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程 笑迎新高考银川一中康淑霞2010.9.18.ppt
《走进新课程 笑迎新高考银川一中康淑霞2010.9.18.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新课程 笑迎新高考银川一中康淑霞2010.9.18.ppt(8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走进新课程 笑迎新高考 银川一中 康淑霞 2010.9.18,第一篇: 新课程下的高考备考策略 第二篇: 走进新课程 感受新理念,【新课程下的高考备考策略】,考试说明的结构 “大纲”与“说明”的关系 宁夏高考试卷分析 新课程试题分析 高考备考方略 具体措施,一. 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大纲(宁夏 海南使用)说明的结构,1.命题的指导思想 2.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3.考核目标与要求 4.考试内容和要求 5.题型示例 6.题型示例参考解答,关于考核目标与要求,1.在知识要求方面 2. 在能力要求方面 3.在考察要求方面关于考试内容1.函数与导数 2.数列 3.不等式 4.三角函数5.立体几何 6
2、.解析几何与平面向量 7.概率统计与计数原理,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与“说 明”的关系 明确考试大纲的定位. 明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关系 处理好课程标准中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考查.,三.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宁夏 海南卷)数学科试卷 结构 、试题类型、难度 4.关于“选考题”的设置,要求:(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了解平行截割定 理(2)会证以下定理: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圆周角定理;圆的切线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相交弦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切割线定理,选考题设计,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课本(人教A版,下同)P22 例1:如图,AB是O的直径,C
3、为O上的点,D 是C在AB上的射影,AD=2,DB=8. 求CD.,P32例1:如图,AB是O的直径,O过BC的中点D,DEAC. 求证:DE是O的切线.,P33例2:如图,AB是O的直径,C为O上的点,AD和过C的切线互相垂直,垂足为点D. 求证:CA平分BAD.,背景,如图,AB是O的直径,C,F为O上的点,CA是BAF的角平分线,过点C作CDAF,交AF的延长线于D点, CMAB, ,垂足为点M. ()求证:DC是O的切线; ()求证:AM MB=DF DA,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 圆周角定理, 圆的切线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切割线定理.,考试要求: (1)了解坐标系的作用,了解在平
4、面直角坐标系伸缩变换作用下平面图形的变化情况 (2)了解极坐标的基本概念,会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刻画点的位置,能进行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 (3)能在极坐标系中给出简单图形(如过极点的直线、过极点或圆心在极点的圆)表示的极坐标方程 (4)了解参数方程,了解参数的意义. (5)能选择适当的参数写出直线、圆和椭圆的参数方程,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背景,P27习题:4(4)把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并说明是什么曲线.,P41习题:1设直线L过点M(1,5),倾斜角 ,求直线L的参数方程。,P15例3:设点P的坐标 ,直线L过点P与极轴所成角是 ,求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已知圆锥曲线(是参数)和定
5、点A(0, , 是圆锥曲线的左,右焦点, ()求经过 点 垂直于直线 的直线的参数方程; ()以坐标原点为极点, 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求直线 的极坐标方程.,主要考查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直线和椭圆的参数方程.,选考题设计,考试要求: ()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并了解下列不等式成立的几何意义及取等号的条件:,;, () 会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解以下类型的不等式, ()通过一些简单问题了解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选修4-5不等式选讲,背景,以课本第20页习题1, 求证: , 习题8解不等式 . 以及第17页例5为素材经加工得到:,对于任意的实数a ( )和
6、b,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x的取值范围.,主要考查 的证明和不等式的求解 .,5.宁夏2007年高考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解答题结构,17题.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 18题.立体几何19题.概率与统计20题.解析几何21题.导数和数列,07年,解析几何试题的设计,以选修2-1课本第47页题7和58页题5为背景:如图:圆O的半径为定长r,A是圆O内(或外)的一个定,P是圆上的任意一点,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l和半径OP(或直线OP)相交于点Q, 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点Q的轨迹是什么?,已知,点C为圆 的圆心,点A(1,0),P是圆上的动点,点Q在圆的半径CP上, 且. () 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求点Q的轨迹
7、方程; () 若直线 与()中所求点Q的轨迹交于不同两点F,H,是坐标原点, 且 时,求FOH的面积取值范围 .,本题主要考查直线、圆、椭圆和不等式等基本知识,考查平面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考查运算能力和综合解题能力。,概率统计试题的设计,班主任为了对本班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决定从全班25名女同学,15名男同学中随机抽取一个容量为8的样本进行分析. ()如果按性别比例分层抽样,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样本?(只要求写出算式即可,不必计算出结果). ()随机抽取8位,他们的数学分数从小到大排序是: 60、65、70、75、80、85、90、95,物理分数从小到大排序是:72、77、80、84、88
8、、90、93、95. (1) 若规定85分以上(包括85分)为优秀,求这8位同学中恰有3位同学的数学和物理分数均为优秀的概率; (2) 若这8位同学的数学、物理分数事实上对应如下表:,根据上表数据用变量y与x的相关系数或散点图说明物理成绩y与数学成绩x之间是否具有线性相关性?如果具有线性相关性,求y与x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精确到0.01).如果不具有线性相关性,请说明理由.,本题主要考查分层抽样的概念,古典概率的计算,线性回归思想的查阅,考查运用概率统计知识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导数试题的设计,课程标准在“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注重从过程中体会,理解,弱化了形式化的定义。导数的运算方面,对
9、计算的要求明显降低;导数的应用方面,要求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具体;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方面,重视从过程体会,了解概念,对计算的要求有所降低。,因此课程标准强调了对概念本质的认识(导数是刻画事物变化率的数学模型),提高了对应用性的要求,降低了对计算的要求,突出了导数作为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的工具性作用。,本题考查函数的导数,函数极值的判定,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等基础知识的的综合运用.,数列的试题设计,教学要求上的变化,数列的试题设计,06高考: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方程 x2anxan0有一根为Sn1,n1,2,3, ()求a1,a2; ()an的通项公式,由题设(Sn1)2an(Sn1)a
10、n0,即 Sn22Sn1anSn0即:,选修2-2第94页B组1题: 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1,,满足,计算,并猜想Sn的表达式。,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的前n项和为Sn, 函数,.(其中p,q均为常数,且pq0), 当,=,时,函数,取得极小值.点,均在函数,的图象上(其中,是函数,的导函数). () 求,()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前,项和,.,()记,,求数列,.,的值.,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试题设计,设向量,() 若,,求tan,() 求函数,的最大值及相应,的值.,的值,本试题在分析06高考试题的基础上,以必修4第160习题11改编得到。,已知函数f(x)=2sinx(sinx
11、+cosx) 求f(x)的最小正周期和最大值,算法试题设计,根据必修3第40页第1题:画程序框图,对于输入的x的值,输出相应的y值。修改得到。,选择12题试题设计,试题素材是课本必修1第三章章头图,必修5第二章章头图和必修5第37页阅读思考。,12. 如果一对兔子每月能生产一对小兔子(一雌一雄),而每一对小兔子在它出生的第三个月里,又能生产一对小兔子.假定在不发生死亡的情况下,由一对初生的小兔子从第一个月开始,如果用,表示初生小兔子的对数,表示第n个月的兔子总对数,,记,,,那么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 是与n无关的常量,B. 是与n有关的变量,且既有最大值,又有最小值,C. 是与n有关的变量,
12、且有最小值,但无最大值 ,D. 是与n有关的变量,且有最大值,但无最小值,四.新课程试题分析,1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主干知识的考查 2、文理科试题难度设计合理 3、加大新增课程内容在试卷中的比例 4、继续强调数学的应用性,体现新课程理念 5、试题体现新课程中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 的学习方式 6、注重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7、核心知识,重点考查 8、注重数学能力,注重自主学习 9、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 10、不再提“有利于中学教学”,解答题考查的知识点,2、文理科试题设计趋于合理 07、08、09年文理科试题数量变化统计如下:,3、加大新增课程内容在试卷中的比例,传统新增数学内容:导数、概率统
13、计、向量等 .考试大纲要求的: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幂函数、函数与方程、三视图、算法初步、几何概型、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线性回归方程、定积分等这些新增内容年约有66分,占试卷总分的44%,年约有分,占试卷总分的44%09年约有4分,占试卷总分的43%,、继续强调数学的应用性, 体现新课程理念,07年试题文理科各出现一小两大三个应用题,合计29分,约占总分的19% 0年试题文理科各出现两小一大三个应用题,合计分,约占总分的1% 09年试题文理科各出现两大应用题,合计4分,约占总分的16% 2010年出现一大一小应用题合计17分.,(2007)11甲、乙、丙三名射箭运动员在某次测试中各射箭20次,三
14、人的测试成绩如下表 甲的成绩环数78910频数5555 乙的成绩环数78910频数6446丙的成绩环数78910频数4664分别表示甲、乙、丙三名运动员这次测试成绩的标准差,则有( )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测量河对岸的塔高时,可以选与塔底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点与现测得,并在点测得塔顶的仰角为,求塔高(2008)9、甲、乙、丙3位志愿者安排在周一至周五的5天中参加某项志愿者活动,要求每人参加一天且每天至多安排一人,并要求甲安排在另外两位前面。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 ) A. 20种 B. 30种 C. 40种 D. 60种,16、从甲、乙两品种的棉花中各抽测了25根棉花的纤维长度(单
15、位:mm),结果如下: 由以上数据设计了如下茎叶图: 根据以上茎叶图,对甲乙两品种棉花的纤维长度作比较,写出两个统计结论: _ _ 19、(本小题满分12分)A、B两个投资项目的利润率分别为随机变量X1和X2。根据市场分析,X1和X2的分布列分别为 X15%10%X22%8%12%P0.80.2P0.20.50.3(1)在A、B两个项目上各投资100万元,Y1和Y2分别表示投资项目A和B所获得的利润,求方差DY1、DY2;(2)将x(0x100)万元投资A项目,100x万元投资B项目,f(x)表示投资A项目所得利润的方差与投资B项目所得利润的方差的和。求f(x)的最小值,并指出x为何值时,f(
16、x)取到最小值。 (注:D(aX + b) = a2DX),(2010)(6)某种种子每粒发芽的概率都为0.9,现播种了1000粒,对于没有发芽的种子,每粒需再补种2粒,补种的种子数记为X,则X的数学期望为 (A)100 (B)200 (C)300 (D)400 (19)(本小题12分) 为调查某地区老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该地区调查了500位老年人,结果如下: 是否需要志愿 性别男女需要4030不需要160270估计该地区老年人中,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的老年人的比例; 能否有99的把握认为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与性别有关? 根据(2)的结论,能否提供更好的
17、调查方法来估计该地区老年人,需要志愿帮助的老年人的比例?说明理由,试题体现新课程中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体现研究性学习,体现过程与方法,答案开放。如08年理科第(16)题。题目要求学生通过茎叶图写出甲、乙两品种棉花纤维长度的2个统计结论,在提供的参考答案中给出了4个结论,分别从甲、乙两品种棉花纤维长度的均值、方差、中位数、标准差等方面论述,只要考生答对2个结论就得满分。通过试卷的批阅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给出至少一个正确的统计结果,而且部分考生还以其它论述方式给出正确答案;另外此题理科考生比文科考生的解答相对较好。,6、注重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不一味追求课时比例与考点分值的统一,
18、例如按课标要求三角函数(包括解三角形)共32课时,数列共12课时;08年考题(理科)中三角函数(包括解三角形)15分, 数列17分。而从知识特点来说,数列比三角更灵活,对能力要求更高。 08年考题(理科12题、文科18题)中通过三视图,计算最值问题,计算体积,并证明线面平行关系 。09年理科数学19题(立体几何题)将证明、计算、探索性问题进行综合考查,7、核心知识,重点考查,08年试题中二次函数性质反复渗透。 07年试题中关于“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有4道题,8题、12题、17题、18题共34分占23%运超出课时比例。 2010试题中关于“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有3道题,10题.14题.18题 0
19、8年试题中关于“向量”知识的考查有4道题,8题、13题、18题、20题共34分占23%。 09年考题加大了对最值的考查,整份试卷至少有22分是求最值问题。,8、注重数学能力,注重自主学习,让思路清晰、思维敏捷、善于总结的“聪明学生”得高分,让死读书,读死书的“笨学生”考不好。思维量、运算量增大。08、09.2010年试题几乎每个题目对考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考题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基础知识,迅速解决碰到的问题。而大部分考生达不到这个要求。如理科第(19)题(概率统计),不仅要有很强运算能力,而且要对“随机变量线性关系方差”理解透彻。象理科第(19)题、第(21)题
20、等诸如此类的中学“边界点”、“怪题”,学生只有通过自主学习才能达到。靠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是不可能。这是本次考生普遍喊“难”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三年高考题的分析可以看出,能力是决定成败的关键。,9、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 用数学思想分析、解决数学问题是每个命题者命制每一道数学试题的主导思想09年整个试卷最大限度地突出和贯穿了这一观念注: (带“*”的表示占一部分的内容),10、不再提“有利于中学教学”,只坚持两个有利于:“有利于大学选拔,有利于中学课程改革”, 在与大学知识联系紧密的边界点命题。如08年理科第(18)题(立体几何),如果要确定点P的位置(坐标)须知道正方体对角线(空间直线)方程背景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走进 新课程 迎新 高考 银川 一中 康淑霞 2010918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