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 T 2667-2018黄冠梨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规范.pdf
《DB13 T 2667-2018黄冠梨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3 T 2667-2018黄冠梨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规范.pdf(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7.080.01 B 31 DB13 河北省 地方标准 DB 13/T 2667 2018 黄冠梨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规范 2018 - 03 - 13 发布 2018 - 04 - 13 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3/T 2667 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关军锋、程玉豆、何近刚、冯云霄、李丽梅 、关晔晴。 DB13/T 2667 2018 II 引 言 黄冠梨是我国北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优质中早熟梨品种,其果肉细而松脆,
2、汁液 丰富,风味酸甜适口,尤其是果实套袋后果面变得光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我省栽培面积大约 60万亩,年产量约 150万吨,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由于黄冠梨成熟较早 , 果实耐贮性不如鸭梨等晚熟品种,常温条件下只能存放 20天左右。因此,生产中一般采用冷库进行长期贮藏保鲜。但黄冠梨在冷库贮藏期间,易发生果面褐斑,严重降低果实商品价值。因此,延长贮藏期以及防治果面褐斑的发生是目前黄冠梨亟待解决的两大难题 。 黄冠梨的种植特点为散户种植,在贮藏条件及采后处理技术规范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有些地区由于贮藏技术不规范,常 导致黄冠梨在贮藏期间发生果面褐斑、果心褐变等生理病害,每年损耗约 15%
3、以上,经济损失惊人;此外,黄冠梨采收、商品化包装处理、贮运等技术不规范,致使商品附加值偏低,影响了黄冠梨上市价格,常常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严重阻碍了我省梨果产业经济发展 。 虽然国家、地方陆续出台了梨采收、贮藏、运输、检验检疫等相应的标准,但有关黄冠梨从采收到贮藏、运输、检验检疫等集成化的技术规范还未见报道。因此,制定科学的“黄冠梨贮运保鲜技术规范”有利于规范生产,便于果农、经销商、消费者及质检部门的理解和操作,有助于提高黄冠梨商品价值,对 我省梨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结合各地区传统贮藏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近几年的科学研究,提出 “ 黄冠梨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规范 ”, 规
4、范 了黄冠梨 采收、分级、处理、包装、预冷及入库、贮藏、出库和运输等内容 。通过系统、科学地分析,该技术 规范 便于规范生产,有效地保持黄冠梨 贮藏 品质,提高了经济价值。 DB13/T 2667 2018 1 黄冠梨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 标准 规定了黄冠梨 的 采收、分级、处理、包装、预冷及入库、贮藏、出库和运输等内容。 本 标准 适用于黄冠梨采后处理与商业贮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 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650 鲜梨 NY/
5、T 1198 梨贮运技术规范 DB13/T 1368 黄冠梨库存管理规范 3 术语 和 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机械损伤 由于碰撞、挤压以及尖凸物划刺等造成的果实 表面 或果肉伤害。 3.2 1-甲基环丙烯 一种 乙烯 受体 的 竞争性 抑制剂 ,可有效延迟 果实 成熟衰老过程,进而延长保鲜期。 3.3 预冷 黄冠梨入贮前,在高于规定贮藏温度 -0.5 C 0.5 C的预贮库 10 C 12 C中放置 3 d 5 d, 有利于 减少 果实果面褐斑。 3.4 果面褐斑 黄冠梨 冷藏 过程中常见生理病害, 尤其是田间套深色三层袋子的果实发病较为严重。这种现象是围绕果实 皮 孔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3T26672018 黄冠 梨采后 商品化 处理 技术规范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