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ppt
《第二章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ppt(8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二章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主要内容,生物的初生代谢与次生代谢 生药的化学成分 植物化学成分的生源与生物合成,第一节生物的初生代谢与次生代谢,生物为了维持生存、生长、繁殖等生命活动,必须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在此过程中所发生的物质合成、转化和分解的化学变化,总称为代谢(metabolism)。,合成生命活动必需物质的代谢过程称为初生代谢(primary metabolism),所生成的物质有蛋白质类、氨基酸类、糖类、脂肪类、RNA、DNA等,这些产物称为初生代谢产物(primary metabolites)。 利用初生代谢产物产生对植物本身无明显作用的化合物,如:甙类、生物碱类、
2、萜类、内酯类、酚类化合物等,它们称为次生代谢产物(secondary metabolites),这个代谢过程称次生代谢(secondary metabolism)。,第二节生药的化学成分,糖类及苷类 皂苷类 强心苷类 生物碱类 醌类 香豆素类 黄酮类 萜类和挥发油类 其他成分,一、糖类及苷类,(一)、糖类 糖类(suger,saccharides)又称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初生产物。糖类不仅是植物体内的贮藏养料,而且是生物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的前体。按照组成糖类成分的糖基个数,可将糖类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三类。,1. 单糖类,单糖类(mo
3、nosaccharides)通式(CH2O)n,是具有多羟基的醛(醛糖类aldoses)或酮(酮糖类ketoses)。 现已发现的天然单糖有200多种,n=38,而以五碳(戊糖,pentose)、六碳(己糖,hexose)单糖最多见。 大多数单糖在生物休内是呈结合状态的,仅葡萄糖(glucose)和果糖(fructose)等少数单糖呈游离状态存在。,常见的单糖,五碳醛糖(aldopentoses):L-阿拉伯糖(L-arabinose)、D-木糖(D-xylose)、D-核糖(D-ribose)等。 甲基五碳醛糖:D-夫糖(D-fucose)、L-鼠李糖(L-rhamnose)等。 六碳醛糖(
4、aldohexoses):D-葡萄糖(D-glucose)、D-甘露糖(D-mannose)、D-半乳糖(D-galactose)等。 六碳酮糖(ketohexose):D-果糖(D-fructose)、L-山梨糖(L-sorbose)等。,L-阿拉伯糖(l-arabinose),D-木糖(D-xylose),L-鼠李糖(L-rhamnose) D-夫糖(D-fucose),D-葡萄糖(D-glucose) D-甘露糖(D-mannose) D-半乳糖(D-galactose),D-果糖(D-fructose),特殊的单糖,去氧糖(deoxysugars):单糖分子的一个或二个羟基被氢原子替代
5、的糖叫去氧糖。如:D-洋地黄毒糖(D-digitoxose)、L-夹竹桃糖(L-oleandrose)等。 分枝碳链糖:如:D芹菜糖(D-apiose)、D-金缕梅糖(D-hamanelose)、链霉糖(streptose)等。 氨基糖(amino sugar):单糖分子的一个或几个醇羟基被氨基替代的糖叫氨基糖。大多存在于地衣、微生物和动物中。如存在于龙虾甲壳中的2-氨基-2-去氧-D-葡萄糖(又称葡萄糖胺)。常用的庆大霉素、青霉素、卡那霉素都属于氨基糖甙类。,D-洋地黄毒糖(D-digitoxose),2-氨基-2-去氧-D-葡萄糖(又称葡萄糖胺),单糖衍生物,糖醇:单糖分子的醛或酮基还原成
6、羟基后所得的多元醇称糖醇。如:D-山梨醇(D-sorbitol)等。 糖醛酸:单糖分子的伯醇基氧化成羧基的化合物叫糖醛酸,如葡萄糖醛酸(glucuronicacid)、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acid)等。 糖的磷酸酯:如-D-葡萄糖磷酸酯等。 环醇类:最多见的是肌醇(inositols)。,葡萄糖醛酸(glucuronicacid) 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acid),D-山梨糖(D-sorbitol),2. 低聚糖类,低聚糖类(oligosaccharides)由29个单糖分子聚合而成。目前仅发现由25个单糖分子组成的低聚糖,分别称为双糖(如蔗糖、麦芽糖)、三糖(如
7、龙胆三糖、甘露三糖)、四糖(如水苏糖)、五糖(如毛蕊糖)等。在植物体内分布最广又呈游离状态的低聚糖是蔗糖。,理化性质,低聚糖大多由不同的糖聚合而成,也可由相同的单糖聚合而成,如麦芽糖、海藻糖。 低聚糖与单糖类似,为结晶性,部分糖有甜味。易溶于水,难溶或不溶于有机溶剂。易被酶或酸水解成单糖而具旋光性。当分子中有游离醛基或酮基时,具有还原性。如麦芽糖、乳糖;当分子中没有游离醛基或酮基时,不具有还原性。如蔗糖、龙胆三糖。,植物中常见的低聚糖,3. 多(聚糖类),多(聚)糖类(polysaccharides)由10个以上单糖分子聚合而成,通常由几百甚至几千个单糖分子组成。 由一种单糖组成的多糖,称为均
8、多糖(homosaccharide)。由二种以上不同的单糖组成的多糖,称杂多糖(heterosaccharide)。 在多糖结构中除单糖外,还含有糖醛酸、去氧糖、氨基糖与糖醇等,且可有别的取代基。,淀粉(starch),为D-葡萄糖的高聚物,通式为(C6H10O5)n。淀粉是植物体内贮藏的营养物质,具有一定的形态,通常为白色颗粒状粉末,不溶于冷水、乙醇及有机溶剂,在热水中形成胶体溶液,可被稀酸水解成葡萄糖,也可被淀粉酶水解成麦芽糖。,按淀粉的结构可分为两类:,支链淀粉,由1000个以上D-葡萄吡喃糖以-1,4连接,并带有-1,6连接的支链,在热水中膨胀成粘胶状,遇碘液呈紫色或红紫色。 直链淀粉
9、,由约300-350个D-葡萄吡喃糖以-1,4连接而成,可溶于热水,遇碘液显深蓝色。 淀粉通常无明显的药理作用,大量用作制取葡萄糖的原料,在制剂中常作为赋形剂、润滑剂或保护剂。淀粉粒的形态结构是生药显微鉴定的特征之一。,菊糖(inulin),为约35个D-果糖以2,1连接而成,最后接D-葡萄糖。菊糖遇乙醇可形成球状结晶,遇碘液不显色。 广泛分布于菊科和桔梗科植物中。,树胶(gum),树胶是一种有分支结构的杂多糖,水解后产生L-阿拉伯糖、L-鼠李糖、D-葡萄糖醛酸等。糖醛酸常与钙、镁、钾结合成盐。主要分布于蔷薇科、豆科、芸香科与梧桐科等多种植物。 树胶有阿拉伯胶(acacia)、西黄芪胶(tra
10、gacanth)、杏胶、桃胶等,主要用作制剂的赋形剂、混悬剂、粘合剂和乳化剂。,动物多糖,肝糖元(glycogan):是动物的贮藏养料,存在于肌肉与肝脏中。其结构与胶淀粉相似,遇碘液呈红褐色。 甲壳素(chitin):主要存在于昆虫、甲壳类动物的外壳和大多数真菌的细胞壁中。 其结构与纤维素类似,由N-乙酰葡萄糖胺以1b4反向连接的直链结构多糖,不溶于水,对稀酸和碱都很稳定。甲壳素的水解产物葡萄糖胺是重要的合成原料。 肝素(heparin):是分子量约500015000的高度硫酸酯化的右旋酸性粘多糖。由A、B两种二糖单元组成。此外肝素的糖链上常接有丝氨酸或小分子肽。肝素具有很强的抗凝血作用,临床
11、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的形成。,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gate):是保持动物组织水分和弹性的一类酸性粘多糖,是鱼类和哺乳动物软骨的主要成分,主要有软骨素A、B、C等数种。硫酸软骨素C是由D-葡萄糖醛酸1b3和D-半乳糖1b4相间连接而成的直链分子,在半乳糖羟基的C6-羟基上有硫酸酯化。一般在生物体内与蛋白质结合成粘多糖-蛋白复合体(proteoglycan)而存在。硫酸软骨素临床上用于治疗神经痛、风湿痛,并具有降低血脂,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症状的作用。 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为酸性粘多糖,存在于眼球玻璃体、关节液、皮肤等组织中作为润滑剂,并能阻止微生物的入侵。由
12、D-葡萄糖醛酸1b3连接N-乙酰氨基葡萄糖形成的重复二糖单位,每一个重复二糖单位彼此以1b4键结合而成。现在作为化妆品的基质使用。,糖类成分的鉴别,1. Fehling试验生药的水浸液加Fehling试剂(碱性酒石酸酮试液甲、乙,临用时等量混合),于沸水浴加热数分若有还原性糖类成分存在,则产生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若有非还原性低聚糖及多糖存在,则必须加稀酸水解后,才能与Fehling试剂呈阳性反应。 2. Molish试验生药水浸液,加a -萘酚试剂数滴,摇匀后沿管壁滴加浓硫酸,若有糖类成分与甙类存在,则在二液面交界处出现紫红色环。,3. 成脎试验生药的水浸液与盐酸苯肼液共热,只要有糖类成分存在
13、,即生成黄色的糖脎结晶。镜检结晶,可视结晶的形状而鉴定出糖的种类。 4. 色谱法取生药浸出液(多糖类需水解),以某种糖为对照品一起进行层析检测。常用纸层析法,正丁醇-乙酸-水(4 : 1 : 5上层)作展开剂,新配制的氨化硝酸银溶液为显色剂,结果还原糖形成黑色斑点。,5. GC和GC-MS分析糖类化合物可以制成甲醚、乙酰化或三甲基硅烷化衍生物,采用GC和GC-MS色谱分析法进行定性、定量鉴别。,(二)苷类,概念:苷(glycosides)又称甙、配糖体或糖杂体(heteroside),是由糖或糖的衍生物与非糖化合物以苷键方式结合而成的一类化合物,苷的非糖部分称为苷元(aglycone)。 组成
14、甙类的糖有单糖、双糖和低聚糖,最常见的是葡萄糖与鼠李糖,在强心苷中还有-去氧糖。,分类,根究苷元的结构类型、结合特异的理化性质和生理活性进行分类命名,如氰苷、酚苷、醇苷、蒽苷、黄酮苷、皂苷、强心苷、香豆素苷、环烯醚萜苷等。 根据苷键原子的不同分为O-苷、S-苷、N-苷和C-苷等类型,在自然界存在最多的是O-苷。,苷元 O-苷,苷元 S-苷,苷元 N-苷,苷元 C-苷,氧苷(O-苷),醇苷为化合物的醇羟基与糖结合而成的苷。在藻类、毛莨科、杨柳科、景天科、豆科植物中有分布。如毛莨科中的毛莨苷(ranunculin)是原白头翁素(proanemonin)的-D-葡萄糖苷,苷元有抗菌作用,毛柳皮中的毛
15、柳苷(salidroside)有解热镇痛作用。 酚苷由苷元的酚羟基与糖结合而成。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在杜鹃花科、木犀科和柳属(Salix)、杨属(Populis)、芍药属(Paeonis)、松属(Pinus)等科属植物中较多,不少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毛莨苷(ranunculin) 天麻苷(gastrodin),水杨苷 红景天苷,氰苷(ayanogenicglycoside)是由含氰基(-CN)的氰醇衍生物和12个单糖结合而成。主要是指-羟腈苷,现已发现50余种,分布广泛。常见于蔷薇科植物的种子、叶和树皮中,如苦杏仁、桃仁、枇杷仁、野樱皮等,还分布于毛莨科、忍冬科、豆科、亚麻科、大戟科、景天科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生药 化学成分 及其 生物 合成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