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166.3-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3 部分 电力电缆线路》及编制说明.pdf
《Q GDW 166.3-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3 部分 电力电缆线路》及编制说明.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 GDW 166.3-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3 部分 电力电缆线路》及编制说明.pdf(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Q / GDW 212 2008ICS 29.240CEC96-2008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 166.3 2010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 3 部分:电力电缆线路Codeofcontentprofundity forpreliminary designfortransmissionanddistributionprojectsofSTATE GRIDPart3:overheadpowerTransmissionline2011-01-04发布 2011-01-04实施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Q/GDW代替 Q/ GDW166.3 2007Q / GDW 166.3 2
2、010I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总则 14 总的部分 25 电缆线路路径 46 环境条件 47 污秽条件 48 电缆敷设方式与排列 49 电力电缆及附件的选型 510 过电压保护、 接地及分段 511 电缆支持与固定 512 通讯干扰 513 电缆终端站及电缆登杆(塔) 514 充油电缆供油设计 615 土建部分 616 电缆通道附属设施 717 电缆通道防火 718 电缆敷设中对特殊环境段的处理 719 在线监测 720 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 721 附件 822 专题报告 823 图纸部分 824 计算项目要求 925 施工组织设计大纲 926 主要设备材料清册
3、 1027 概算部分 10编制说明 13Q / GDW 166.3 2010II前 言为贯彻落实公司“ 集团化运作、 集约化发展、 精益化管理、 标准化建设” 的要求,规范工程设计工作,提高设计能力,全面推广应用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建设成果,推进基建新技术应用,适应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要求,对原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电力电缆部分) ( Q/GDW166.3 2007)进行修订。本次修订,紧紧围绕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强设计管理,强化应用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和方法,依托“ 三个目录” (标准化建设成果目录、 基建新技术研究目录、 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实施目录),提高“ 三通一标”
4、应用率,推进新技术、 新设备、 新材料、 新工艺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工程设计的精益化、 标准化水平。本次修订,为适应电网建设新的要求,认真总结了电力电缆线路工程设计经验,广泛征求公司各部门、 网省公司、 建设管理、 设计、 设计评审等单位意见。 增加 500kV 电缆线路工程及充油电缆线路工程的相应内容,增加在线监测等智能电网线路环节设计技术要求,单独列出电缆土建部分内容,并增加直埋电缆、 电缆排管等相应内容 ,深化、 细化走廊清理设计等。 简化了术语和定义部分内容,对于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已确定的结论,本次修订进行了简化。本标准共分 27 章,主要包括: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总则、 总的部分、
5、 电缆线路路径、 环境条件、 污秽条件、 电缆敷设方式与排列、 电力电缆及附件的选型、 过电压保护、 接地及分段、 电缆支持与固定、 通讯干扰、 电缆终端站及电缆登杆(塔)、 充油电缆供油设计、 土建部分、 电缆通道附属设施、电缆通道防火、 电缆敷设中对特殊环境段的处理、 在线监测、 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 附件、 专题报告、图纸部分、 计算项目要求、 施工组织设计大纲、 主要设备材料清册以及概算部分。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提出并解释。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 北京市电力公司、 北京电力设计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强 孙竹森 张强 李晋 李显
6、鑫 朱占巍 韩晓鹏 郭庆宇 欧阳晓梅陈凯 方浩 鲁斌 亢晓峰 王贤灿 郭咏华Q / GDW 166.3 20101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 3 部分:电力电缆线路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电缆线路工程(以下简称电缆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 35kV 500kV 电缆新建工程的初步设计。 35kV 以下电缆新建工程以及改建电缆工程初步设计可参照本规定执行,并可适当简化。本标准只对设计的内容深度做出要求,不作为各设计单位内部专业分工和卷册划分标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
7、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Q/GDW248 2008 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3 总则3.1 应遵守的规定和程序3.1.1 国家各项技术方针、 政策、 法规,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以及上级部门对工程建设的要求。3.1.2 国家及其有关部门颁发的设计文件编制和审批办法的规定。3.1.3 “ 三通一标” 和“ 两型三新” 建设原则。3.1.4 城乡规划、 建设用地、 水土保持、 环境保护、 防震减灾、 地质灾害、 压覆矿产、 文物保护及劳动安全卫生等相关要求。3.2 初步设计内容应包括下列部分:a) 说明书;b) 图纸;c) 主要设备材料清册;d)
8、 概算书;e) 勘测报告(工程地质、 水文、 地下管线等资料);f) 专题报告(必要时);g) 附件。3.3 初步设计说明书内容一般包括下列部分:a) 概述;b) 接入系统概况;c) 电力电缆线路路径;d) 环境及污秽条件;e) 电缆敷设方式与排列;f) 电缆及其附件的选型;g) 过电压保护、 接地及分段;Q / GDW 166.3 20102h) 电缆的支持与固定;i) 通讯干扰;j) 电缆终端站及电缆登杆(塔);k) 充油电缆供油设计;l) 土建部分;m) 电缆通道附属设施;n) 电缆通道防火设计;o) 电缆敷设中对特殊环境段的处理;p) 在线监测;q) 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r) 其他说明
9、;s) 附件。3.7 内容深度的基本要求a) 对主要技术方案应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b) 当采用现行的通用设计时,相应部分可适当简化。c) 本规定未能涉及的问题,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加以说明。d) 初步设计文件应包含外委项目的评审意见或报告,主体设计单位应负责概算汇总。e) 设计文件齐全,计算准确,文字说明清楚,图纸清晰、 正确。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初步设计文件可分册出版。4 总的部分4.1 概述4.1.1 设计依据a) 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批准、 核准的工程文件。b) 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评审文件。c) 设计中标通知书或委托文件。d) 工程设计有关的规程、 规范。4.1.2 工程
10、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a) 电缆线路起迄点、 额定电压、 输送容量、 路径长度、 回路数、 电缆及主要电缆附件类型及数量。b) 电缆夹层、 电缆通道土建概况,电缆通道结构型式及长度、 工作井的型式与数量,以及变电站预留的出线通道情况。a) 电缆终端站或电缆登杆(塔)的规模和数量。b) 说明本设计应包括的范围和内容、 外部协作项目、 设计的分工界限,以及编制工程概算情况。4.1.3 接入系统概况a) 说明工程建设必要性。b) 简述批复的接入电力系统方案(含相关的系统二次方案)。c) 论述同路径其他电缆线路的规划。d) 论述两端发电厂或变电站进出线规划。4.1.4 建设环境及通道清理a) 说明电缆线路
11、路径沿线地面、 地下建、 构筑物等建设环境情况。b) 说明拆、 改地下管线及地上三线(电力线、 通信线、 广播线)、 路灯等市政设施情况及数量。c) 说明需要拆迁的厂矿企业、 民房等建筑物的面积、 结构类型、 数量。Q / GDW 166.3 20103d) 说明需要砍伐树木的数量及园林、 绿地的恢复补偿数量。e) 涉及补偿费用较高的项目情况说明(资金、 协议内容)。4.1.5 主要技术经济特性a) 主要技术指标1)电缆型号和长度,回路数。2)电缆附件类型及数量。3)电缆通道长度(含通道类型、 结构型式、 施工方式等)。4)电缆井的结构型式、 数量及其分布情况。5)电缆终端站(塔)的规模。b)
12、 主要造价表造 价 项 目可研(万元)初设(万元)初设 -可研(万元)初设单位造价(万元 /km)电缆电气部分投资电缆土建部分投资辅助设施部分投资场地征用及清理费其它费用静态投资动态投资注:电缆电气部分指:电缆及附件的设备、 紧固件及其安装;电缆土建部分指:电缆通道构筑物土建本体、 预埋件、 构支架等;电缆辅助设施指:通风、 排水、 防火、 报警、 供电、 照明、 综合监控等;电缆场地征用及清理费明确为 4.1.4 款内容。4.1.6 造价分析a) 与通用造价指标定量对比分析,说明工程量与造价的合理性。b) 与可研指标对比分析,说明工程量增减情况。 若初设概算超可研投资,应进行专项分析。4.1
13、.7 通用设计应用情况电缆工程通用设计应用情况按下表要求填写,如未采用通用设计应说明原因及设计原则。电 压 等 级 110kV敷设回路数 2线路长度( km) 4.0电缆型号 YJLW03 64/110 1 800电气接地方式 2 组交叉互联工程概况土建 主要敷设方式2.0m 2.1m电力隧道 土建设施长度( km) 3.8 通用设计模块编号 D1 长度( km) 3.8 主要敷设方式其它Q / GDW 166.3 20104附注:表中模块编号应对照 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成果(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 通用设备)应用目录 进行选取。4.1.8 “ 两型三新” 应用情况参照国家电网公司“ 两型三新”
14、工程设计建设的原则,说明应用情况:a) 路径选择;b) 电缆电气部分;c) 电缆通道部分;d) 电缆通道附属设施部分;e) 其他。5 电缆线路路径5.1 电缆线路路径选择应遵循下列原则:a) 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与各种市政管线和其他市政设施统一安排,且应征得城市规划部门认可;b) 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 过热、 腐蚀等危害;c) 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使电缆长度较短;d) 便于敷设和维护;e) 宜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段。5.2 说明变电站、 电缆终端站的电缆进出线位置、 方向,新建电缆通道与已有、 拟建电缆通道相互关系,远近期过渡方案等。5.3 电缆线路路径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a) 各路径方案
15、沿线地形、 地质、 水文、 主要河流、 铁路、 地铁、 二级以上公路、 园林、 城镇规划、环境特点、 特殊障碍物等。b) 电缆线路路径沿线协议情况。c) 电缆线路特殊地段及采取的处理措施。d) 各方案技术经济比较与论证结果。e) 简要说明路径推荐方案。6 环境条件6.1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按规范要求说明电缆线路路径所经地区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年平均气温、雷暴日数和土壤冻结深度、 基本风速、 日照及覆冰厚度、 土壤热阻系数等。6.2 电缆线路路径所经地区地震设防烈度。7 污秽条件7.1 参照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的有关规定。7.2 污区划分按沿线等值附盐密度、 附灰密度、 污湿特征
16、、 运行经验,并结合各地最新污区分布图的定级来确定污秽等级。8 电缆敷设方式与排列8.1 电缆敷设方式的选择应视工程条件、 环境特点、 负荷需求、 电缆类型等因素,且按满足运行可靠、便于维护的要求和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来选择。8.2 说明沿电缆线路路径的电缆敷设方式及采取该种敷设方式的理由。Q / GDW 166.3 201058.3 综合考虑电缆的输送容量、 通道容量,说明电缆在新建、 已建电缆通道、 工作井、 电缆夹层、 电缆竖井中的排列方式及敷设位置。8.4 根据电缆通道空间、 工作井分布、 电缆分段情况说明电缆接头的排列布置方案。9 电力电缆及附件的选型9.1 电缆选型a) 根据系统要求
17、的输送容量、 电压等级、 系统最大短路电流时热稳定要求、 敷设环境和以往工程运行经验并结合本工程特点确定电缆截面和型号。b) 充油电缆选型还应考虑电缆最高、 最低工作油压及供油设计等因素。9.2 附件选型a) 电缆附件包括终端头(户外终端、 GIS 终端)、 中间接头、 交叉互联箱、 接地箱、 交叉互联电缆、接地电缆、 护层保护器等。b) 根据电压等级、 电缆绝缘类型、 安置环境、 污秽等级、 海拔高度、 作业条件、 工程所需可靠性和经济性等要求说明电缆附件的型号规格。c) 根据系统短路热稳定条件和接地方式的要求确定交叉互联电缆、 接地电缆(必要时含回流线)截面以及护层保护器特性。9.3 必要
18、时根据电压等级、 安置环境、 污秽等级、 工程特点等说明避雷器型号。10 过电压保护、 接地及分段10.1 论述电缆线路雷电、 操作过电压保护措施。10.2 根据系统短路容量、 电缆芯数、 电缆长度和电缆正常运行情况下的线芯电流,说明电缆线路接地方式及其分段长度。10.3 提出沿电缆通道设置接地装置的布置方案。11 电缆支持与固定11.1 根据不同的通道及夹层环境、 通道坡度、 电缆敷设类型确定电缆的支持与固定方式。11.2 根据电缆的荷重、 运行中的电动力要求,确定电缆固定金具的型式和强度。11.3 根据电缆及其附件数量、 荷重、 安装维护的受力要求,确定电缆支架的结构和强度。11.4 根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QGDW16632010 国家电网 公司 变电 工程 初步设计 内容 深度 规定 部分 电力电缆 线路 编制 说明 PDF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400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