收集路径所经地区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雷暴日数和土壤冻结深度 。 6.1.5 调查沿线已建成线路运行情况 (风灾、冰灾、雷害、沙尘、舞动等 ),必要时专项论述 。 6.1.6 对线路 沿线微地形、微气象情况进行调查描述,明确需要采用的加强措施或说明进行避让的情况 。 6.2 设计采用的气象条件一览表 设计采用的气象条件见表 4。 表 4 设计采用的气象条件 项 目 气温() 风速( m/s) 覆冰厚度( mm)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平均气温 基本风速 操作过电压 雷电过电压 Q/GDW 10166.72017 7 表 4 (续) 项 目 气温() 风速( m/s) 覆冰厚度(
23、 mm) 安装 带电作业 覆冰 平均年雷暴日数( d) 冰的密度( g/cm3) 7 导线 和 地线 7.1 导、地线选型 7.1.1 根据系统要求的输送容量确定导线截面,结合工程特点,如高海拔、重冰区、大气腐蚀 和电晕、无线电干扰、可听噪声 等因素,对不同材料 、 结构的导线进行电气和机械特性比选,采用年费用最小法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导线型号、分裂根数。论述分裂间距和排列方式。推荐方案应满足输送容量、环境影响、施工、运行维护的要求,体现可靠性、经济性和社会效益。 7.1.2 根据系统通信、导地线配合和地线热稳定等要求确定地线型号,如采用良导体地线时,应论证其必要性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24、如采用 OPGW 光缆,应论证 OPGW 光缆 及分流 地线选型 。 7.1.3 列表给出导线和地线(含 OPGW 光缆)的机械电气特性 。 7.2 导、地线防振 7.2.1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 , 确定导线和地线的最大使用张力 、 平均运行张力 及 防振锤等 防振设计方案 。 7.2.2 说明分裂导线采用的间隔棒型式及布置方式。 7.3 导线防舞 7.3.1 根据 工程具体情况, 并结合各省最新舞动区域分布图来确定舞动区范围及等级。 7.3.2 根据舞动区等级划分,采取相应的防舞措施 。 8 绝缘配合 8.1 确定污区划分原则 8.1.1 参照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的有关规定 进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QGDW1016672017 变电 工程 初步设计 内容 深度 规定 部分 110 66 KV 架空 输电 线路 PDF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401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