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穴位.ppt
《常用穴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穴位.ppt(13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医基本知识之经络腧穴 (常用的穴位),2014.12.11,经络的概念,“经”,路径;“络”,网络。经:为主干,大多直行,位置相对较深,数量少。络:为分支,纵横交错,位置相对较浅,数量较多。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的特殊系统,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经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络脉,十五别络,孙络,浮络,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一、腧 穴 定义: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一)腧穴的分类 1、十四经穴 2、经外奇穴 3、阿是穴,(二)腧穴的治疗作用,一、近治作用二、远治作用三、特殊作用,近治作用:,有治疗穴位所在
2、部位及邻近部位组织器官、脏腑病变的作用。这是所有穴位的共同点。,远治作用:,十四经穴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过的远隔穴位所在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变,甚至对全身有影响。,特殊作用,双相良性调节作用 当机体功能低下时 机体功能增强 某些穴位 (同一穴位) 当机体功能亢进时 恢复正常相对特异性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素髎升压,(三)腧穴的定位方法1.骨度分寸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1、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为12寸。 2、眉间至前发际正中为3寸 3、第七颈椎棘突下至后发际正中为3寸。 4、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端为12寸。,1、第七颈椎棘突
3、下至后发际正中为3寸。2、肩胛甲骨内缘到后正中线为3寸。 3、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寸。 4、肘横纹到腕掌(背)侧横纹为12寸。 5、股骨大转子到腘横纹为19寸。 6、腘横纹至外踝尖为16寸。,2.体表标志法: (1)固定标志: 背部的标志: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肩胛岗内端平第三胸椎棘突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 (2)活动标志,3.手指比量法 :(手指同身寸法、指寸法),中指同身寸法:中指屈曲时,中节掌侧两端纹头之间为寸。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背部的横寸。,拇指同身寸法: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寸。用于四肢部取穴。,横指同身寸法:将食、中、无名、小指并拢,以中指第二节横纹处为准,四指
4、的横度为寸。又称“一夫法”。用于下肢直寸,背部的横寸,指寸定位法,指寸定位法,是以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以量取腧穴的方法,又称指量法、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指寸定位法使用方便,但对儿童和身材高矮胖瘦者易有误差,必须在骨度分寸的基础上应用,不能以指寸倍量全身各部,以免长短失度。,4.简便取穴法:,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法,又称“经验取穴法”。 例如: 患者两手臂自然下垂而立,于股外侧中指尖到达处就是风市穴。 两耳尖直上连线中点取百会穴。手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二横纹上取劳宫穴。,任脉,本经腧穴:起于会阴,止于承浆,共二十四穴。,任脉,督脉 体表路线:,起于尾骨尖下
5、长强穴腰背项部正中巅顶前额正中鼻柱人中沟止于上唇系带与齿龈相接处的龈交穴,带脉,带脉的“带”字,含有腰带的意思。因其横行于腰腹之间,统束全身直行的经脉,状如束带,故称带脉。带脉的主要功能,总的说来是“约束诸经”。它从第二腰椎发出,围腰一周。因此,足部的阴阳经脉都受带脉的约束。由于带脉出自督脉、行于腰腹,腰腹部是冲、任、督三脉脉气所发之处(冲、任、督皆起于胞中),所以带脉与冲、任、督三脉的关系极为密切。,足部反射区图,1 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内关定位:正坐或仰卧,仰掌。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头
6、痛、癫狂、痫证、癔病、热病、肘臂挛痛。,内关穴,快速取穴 微屈腕握拳,从掌侧腕横纹向上2寸,两条锁状筋之间。,2 手厥阴心包经-劳宫,劳宫定位:正坐或仰卧,仰掌。在手掌心,当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主治:心痛,中风昏迷,癫狂,中暑,鹅掌风,口疮,口臭。,快速取穴:半握拳,中指指尖压在掌心的第一横纹处即是。,3 合谷,合谷定位: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主治:头痛、眩晕、鼻出血、齿痛、面肿、口眼呙斜、痄腮、指臂痛、上肢不遂、腹痛、便秘、发热、无汗、多汗
7、、瘾疹、滞产。,快速取穴法 拇指食指并拢,当第1.、2掌骨间背侧肌肉最高处的中央。,4 阳溪,阳溪定位:侧腕对掌,伸前臂。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掌长肌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齿痛,腕痛。,快速取穴: 手掌侧放,拇指伸直向上翘起,腕背桡侧有一凹陷处即是。,5 手三里,手三里定位:侧腕对掌,伸前臂。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主治:齿痛,颊肿,手臂麻痛,肘挛不伸,上肢不遂,腹胀,吐泻。,快速取穴:屈肘取穴,在肘横纹头下2橫指处。,6 曲池,曲池定位:侧腕,屈肘。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主
8、治:热病,咽喉肿痛,齿痛,瘾疹,手臂肿痛,上肢不遂,腹痛,吐泻,痢疾,高血压,癫狂。,快速取穴:把胳膊弯曲,肘横纹这条细缝靠近肘尖的部位。,7 迎香,迎香定位:正坐或仰卧。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主治: 鼻塞,不闻香臭,鼻出血,鼻渊,口眼呙斜,面痒,面肿。 手少阳三焦经,快速取穴 鼻翼旁边凹陷处。,9 外关,外关定位:正坐或仰卧,俯掌。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之间的连线上,腕背横纹 上2寸,当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手指疼痛,肘臂屈伸不利,肩痛,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热病,胸胁痛,快速取穴:抬臂俯掌,掌腕背横纹中点直上3橫指,前臂两骨头之间的凹陷处。,10 颊车,足阳明胃经 颊车定
9、位:正坐或仰卧,在面颊部,下颌角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 之凹陷处。 主治:口眼呙斜,颊肿,齿痛,牙关紧闭。,快速取穴:使劲咬牙,面部会有一块地方凸出来一个包,那是咬肌,咬肌上的窝即是。,10、犊鼻,10、犊鼻定位:正坐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主治:膝痛、屈伸不利,脚气。,快速取穴: 坐位,下肢用力蹬直,膝盖下面外侧凹陷处。,足三里定位:仰卧伸下肢,或正坐屈膝。在小腿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主治:膝痛,下肢不遂,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痢疾,水肿,咳喘痰多,乳痈,头晕,耳鸣,心悸,癫狂,中风,疳积,体虚赢瘦。为保健要穴。,11 足三里(强壮
10、保健要穴、降压降糖要穴),快速取穴:站位弯腰,同侧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四指向下,中指指尖处即是。,12、风池,足少阳胆经 12、风池定位:正坐、俯伏或俯卧。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上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肿痛,鼻渊,耳鸣,中风,口眼呙斜,感冒,热病。,快速取穴: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与耳垂平齐处。,13、睛明,足太阳膀胱经 13、睛明定位:正坐或仰卧。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主治:目赤肿痛,目眩,流泪,视物不明,近视,夜盲,色盲。,快速取穴 正坐闭眼,手指置于内侧眼角稍上方,按压有一凹陷处即是。,14、膀胱俞,14、膀胱俞定位:俯
11、卧。在骶部,当骶正中脊旁1.5寸,平第一骶后孔。主治:腰脊强痛,腹痛,泄泻,便秘,癃闭,遗尿。,快速取穴:两侧髂嵴连线与脊柱交 点,往下推三个椎体,旁开1.5寸。,15、委中,15、委中定位:俯卧。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与半腱肌的中间。主治:腘筋挛急,下肢痿痹,腰痛,半身不遂,腹痛,吐泻,遗尿,小便不利,丹毒,疔疮。,快速取穴: 膝盖后面凹陷中央的腘横纹中点即是。,16、承山,16、承山定位:俯卧。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肤下出现尖角凹陷处。主治:腰腿拘急,疼痛,痔疾,便秘,脚气。,快速取穴:俯卧,膝盖后面凹陷中央的腘横纹中点与外踝尖连线的中央处。,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用 穴位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