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研究进展.ppt
《抗菌药研究进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研究进展.ppt(7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抗菌药物应用的历史与现状(了解) 抗菌药物的发现与发展(了解) 抗菌药的研究进展(重点),抗菌药的研究进展,新抗生素研究进展(1990以后上市)-内酰胺类(见后)氨基糖苷大环内酯 四环素,抗G+耐药菌(MRSA、PRSP、VRE 等)的抗生素研究进展(熟悉),新合成菌药研究进展 (掌握) 喹诺酮类、恶唑酮类等,自1990年来,各国首次上市的25种抗生素 中,有头孢菌素14种,大环内酯3种,碳青霉 烯和氨基糖苷各2种,青霉烯、-内酰胺酶抑 制剂复合剂、安莎类抗生素和新链阳菌素类抗 生素各1种。,一、 新抗生素研究, -内酰胺类,头孢菌素(掌握)碳青霉烯(掌握)青霉烯(熟悉)-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
2、剂(掌握)-内酰胺酶增强剂(了解)具有双重作用的-内酰胺(了解)具有抗细菌以外活性的-内酰胺 (了解),1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进展有四:,出现第四代头孢菌素 发现兼具免疫调节作用的头孢菌素 第三代口服头孢菌素上市 性能优于已有品种的第一、二代口服头孢菌素陆续上市。,第四代头孢菌素,代表药: 头孢匹罗(cefpirome)、 头孢吡肟(cefepime)、头孢唑兰(cefosopran)、 头孢噻利(cefozopran),特点:对PBPs有高度亲和力对染色体介导的和部分质粒介导 的-内酰胺酶稳定。,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G菌、G菌、 厌氧菌、铜绿假 单胞菌均有效, G菌:G菌第三代头孢 链球菌:肺
3、炎链球菌、粪链球菌(头孢匹罗和头孢唑兰) MRSA(头孢噻利) G菌:与第三代头孢相当 对弗氏柠檬酸杆菌、阴沟肠杆菌有较强活性 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均可与头孢他定匹敌,静注或肌注药品均形成较高的血药浓度。,头孢吡肟,头孢吡肟(马斯平)与内酰胺酶的亲和力更低 对某些染色体介导内酰胺酶较第三代稳定 对细菌细胞膜的穿透性更强 对金葡菌、链球菌、流感杆菌和革兰阴性菌的作用较头孢他啶强,头孢匹罗,对内酰胺酶稳定,对临床重要的致病菌抗菌活性较许多第三代头孢菌素为强 对某些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仍敏感 对绿脓杆菌的作用与头孢他啶相仿 对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较头孢他啶强864倍 对链球菌高度敏感,对肠球
4、菌活性弱,但较其它头孢菌素强,第代头孢菌素, 兼具免疫调节作用的头孢菌素头孢地秦(cefodizime),性能属第三代。特点:能增强巨噬细胞与粒细胞吞噬功能。头孢地秦与巨噬细胞、粒细胞有协同杀菌作用(兼具免疫调节作用)。,第三代口服头孢菌素,代表药:头孢克肟(cefixime)、头孢地尼 (cefdinir)、头孢布烯(ceftibuten)及其配型前药 (头孢泊肟酯、头孢他美酯、头孢托仑、头孢卡品酯),特点:口服有效,但受进食影响。头孢地尼抗G菌活性头孢克洛(第二代可口服)头孢布烯对G菌活性头孢克洛两者口服吸收率高于头孢克肟。,其他头孢菌素,头孢替安酯(cefotiam hexetil) 性
5、能属第二代,在体内转变为头孢替安而发挥作用。 头孢丙烯(cefprozi)属第一代,结构与头孢羟氨苄相似 优点:抗G菌活性强;口服吸收率高(优于头孢克洛),且不受进食影响。 氯碳头孢(Loracarbef)是用碳取代头孢克洛主核中的硫原子而成。是第一个临床应用的碳头孢烯 抗菌谱、抗菌活性与头孢克洛基本相同,但抗嗜血杆菌与消化链球菌属的活性优于头孢克洛 血药浓度与尿中排泄率亦高于头孢克洛。,当前主要研究动向,(1)提高抗革兰氏阳性菌、铜绿假单胞菌与厌氧菌活性,寻找新一代头孢菌素 (2)大力发展口服头孢菌素,2、 碳青霉烯类(carbopenems)抗生素, 共同点 抗菌谱广(-内酰胺类中最广),
6、抗菌活性强、毒性低,但稳定性差。 对铜绿假单胞菌外膜的透过性大 对PBPs的亲和力高 对多数-内酰胺酶稳定,但可被某些细菌产生的金属-内酰胺酶水解。 对G菌有一定抗生素后效应(PAE) M1C与MBC非常接近, 代表药物亚胺培南(20世纪80年代),是临床评价最高的品种之一。(广、强、PAE) 在体内易受肾脱氢肽酶降解,需与该酶的抑制剂西司他汀(11)合用泰能(tienam) 半衰期短,仅注射用。 主要用于G 、 G需氧菌和厌氧菌及MRSA所致感染。 胃肠道反应;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大剂量可致中枢、肾损害。,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这类抗生素现存问题主要有,(1)有的品种对肾脱氢肽酶1(DHP-1)
7、不稳定。 (2)有的品种有一定中枢神经毒性。 (3)排泄速度快,半衰期短(1h以内)。 (4)可被某些细菌产生的金属-内酰胺酶分解从而对碳青霉烯形成耐药性(如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雷氏菌、脆弱类杆菌等), 当前主要研究动向,保持对肾脱氢肽酶稳定的基础上,改善性能: 寻找抗铜绿单胞菌活性有所增强的碳青霉烯。寻找抗MRSA等革兰氏阳性耐药菌活性有所增强的碳青霉烯 改善体内动态,探索半衰期有所延长的碳青霉烯 改善安全性:寻找中枢神经毒性较低的药物。 发展口服品种,青霉烯类(Penems)抗生素,1975年就设想将青霉素与头孢菌素融合,设计了青霉烯。初期化合物极不稳定,未显示良好活性。后来
8、受碳青霉烯硫霉素构效关系的启发,经过长期探索,1997年有呋罗培南(faropenem)上市。 呋罗培南抗G-杆菌与-CS相似。抗肺炎链球菌包括PRSP活性强,对粪肠球菌亦有作用。对绿脓和MRSA作用差。对酶稳定,但能被金属酶水解。 正在研究中药物有Ritipenem acexil、TMA-230、MEN-10700、CP-70429(硫培南)等,抑制剂 -内酰胺酶A B(金属-内酰胺酶) C D 克拉维酸 舒巴坦 他唑巴坦 注: 明显; 无; 弱,4、-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其复合剂, -内酰胺酶的分型及其抑制剂的抑酶谱,-内酰胺酶抑制剂,A、克拉维酸(clavulanic,棒酸) 抗菌谱广,毒性
9、小,但活性低。 抑酶谱广,但对各种-内酰胺酶的抑制作用差别大。 常与其他-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用以增强疗效。如克拉维酸阿莫西林奥格门汀(augmentin)。克拉维酸替卡西林 替门汀,B、舒巴坦(sulbactam,青霉烷砜),属半合成-内酰胺酶抑制剂 抗菌谱广,毒性低,活性低。但抗菌活性、化学稳定性优于克拉维酸 抑酶谱广,但对各种-内酰胺酶的抑制作用差别大。 常与其他-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用以增强疗效舒巴坦头孢哌酮舒普深舒巴坦氨苄西林优立新舒巴坦头孢噻肟新治菌,C、他唑巴坦(三唑巴坦,tazlbactam),舒巴坦的衍生物。抑酶作用强于克拉维酸和舒巴坦他唑巴坦哌拉西林他巴星(他唑西林,tazocin
10、),研究方向:寻找新型酶抑制剂,5 、-内酰胺增强剂 MC-270252、MC-200616可使MRSA的MIC大幅下降。,6 、具有双重作用的-内酰胺 Ro239424 : -内酰胺与喹诺酮的结合物 Ro237777:青霉素的结合物 Ro25-09931:碳青霉烯的结合物 Ro250447:青霉烯的结合物 体外实验表明:结合物的抗菌活性具有双方药物的特征,7 、具有抗细菌以外活性的-内酰胺, 抗真菌抗生素 如棒霉素A、B、C与F具有抗真菌作用 抗肿瘤抗生素 如张维西等发现的抗生素G-0069A与C具有强力的抗肿瘤作用;德国Heinrich等发现的Tu1718z除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活性外,也有
11、微弱的抗肿瘤作用 。 激素样作用物质 单环-内酰胺YM14673具有TRH样作用。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与降胆固醇物质 如单环-内酰胺SCH582235与葡萄糖醛酸苷为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可减少胆固醇吸收。,新大环内酯类药物,大环内酯类由第一代发展到第三代。第二代广泛用于临床(代表药: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对多个系统感染疗效明确。对大环内酯-林可酰胺-链阳菌素B多重耐药的肺炎链球菌无效,对流感嗜血菌仅有中等活性。这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开发成功,促进了半合成红霉素衍生物的构效关系研究。,酮内酯类化合物,其结构特征是3位碳原子引入羰基,代替了中性糖基,从而提高了在弱酸环
12、境中的稳定性。 代表药泰利霉素(telithromycin)、喹红霉素 泰利霉素是第一个酮类新14元环第三代大环内酯。特点:对MRSA、VRE、粪链球菌 、PRSP 有效。具有良好药代动力学性能。(提高了其在弱酸环境中的稳定性)。半衰期长,组织中浓度高。,二、合成抗菌药研究,新合成抗菌药共有15种,其中喹诺酮类抗菌药13种,恶唑烷酮类和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各1种,与过去的第三代品种相比,在抗菌作用、药代动力学性能等方面有所改善者有5种:洛美沙星(lomefloxacin)、托氟沙星 (tosufloxacin)、芦氟沙星(nifloxacin)、氟罗沙星 (fleroxacin)那氟沙星(na
13、difloxacin)。 洛美沙星的体内抗菌活性比环丙沙星强, 托氟沙星抗G菌、厌氧菌的活性优于以往的品种。,近年上市的13种新喹诺酮根据临床应用反馈,可分为下列3组:,喹诺酮类,与过去的第三代品种相比,性能明显改善者有4种: 司帕沙星(sparfloxacin)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 莫西沙星(moxifloxacin)、加替沙星(gatifloxacin) 左氧氟沙星抗菌作用较氧氟沙星强一倍,且不良反应少。 司帕沙星抗G菌与环丙沙星相似,抗G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活性较强,并有抗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分枝杆菌作用,T1/2较长(16h)。,莫西沙星与加替沙星抗G菌活
14、性约比环丙沙星强4倍,抗G菌活性与环丙沙星相似,也有抗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等作用,光敏反应低。,因不良反应撤出市场或限制使用者有4种: 替马沙星: 因溶血性贫血、低血糖、肾衰与肝毒性等撤出市场 格帕沙星:因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退出销售 曲伐沙星与阿拉沙星:因肝毒性限制使用。,2、颇有开发前景的新喹诺酮(完成与进行、期临床试验 ) 巴洛沙星(balofloxacin)、吉米沙星(gemifooxacin) 欧拉沙星(olamufooxacin)、帕珠沙星(pazufloxacin)、 鲁丽沙星(prulifloxacin)和西他沙星(sitafloxacin)等。,吉米沙星、欧拉沙星与西他沙星
15、等既保留了抗G 菌的高活性,又明显增强了抗G菌活性,并对厌 氧菌、支原体、衣原体等也有作用。,喹诺酮类,当前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的主要动向:,抗菌性能的进一步改善 (2)克服耐药性研究 最近有三项值得注意的发现 非氟喹诺酮 2-吡啶酮类化合物:是作用靶位不同的新DNA回旋酶抑制剂。 外排泵抑制剂 MC-207110能使左氟沙星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 增效8倍。 (3)降低光敏反应和提高安全性 探索微生物产生的新喹诺酮 (5)探索抗肿瘤与抗病毒药物,恶唑烷酮类抗菌药(oxazolidinone antibacterials),代表药:利奈唑酮(linezolid,U-100766)。 抗菌机制:作用于
16、26核糖体亚基,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中的起始复合物形成而发挥抗菌作用。 抗菌作用:与万古霉素相似,对G菌有强大抗菌效应,且对MRSA、 VRE和PRSP仍然有效。 体内过程:口服吸收迅速,T1/2为5-7h,约有35的原型药物由尿中排泄。 应用:主要用于VRE、MRSA感染。 不良反应:多为胃肠功能紊乱。,抗革兰阳性菌抗生素,新链阳菌素Synercid是奎奴普丁(quinapristin )与达福普丁(dalfopristin) 37 的混合剂。 抗菌作用(主要对G菌有很强抗菌作用) G菌: 葡萄球菌( MRSA、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万古霉素 肠球菌:较差。 部分厌氧菌:消化链球菌属、脆弱拟杆菌
17、 个别 G菌:如奈瑟氏菌属、流感嗜血杆菌 对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两组分的药代动力学性能相似。 最常见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及过敏反应。 相应的耐药菌已经出现并被分离,为防止耐药性范围扩大与其它抗生素联合用药将是唯一有效的办法,抗革兰阳性菌抗生素,新的抗真菌药物,第二代唑类药物伏立康唑(Voriconazole)生物利用率96,蛋白结合率58,分布广,组织浓度高于血浓度,CSF亦能达到有效浓度。适用于曲霉菌、镰刀霉菌、足放线菌属、耐药念珠菌所致严重感染。Posaconazole:临床试验中。对耐两性霉素、伊曲康唑或伏立康唑曲霉菌有效,但对光滑、克柔和耐药氟康唑、伊曲康唑念珠菌作用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菌 研究进展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