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基本理论.doc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基本理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基本理论.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7 第二章 学前儿童发展 心理学 基本理论 目标导 航 1.知道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 2.懂得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 3.掌握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 4.了解学前儿童 发展 心理 研究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 。 案例引入 轩轩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爸爸是大学 音乐 教师,妈妈 是 某 高级 中学的舞蹈教师 。由于从小受到较好的薰陶,很小的时候就会弹琴、跳舞、画画、下棋,尤其是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两岁的 她 就能背唐诗、数数。上幼儿园期间, 她 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并且不断拿奖。 小小年纪的 她 是爸爸妈妈的骄傲,大家都认为 她 是名副其实的“小神童”,长大以后一
2、定会很有出息的。然而,事情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轩轩上大班时,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轩轩不再像小时候那么活泼了, 她 开始变得不喜欢表现自己,也不怎么听话了,说话、做事开始趋于我行我素。 更可怕的是,突然有一天,“小神童”看着妈妈面无表情地说了句:“活着真没有意思!” 当时,妈妈吓坏了, 年纪 这么小的人儿怎么会有这么种念头!曾经一度把孩子视为“天才”的妈妈一 时 难以接受:我的孩子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越来越退步的她 就要升小学了,该怎么办呢?面对现在的轩轩,妈妈没了辙。 事后,幼儿园老师了解 到,轩轩原本出生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里,可就在轩轩 4 岁时,轩爸轩妈的感情开始出现裂缝,夫妻俩动不动
3、就把家里弄得人 仰 马翻 。这让夹在中间的轩轩既悲伤又无助。后来,轩轩一直跟着妈妈生活。由于妈妈工作忙,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管教他,原本活泼好学的轩轩开始沉溺于网络游戏,对弹琴、跳舞、画画等爱好失去了兴趣,并且越来越不爱与人说话了,这与四岁前的 她 ,判若两人。 轩轩的出生为她造就 了 一个良好的家庭背景,按常理,她应该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可是结果 为什么会让人感到如此心寒呢? 上述案例涉及到的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基本理论 问题 。 那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国内外最具影响力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有哪些?本章的学习将带我们一同进入并探索
4、这其中的奥秘。 第 一 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学前儿童 心理 发展的规律是指 从 出生 到入 小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联系和本质特征。我们只有掌握了学前儿童 心理 发展 的一般规律 , 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 基本特点, 预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把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 从而更自觉地引18 导和促进学前儿童 心理的发展。 一、 学前儿童 心理发展的基本含义 发展是 儿童心理成长的核心体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指学前儿童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整个成长过程。学前儿童的心理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 这种变化与发展是逐渐的、连续而有规律的。它不仅包括数量的变化,还包括质的
5、变化;不仅包括语言和认知方面的发展,也包括 情 感、 意志、 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从总体方向上看是进步的、提高的,在心理过程或个性方面,都向着更高级的方向发展变化。 二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一)从简单到复杂 1.从 不 齐全到齐全 我们知道,学前儿童 的 各种心理活动,在初生 的 时候并 不 齐全, 而是 在发展过程中 逐渐形成的。 比如, 3 4岁 的 儿童头脑里还没有建立起数的概念,因此,对数的学习要借助于实物。随着儿童 心理 的进一步发展,明确了数和实物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儿童对数和实物之间的联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总之学前儿童 各种心理过程的出现
6、和个性特征形成的次序,都是从无到有,从不齐全到齐全,服从由简单到 复杂的发展规律。 2.从笼统到分化 学前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笼统、弥漫的。无论是认识活动还是情绪态度,发展的趋势都是从混沌或暧昧到分化和明确。 也可以说, 最初是简单和单一的,后来才逐渐复杂和多样化。例如, 婴 儿只能分辨颜色的鲜明和灰暗, 3 4 岁 时 开始 能辨别各种基本颜色 , 4 5 岁时学会 辨别近似色, 5 6 岁才能辨别混合色 。 又如以儿童的哭 闹的目的为 例,最初儿童是为寻求生理上的满足或身体不舒服时而哭闹,随着经验的积累,当儿童的物质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他会用哭闹的方式对成人提出要求或表示抗议。 (二)从具
7、体到抽象 学前 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抽象和概括化。 单从 学前 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 就 典型地反映了这一趋势。 学前 儿童思维的发展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幼小儿童对事物的 理解是非常具体形象的。比如,他 常常 认为 “ 儿子 ” 总是小孩, 当妈妈告诉他“爸爸是爷爷的儿子”时, 他们 常常 会 感到不可思议:“这么大,还是儿子?” 整个学前儿童的思维都处于具体阶段, 成人典型的思维方式 抽象逻辑思维到 学前末期才开始 在他们身上 萌芽 发展 。 (三)从被动到主动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学前 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最初 常常
8、没有目的,具有很大的无意性 。这种无意性表现于儿童的注意、记忆和想象等活动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的影响,儿童初步按成人的要求做事,已能初步 控制自己的行为,有目的地进行活动,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 发展。 比如,19 大班儿童不仅能知道自己要记住什么,而且知道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这就是有意记忆。特别是后来意志的逐渐形成,心理活动的自觉性也不断提高。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幼小儿童的心理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生理的制约或局限。如,两三岁儿童的注意 力 不够 集中, 坚持性不强,自制力很差,主要 是 由于生理 方面 不成熟所致。随着儿童生理的成熟,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成熟
9、度的增强,心理活动的主动性也逐渐增长。四五岁儿童在有的活动中(如在做作业中) 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而在有的活动中(如自发游戏中)注意力集中, 表现出个体的主动选择与调节。 到了五六岁 时 儿童个体心理活动主动地选择与调节能力大大增强。 如大班幼儿能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能选择合适的时段和场合才表现出来。 (四)从零乱到成体系 学前 儿童的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 最初是零散杂乱的, 心理活动很容易因情境的影响而改变 。 比如,幼儿一会儿笑,一会儿哭;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一会儿堆积木,一会儿开火车等等,都是心理活动没有形成体系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心理活动逐渐组织起来,有了整体性,
10、有了系统性,有了稳定的 倾 向性,从而有了每个人特有的个性。例如,有的孩子喜 欢画画,无论何时何地, 都 会表现出对画画持久的兴趣。 总之,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伴随着相应环境的作用, 因而 更具有适应性、组织性、有效性和复 杂 性。 三 、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的 基本特点 (一)发展的连续性 学前儿童 心理发展从根本而言是一个连续的、不间断的过程 ,是一个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这种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心理的先前发展是后来发展的基础,而后来发展是先前发展的结果。比如,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先是直觉动作思维,再是具体形象思维,然后是抽象逻辑思维。这些思维的发展是有内在联系的,如果没有先前的发
11、展,就没 有后来的进步。另一方面 , 高一级 的 心理发展水平包容着先前 的 心理发展水平。如学前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初步 的 发展后,并不 就 意味着具体思维的消失,在思维过程中 具体思维 照样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与作用。 (二)发展的阶段性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又是由一个个具体发展阶段组成的。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学前儿童从出生到成熟大约经历了胎儿期、新生儿期、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这些时期也就是一些不同的年龄阶段。 不同的发展阶段学前儿童表现为不同的心理过程的质的差异,也表现为不同的主导活动和不同的心理能力。在具体行为上, 又表现为不同的行为特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这些阶段
12、是相互联系的,又是相互区别的。一个时期接着一个时期,是不可逾越或倒退的。 ( 三 )发展的方向性 20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在正常情况下 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是不可逆、不可逾越的, 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 。譬如, 学前儿童 各种心理机能中,感知觉的发展最早,然后是运动机能、情绪、动机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而抽象思维的出现和发展最迟。 同样言语的学习 ,往往 先掌握口头言语,然后掌握书面言语。尽管学前儿童个体的心理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个别差异,心理发 展的速度也存在加速或延缓的问题, 但发展的方向和顺序不会改变。 ( 四 )发展的不平衡性 学前儿童心理 的 发展 并 不是等
13、速的, 发展 具有 不平衡性 。这种不平衡性 表现在 三个方面:一是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比如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是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前后变化一般 就 不那么明显了。二是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均衡发展的。比如,学前儿童感知觉等认识过程在出生后迅速发展,而逻辑思维的发展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三是不 同学前儿童具有 不同 的心理发展速度。比如,有的孩子刚刚 1岁零 2个月就会说话 ,有的孩子已经两岁了,还没有开口 说过话 。比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 就是直到3岁多才会说话。 ( 五 )发展的个
14、别差异性 尽管 学前儿童 心理发展遵循着颇为一致的规律,表现出共同性,但 对于每一个儿童而言,由于遗传素质、教育条件以及社会环境的不同 , 其发展又表现出相对特殊性,即个别差异。例如,有的 学前儿童 言语能力强,有的 学前儿童 操作能力强 ,还有些学前儿童擅长与人交往等 。 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概念 学前儿童 心理发展往往是以年龄为标志,年龄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它对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起着有规律性的制约作用。 年龄特征是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的典型特征。 通常所说的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包括学前儿童生理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的年龄特征。学前儿童
15、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学前儿童在发展的每个年龄阶段中所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它们的关系是相对的。 ( 二 ) 3 6 岁儿童心理发展的 主要 特征 1.3 4岁 ( 1)行为具有强 烈的情绪性 情绪性强,是整个 学前 期儿童的特点,但年龄越小越突出。 21 3 4岁 儿童的行动常常受情绪支配, 表现出很强的情绪色彩 , 他们常常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哭起来。 如果 老师拿来新玩具, 他 马上又破涕为笑。 3 4岁儿童 的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刚入园时, 儿童 情绪波动性很大,
16、特别爱哭,不让送他的家人走。 有的孩子刚入园时虽不哭闹,但情绪压抑,表现为既不听老师指挥,也不参加活动,只是个人独坐。 3 4岁儿童 的情绪很容易受 到 周围人 的 感染,在幼儿园里常看到,一个小朋友哭,其他的小朋友 也莫名其妙地 跟着 哭起来 ;当看 到别人笑时,他们也会跟着大笑。 3 4岁 儿童情绪性强的特点 还 表现在很多方面 : 高兴时听话 ,表现很乖; 不高兴时 ,什么也听 不进 去 ; 如喜欢哪位老师,就特别听那位老师的话。 ( 2)爱模仿 情景再现 美术课上,老师要求小朋友画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小朋友们都拿起自己早已准备好的画笔、纸及颜料画起了自己心爱的小动物。有的画小白兔,有的画
17、小鸭,有的画小花猫。老师表扬果果的小白兔画得真漂亮。结果其他的小朋友都凑过来看,看完之后,小朋友们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画起了小白兔。 3 4岁 儿童的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 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 。 在 游戏中,喜欢和别人担任同一的角色。比如在“过家家”的游戏中, 有些小女孩看见别人当妈妈,也要当妈妈。她们 才 不管家里有几个妈妈呢!又如玩开公共汽车游戏,大家都要当司机。一辆车上有好几个司机,甚至没有游客,但 仍 然玩得很高兴。 周围人特别是父母、教师常常是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 在教育工作中, 父母、教师要 多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为儿童树立 良好的 模仿
18、样板。 3 4岁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模仿 ,他们主要是通过模仿他人来掌握和学习别人的经验的。 如老师表扬某个小朋友坐的直,像解放军叔叔 一样精神,其他小朋友都会跟着学,马上把小胸脯挺起来,并向被表扬的小朋友投去羡慕的眼光。 ( 3)思维 靠 行动 3 4岁儿童的 思维 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其思维的进行往往借助 动作和运动。例如,让他们说出某一小堆糖有几块,他们就用手一块一块地数才能弄清,他们不会像大些的孩子那样在心里默数。 3 4岁儿童的思维大多由行动引起,一般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不会想好了再做。比如, 在捏橡皮泥之前往往说不出自己要捏成什么,而常常是在捏好之后才突然有所发现 ,说像
19、“ 面条 ” 、“太阳”或“大饼” 。 3 4岁儿童 在听别人说话或自己说话 时,往往也离不开具体动作 。 例如,听到故事中说“小鱼游啊游”,他就会把身子晃来晃去。儿童自己在讲述某件事情时,经常会把手里的东西放下,边讲边比划。 22 2.4 5岁 ( 1) 活泼好动 活泼好动是学前儿童的天性,这一特点 在 4 5岁 的 儿童 身上 表现尤为突出。他们对什么都感到好奇、新鲜,总是摸摸这儿,看看那,动作灵活,思维活跃。但他们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坐久了, 也 会感到疲倦,打哈欠,伸懒腰,左右摆动,不断搞小动作, 不再像学前初期的儿童那样听话、顺从,他们有了自己的主意,让老师觉得“不好带”。因此这一时
20、期,无论教师或家长,在 教育中要加强对他们的引导。 ( 2)思维具体形象 性 情景再现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电视剧。爸爸问 4 岁的女儿欢欢: “ 7 加 2 等于几?”欢欢愁眉莫展,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不知道。”爸爸又问:“那 7 颗棒棒糖再添上 2 颗棒棒糖是几颗糖?”欢欢若有所思地说:“ 9 颗。” 具体 形象 思维是学前儿童思维的主 要 特点。这一特点在幼儿中期表现最为突出。 他们较少依靠行动来思维,但是思维过程还必须依靠实物的形象作支柱。 如常看到学前中期儿童能说出 4个苹果加 3个苹果是 7个苹果,也能算出 8粒糖给了弟弟 5粒还剩 3粒,但 通常 还不能 理解 “ 4加
21、3等于几? 8减 5还剩多少? ” 的抽象含义。 4 5岁儿童理解成人的语言常常依靠自己的具体经验。 比如,这个阶段的儿童常常认为儿子总是小孩,他们无法理解“长了胡子的叔叔”为什么会是儿子。 ( 3)初步具有规则意识 4 5岁儿童对自己的行为有了一定的约束,初步能够遵守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规则,如在活动室不大喊大叫,不乱扔东西,饭前便后要洗手, 发言要举手,依次玩玩具,不破坏游戏规则等。当他们与人相处时,表现得有礼貌,会主动说“谢谢”“对不起”等。 3.5 6岁 ( 1)好学好问 情景再现 一天,妈妈带红红去超市购物,走在路 上她们正巧碰上了结婚的场面。红红问妈妈:“那里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妈
22、妈告诉她,那里有人在结婚。“什么叫结婚?”红红对妈妈说,“妈妈我也要结婚。”妈妈告诉她“你还小,等长大了,才能结婚。”红红好奇极了,“现在为什么不能结婚?为什么等长大了才能结婚?”。 5 6岁 儿童对 周围世界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认识兴趣。他们 不光问 “ 是什么 ” ,还要问 “ 为什么 ” ,还想知道“怎么来的?”“用什么做的?”。这个阶段的儿童 提出的问题 不仅 形 式 各种各样,而且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 有的儿童喜欢把玩具拆开探索其中的奥秘。家长、教师都应保护学前 儿童的求知欲,要科学地回答他们的提问。 (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23 5 6岁 儿童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已有
23、了抽象概括性的萌芽。 他们已开始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 , 如左、右 、坚强、勇敢等 概念 ; 能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 ,如白菜、西红柿、茄子都是蔬菜,苹果、梨、葡萄都是水果 等 ;也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 ,在语言的叙述中能使用“因为所以 ”之类的连词, 如 因为 针是铁做的,所以沉到水底下了 , 因为 火柴棒是木头做的,所以能浮上来 ;能进行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 如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能根据图画中人物所穿的衣服来判断春夏秋 冬。 ( 3)个性初具雏形 5 6岁 儿童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对人、对己、对事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他们开始能够控制自己, 情绪变化比以前
24、小得多, 做事也不再 “ 随波逐流 ” ,显得比较有 “ 主见 ” 。 性格特征已有明显差异, 有的热情大方,有的胆小害羞,有的活泼,有的文静,有的自尊心很强,有的有强烈的责任感 。个人的兴趣、爱好有所外露, 有的爱好唱歌跳舞,有的显示出绘画才能 第二节 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这些因素可概括为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学前儿童自身活动 因素三大方面。 一、生物因素的制约 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良好的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它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可能性。 (一)遗传素质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人类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学前 儿童心理学 基本理论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