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鲜叶的主要化学成分(二) .ppt
《第一节 鲜叶的主要化学成分(二)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 鲜叶的主要化学成分(二) .ppt(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9,9,第一节 鲜叶的主要化学成分(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鲜叶主要化学成分与茶叶品质的关系。 职业技能教学点、难点: 制茶技术对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及其与茶叶品质的关系。,组织教学: 课堂教学纪律组织。 教学准备:教学用挂图。 简要复习 提问,新课内容: 六、糖类 糖类物质也叫碳水化合物,在鲜叶中约占干物质重的20-30%,可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三种。 单糖:葡萄糖、半乳糖、果糖、甘露糖、阿拉伯糖等; 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等。 这两类糖均溶于水,具有甜味,是构成茶汤浓度和滋味的主要物质;除此之外,它还参与香气的形成,如“板栗香”、“焦糖香”、“甜香”等,就是在制茶过程中,糖类本身的变化
2、及其与氨基酸、多酚类相互作用的结果。,多糖是指: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及木质素等。多糖无甜味,除水溶性果胶外,都不溶于水。 淀粉:在一定制茶条件下,可水解为麦芽糖或葡萄糖,可增加茶汤滋味。 纤维素、半纤维素:其含量随叶片老化而增加。因此其含量可作为鲜叶嫩度的标志之一。 果胶:水溶性果胶对茶叶品质有一定影响,它有粘性,有利于茶叶形状的形成,此外,它还能增进茶汤浓度和甜醇度。 糖类物质除水溶性果胶外,它随新梢伸育而增加。,七、芳香物质 鲜叶中含量为0.020.05%,有近50种。成品茶的种类增加很多,如红茶有325种以上,绿茶有100种以上。这说明制茶技术对茶叶香气品质形成有重要作用。 在鲜
3、叶中,芳香物质主要是醇(含羟基)、醛(含醛基)、酮(含酮基)、酯类和萜烯类等。每一个基团对香气都有影响。如大多数酯类物质有水果香,醛类有青草气。,1、醇类:有正己醇、青叶醇、苯甲醇、芳樟醇和苯乙醇等。其中以青叶醇为主(沸点为156-157)为主,它占芳香物质(鲜叶)总量的60%,占低沸点(200以下)芳香物质的80%。青叶醇有强烈的青草气,在制造过程中绝大多数挥发或转化。 青叶醇有顺式和反式两种,顺式有青草气,但在浓度低时,变为清香;反式有清香。,苯甲醇(205.5):微弱的苹果香; 苯乙醇(217-218.5):玫瑰香; 芳樟醇(198-199):百合花香或玉兰花香。 茉莉酮有茉莉花香。 2
4、、醛类 正丁醛、异丁醛、异戊醛、苯甲醛、青叶醛等,以青 叶醛为主。它占低沸点芳香物的15%。 3、酸类 醋酸、丙酸、正丁酸、异丁酸、异戊酸、正己酸、软脂酸、水扬酸等。 4、酯 苯乙酯、水扬酸甲酯等,5、酚类物质 苯甲酚、苯酚等。 此外,茶叶中含有棕榈酸、高级萜烯类。这些物质本身无香气,但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吸收香气和异味,故一方面可用于窨花茶,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要把茶叶与异味混在一起。 茶树新梢中芳香物质含量,幼嫩叶片大于老叶,春季大于夏季,高山大于平地。 构成茶叶香气的芳香物质种类很多,含量极微,组合比例千变万化,香气类型也就多种多样。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一是鲜叶中芳香成分组成不同,二是制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节 主要 化学成分 PPT
